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总结.docx
《世界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总结.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世界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总结世界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总结第一章1.文艺批判运动:战后初期,苏联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局势十分复杂,在美苏对抗、东西方冷战不断加剧的国际背景下,1946年-1948年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由党中央直接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批判运动,首先在文艺界开展。列宁格勒出版的列宁格勒和星首当其冲,左琴科和阿赫玛托娃两位作家的作品受到了集中批判。1946-1948年,苏联先后开展了全苏作家、音乐家和美术家等会议,揭露和批判文艺界的“崇洋媚外”、“无思想性和非政治倾向”等问题。联共布斥责艺术脱离政治的企图,强调艺术负有社会使命,要为当代政治服务,同人民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强调马列主义世界观
2、对艺术创作的意义。这实为一场政治运动,混清了文艺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以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使问题扩大化,尽管联共布后也承认有不公正的行为,但基本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加强了意识形态。2.列宁格勒案件:又称“日丹诺夫案件”,是19491950年间苏联发生的一起重大的政治冤案。此案牵连到联共中央领导人,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沃兹涅先斯基,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库兹涅佐夫以及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罗吉奥诺夫。1950年9月,最高法院军事法庭确定以上三人犯有“叛国罪”,判处死刑。“列宁格勒案件”的制造是30年代各种冤假错案的翻版,其目的是为了把可能成为“斯大林反
3、对派”的政治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此确保斯大林的个人权力和“斯大林模式”的稳固。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上宣布这是贝利亚等人策划的冤案,并为受害者和列宁格勒党委会恢复名誉。1957年2月,苏共中央监委会决定恢复沃兹涅先斯基等人的党籍。3.贝利亚事件:斯大林逝世后苏共发生的一次党内斗争事件。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贝利亚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内务部长,是仅次于马林科夫的第二位领导人,掌管具有特殊权力的内务部,颇有政治野心。赫鲁晓夫等人认为贝利亚正在为“阴谋夺取权力”进行积极活动,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在赫鲁晓夫策动下,主席团成员相互串联,取得共识,并得到朱
4、可夫等支持,1953年6月26日将贝利亚逮捕。同年7月,苏共中央认定贝利亚企图颠覆苏维埃国家,为外国资本效劳,并将内务部凌驾于党和政府之上的罪状,解除党内外职务,开除出党。12月18日至23日,苏联最高法院特别法庭秘密审理贝利亚案件,确定贝利亚犯有背叛祖国、组织反苏集团、企图夺取权力并恢复资产阶级专政等罪行,判处贝利亚和前国家监察部部长麦尔库洛夫等7人死刑,23日处决。这一事件直接导致赫鲁晓夫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仅次于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4.医生谋杀案:1953年发生在苏联的一起重大政治案件,表明十九大提出的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出现了逐渐转向反帝国主义间谍特务的敌对斗争的政治形势。1953年1月 1
5、3日,塔斯社发布关于逮捕一批反革命医生的消息,说不久前国家保安机关破获了一个受英美情报机关收买,由国际犹太民族主义者组织直接控制的反革命医生恐怖集团。他们均是克里姆林宫中的医生(沃夫西、科甘、维诺格拉多夫等),利用职务之便,用有损健康的医疗方法来谋害苏联领导人,1952年已经他们逮捕法办。真理报就此案发表社论,着重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此案使得一些高极将领和许多知识分子也受到怀疑和牵连。之后苏联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保持警惕,投入反特斗争。但由于斯大林在不久后便逝世,此案未能判决。同年 4月4日,被捕的医生获释,报纸公开宣布此案不能成立,恢复被捕者名誉。5.赫鲁晓夫:生于矿工家庭,乌克兰人,早年当
6、过牧童、钳工。1918年开始从事革命工作并意识到斯大林体制中的弊病。1953年9月-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在任期间参与处决贝利亚,逐步清除反革命的领导人。1956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错误并批判个人崇拜。1960年代,赫鲁晓夫统治下的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对中国的援助计划。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使民生经济得到改善,主张东西方缓和,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他也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因个人作风粗暴,执政后期主观武断不断失误,1964年10月被解除党内外一切职务
7、。1971年病逝。6.苏共二十大:苏联共产党于1956年2月14日至24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由赫鲁晓夫主持,是苏联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应邀出席的有中国等55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大会讨论了赫鲁晓夫所做的中央报告总结和关于1956-1960年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指示,总结十九大以后党的工作并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景。赫鲁晓夫针对当时国内外形势,提出“三和”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并在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中揭发斯大林的错误,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引发了国际共产主义的混乱,东欧国家爆发波匈事件,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党员大批退党,帝国主
8、义掀起了反共反苏的浪潮。促使各国探索适合本国的政治、经济道路,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7.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所做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1956年2月14日24日,苏共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晨,赫鲁晓夫突然召集内部会议,作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错误,以及对他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6月4日被美国纽约时报全文发表。这个报告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引起极大震动,一时造成各国共产党和国际左翼力量内部的思想混乱,引发了东欧国家爆发波匈事件,
