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范文.doc
《河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范文.doc(7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河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66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形势 …………………………………………………………… 1 (一)“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1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 8 二、思路和目标 …………………………………………………………………………… 10 (一)总体思路 …………………………………………………………………………… 10 (二)战略目标 …………………………………………………………………………… 12 三、重点任务 ……………………………………………………………………………… 15 (一)突出战略重点,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 15 (二)凝聚创新资源,壮大自主创新主体 ……………………………………………… 17 (三)建设创新平台,丰富发展自主创新载体 ………………………………………… 18 (四)围绕优先领域,攻克关键技术 …………………………………………………… 20 (五)有重点地加强优势领域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 43 四、保障措施 ……………………………………………………………… 46 (一)树立科技创新意识,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 46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格局 …………………………… 47 (三)健全和落实政策,促进企业成为创新资源投入主体 …………………………… 48 (四)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 ………………………………… 48 (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 ………………………………………… 48 (六)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 49 (七)坚持市场导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 49 (八)保护知识产权,切实维护科技成果权益 ………………………………………… 50 (九)扩大开放合作,利用外部资源增强我省创新能力 ……………………………… 50 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原经济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进程的重要时期。为贯彻《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2020年)》(豫政〔 〕78号)、落实《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豫发〔 〕28号),实施《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中原崛起”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贯彻“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多项突破,跨上了新台阶,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 为加强科技创新,我省首次把自主创新体系放在省政府“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总体战略的高度进行部署,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作为省政府“五大工程”之一予以推进。“十一五”期间先后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2020年)》和《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和重大措施,省政府成立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我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 围绕加强科技创新活动,针对科技计划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税收抵扣、科技成果奖励、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为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科技投入多元化,政府科技投入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由 的55.61亿元增长到 的174.76亿元,R&D占GDP的比重由0.53%提高到0.90%;财政科技投入由 的13.85亿元增长到 的35.52亿元,增幅达到156%;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由 的35.94亿元增长到 的122.18亿元。 经过深化改革开放,科研机构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与活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提高。50个省属开发类科研机构全部转制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科技型企业,省属社会公益及农业类科研机构完成了分类改革。 分别与科技部和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建立了省部会商和省院合作机制,更好的集成中央和地方的资源,解决我省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有效促进了上下互动。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领域和形式不断拓宽。全省已经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建立1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织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解决了一批产业升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经过举办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实施科普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建设科普示范点,以及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普进企业、科普进村户活动,建立了省市两级科普网络,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2.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以来,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大批显著的科技成就。我省获国家科技奖励连年创历史新高。“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97项,其中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创造二等奖5项,科技进步二等奖75项;评审出省级科技进步奖1733项。 全省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分别达到25149件、16539件,比 分别增长180%、341%。“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高出同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6个百分点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430亿元,比 增长182.6%。实施五大科技工程,运用“网络化配置资源”的新方法,有效集成了各类科技资源,大幅度提高了我省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活动,促使骨干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当前全省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0个,是“十五”期间建设总数的5.6倍,使我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33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674个,是“十五”末的4.32倍。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新建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51个,当前总数达到75个,是“十五”期间建设总数的3.13倍。建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成立了风力发电装备、盾构、生物疫苗、花卉、小麦、耐火材料、中药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产学研结合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的新机制,提升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它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培育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6家,数量居中西部前列,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140家;高新技术企业517家;郑州市、洛阳市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以来共立项实施67项,投入科技资金1 万元,拉动引导企业和社会总投资近60亿元,有力促进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造了小麦、夏玉米百亩连片一年两熟平均亩产1770.5公斤,万亩连片一年两熟平均亩产1548.6公斤的黄淮海平原单产记录,为我省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千亿斤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郑麦366产业化研究与开发”和“玉米新品种浚单20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培育推广我省两大粮食作物新一代的主导品种。百农矮抗58、郑麦366两个小麦品种在北方50年难遇的大旱中表现良好,“百农矮抗58”已成为河南省及黄淮南部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玉米新品种“浚单20”有望成为继郑单958之后又一个可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优质专用小麦、杂交玉米、抗虫棉、杂交芝麻等一批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保障。小麦、肉制品、面制品和冷冻食品加工技术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494个,其中国家审定新品种78个。 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工程。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了“低热值褐煤提质”、“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培育节能减排科技示范企业60家。建成7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中原学者”、科技创新团队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围绕我省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十一五”期间培育中原学者16个,其中首批2名中原学者经过培育新当选为“两院”院士。支持创新团队107个,支持573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开展创新活动。在全省企业和高校院所建立42个“院士工作站”,当前在豫“两院”院士17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60万人。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经过实施共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措施,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十一五”期间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733项,拥有技术贸易机构2863家,签订技术合同15002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01.7亿元。