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在于问题.docx
《思想在于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在于问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思想在于问题“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思想是研究问题的,思想在于问题。这是因为,大凡思想总是要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并且又总是要从问题开始的;或者更干脆地说,思想始于问题。反之,如果某种思想不针对问题、不研究问题、不回答问题、不从问题开始的话,那么它势必将因此而失却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最终也便不成其为思想;与此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人们之所以需要思想,其实,也正是因为他们能够从中找得到被问题长期困扰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哲学并不要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而只要求检验疑团;同样道理,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其实也并不在于其非得得到他人的赞许、认
2、同或者接受不可而是在于它能够从根本上做到启人心智、发人深思,能够不断启发和引领人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惟其如此,于是乎,人们也才更需要思想。如果说在偌大的一个国家或者社会中,成千上万的人都只用一种思想去思考或者说他们都只用一种声音来说话的话,那么还能指望这个国家或者社会有什么活力吗?难道今天的人们真的可以将这一切称之为“思想统一”或者视之作“统一思想”?难道我们一方面可以提倡着“统一思想”而另一方面又可以倡导着“解放思想”?难道此二者真的可以相提并论、并行不悖?那么所谓“统一思想”到底又要以什么“思想”来具体加以“统一”呢?而且所谓“统一”后的“思想”是不是就意味着,从此以后,整个
3、国家或者社会,就只能用一种思想来思考或者说只能用一种声音来说话了呢?而且若如此,那么,究竟又能相应地带来一种怎样的结果呢?与此同时,试问:难道如今现实得已不可能再现实的人们,真的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地这样去说或者这样去做么?毋庸讳言,如果在实际上真的能够在表面上达成这样的一种“统一”的话,已然是一件大喜过望的事儿了;但其真实情形却只能是集体无意识、人人没想法,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不思亦不想。若如此,则甚矣哉!为可悲也。也就是说,这种所谓的“统一”,其实不过只是一种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五彩缤纷的泡沫而已,只能造就一种虚假的统一、稳定和繁荣,而且正当其光彩夺目之时,实际已切近其破灭、破碎与破败之日。
4、然而,其中的问题却是,人自不觉;或者说,对此,那些个没有思想甚至可以说没有头脑的人,当然是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感觉的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如今自己已端坐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剧烈喷发的火山口上,也不知道火山口下那些大多数人的沉默到底正孕育着的是什么,而只是十分固执地信守着妇孺皆知的一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奇迹即用纸去包火。对此,其实鲁迅先生早就十分明确地说过,“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要知道,不管怎么说,正常的人总是要有自己的想法的;或至少说,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退藏于密,埋藏进自己的内心深入。然而这并不等于没有思想,也不等于这一思想就可以随便被“统一”掉或者“解放”掉;与此同时,他们的
5、想法多了,长此以往,总要有憋不住的时候。于是乎,他们自然就要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甚至要公开说出来。要知道,他们乃是孔子之所谓“庶人”。而这亦正有如孔子之所谓“邦有道,则庶人不议”;反之,若“邦无道”,则“庶人”们还管得了那么许多吗?而且亦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就是说,这种“防”是徒劳无益的。当然,那种“巧言令色”的宣传与误导(misguidance)自然也是不行的,日子久了,也绝对不大可能继续会行之有效。要知道,其实人们并不傻,更何况,俗语不是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吗?既然自己在根本上完全做不到,那么又说了太多太多的假话、大话和空话,有什么用呢?而且既然成为人,那么人们自然要有这样或那样
6、的不同的思想或者想法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所谓思想到底还是“属人的”;或者说,所谓思想,它总是一种属于人的东西,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奢侈品。尽管动物们也总是要吃要喝的,但在它们那里,似乎却并不需要这种东西。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思想呢?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极切近、最重要者就在于,为他们每个人所关注的问题并不相同;与此同时,为什么不同的思想又会有不同的遭际、命运或者经历?其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极切近、最重要者也就在于它们对问题的意识、在于它们是否准确地提出、把握并且正确解答了问题。于是乎,在人们的头脑中,问题总是一个紧接着一个,如雨后春笋般此伏彼起、层出不穷;于是
