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极限承载力.pdf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极限承载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极限承载力.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3 3卷 第 5期 2 O 1 1年 1 O月 Vo 1 33 NO 5 0c t 2 O1 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 向叠合板极 限承载力 吴方伯 , 黄 海林 , 陈 伟 , 周 绪红 ( 湖 南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长沙 4 1 0 0 8 2 ) 摘 要 : 为适 应 复杂荷 载条 件及 不 同的楼 盖跨度 , 对预 制 带肋底 板 的结构 体 系进 行 了拓 展 。基 于塑 性绞线理论 , 推导 了均布荷栽作用下常见边界条件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 双向叠合板 ) 的极 限承 载 力 与塑性 绞线 形成 位 置 , 提 出了双 向叠合 板 正 交 2个 方 向单 位
2、宽度 极 限 弯矩 的 简化 计 算公 式 , 进行 了均布荷 载作 用 下四边 简 支与 四边 固支双 向 叠合 板 2个算 例 的 塑性极 限分析 , 结果 表 明 : 基 于该 文给 出的极 限承 载 力公 式的计 算 结果 与试验 结果 吻合 较好 。 关键词 : 组合结构; 预制混凝土; 双向叠合板; 预制带肋底板; 极 限承载力; 塑性绞线法 中图分 类号 : TU3 1 3 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l 6 7 4 4 7 6 4 ( 2 O l 1 ) 0 5 0 0 3 4 0 7 Ul t i m a t e Be a r i ng Ca p a c i
3、t y o f Co nc r e t e Two wa y Co m p o s i t e S l a b s wi t h Pr e c a s t Co n c r e t e Ri bb e d Pa ne l s W U F an g - bo,HUANG Hal l i n,CHEN W ei ,ZHOU Xu h o n g ( Co l l e g e o f Ci v i l En g i n e e r i n g ,H 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Ch a n g s h a,4 1 0 0 8 2,PR Ch i n a ) Abs t r
4、a c t :Ne w t y pe s o f p r e c a s t c o nc r e t e r i bb e d pa n e l s a r e de ve l op e d i n o r d e r t o a d a pt t o t h e c o mpl e x l o a d i n g c o nd i t i on s a nd di f f e r e nt f l o or s pa ns Ba s e d on t he yi e l d l i n e t h e o r y, e q ua t i o ns f o r t he ul t i ma
5、t e b e a r i ng c a p a c i t y a n d y i e l d p a t t e r ns o f t WO wa y c o mpos i t e s l a b s o f di f f e r e nt e d g e c o nd i t i o ns a nd un de r u ni f or ml y d i s t r i b ut e d l o a di n g a r e de v e l o pe d,a n d t he s i m pl i f i e d f or mul a s f or t h e u l t i ma t