9、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党员大批退党,帝国主义掀起反共、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浪潮。促使各国探索适合本国的政治、经济道路,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8.三和两全:60年代赫鲁晓夫的观点的概括词。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总结报告中谈到苏联对外政策时,提出了三和,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论点,它的提出较为准确的把握了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为苏联争取到了和平的外部条件,是列宁和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的报告中,又提出苏联已成为“全民党”,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已成为“全民国家”的论点,这模糊了共产党的阶级性质,违背了无产阶级革命原理,是走修正主义路
10、线的错误。9.垦荒运动: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为解决粮食问题在全国开展的开垦荒地的运动。1954年初赫鲁晓夫建议大规模开垦西伯利亚等地的生荒地,苏共中央通过决议,计划两年内开垦1300万公顷荒地,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垦荒运动。共青团号召和征募了30万志愿垦荒者开赴垦区,政府鼓励向边疆移民。1954年国家运送了5万台拖拉机和6千辆卡车到垦区,荒原上很快出现了几百个大型国营农场和许多临时的帐篷城镇。截至1962年,开垦荒地共达4200万公顷,国家总投资40-50亿卢布。垦荒运动初期确有一定成效,促进粮食产量增产,为减轻农民负担,废除义务劳动制,改善全国农业结构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是
11、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周密的规划,破坏生态平衡,不加分析废除草田轮作制,致使新垦区发生风蚀和沙暴。1962年夏,几百万倾土地遭风蚀,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垦荒运动被迫于1963年中止。10.利别尔曼建议:指苏联哈尔科夫工程经济学院利别尔曼教授于1962年9月9日真理报上刊登的计划利润奖金,提出的一些改革经济机制和经济关系的建议,核心内容是利润刺激,把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接受计划,挖掘生产潜力。要点是:以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方法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扩大企业权限,给予企业经营活动的自由;根据赢利率来评价和奖励企业,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高;规定制订价格的灵活原则和程序,保证生产与使用单位
12、能获取利益等。同年11月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在小范围内实施该建议。经在首都莫斯科和高尔基市的两家企业进行试验后,推广到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在这种体制下,利于克服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对苏联60年代中期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了促进作用。11.苏共二十二大:1961年10月173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听取了赫鲁晓夫的总结报告,他认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已取得全面彻底的胜利,提出 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的任务,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的思想,即苏联共产党已成为全民的党,苏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已成为全民的国家,赫鲁晓夫还作了关于苏共纲领的报告和总结发言;听
13、取了科兹洛夫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进一步揭露和批判斯大林的错误,并决定将他的遗体从列宁墓中搬走焚毁。大会提出经济改革的原则和要求,指出要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充分利用货币关系,利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等。大会借批判阿尔巴尼亚来影射和攻击中国共产党,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随之出现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局面。这次会议使赫鲁晓夫进一步控制党和国家领导权,对他的个人崇拜兴起。12.反党集团:苏共“二十大”后,围绕党的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而展开的一场党内政治斗争。苏共二十大提出的一些列新方针、观点,特别是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揭露批判加剧领导层中分矛盾冲突,东欧波匈事件,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大批
14、党员退党,帝国主义掀起反苏反共的浪潮,国内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仓促造成国民经济的混乱和困难。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抓住形势,趁赫鲁晓夫出访芬兰时策划了反赫鲁晓夫的行动。1957年6月18日,马林科夫等在赫鲁晓夫一回国就召开主席团会议,要求他重新考虑二十大的路线和对外政策,决定撤销赫鲁晓夫的第一书记职务。赫鲁晓夫奋力反抗,要求召开中央全会进行表决。经过激烈争论斗争,6月29日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揭发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反党集团的决议,谴责马、卡、莫等人反对二十大关于纠正个人崇拜错误的方针,反对经济改革与和平外交,力图更换党的领导机关,使党和国家离开社会主义的道路,将他们的行动定为
15、“反党阴谋”。决议宣布撤销马、卡、莫党中央委员会及主席团职务。13.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简称,苏联的政治警察和安全机构,1991年10月11日苏联国务委员会决定撤销。前身是十月革命后俄国苏维埃政权于1917年12月建立的契卡,第一任领导人是著名的革命家捷尔任斯基。1922年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安局,1923年改名为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由人民委员会直接管辖。1934年并入内务人民委员部。1941年3月从内务人民委员部中分出成立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1946年3月15日改称国家安全部。1953年3月,国家安全部又归入内务部。部长贝利亚被处决后,保安机构进行了改组。1954年3月13日,原属内务部的
16、国家安全局又独立出来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克格勃”,由苏共中央控制,其任务是掌握秘密警察,进行特务活动,管辖边防军,向国外派遣间谍,以各种公开身份从事搜集情报、招募特务和渗透、暗杀与颠覆活动。克格勃主要有四个总局(军事反情报总局、边防军总局、押送部队总计、经济总局)和若干个独立的局和处,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各驻外机构中等都设有自己的下属机构和相应组织,是苏联推行其内外政策的有力工具。 14.勃列日涅夫: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新时期的领导人。乌克兰卡缅斯克镇人,1931年加入共产党,1952年任苏共中央书记,1956年当选党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1957开除马林科夫反党