7、乎,为此,他们有时甚至会感到疲于奔命、精疲力竭,与此同时,他们似乎又对此情有独钟甚至乐此不疲;于是乎,他们总是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以致于无穷。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其实正标识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并且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进一步地深入强化着善与恶、好与坏、盛与衰、治与乱、伟大与渺小、高贵与低贱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人类有始以来就固有着的有关意义与价值的这些裁定标准和衡量尺度。而所谓发展与进步,尽管十分诱人,但却从来不可取代这些个固有的标准和尺度。正所谓“礼失求诸野”,它不可能会完全消失,总是被完整地保留在民间的记忆里,保留在那些老人们的思想中。记得小的时候,曾在农村生活过一段
8、时日。在那里,每当人们遇有争议性的问题,总是要请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者出面前来调解和斡旋,人们相信他们,相信他们经多见广,相信他们深明事理,也相信他们能够对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帮助。而尊重老人,无论在古今中外,永远都可以说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试金石。然而问题却是,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古今之争、奴隶反抗主人以及年轻人反对老年人的问题便此伏彼起、与日俱增了。时至今日,在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似乎业已形成了这样一种极具实用主义的关系,可以概而言之为这样一句赤裸裸的生动话语,那就是“有奶便是娘,无钱休称爹”。在前者的眼里,后者无一都是一些个痴呆症患者;或至少说,他们已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了。的确,老
9、年人们到底又能懂些什么呢?当今世界业已“与时俱进”到如此地步了,他们知道吗、了解吗?他们知道什么叫电脑以及什么叫因特网吗?他们知道什么叫地球村以及什么叫全球化吗?回答是否定的;也就是说,他们对此的确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什么都不知道。然而,问题却是,他们却知道如何成为人,也知道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今天的历史到底又是从什么时候一路走来的。他们曾走过春天、走过四季,走过风风雨雨、走过春夏秋冬,也走过昨天、今天和明天。要知道,他们所曾走过的桥的确比今天的我们曾走过或正在走着的路还要多;要知道,他们之所以在我们面前总是那么的絮絮叨叨、磨磨叽叽,其实是苦口婆心和语重心长地谆谆教导我们,不要重复他们年轻
10、时所曾走过的弯路,不要触碰人生路上所可能存在着的一处处暗礁,不要再品尝他们所曾品尝过的一个个人生苦果,不要重演他们曾亲眼目睹过甚至上演过的一幕幕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人生悲剧。而这一切的一切,不是其他别的,正是一部部活生生的历史。其实,在本书看来,所谓历史,对今天我们这些大写的人而言,并不都是所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和意义;换句话说,我们首先仅仅是人而非什么专家学者,我们要食人间烟火,要穿衣吃饭。因此我们并不关心,当是时也,某个国家或社会的统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说,谁兴谁败、谁存谁亡,对我们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也
11、没有什么直接的必然联系。而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其实他们首先不过也是一些人甚至是一些与我们一样极为平常的人,但他们同时似乎又与我们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并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当然他们也在根本上更无缘于真正意义上的所谓“政治”,然而,他们却似乎极愿意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思考政治的历史、经济的历史以及文化和军事的历史。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从这样一些支离破碎的历史碎片当中找到一些所谓的规律,总是希望后来的统治者能够按照他们所找到的规律进行统治。但其中的问题却依然是,为他们所找到的规律可靠吗?后来的统治者们真的会尊重或者遵循他们所找到的规律?或者可以问一句:历史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到底有无
12、规律?难道历史、整个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如此的简单?可以用所谓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思考和分析僵化模式来生搬硬套?既如此,历史又有何乐趣可言呢?它还可能会有那么的生动而形象、悲壮而惨烈、痛苦而凄惶吗?其实,所谓历史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在本书看来,它本身似乎从来都不是那样一种东西,从来没有今天概念上的历史那样索然无味、味同嚼蜡甚至于不堪卒读。与此相反,它往往都是一些个问题的历史,总是充斥着悲剧的色彩而所谓喜剧,其最高境界也并不仅仅在于博人一笑、让人一笑了之而是让人在笑过之后能够从中真正领悟到一点儿什么,而且喜剧中引人发笑的人物,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真正值得一笑的东西,他们之所以最终会让人见笑的原因,