6、e m o me nt pe r u ni t wi dt h a r e p r op os e d The pl a s t i c l i m i t a na l y s e s o f t wo e xa m pl e s o n t h e s i m p l e s u pp o r t a nd t he f i xe d s u pp or t a r e c on du c t e d,a nd t he c al c u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 g oo d a g r e e m e nt wi t h t he e xpe r
7、 i me nt a l d a t a Ke y wo r ds : c o m p os i t e s t r u c t ur e s ; pr e c a s t c on c r e t e; t wo wa y c o mpo s i t e s l a bs ; pr e c a s t r i b be d pa ne l s; u l t i ma t e b e a r i ng c a p a c i t y;yi e l d l i ne t h e o r y 传统混凝土叠合板采用预制实心平板作为永久 性底 模口 , 其 厚 度 较 大 , 导 致 垂 直 预 制实
8、 心平 板 长 度方向的叠合板有效厚度过小 , 不宜双向配筋, 故荷 载传递主要采用单向板传力模式。 针对 混凝 土叠 合 板 的双 向配 筋 问 题 , 国 内外 学 者作 了大 量 的研究 。聂 磊 ( 1 9 9 8 ) 等 通过 预 制 构件 板侧预留横向钢筋的双向配筋叠合板拼接试验 , 提 出了相应的内力和配筋计算方法。徐天爽和徐有邻 ( 2 0 0 3 ) 对叠合板板侧各种拼接缝 的构造及传力性 能进行 了试 验研 究 , 提 出 了合 理 的整 理 式 拼 缝 构 造 形式及计算方法。借助 以上 2种拼缝处理方法 , 混 凝 土叠 合板 能够 较好 的实 现双 向受 力 、 整
9、体性 较 好 , 但 拼缝 处理 麻烦 、 施 工速 度慢 , 影 响 了推 广应 用 。为 此, 国内外学者_ 5 提出将预制实心平板改进为带肋 的预 制板 件 , 提 高 了预制 板件 的 刚度 和承 载力 , 增加 了预制板件与叠合层的粘结力 , 且 可将底板变得更 薄、 减轻 自重 , 但 由于垂直预制板件长度方 向难以配 筋, 故仍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 垂直于底板板长方向的 收 稿 日期 : 2 0 l 卜O 3 O 8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 5 0 9 7 8 0 9 0 ) ;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 目( C X 2 0 1 0 B 1 4 3 ) ;
10、 湖南 大学研究 生创新基 金一 湖南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 资助计 划项 目 作者简介 : 吴方伯 ( 1 9 5 9 一 ) , 男 , 教授 , 博 士生 导师 , 主要 从事 组合结 构及 新型 结构体 系 的开 发研 究 , ( E ma i l )w f b p r o f 1 6 3 c o rn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 期 吴 方伯 , 等 : 预 制 带肋 底板 混凝 土 双 向叠合板 极 限承 载力 3 5 抗 裂性 不好 。为更 好 的实 现 双 向受 力 效 应 , 钱 永 梅 ( 2 0 0 2 ) 等L 7 将预
11、制 构 件 肋 内预 留 圆孔 , 以 便 在 浇 注 叠 合 层前 穿入 钢 筋 , 并 通 过 试 验 论 证 了 这 种 叠 合 板 的双 向受 力性 能 , 验 证 了构 造 措 施 的 有 效 性 及 刚 度 和极 限承 载力 计 算 公 式 的 可行 性 , 但并 未 给 出 均 布 荷载作用下其它常见边界条件叠合板 的极限承载力 计算公式。文献E 8 1 o 提出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矩 形 肋底 板 ( 以下 简称 预制 底 板 ) 为永 久 性 模 板 , 在 板 肋 预 留矩形 孔 洞 中布设 横 向穿孔 钢筋 及 在 底板 拼缝 处 布 置折线 形 抗 裂 钢 筋 , 再 浇
