产业融合问题研究(上)-1.docx
《产业融合问题研究(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融合问题研究(上)-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产业融合问题研究(上)一、一种新的产业创新方式产业融合 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 发展 和信息化 时代 的来临,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产业 经济 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是建立在 科技 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将导致 社会 经济系统的深刻变化。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最早源于数字技术的出现而导致的信息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20世纪70年代的通讯技术革新(光缆、无线通讯、宇宙卫星的利用和普及)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革新及迅速发展,推动了通讯、邮政、广播、报刊等传媒间的相互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初见端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讯技术的进一步革新(数字、通讯网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所带来的互联网的
2、广泛 应用 ,又推进了出版、电视、 音乐 、广告、 教育 等产业的融合浪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给世界带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而作为经济发展的产业,必然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战略性的调整。产业融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向我们走来的。2000年1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美国在线公司和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公司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将成为融媒体、娱乐和通讯为一体的世界巨头,公司市值为3500亿美元,年销售额为300亿美元,交易额达1840亿美元,成为 历史 上最大的并购案。这个“天作之合”造就了新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代表着传统媒体产业和
3、网络 产业的融合,同时,也成为国际产业融合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并拉开了产业融合与产业革命的序曲,这场革命将是全方位、跨行业、深层次、超国界的。从经济学角度看,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最根本的理由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说白了,就是两个公司合并的价值超过单个公司的价值,也就是经典的协同 理论 说:112。2001年6月,联想和西门子签署进军手机技术领域的战略协议,将电脑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融合出集无线通信于一体的笔记本电脑新产品。2001年10月,世界着名的家电生产 企业 索尼公司与从事手机生产的爱立信公司联合成立手机公司,通信产业向传统家电产业渗透,实现了产业融合。所有这一切均表明,产业融合是
4、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传统IT业的制造商、传统家电制造商和传统通讯制造商开始了殊途同归的接近。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迅速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了三、二、一产业之间相互渗透,趋于融合。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充实物质生产部门的基础,并在商业中加以运用,正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快速步伐和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活动,产业的边界逐步趋于模糊化,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融合这一新型产业革命,正如一股浪潮冲击并变更着传统的产业结构, 影响 到个人、家庭、企业以至国家等各个层面。产业融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
5、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它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促使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与合理化,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在信息时代,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呈现自身的不同特征。信息技术革命进入产业化阶段的最大标志是,信息产业及其与传统产业间的融合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群。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的产业化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结果,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新产业革命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整合和改造,更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为平台,关联产业互动与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创新方式产业融合。 二、对产业融合的不同理解 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关于产业融
6、合的学术论坛“冲突的世界: 计算 机、电信以及消费 电子 学”。参加者除了学术界以外,还包括康柏(Compaq)、英特尔(Intel)等着名计算机整机或者芯片生产公司以及软件、消费电子产品和信息服务等相关行业的人员。1997年6月27日至28日,在加州伯克莱分校召开的“在数字技术与管制范式之间搭桥”的会议对产业融合与相关的管制政策进行了讨论“哈佛论坛”和“伯克莱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开始得到了经济学界、管制机构和商界的真正关注。对于产业融合,学术界对此论述因角度不同,提法各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的NicholasNegroponte(1978)用三个重
7、叠的圆圈来描述计算、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哈佛大学的Anltaony Oettinger和法国作家Nora, Miac分别创造了Compunication和Telemation两个新词来试图反映数字融合的发展趋势,他们将信息转换成数字后,把照片、音乐、文件、视象和对话通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及显示,使不同形式的媒体彼此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加强,这个现象称为数字融合。欧洲委员会的绿皮书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重合”,并针对三网融合,提出了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
8、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 问题 ,更是涉及到服务以及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运作的一种新方式,并把产业融合视为新条件下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这无疑将扩展至整个信息市场,乃至催化今后世界经济的综合。美国学者Greenstein和Khanna从产业变动的角度认为,产业融合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这个定义主要针对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融合。Yoffie (1997)将融合定义为认为融合是采用数字技术后原本各自独立产品的整合。企业若实现融合必须采取全新的技术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他提出了一个CHESS模型,该模型主要适用于在位企业和创业公司。CHESS分别是创新性组合(
9、Creative Combination),水平解决方案(Horizontal Solutions),外部性和标准设定(Externalities and Standards),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捆绑(Scale,Scope and Bundling)以及系统聚焦过程(System-focused Progress)。Raghuram(2000)指出,产业融合从根本上是指,数字技术允许传统的和新的通讯服务(无论是声音、数据或图片)通过许多不同的网络共同传送的现象。 TheAustralian Convergence Review( 2000)则指出,融合就足因数字化驱动的服务部门结构调整,这
