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区根洪学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doc
《深圳罗湖区根洪学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罗湖区根洪学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深圳罗湖区根洪学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一、诗歌鉴赏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 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 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 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赏析正确。C.这首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愁绪,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也不是家乡的景物,谈不上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村晚①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② , 山衔落日浸寒漪③。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④信口吹。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②陂bēi:指山坡。③漪yī:指细细的水波。④腔:曲调。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所展示的画面。 (2)有人提议,把“衔”不如换成“连”字贴切,而“横”字又不如“跨”字准确,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满上了岸边,太阳快要落山了,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衔住一样,倒映在充满寒意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2)前一个动词,用“衔”而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横”而不用“跨”,因为“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等)。 (3)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闲适恬静 【解析】【分析】(1)本题在描述画面时主要抓住这几样景物:青草,漫上岸边的池水,落日,山,充满寒意的水面。 (2) “衔”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更形象贴切。“横”则更能表现牧童的随意、可爱。 (3)这首诗的题目是“村晚”,第①个注释交待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整首诗描绘了乡村晚景的悠然宁静。因此表达的情感是: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希望归隐的愿望。 故答案为:⑴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满上了岸边,太阳快要落山了,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衔住一样,倒映在充满寒意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⑵前一个动词,用“衔”而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横”而不用“跨”,因为“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等); ⑶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闲适恬静。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适当的描写即可,结合给出的注释即可正确翻译 ⑵根据诗句的内容,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牧童“横牛背”中一个“横”字,则写出了在农村傍晚时的美景中,牧童悠然自在,天真无邪。意对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五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哪些诗句照应诗歌题目“行路难”? (2)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答案】 (1)①欲渡黄河冰塞川;②将登太行雪满山;③多歧路,今安在? (2)闲时就学太公在清溪上钓鱼消遣,忽然又梦见自己像伊尹般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运用典故,自比姜尚“垂钓”,自比伊尹“梦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或表明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解析】【分析】(1)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作者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则直接感叹自己前行之路的艰难。 (2) “闲来垂钓碧溪上”指的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忽复乘舟梦日边”指的是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作者在这里借用典故,自比姜尚“垂钓”,自比伊尹“梦日”,表达了诗人对从未来仍有所期待。 故答案为:⑴①欲渡黄河冰塞川;②将登太行雪满山;③多歧路,今安在? ⑵闲时就学太公在清溪上钓鱼消遣,忽然又梦见自己像伊尹般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运用典故,自比姜尚“垂钓”,自比伊尹“梦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或表明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那个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诗句的内容、运用的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诗句。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示例一:“顾”的意思是:视,看。 示例二:“济”的意思是:渡。 (2)像姜尚垂钓碧溪,遇文王被重用,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从而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句意时: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句意是: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据此可知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视,看”“渡”。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典故表达的愿望,《行路难 其一》 是唐代诗人李白 所作诗词之一。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用的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顾”的意思是:视,看。 示例二:“济”的意思是:渡。 ⑵ 像姜尚垂钓碧溪,遇文王被重用,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从而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运用典故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典故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诗人运用典故表达的感情。 5.补写出空缺部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 (2)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 (3)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4)不应有恨,________ (5)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 (6)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案】 (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拔剑四顾心茫然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寒林空见日斜时 (6)云横秦岭家何在 【解析】【分析】“忧”“拔”“斜”“秦”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故答案为:⑴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⑵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⑶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⑷ 何事长向别时圆 ⑸ 寒林空见日斜时 ⑹ 云横秦岭家何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宿王昌龄隐居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1)《月夜忆舍弟》和《宿王昌龄隐居》通过描写景物分别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2)《月夜忆舍弟》和《宿王昌龄隐居》都借助“月”表达情感,但抒发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月夜忆舍弟》通过描写景物营造出悲凉(凄切)的意境,《宿王昌龄隐居》通过描写景物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2)《月夜忆舍弟》借月表达了对因战争离散的家人的思念和担忧;《宿王昌龄隐居》中“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描写“微月”的“清光”照耀友人的隐居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等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意境。