培育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全省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122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22家;建设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2家、省级技术转移中心4家;建设科技孵化器22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10家。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全省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648亿元,工业总产值2883亿元,工业增加值875亿元,利税总额370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290%、298%、294%、212%。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家,是国务院时隔 批准设立的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我省国家级高新区总数达4家,居中部六省首位;进区企业达6184家,产值上亿元企业198家;培育形成了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7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3.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按照《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部署,集中科技资源实施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超高压变电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数字化装备关键技术、新药创制及中医药现代化等11个重大科技专项,共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54个,省财政科技投入4.19亿元,引导承担企业研发投入24.84亿元,新增产值406.61亿元,利润64.34亿元,税收23.29亿元。 许继集团、平高集团承担的“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世界最高电压等级、最长输送距离和最大输送能量的特高压输电关键装备,并在世界首条100万伏晋东南-荆门交流和首条80万伏向家坝-上海直流等输电工程中成功应用,省财政投入 万元科技资金,企业投入2.2亿元,当前两家企业已获订货总金额近66.3亿元, 可望超过百亿元。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实施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重大科技专项,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开发出2兆瓦风电整机和1.5-3兆瓦电机、风叶、轴承等主要部件,有望形成百亿规模的新兴产业群,为培育壮大我省新型电力电气装备产业提供重大技术装备和科技支撑。 郑煤机实施的“大采高液压支架及电液控制系统”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世界最大采高的7米液压支架,并攻克了核心技术电液控制系统,完成了胡锦涛总书记交给科技界的任务,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胡锦涛总书记亲笔批示“谨表祝贺”;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实施的“盾构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重大科技专项,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中标北京、郑州、重庆等地铁工程,合同金额15亿元;石油二机实施的“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井装备研制”重大科技专项,产品出口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为打造我省数字化装备产业提供了重大技术装备和科技支撑。 中硅高科实施的“千吨级多晶硅”、洛阳尚德实施的“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和新能光伏实施的“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重大科技专项,累计创产值96.97亿元,利税16.92亿元,并带动我省形成了百亿产能的硅-光伏产业。 华兰生物经过实施“甲型H1N1流感疫苗”、“流脑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等重大科技专项,主导产品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量占全国的40%以上,为中国甲流感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洛阳普莱柯承担的“家禽主要疫病新型诊断技术及新型疫苗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填补了禽用疫苗生物制品领域的国际空白。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就,顺利经过验收。为打造我省生物及新药产业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撑。 洛玻集团承担的“超薄电子玻璃浮法生产设备和工艺”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0.55毫米超薄浮法玻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升了我省特种功能材料及制品产业的技术水平。 中信重机的“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金龙铜管的“精密铜管四辊旋轧和四联拉新装备”、豫光金铅的“熔池直接炼铅新工艺”节能效果十分显著。中平能化的“瓦斯轴承—发电—矿井热害治理”,降低井下综采面温度达80C,大大改进了矿工的劳动条件。为打造节能环保技术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我省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可是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还不适应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建设创新型河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撑实现两大跨越和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全社会创新意识薄弱。不少地方和有关工作部门抓经济发展仍着眼于铺摊子、扩规模,没有形成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不少企业仍单纯追求数量和速度,缺乏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动力。社会也尚未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意识和氛围,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95%,远低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缺乏,全省仅有院士17人。能够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问题的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成果少。三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科技创新管理的统筹协调不够,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四是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家和省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有些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人才,支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为确保中国在新形势下更好更快发展,国家作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 翻两番以上,实现两大跨越,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获取经济高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走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子成为必然选择。 科技创新事关民生,事关未来,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未来发展的战略主线。科技创新决定科学发展,决定持续提升,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决定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效,是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支撑、内涵、精髓。要将中原经济区最终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动力支撑,这个动力支撑主要来自于科技创新。只有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科技创新上,依靠科技创新的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活力,才能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从根本上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中原崛起”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提升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集中资源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重要抓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难题,打造新兴产业,振兴提升传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为主体,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集聚区及其它各类科技园区等为载体,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建设我省自主创新体系。依靠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 “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既要以重点领域、骨干企业和战略性任务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 ——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相结合。既要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不断提高我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又要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的开放合作,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联合研发等技术途径解决自身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 ——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用相结合。既要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又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全社会创新力量的作用,推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用有机结合。 ——应用开发和基础研究相结合。既要坚持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开展科技创新,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又要立足长远,重视科研基础条件建设,选择对我省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且有优势的领域加强基础研究。 (二)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 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力争在主要领域缩小差距,在优势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局部领域实现突破。初步建设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不竭动力。 到 ,全省总体科技发展水平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年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取得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发展目标: 1.突出战略重点,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 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突出重点,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最大限度地整合集成科技资源,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解决全省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引领先导产业的形成发展。 2.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丰富发展创新载体,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农民创新组织互为补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 围绕新能源、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兴高新技术先导产业;围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工业主导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推动工业主导产业振兴升级,实现大中型企业关键装备、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围绕资源能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信息化等基础产业领域,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基础产业。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力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支撑工程,继续加快小麦、玉米和水稻等新品种选育,并加快实现产业化和换代升级,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提供支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及土壤、水等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基本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5.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加强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研发,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以科技创新促进生态省建设,为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使科技创新更多地惠及民生。 6.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培育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为科学发展和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力争实现我省院士培育工作实现新突破;凝聚一批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专家;建设一只综合素质硬、专业贡献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明显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 ,逐步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7.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步伐,建设一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3-5家省级高新区,力争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实现新突破。经过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聚集,培育一批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引导和促进我省产业集聚区走创新驱动型科学发展道路,提高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8.加强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根据《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2020年)》确定的优先领域和战略重点,统筹把握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需求,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超前开展研究,不断提升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经过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带动我省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 专栏1:“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1.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到 达到1.6%; 2.创造专利年授权量在中西部地区处于前列; 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以上; 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 5.每万劳动力中R&D人员达到25人年。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战略重点,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方法,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把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瓶颈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攻克一批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突破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带动形成和壮大一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的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 “十二五”期间,主要经过开发煤制乙二醇、甲醇汽油柴油、聚甲醛、焦炉煤气制乙炔、煤系针状焦等,改造提升煤化工产业;开发应用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和450KA以上电解槽,促进电解铝企业节电节本,开发高精度铝板带箔,轨道交通、客车和3C产品用高端铝材等,改造提升电解铝产业;推广应用钢铁超快冷新技术,研究开发钢铁可循环流程工艺,开发超高强度钢,冷轧取向硅钢,低温超高压容器、核电、海洋工程、石油、风电等用钢,改造提升钢铁产业。实施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郑麦366”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玉米新品种“浚单20”产业化研究与开发、亩产800公斤超级小麦新品种培育、超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等重大科技专项,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实施名优花卉苗木产业化技术开发、家禽主要疫病诊断技术及多联疫苗、家畜主要疫病诊断技术及多联疫苗、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培育、高产抗病蔬菜新品种选育等重大科技专项,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实施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成套装备、核电级防爆电机、智能电网装备等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壮大新型电力电气装备产业;实施多晶硅节本降耗技术、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物理法太阳能级多晶硅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硅材料与光伏产业;实施治疗性乙肝疫苗、流感疫苗、流脑疫苗、喜树碱类抗癌药全合成、半合成抗生素母核及阿莫西林和头孢类系列产品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生物及新药产业;实施大采高液压支架及电液控制系统、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井装备、全断面隧道盾构机、特大型空分设备、数字化变电站、数控大型机床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数字化装备产业;实施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首饰级大颗粒人造金刚石单晶、优质钢精炼用高档耐火材料、CTP版材用铝基板、镁合金挤压型材、高精度钛带材新工艺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特种功能材料及制品产业;实施新型光学引擎和数字投影机、紫激光计算机直接制版材料、微显示电视机、高性能喷墨绘图仪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光电技术产业;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低热值褐煤提质新技术及装备、多金属伴生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清洁镀金材料柠檬酸金钾、精密铜管四辊旋轧新工艺及装备、熔池熔炼直接炼铅工艺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实施秸秆纤维乙醇产业化关键技术、生物柴油及其专用原料林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生物能源产业。 (二)凝聚创新资源,壮大自主创新主体。 1.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并以此为示范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流动,经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2.发挥科研机构骨干作用。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动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稳定和壮大科研机构人才队伍,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同时支持科研机构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省外科研资源的作用,支持中央驻豫和军口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我省自主创新活动。支持发展民办科研机构。 3.强化高等院校生力军功能。根据我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调整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向,探索建设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改革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与企业联合开展能够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支持高等院校在基础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领域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4.