13、恐怕就在于他们在为人处世上的一些个说法或者做法有点儿不合时宜甚至有点近于一个十足的傻瓜。但问题却是,什么叫时宜?合时宜的东西难道就一定是对的?而不合时宜就可以说一定不对?问题恐怕不能这么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所谓喜剧与悲剧,不过是剧作家们为生动而形象地表述历史而采取的不同文学表现手法,从根本上说,二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旨是统一的。也就是说,历史可以说是一幕幕喜剧更可以说是一幕幕悲剧,它就是要通过这样一种可以震撼人类心灵的形式来告诫人们,历史总是充满着一种十分浓郁的悲剧色彩的,它告诫人们:历史的错误不可重犯,历史的悲剧不可重演。其实,历史无非就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于是乎问题的循环往复便成为历史
14、;同时,现实也无非就是问题的存在与发展,于是乎问题的纵横交错也便成为现实。此外,而世界则更无非就是这样一个问题的世界,它总是由无数个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共同组成的。然而,就在这样一个问题的历史、问题的现实和问题的世界中,一个人可能会有一个人的具体问题、一个社会可能会有一个社会的具体问题、一个国家可能会有一个国家的具体问题、一个民族也可能还会有一个民族的具体问题,而且即便是同一个人、同一个社会、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以及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也还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问题,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层出不穷、错综复杂。然而,所有这一切的一切又不能不让人眼花缭乱、惴惴不安,手足无措、应接不暇
15、。吕氏春秋察今篇中尝有云:“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于是乎,那些个在历史上饱尝压抑、备感困苦或者深陷迷茫中的人们,便总是将其彷徨、困惑和求助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转投向思想、转投向历史,转投向思想在时间流程中建构、定形与变异的连续性历史;于是乎,他们便越来越多地关心、关注和关怀于“古往今来的人们到底在想什么以及怎么想”这样一个既十分简单而又十分复杂的关键性的问题。与此同时,这样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前所述,既可以说是思想或思想史所要讨论的永恒主题,也可以说是思想或思想史本身所固有的核心、生命和不变价值之所在;否则,如果思想或思想史不能准确地提出这样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果思想或思想史完全偏离了这样一个永
16、恒的主题,那么这样的思想或者思想史势必将不会得到整个社会和大多数人们的普遍关心、广泛关注和殷切关怀,势必将会因此而沦为似是而非、大而化之、大而无当、空洞无物以及毫无用处可言的五花八门、不着边际的东西;当然,这样的思想史亦必将不会拥有读者和市场。那么,在先秦儒家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何思何虑”?当是时也,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等等诸子百家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以及怎么想呢?这正是本书通篇所研究的主题。对此,孔子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胡适云:“诸子自老聃、孔丘至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救济之,故其学皆应时而发”;而梁启超则亦云:“所谓百家言者,盖罔不归宿于
17、政治”。由此可见,政治无疑乃是当时诸子百家乃至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们所普遍关心、广泛关注和殷切关怀的关键性问题;或者说,此乃其思想共同的永恒主题之所在。具体就诸子百家而言,当是时也,如前所述,本书认为,其所思、所虑当不外乎“治乱存亡”;而其所归、所致则亦不外乎“何以致中和”其意旨就在于礼义陵迟、礼崩乐坏的混乱社会时局中恢复整个天下安定团结、有序亲和的人间正常秩序。正如中庸所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并且认为,此乃当时中国社会的真问题之所在。而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这一关键性问题,而且还牢牢抓住并紧紧围
18、绕着这一永恒的主题,进一步指明了正确处理和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与此同时,他们思想理论中的前瞻性、穿透性与说服力都无一不有力地证明:他们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学问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其中,伦理学当然可以说是其有关思想理论的基本出发点,然则政治学又可以说是其所有思想理论的根本和最终落脚点。也就是说,他们的所有学问总是关切和关联着政治,而不仅仅是为学术而学术,更为自己、为他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存在和发展而学术。本书明确认为,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那里,正确处理和根本解决这一真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就是中庸或者中道。在具体的语言表述上,它可以说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当然也可以说是处
