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pdf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pdf(4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分封的国家:鲁、齐、燕、卫、宋、晋3、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商代后裔)其中,同姓贵族(即姬姓)是分封的主体,形成“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4、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从天子作战;向天子朝贡;定期朝见天子;5、分封的作用:积极:分封制使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消极:但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二)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秩序,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2、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最大特点。(嫡长子3、形成的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使分封制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背景:(秦的统一)21、从公元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灭六国的顺序:韩、赵、燕、卫、楚、齐2、统一六国的条件:根本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强大,最有实力实现统一 秦王本人具有的雄才大略、3、统一后的活动: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 江西南夷地区纳入版图之中(二)确立:1、皇帝制度:“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位继承制和皇权至高无上。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群臣奏事,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武事”,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秦朝已建立起一整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三个官职中,丞相地位最高,但受到御史大夫的牵制,且无兵权;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但权重;太尉掌兵,但不长设,由皇帝自掌兵权。三者处于“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的状态,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九卿:秦朝中央政府在三公之下还设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国家和皇帝的各种事务。3、郡县制:特点:“郡”是指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道:少数民族)、乡、里三级,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3A 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郡”是中央垂直管理的地方形式;而在分封制下,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B 官吏来源: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而在分封制下,根据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继承。C 作用上: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而分封制则容易出现分裂割据的现象,导致分裂。意义: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公元前 213 年至公元前 212 年,先后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有学识素养的士人对时政展开批评;制定“挟书律”,对收藏违禁书籍的人处以每组的酷刑。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皇帝制度:1、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帝为核心2、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3、表现: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以人的意志。(“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4、理念及基本原则: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 基本原则:历代官僚体制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后来,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是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没有变。(二)君权与相权(宰相制度)的演变:1、过程:秦朝:在中央社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位高权重。汉初:汉承秦制,丞相仍然有很大的权力。汉武帝时:频繁更换丞相 建立“中朝”制度。4东汉:设尚书台(中台)地位逐渐重要。唐代: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最高长官是宰相(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6)北宋:设置中书门下,为了分割相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2、趋势: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三)监察体制:1、概况: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有监御史。汉武帝时:在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在地方,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汉代以后,历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御史台、都察院等,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2、评价:积极:监察体制的逐步健全,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历代监察机构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消极:因专制制度本质所决定,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处于独尊地位的皇权,却没有能力干预。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各个王朝末期的腐败,更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四)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1、世官制:指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官位的制度。这一制度决定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世卿世禄制。2、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汉武帝即位后,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发展的察举制,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与两汉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性。5察举制也有弊端,体现出封闭性的特征,实际上这种选官制也仅限于社会上层。4、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1905 年废除)积极: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消极:内容仅限于儒学经义。选拔的官吏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最后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自由的文化专制工具。(五)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1、概况:秦汉:由最初的郡县两极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唐朝:道、州、县三级。宋代:路、州、县三级。元朝:行省、路、府、州、县五级。明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三级。(6)清朝:省、道、府、县四级。2、元朝的行省制度(中央是中书省)行省的划分:十个行省 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四川、青海等 行省的职权范围: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军政要务则需要呈报枢密院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3、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6(六)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造成皇帝政务繁多。2、形成和发展: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制。后来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评价:性质: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作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后来,皇帝担心内阁演化为事实上的丞相,威胁皇权,于是由司礼监的太监加以牵制,因此又存在宦官专权的隐患。(二)清朝军机处:1、最初目的:清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2、特点: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具有封闭型的特征;3、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力,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三)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及影响:1、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表现:明朝废除宰相,权归六部,设立内阁制,使君主权力大大加强;清朝设立了军机处,推7行密折制,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力,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3、影响:积极: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组织兴建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性等。消极:皇权专制容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四)边疆政策:1、目的: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3、措施: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其地位和职权与六部相同,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等事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元代形成改土归流,明代开始出现“改土归流”的做法,清代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的施行“改土归流”)(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央: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增强。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独揽全国的一切政治、军事、司法等大权,丞相只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必须完全听命于皇帝。两汉时期,汉武帝不仅启用布衣为相,而且创立“中朝”“外朝”制度,削弱丞相的权力。东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唐朝时将相权分割,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并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的一独揽大权。明朝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设立内阁,君主专制权力大为增强。(6)清朝康熙帝设南书房以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雍正帝增设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82、地方权力被分割、削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度,体现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背景:19 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二)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1840-1842 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 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1883-1885 年,中法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4、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5、1900-1901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被迫与 11 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危害(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1、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他们的烧杀抢掠使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百姓流离失所;2、他们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的毁坏中华文明遗产;3、在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4、在经济上,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总之,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9(四)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19 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殖民地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更加激烈。直接原因: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2、概况: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1895 年,沙俄借口还辽有功威逼清政府给予俄军舰在胶州湾“过冬”的特权。1897 年,德籍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德国出兵抢占胶州湾。1897 年,俄国强占旅顺考核大连湾 随后,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3、影响:列强的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刺激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进一步高涨。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2、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3、义和团反帝运动:背景:19 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列强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人民挺身而出,义和团运动爆发。口号:“扶清灭洋”(评价: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但它带有局限性,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并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镇压招抚镇压失败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10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6)意义: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二)爱国官兵的抗争1、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英、俄都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新疆面临危机。经过: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78 年,收复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1880 年,清政府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被谴往俄国交涉伊犁问题的曾纪泽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1881 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 年,在新疆设立行省。2、黄海海战:概况:在黄海海战中,丁汝昌受伤,刘步蟾代为指挥,英勇奋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壮烈牺牲。结果:李鸿章命令“避战保船”,终致全军覆没。(三)影响: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三、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侵华原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其既定国策。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困境。中国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2、侵华事件:1931 年 9 月 18 日,占领东北。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件,开始全面侵华。1937 年 8 月 13 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1 月,上海失守后,进攻南京。1937 年 12 月 13 日,制造南京大屠杀,南京沦陷。111938 年 5 月,占领徐州,打通津浦路。10 月,广州、武汉失守。