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抓好“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培养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经过“中原学者”、“ 创新团队”、“杰出人才”、“杰出青年”等计划,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一支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实施中原崛起百千万海外人才引进工程,积极引进海外及省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层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和农村科技服务人才。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展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建立完善人才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动员社会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创新活动,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三)建设创新平台,丰富发展自主创新载体。 1.加快发展企业研发中心。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自主研发基地和联合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围绕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优先布局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和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到 ,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个,企业技术中心400个。 2.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开展事关我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和战略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学术交流,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依托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及事业单位,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到 ,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0个,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新突破。 3.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其它科技园区。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建设区域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基地。重点围绕省定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和服务设施,加强科技支撑能力,选择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予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走创新驱动型科学发展道路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到 ,培育3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加快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及其它各类科技园区。 4.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863软件孵化器、中部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等为依托,积极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为中小科技企业和大学生等个体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5.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选择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我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组织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和合理衔接,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各成员单位以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技术标准,共同提高核心竞争力,共同打造和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十二五”期间,促进“风电”、“轨道交通”、“花卉”、“生物医药”等联盟的发展,争取以我省为盟主组建“矿山装备”、“电解铝高效节能”、“小麦”等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6.发展其它各类有效的创新载体。围绕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建设和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检测技术平台、科技和人才信息服务网络、技术贸易和技术产权交易网络、生产力促进网络、知识产权服务网络等能有效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帮助完成创新目标任务的创新载体。 (四)围绕优先领域,攻克关键技术。 1.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以省、市、县三级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高等院校为骨干,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大宗农产品均衡供给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支撑工程,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和农产品平衡供给提供支撑;以粮食安全、畜禽安全为核心,以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等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装备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壮大现代农业。 种植业领域,重点支持农作物良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大力推动转基因、分子标记等现代育种技术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加速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主导品种的换代升级;积极建立新品种的规模化制种、亲本繁育、种子质量检测、种子包装加工等技术体系,促进种业的快速发展;加强良种与良法相配套,集成组装一批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丰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体系;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加强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高效生产等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示范,进一步提升耕地生产力;加大环境友好型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研制和推广力度,大幅度减少面源污染;加强精量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施药等精准作业技术的研究示范及推广应用,推动精准农业发展。 重点支持棉花、花生、油菜、芝麻、烟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加快主要经济作物主导优良品种的换代升级;加强经济作物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积极开展棉花、花生、油菜等产业化研究与开发,推进经济作物生产健康发展。 重点支持蔬菜、花卉、果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加快园艺作物优良品种换代升级;加强园艺作物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积极开展蔬菜、花卉、果树等产业化研究与开发,推进园艺生产健康发展。 专栏2:种植业领域重大关键技术 农作物育种。超级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产业化研究与开发,超级小麦新品种郑麦366产业化研究与开发,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亩产800公斤超级小麦新品种培育与示范,玉米新品种浚单20产业化研究与开发,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培育与示范,超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优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与示范,超高产玉米、大豆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棉花、花生、油菜、烟叶等新品种选育及主要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制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蔬菜、园艺。名优花卉苗木产业化开发,高产抗病蔬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名特优果树、西甜瓜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栽培及配套技术。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耕地培肥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农作物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精准农业的研究与应用,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与示范,主要作物机械化生产与农艺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畜牧养殖业领域,引进优异的畜禽种质资源,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保护、创新和有效利用我省优异畜禽种质资源;加强饲料、兽药和疫苗等主要投入品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重点支持开展畜禽水产清洁生产技术和畜禽主要疫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提高肉、蛋、奶及水产品的质量和产品安全水平;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支持研发养殖场污染控制关键技术、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及配套设备的开发,实现畜牧业健康养殖和生态安全。 专栏3:畜牧养殖业领域重大关键技术 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的保存,创新和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养殖技术。猪主要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新型疫苗开发,生猪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肉类质量安全检测及溯源技术研究与示范,畜禽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禽畜重大疫病监测、预警、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新型疫苗研发,资源节约型安全高效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畜禽及水产健康养殖、污染控制关键技-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十二 科技 发展规划 范文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