《宿王昌龄隐居》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2)《月夜忆舍弟》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宿王昌龄隐居》“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举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然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君”指王昌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故答案为:⑴《月夜忆舍弟》通过描写景物营造出悲凉(凄切)的意境,《宿王昌龄隐居》通过描写景物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⑵《月夜忆舍弟》借月表达了对因战争离散的家人的思念和担忧;《宿王昌龄隐居》中“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描写“微月”的“清光”照耀友人的隐居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通读全文,把握句意,体会运用的写作方法或修辞手法,把握写出的内容,体会抒发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7.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小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① , 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逐客:指贬逐出京的官员,此谓诗人之友吴国伦(明卿)。 (1)第二句“迷”字耐人寻味,既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又表现了友人前途的________。 (2)最后两句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写法与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1)凄凉;渺茫 (2)①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情之物人格化,如李白笔下的“明月”“清风”,李攀龙笔下的“白云”都成为诗人传递友谊的有情之物。②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意理解: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解析】【分析】(1)前两句主要是写景,通过青枫、冷雨、秋色、路途等景色来渲染当时送别时的氛围,这种氛围的渲染是为了表现依依惜别之情的。“迷”字,应该有两层含义,即表面的和深层次的,表面的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凄迷,实际上是友人的前途迷茫。 (2)①首先明白都是送别诗,都是送的友人,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即李攀龙诗中的“逐客”和李诗标题中的“左迁”可以看出从情感上都是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②修辞手法:李白将“明月”“清风”任人格化,李攀龙将“白云”人格化,他们都把传递感情的事物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故答案为:⑴凄凉;渺茫; ⑵①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情之物人格化,如李白笔下的“明月”“清风”,李攀龙笔下的“白云”都成为诗人传递友谊的有情之物。②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意理解: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吴音渐已变儿童 (2)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解析】【分析】 (1)首联中, 家山即家乡。变儿童:指诗人在秀州(今浙江嘉兴)呆得久了,习用当地的吴语,都快变掉儿时的乡音了。通过理解可知,诗中直接体现诗人离家很久的诗句是: 吴音渐已变儿童 。 (2)结合这两联内容分析、理解诗人的感情,“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抒写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之情;“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写自己一事无成,只会写诗的无奈;“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表达自己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吴音渐已变儿童 ⑵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点评】⑴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注解,所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①向空山餐秀色,为渠②著句清新。竹根③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注】①剩:更,再。②渠:它。③竹根:指竹林脚下。 (1)请结合语境,赏析“一枝先破玉溪春”中“破”字的妙处。 (2)下面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探梅”,寻访梅花。“探”字有一种前往慰问看望老友的情感融于其中。 B. 诗人首句用老去不再怜惜春花,之后再推出犹爱梅,突出了梅在自己心中的分量。 C.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是梅的精神写照,也是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 D. 全词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排遣抑郁以及抱负不能施展无比忧愤、痛心的情感。 【答案】 (1)“破”,点破的意思,一枝早绽的梅花点破玉溪的春天。这里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初绽的盎然生机,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2)D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已经有些年迈,有心爱惜花,可心已懒散,却独喜欢那江村边围绕的梅花。一枝花点破玉溪的春天。梅花没有一般的春花鲜艳娇嫩的样子,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全是傲雪耐寒的神韵。 “破”,是点破的意思,梅花一枝斜出,打破了春色闭锁的局面,透露了春之消息。这里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初绽的盎然生机,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2)ABC分析正确。D.全词将人与梅层层夹写,写出梅之幽姿逸韵,及词人对梅花的钟情留连,也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并没有表现诗人寄情山水排遣抑郁以及抱负不能施展无比忧愤、痛心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 “破”,点破的意思,一枝早绽的梅花点破玉溪的春天。这里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初绽的盎然生机,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⑵ D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春别曲 (唐)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乙】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唐代诗人。字意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1)这两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景物时都注重“着色”,请从“染”和“匀”两个字中任选一个,结合诗句赏析妙处。 (2)两首诗均含蓄地借物抒情,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分别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1)示例一:“染”字夸张地写出了长江春水之碧绿,色彩之浓重。 示例二:“匀”字赋雨以人格,细密、轻柔的雨将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2)《春别曲》诗人埋怨江头之橘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闽中秋思》一二两句描绘风雨中的芭蕉声,表达离乡愁绪。(或三四两句美好的山水风景与不堪行走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甲】诗“长江春水绿堪染”意思是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以“堪染”表现江水碧绿色彩之浓重。【乙】诗“雨匀紫菊丛丛色”意思是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2)【甲】诗写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以此含蓄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乙】诗是诗人闽中思乡之作,因离乡在外,正值秋时,触景伤怀,诗人产生了思乡的情绪。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染”字夸张地写出了长江春水之碧绿,色彩之浓重。示例二:“匀”字赋雨以人格,细密、轻柔的雨将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⑵《春别曲》诗人埋怨江头之橘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闽中秋思》一二两句描绘风雨中的芭蕉声,表达离乡愁绪。(或三四两句美好的山水风景与不堪行走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遣词赏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句进行正确的理解,结合句意从内容上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诗歌的内容,从诗歌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抓住抒情的语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②迥:远。