3、侵华罪行:研制生化武器,实施细菌战、毒气战,制造南京大屠杀;实行所谓“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二)中国人民抵抗战1、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发表抗日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 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 年 12 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国民党爱国官兵:1932 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驻守送户的国民党第 19 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抗日将领下奋起抵抗。日军占领承德后,继续沿长城进犯,二十九路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战。1933 年 5 月,国民党将领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1933 年 1 月,日军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奋起还击,安德馨全营 300 官兵力战殉国。爱国工商业者:,工人罢工、募捐;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爱国学生:1935 年 12 月 9 日,反对华北自治的一二九运动。2、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 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 年 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12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8 月 14 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面抗战开始。3、三个阶段和两个战场:防御阶段:A 正面战场(主要战场):三次会战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全额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参加)徐州会战:取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李宗仁为指挥)B 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相持阶段:1938 年 10 月,进入相持阶段 正面战场:1940 年 5 月,湖北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敌后战场(主要战场):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这时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战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不同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根本保证)。2、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消灭了大量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3、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敌后坚持抗战,成为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4、中国人民对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也得到广大海外华侨的支持。(四)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3、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34、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一)兴起的原因和条件:1、外部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2、根本原因:请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使阶级矛盾尖锐。3、直接原因:各地的自然灾害不断,特别是两广地区更加严重。4、条件: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组织基础。(二)斗争过程:1、初期的斗争:1851 年初,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1 年 9 月,永安建制,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1853 年 3 月,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2、全盛时期的斗争:北伐: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西征: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天京突围:打垮了威胁天京的清江北、江南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3、后期的斗争:“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势力。1864 年,天京保卫战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实质: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建立理想社会。2、内容:所有制原则与实施办法:“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分配原则与方法: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14余归国库。社会关系:人人平等最终目标:“四有二无”的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3、评价: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绝对的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四)太平天国后期先进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1、时间:1859 年2、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3、内容: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主张效仿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资由通商,平等往来。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4、评价:先进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空想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未能真正推行。(五)意义及教训: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二、辛亥革命(一)背景:1、必要性: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请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2、可能性:15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革命团体的建立:1894 年成立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革命政党成立:1905 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武装起义:1911 年同盟会在广东发动黄花岗起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历程。人民群众的斗争:1911 年 5 月,全国范围内的保路运动兴起,其中四川的保路运动规模最大。(6)起义时机成熟: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的推动。(二)爆发:1、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起义成功。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同治土崩瓦解。(三)高潮:1、成立中华民国:标志: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2、颁布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四)结局: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 260 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 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五)评价:1、历史功绩:(1)性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16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2、结果:失败:(1)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六)历史认识: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资产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五四运动:导火线:1919 年初,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经过:1919 年 5 月 4 日,在北京爆发,北京学生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6 月份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主力。结果: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意义: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地、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国际援助:共产国际的帮助 成立: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17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2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 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同样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1、国民革命(1924-1927)背景: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概况:1926 年,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积极配合北伐;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由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最终失败。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927-1937)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理论的重要性。1927 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但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 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开辟: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 1930 年全国建立了几十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成效:根据地的斗争:A 土地革命:当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B 政权建设:1931 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C 反“围剿”斗争:从 1930 年到 1933 年,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18长征:A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时,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使红军损失惨重,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B 经过: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 1935 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3、抗日战争(1937-1945)1937-1945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共积极倡导成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八年抗战,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1949)经过:1946 年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敌人的进攻。1947 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 年底到 1949 年初,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1949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讨论了新中国的成立问题;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西站起来了,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19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士气。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历史条件:军事基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思想路线: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提出党的工作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确定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组织基础:人民政协的召开,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标志: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3、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二)中国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的基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标志: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1954 年宪法)内容:略(P62)性质: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0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这也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任务结束),但是,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目的: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些根本政治制度存在。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提出背景: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意义:标志着新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景:(国家组成上)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民族分布上)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目的:为了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法律依据:共同纲领、宪法)五个自治区:到 1958 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按时间先后)1965 年,西藏自治区意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1、背景:1956 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2、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国产地和各民族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1 强调在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3、意义:中国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二)十年“文化大革命”:1、标志:1966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或破坏):A 表现:全国陷入空前的大动乱:1967 年,毛泽东支持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造反派夺权,接着,在很短时间里,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由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狂暴行动。政治体制建设出现了大倒退:1968 年,全国建立起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中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的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B 影响: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三)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标志着中国的国际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2、成就:1980 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 年 11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经过全面修改的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方略一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社会主义22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先锋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过程: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1981 年 9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提出举行中国产地和中国国民对之间的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简称“叶九条”。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2、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知识点 总结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