12、 注 混凝 土 叠 合 层 形 成 预 制带 肋底 板 混 凝 土 双 向 叠合 楼 板 ( 以 下 简 称 双 向 叠 合 板) 。 为适应 复 杂荷 载 条 件 及 不 同 的楼 盖 跨 度 , 该 文 首先对预制底板结构体系进行 了拓展 。针对均布荷 载作用下常见边界条件 的双向叠合板 , 依据塑性 绞 线 理论 , 推 导 了均 布 荷 载 作 用 下 常 见边 界条 件 双 向 叠合板 的极限承载力与塑性绞线 的形成位置 , 提出 了双向叠合板正交 2个方 向单位宽度极 限弯矩的简 化 计算 公式 , 进 行 了均 布荷 载 作 用 下 四边 简 支 与 四 边 固支双向叠合板 2个
13、算例的塑性极限分析 。 1 预 制底板结构体 系拓展 预制底板可设计为矩形肋预制底板和 T形肋预 制底 板 。矩形 肋 预制 底 板 , 主要适 用跨 度 为 2 4 0 0 6 0 0 0 mm, 底 板 厚 度 一 般 不 小 于 3 0 mm, T 形 肋 预 制 底板 , 主要 适 用跨 度 为 6 0 0 0 9 0 0 0 mm, 底 板 厚 度 一般 不小 于 4 0 mm。预制底 板根 据板 肋截 面形 式 及 数 目主要 分为 1 2种 类 型 , 如 图 1所 示 , 但 目前 采 用 较多 的还 是单 矩形 肋预 制底 板l 】 。 。由于 采用 了 预 制底 板 , 双
14、 向叠 合 板 在平 行 板 肋 方 向 ( 强 方 向 ) 的 刚度得 到 了明 显 加 强 , 而 在垂 直 板 肋 方 向( 弱方 向) 由于存 在一 系列 拼缝 , 削弱 了该 方 向 的刚度 , 故 双 向 叠合 板 正交 2个 方 向 的刚 度 差 别 较 大 , 呈 正 交 构 造 异 性板 特征 1 。 a ) 单矩形肋预制底板 h ) 弧形变截面单矩形肋预制底板 c ) 阶梯形截面单矩形肋预制底板 a ) x S t 矩形肋预制底板 e ) 弧形变截面双矩形肋预制底板1 ) 阶梯形截面双矩形肋预制底板 单T 形肋预制底板 h ) 弧形变截面 - T S J NN底板 一一一
15、i ) N梯形截面单T 肋预制底板 j ) X X T 肋预制底板 k ) 弧形变截I (J t T 肋预制底板 1 ) 阶梯形截面双T 肋预制底板 图 l 预 制 底 板 2 双 向叠合板极 限承载 力推导 双 向叠 合 板 已得 到 了广 泛 应用 l_ 】 。 。 , 但 目前 其 设 计 方法 主要 采用基 于弹性 薄板 理论 的线 弹性 分 析 方法 _ 】 。塑性 绞线 理论 用于 钢筋 混凝 土 现 浇板 的 分析 已有 近 9 0年历 史, I n g e r s l e v ( 1 9 2 3 ) 1 。 通 过假 定荷载平衡 以及塑性铰线上只有 弯矩 作用, 第一次 对 四
16、边简 支钢 筋 混 凝 土 矩 形 板进 行 塑 性 极 限 分 析 。 J o n e s ( 1 9 6 7 ) 与 J o h a n s e n ( 1 9 7 2 ) 1 。 基于正交力矩 法( n o r ma l mo me n t me t h o d ) 推导 了各种不 同边界 条件下的矩形现浇板 的塑性绞线方程, 仍然假定塑 性 绞 线 上 只 有 弯 矩 作 用 。 Va l e n t i n Qu i n t a s ( 2 0 0 3 ) E 1 9 提 出 一 种 斜 交 力 矩 法 ( s k e w mo me n t me t h o d ) , 塑性绞 线
17、 上 同 时考 虑 弯 矩 与扭 矩 的作 用 , 采 用该 方 法时 需要定 义新 的极 限平 衡 方程 且 能 得 到 更 准 确 的结果 。 塑性 绞线 理论 在 现 浇 板 中 的应 用 较 为 成 熟 , 对 于双 向叠 合板 , 由于正交 2个 方 向 的有效 厚 度不 同 , 相 同条件下双向叠合板的极限承载力与塑性绞线形 成位 置 与现浇 板 差 异 较 大 , 尚未有 文献 采 用 塑性 绞 线理 论对 其极 限荷 载进 行探 讨 。 由于双向叠合板在破坏时可形成与现浇钢筋混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土 木 建 筑 与 环 境 工 程