17、集团后圣人主席团正式委员,196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任苏共第一书记。执政后在政治上,强调集体领导体制,加强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将党中央主席团改为党中央政治局,设中央总书记代替中央第一书记,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经济上,1965-1972年推行“新经济体制”,加大对科学技术投入,推进国民经济向集约化转变;军事上,发展重工业,进行军备竞赛,提高军事实力。执政期间国民经济有所发展,政治局势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长,对外推行全球进攻战略,压缩美国国际空间。但苏联积重难返,改革逐步停滞不前,晚年的他大搞个人崇拜,独断专行,片面追求“稳定”,党政
18、机关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现象依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家处于危机前的困境。1982年11月10日,因病猝逝。15.新经济体制: 全称是“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的新体制”,是苏联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的以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柯西金于1965年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所作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的报告中首次提出。1966年正式在城市和大企业中试行。至1970年,基本上完成了向新经济体制的过渡。主要内容是: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提高经济杠杆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对企业集体和职工个人的物质刺激,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制”、“鼓励基金”等制度,以发展生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运用利润、奖
19、金等手段加强对生产的经济刺激;提高国家经济计划工作者的科学水平;设立“新奖励制度”,激发全体劳动者对生产成果的关心。它的推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旧体制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自主权残缺不全,行政方法在管理中仍起很大作用。加上军费开支庞大,至80年代初经济增长出现了持续下降的局面。16.柯西金: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18年参加苏联红军,1927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进入中央委员会,担任苏联中央政府纺织人民委员。1940年被任命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主管消费品生产工作,1948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64-1
20、980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几十年来主要负责国家经济领导工作,20世纪60-70年代与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并称,是当时的三驾马车之一,以经济专家和务实派著称。积极支持利别尔曼关于经济改革问题的建议,担任部长会议主席后积极推行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主张加速发展消费品生产,扩大工厂权力。主张同西方特别是美国发展经济和文化关系,引进先进技术,强调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扩张。属于同中国建立友好联盟的“鸽派”。后期其职权越来越多被勃列日涅夫所代替,在领导集团中的地位不断下降。1974年苏联为他出版柯西金选集,1980年12月18日逝世,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17.积极对外战略:积极进攻战略是在美
21、国经济衰退,而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增强的背景下,苏联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的全球进攻战略,其凭借空前发展的军事实力,利用美国收缩海外军事态势的时机,以进攻姿态推行全球战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战略上,强调战争初期的作用,战术上,强调军队的机动力、生存力和集中兵力。军事力量的发展方针,是加强各种并兵种的进攻能力。苏联同美国争夺的重点是欧洲,两国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焦点是核优势,苏联占据核力量优势地位;同时,苏联在亚非拉地区发动攻势,包抄和孤立西欧,如在阿富汗策动亲苏政变、同越南结盟等,扩大势力范围。苏联还通过古巴插手尼加拉瓜,支持萨尔瓦多游击队,破坏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地位。此战略体现
22、了苏联处于优势的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使美国长期处于守势,但此战略对苏联国力消耗巨大,最终使苏联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论述题1.如何看待斯大林功过与历史地位2.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主要特征、利弊、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主要特征:由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全面、直接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中央具有高度集中的经济决策、管理能力;高度集中地部门管理,更加重视行政手段对经济的作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产品分配上实行统一调拨。排斥市场的高度集中的工农业产品的流通与分配体制,农业上实行义务交售制,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商业管理机关,实行全国统一定价的零售商品
23、流通机制,分配上实行劳动报酬制;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注意苏联经济的独立性,提出“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理论,导致其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的状态之中,基本上是在世界市场之外进行建设的,没有加入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利:迅速调整经济结构;有利于各部门内部实行统一政策,使其专业化发展;国防工业发展迅速,有利于应对国家突发事件。弊: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导致后来苏联经济发展失衡;工业实行高积累,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失去积极性;评价:一种社会体制
24、必然要承担其特定功能,解决一个时期特定的历史矛盾。因此,对一种社会体制的评价,主要看人们在当时面临什么样的历史难题,这种社会制度是否解决了这一历史难题。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斯大林经济体制,当时它至少解决了横亘在苏联前进道路上的两个最主要问题:一是生存,二是发展。斯大林利用高度集中的模式,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取工农业产品实行剪刀差等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要求,它使苏联集中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期内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国之一,为苏联迅速地创造出卫国战争需要的物质条件发挥了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史 名词解释 答题 总结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