10、个调整的实质是两种服务传递的结构模式的转换,传统模式足由模拟和物理技术主宰的、以人规模生产为特色的、为国内市场为重点的、以水平和垂直分上联结的整体结构;新的服务传递模式使用数字编程网络,以促进实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对国际市场关注、在用户看到的服务和潜在的传送平台之间的垂直分上。日本学者植草益(2001)在对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进行 研究 以后,从动因的角度,把产业融合定义为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壁垒,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并认为产业融合不仅出现在信息通讯业, 金融 业、能源业、运输业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由于产业融合,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企业并
11、购、流程重组、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等逐渐成为 现代 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他预测,不仅只在这4个产业领域,在制造业,产业融合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Lind(2005)建立了一个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模型指出,产业融合是指由技术变革引发的产业边界重新界定。 在我国,大多数学者从产业之间影响关系的角度主张,产业融合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使得两种产业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产业。岭言(2001)认为:新旧经济的“产业融合发展”是指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使得两个以上产业融为一体,逐步发育成长为新的企业;产业融合不是几个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显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12、马健(2002)将产业融合的涵义概括为: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周振华(2003)认为产业融合意味着传统产业边界模糊化和经济服务化趋势,产业间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的建立和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聂子龙、李浩(2003)认为:所谓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发生既有产业的退化、萎缩乃至消失的现象。角度虽有不同,实质 内容 大致一致,即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
13、息技术的革命及其强大的渗透力,打破了不同产业的边界,使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融合产业。产业融合不是几个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也可以称之为交叉产业和边缘产业。因此,产业融合的概念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从狭义角度讲,产业融合就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这个定义局限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计算机网、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从广义角度讲,产业融合一个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创造性破坏的产业动态发展过程。它通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新产业属性或
14、新型产业形态,进而推进产业的变革与社会生产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全面展开,导致产业融合的主导因素及基础条件将在更大产业经济范围内显现并发挥作用,从而使产业融合进一步拓展化,引发新的产业革命。 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 分析 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当今世界产业融合的实践看,推动产业融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技术创新开发出了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然后通过渗透扩散融合到其他产业之中,从而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或服务的技术路线,因而改变了原有产业的生产成本函数, 从而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动力;同时,技术创新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特征
15、,给原有产业的产品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市场的空间。重大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技术融合使不同产业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并使不同产业间的边界趋于模糊,最终促使产业融合现象产生。比如,20 世纪7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获得文字、图像和声音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其成本。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产业的融合以及企业局域网和宽域网的发展,各产业在顾客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大力普及在线信息处理系统,使顾客可以在即时即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产品与服务,致使产业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产业融合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浪潮,其
16、主要原因就在于各个领域发生的技术创新,以及将各种创新技术进行整合的催化剂和粘合剂通讯与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作为新兴主导产业的信息产业,近几年来以每年30%的速度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技术融合已渗透到各产业,导致了产业的大融合。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则是当今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基础上产生的产业融合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根本性改变,是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成为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其次,竞争合作的压力和对范围 经济 的追求是产业融合的 企业 动因。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不断谋求 发展 扩张,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
17、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当技术发展到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满足需求的手段后,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谋求长期的竞争优势便在竞争中产生合作,在合作中产生某些创新而实现某种程度的融合。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是企业的不懈追求。产业融合化发展,可以突破产业间的条块分割,加强产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减少产业间的进入壁垒,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率和竞争力,最终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间日益密切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企业对利润及持续竞争优势的不懈追求是产业融合浪潮兴起的重要原因。 范围经济是指扩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种类会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其反映了产品或服务种类的数量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其最根本的 内容 是以较低的成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融合 问题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