18、第3 3 卷 凝 土双 向板类 似 的塑 性 铰 线 , 本 文 首 先 假 设 9种 常 见边界 条件 下双 向叠 合板 的破坏 机 构 为 图 2 所 示 形状 , 临近于 完全破 坏状 态 , 此时板 承 受 的均 布荷 载 f a ) 4 边 同支 f=n l ( d ) 2 短对边 同支另2 长对边简支 1 =nl 为 q, 外力和内部的极限弯矩仍处于平衡状态。图 2 中双 向叠 合板短 边跨 长为 z , 长边跨 长 为 z , 令 z 一n l , 则 1。预制 底板 沿短跨 方 向布 置 。 ( b ) 4 边 简支 l= nl 广 r ( e ) 1 短边简支其余边 固支 I
19、=n l l = n l r ( c ) 2 短对边简支另2 长对边 阎支 l = n 1 L ( f 1 长边简 支其余边 同支 = n l ( g ) l 短边固支其余边简支 ( h ) 1 长边圊支其余边简支 ( i ) 2 相邻边固支另2 相邻边简支 图 2均布荷载作用下 常见边界条件双 向叠合板 的破坏 机构 2 1 2相邻 边 固支另 2相邻 边简 支双 向叠 合板 均布荷 载下 2相 邻边 固支 另 2相邻 边 简支 双 向 叠 合板 产生 的破 坏机 构如 图 2 ( i ) 所 示 。塑 性破 坏 机 构 的位 置 可 由 、 、 、 或 S 、 S 、 S 。 确 定 。板
20、 跨 中处 长边 和短 边方 向单位 宽 度 内的极 限弯矩 分 别 为 和 , 板 支座 处长边 和 短边 方 向单位 宽 度 内 的极 限弯矩 分 别 为 和 。令 短 边 、 长 边 方 向 支座极 限弯矩与跨中极限弯矩关系为 一 7 、 m 一 J8 , 短边 、 长 边 方 向跨 中 极 限 弯矩 关 系 为 一 o fi n 。根据 虚功 原理 , 在极 限均 布荷 载 q的作 用下形成破坏机构 时板 中点产生虚位移为 1 , 任意 点 虚位 移 为 6 0 ( z, Y ), 外 力所 做 功与 内力 ( 塑性 铰 上 的极 限弯矩 ) 所 作功 两者 相等 。则 : 极限均布荷
21、载 q 所作的外功为口 : 一r r W 一q l l叫( , Y ) d A ” J J A r , 1 , 一q l 一 ( s l + 2 ) l 一 3 z 一 ( s + s z ) 一 q 。 l , E 3 一 ( 5 +s z ) ( 1 a ) 式 中, A ( 一1 , 2 , 3 , 4 ) 为塑性铰线分割的各板块 面积 。 内力 功 可根据 各 塑性铰 上 的极 限弯 矩 在相 对转 角 上所作 功来 计算 ” : w 一 一 m y 一 一 z ( 去 + ) + m , z 1 。 m z ( 去 + ) + 1 = = 一 ( + ) + a ( 5 1+ ( 1
22、b ) 南 + = = =0 得 q 一 6 f 53+ ) + a f 5 1 + ) z ; 3 n 一 ( S l +s 2 ) ( 2 ) 为求得最危险的塑性绞线形成位置或极限均布 荷载的最小值 , 根据上限定理 , 可 由极 限均布荷载 q 一 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 期 吴 方伯 , 等 : 预 制 带肋底 板 混凝 土双 向 叠合板极 限承载 力 3 7 为极小值的条件求出。 由 _ d q 一 0 ,经 简化 得 : C I s ( 3a ) 由 _ d q一 0 ,经 简化得 : QS 2 一 : 壶 一 。 d s 2 z
23、 : E 3 n一 ( s l 4 - s 2 ) 由 d q 一 0 ,经 简化 得 : d q 一 _ 6 m n ( l + fl 1 一 。 d 轧 Z : 3 一 ( 5 1 + s 2 ) 由式 ( 3 c ) 解得 : 。一 ( 4 ) 1+ + B 联合式( 3 a ) 、 式( 3 b ) 解得 : S 2一 1 ( 5 ) 一 _ 二 二 = = = 0 + 8 将式( 4 ) 、 式( 5 ) 代入式( 3 a ) , 并令 : 一 ( r ) l = 二二二 二二= 一、 2 + + 2 + 0 】 4( 1+ ) 2 = 二二二 二二, 2 十 p z + 2 1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制 底板 混凝土 双向 叠合 极限 承载力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z****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z****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