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推进“智慧乡村”建设_任新悦.pdf
《数字赋能推进“智慧乡村”建设_任新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赋能推进“智慧乡村”建设_任新悦.pdf(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乡村振兴-155-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字化”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高频词,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亦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并对此作出系统部署。可见未来“数字化”发展和“智慧社会”的建设已经纳入了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之中。数字赋能的发展动能,将意味着未来乡村会向更高效、分析力更强、市场把控更精准、预测更前瞻、理念更新潮的道路上发展。而新网络、新数据条件下面向创新2.0的“智慧社会”,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参与协同众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在更大程度上将物联网、数联网、社会交往空间等紧密结合 1,这就为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思路,通过数字赋能,因地制宜地探索建设“智
2、慧乡村”。1 数字赋能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潜力,为“智慧乡村”建设培育良好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乡村经济发展来说,要“始终紧密围绕村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农业发展的主题”,通过“智慧乡村”借力发力,聚焦村民增收、聚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促进“内循环”“双循环”发展。1.1 数字技术能有效定位消费市场需求,推动乡村产业化精准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发挥乡村内部的资源优势,重点要了解外部市场的潜在需求,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在消费市场中,数字媒体运用能依据每位消费者的购买记录,精准定位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乡村发展数字
3、媒介技术的运用,一方面,有利于乡村产品的推广和宣传,实现跨地域的产品推广和出口;另一方面,数据平台的建立还可依据后台的数据统计,研究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消费需求,更有利于乡村精准定位市场消费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当然这项技术绝对不仅限于农村农产品的推广,还能延伸出一系列乡村旅游产业化、文化产业化的生产和发展。1.2 数字科技下的乡村经济发展有助于扩大乡村消费需求随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乡村居民可以更加便利地购买到城镇居民同等商品。随着未来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以及数字化的运用,农村居民的收入亦将再上一个台阶。这种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提升乡村的整合能力,精准定位市场需求,促进乡村发展
4、能力的提升,实现乡村数字赋能;而且乡村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村民的增收,有利于扩大乡村消费需求。因此数字技术的运用,“智慧乡村”的打造不仅能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化发展,促进居民增收;还能拓展乡村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发展,有效拉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持续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发展 2。2 数字赋能为提升村民参与“智慧乡村”建设提供有效路径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参与,村民的智慧和技能亦是乡村的重要资源之一。提高村民的参与能力,畅通村民参与渠道,提升村民参与的“能力感”,在让村民获得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参与乡村发展的自信,让全民共同参与到“智慧乡村”建设,共享“智慧乡村”成果。当然让村民赋权和
5、自我赋权的过程中,需要从问题视角出发转变到从乡村发展的优势视角出发。所以赋权的前提,需要转变视角。2.1“智慧乡村”的治理体系不是简单的技术运用过去“智能”时代的发展主要是将信息要素、信息技术和技能等运用于人们所生活的物理空间之中,让人们可以享受其所带来的便利。包括采用数字化技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污水排放问题等。随着电数字赋能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任新悦1,2,韩潇霏2(1.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海南三亚572022;2.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22)摘要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要充分运用数字赋能整合政府、企业、社会、乡村、村民等各方资源,激发乡村发
6、展潜力,提高村民参与能力,以便捷的数字化治理方式,通过打造乡村“智慧共享平台”、搭建线上线下服务机制、落实保障“智慧平台”推广等策略,探索建设“智慧乡村”,激发乡村地区数字化发展“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从而进一步推进乡村发展与振兴。关键词 数字赋能;智慧乡村;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07-29 基金项目 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海南省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HNSK(JD)18-19)。作者简介 任新悦(1989),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乡村振兴。任新悦,等:数字赋能推进“智慧乡村”建设
7、乡村振兴-156-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商、直播等新型数字媒体的崛起,不仅打破了产品销售的空间限制,还能通过数据运算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了解市场的动态走向,并据此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状态来满足消费者、满足市场发展。可见,与智能时期技术运用有所不同,智慧时代更注重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的基础建设和实施,有效利用前沿科技,形成基于智能和数据的生产、生活、治理循环驱动的创新社会形态。因此“智慧乡村”的发展,绝不是简单的智能技术的运用,而更应当是基于大数据的运用和人工智能的建设基础,通过不同群体的共同参与
8、、共同建设和共同治理,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推进乡村振兴。因此“智慧乡村”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2.2 数字赋能推动乡村多元治理格局形成,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数字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数字资源整合治理和数字社会服务治理。乡村数字资源的整合治理强调乡村数字资源网络的建构和整合,包括乡村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通过内外资源整合进行乡村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推进乡村的发展。数字社会活动主要是指强调提供社会数字化公共服务活动。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在不同时域、不同场域多人参与的局面,在治理主体上可以实现多人、多组织协同参与,促进
9、乡村多中心、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形成。通过数字化运作的机制,一方面,让不同参与治理主体为相关服务献计献策,为顶层设计和乡村治理提供保障和方向;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监督和评价实现社会治理的快速反馈和及时纠正 3。因为数字化的治理很大程度地突破了时空问题,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原先治理的碎片化与分散化困境,提升乡村的治理能力。2.3 数字赋能为村民参与提供有效路径乡村治理和发展过程中,村民是基层发展的主体核心,是乡村治理中重要的社会力量之一。但当前乡村治理存在村民参与路径单一,参与渠道不畅通,参与项目无法及时获悉等情况。随着乡村“智慧乡村”体系的建设,村民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跨区域、跨空间的联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 推进 智慧 乡村 建设 任新悦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