19、处守中、时时用中、固守本位、不失本心;同时更可以说是因地制宜、与时俱化、不走极端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然而,在先秦儒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那里,它却常常被一言以蔽之曰:“道”这个“道”,可以说是人伦之道、人间正道或者天地之道,也可以说是“人道”、“政道”或者“天道”。它既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既是理念,又是方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形而上的,又是形而下的;既是历史的,又是哲学的;既是伦理的,更是政治的。而用我们今天言简意赅、至平且易的话说,它大概就是所谓尊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吧?本书同时认为,只要今天的人类自身还想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只要他们还想继续作为人类而不想异化成禽兽或者其它别的什
20、么东西,只要他们头顶上的天仍是古已有之的那方天空,只要他们脚底下的地还是古已有之的那片土地,那么这个“道”,这个人伦之道、人间正道或者天地之道,这个“人道”、“政道”或者“天道”,这个“不道之道,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这个堪称“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的“道”以及这个配享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道”,就永远也不会改变。这正有如董仲舒之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信哉斯言!本书进而认为,中国思想史上的确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道统”问题,而且这个“道统”之“道”就是中道、中庸或者中和
21、,而却不是什么所谓“仁”、“义”、“礼”、“乐”等诸如此类、零零碎碎的具体历史理念。因为即使在古人看来,它们也不是所谓形而上的“道”的本身,而是“道之具也”或者说是“道之器也”,是形而下的东西,而且它们是可以与时偕行、与时俱化,可以被不断地改造和演变的。作为一整套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从容地走来又从容地走过几千年历史的比较成形的传统价值理念和坚强信仰体系,作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不可或缺的重要遗产,“道统”应当说具有普遍而恒久的魅力。“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道无不在,或行或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或行于“诸野”之人伦日用,或藏诸“九家”之所谓“道统”。
22、只要悠悠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未曾中断或者未被人为地强加肢解和改变过,那么这个“道”或者“道统”就永远也不会变。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是说,“道”与“道统”的存续总是离不开人,离不开这一“政治的动物”,离不开他们的人伦政治和思想言行。这大概便是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核心和魅力之所在,便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藕断丝连、聚散依依并且最终总是要凝结成一个坚强而有力的整体以至今日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吧?换句话说,这是古往今来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根,也是古往今来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魂。肝胆相照、心心相印,若即若离、不离不弃。正有如宋代女词人李
23、清照之所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然,你不仅完全可以说它是“亲亲”与“尊尊”,而且也完全可以说它是“仁”与“义”;同样道理,你更完全可以说它是“礼”。但其中的这个“礼”,却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形而下者,是与时偕行、与时俱化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一个变量,这正有如礼记礼器之所谓“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然而,你却绝对不可以不知“道”、不知“义”、不知“道义”或者“道统”这是因为,它们是不变中的变,同时又是变中的不变;或者说,是形而上者。这亦有如荀子天论之所谓“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
24、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贯之大体未尝亡也。乱生其差,治尽其详。故道之所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慝则大惑。”信哉斯言!否则,你将既无法回顾于历史;同时,你又将无法面对着现实。当然,你更将无法面向或前瞻于未来。试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又要到哪里去这既可以说是一个伦理学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政治学问题;当然,它更可以说是一个哲学性问题。然而在事实上,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全面而准确地说出它的答案来;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从根本上真正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然而,毋庸讳言,以往人们对此的认识,在传统与现代简单对立的思维模式下,最终还是无可挽回地陷入到了这样一个可悲的误区:在总体上,对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 在于 问题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