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 洞庭湖的景象 景物描写的作用 《岳阳楼记》(范仲淹)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①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②________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③________ 【答案】 通过对比,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解析】【分析】①《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 ③《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结合“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分析“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①通过对比,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②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③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因此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D错在“后四句感时抒怀”,应是表达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结合诗歌题目及 内容分析。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最后两联的意思是:道标商人要离开了, 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故答案为:⑴ D; ⑵ 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点评】⑴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 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语句表达出来,因此理解诗歌的语句内容是体会诗人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全诗内容仔细揣摩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 (1)思乡 (2)A 【解析】【分析】(1)从《黄鹤楼》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乡愁,即思乡愁绪。 (2)A理解正确。B “故人”指曾经的老朋友,“昔人”, 过去的仙人 。C “青山”写的是山色秀美之景,但“晴川” ,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D “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但“ 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概。 故答案为:⑴ 思乡;⑵ A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词语的能力。理解诗歌关键语句不能孤立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要着眼于全诗,结合全诗内容和主旨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表达的感情。 1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①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②久,何年致此身③? 【注】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③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1)首联通过描绘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渲染了________的氛围。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风雨;雁阵;一种萧索、凄冷、苍凉 (2)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渴望入仕,却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 【解析】【分析】⑴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渲染 一种萧索、凄冷、苍凉 ⑵ 《灞上秋居》中的"灞上"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身世落寞,作此诗慰藉愁情。诗歌的尾联可谓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故答案为:⑴风雨;雁阵;一种萧索、凄冷、苍凉 ⑵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渴望入仕,却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 【点评】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感知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锁定诗歌的首联,这两句诗中所描写景物是风雨、雁;渲染了一种愁苦哀伤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⑵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体会。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说说首句中“缓”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 【答案】 (1)“缓”意为“缓慢、慢慢”,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分析】(1)“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天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飞来飞忙着找食。首先要解释词语,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理解,答出所表达的情感。如“缓”:缓慢、慢慢。对山中春日美景留恋欣赏,连脚步都慢下来了,形象地表达出诗人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的愉悦闲适之情。 (2)“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桃花飘零,落红没有人注意,在山涧溪流中洗手却问的到桃花的香。可从侧面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赏析。如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1)缓”意为“缓慢、慢慢”,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查考生对炼字的效果的赏析能力。考生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在诗句中该词语 的表达的内容,表现诗人的情感。考生要掌握诗词鉴赏题型的特点及其答题模式。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不能超出限制,在赏析时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辨析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的情感。 16.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枕石 高攀龙 心同流水净, 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幕, 微闻钟磬声。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答案】 示例1: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枕石》中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和明月相伴,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漫步古寺,在内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参悟出禅意。 示例2:三首诗都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枕石》中的钟馨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断绝尘世的心境。《竹里馆》中琴声、长啸与竹林的幽静相互映衬,诗人内心的淡定与环境的幽静自然融合在一起。《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钟馨音使清晨的古寺更显清幽,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随着钟磬音起伏飘扬。 示例3: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感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怀,淡然自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味远离尘世的快乐;听袅袅钟磬音,参悟禅意。 【解析】【分析】分析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 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 运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 《枕石》写 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 《竹里馆》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题破山寺后禅院》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 湖区 学校 中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专项 练习 答案 模拟 试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