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课练试卷(1).doc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课练试卷(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课练试卷(1).doc(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课课练试卷 基础和积累 1.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沧沧凉凉(cāng cān) 孰(shú shū) 汝(rú rǔ) 多知(zhī zhì) 2.看拼音,写词语。 chē gài pán yú tàn tāng zhēng biàn ( ) ( ) ( ) ( )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孔子东游( ) (2)问其故( )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4)孔子不能决也( ) (5)见两小儿辩斗( ) (6)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 ) (7)孰为汝多知乎?( )(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孰为汝多知乎? 5.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文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和______,主要通过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阅读和理解 6.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下列各题。 (1)按原文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是孔子不“多知”的表现吗?这说明了什么? (4)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什么态度? (5)两个小孩对太阳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迁移和拓展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①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④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⑤。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⑥。” 【注释】①善:善于,擅长。②故:特意,故意。③厌:满足。④迨:(dài)等到。⑤不敏:不聪明,古人用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的词。⑥炯戒:告诫。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吾悉能志之__________________。 (2)李生说之曰__________________。 (3)不应而还走__________________。 (4)迨年事蹉跎__________________。 (5)王生不说__________________。 (6)王生益愠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9.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10.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11.结合生活,谈谈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12.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3.面对好友的直言规劝,王生的表现哪些可取?哪些则不可取?(用原文回答) 1.cang shu ru zhi 2.车盖 盘盂 探汤 争辩 3.(1)游历,游学 (2)缘故,原因 (3)认为,距离 (4)分辨,判断 (5)辩论,争论 (6)寒凉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文中指天气很热 (7)谁 你 4.(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2)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列子·汤问》孔子 两小儿 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学习永无止境 6.(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我以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孰为汝多知乎 (2)孔子不能决也 (3)不是。因为这是当时人们不能了解探究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4)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说明了他们对事物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态度。说明了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态度。 (5)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6)略 揭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围绕大胆质疑等方面回答等。 7.(1)同“识’’,记 (2)劝说 (3)同“旋”,转身 (4)光阴消逝 (5)同“悦”,高兴,愉快 (6)恼恨,怨恨 8.(1)善于学习的人不会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2)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9.D 10.(1)学贵善思;(2)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11.不耻下问,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学习时应不断思考。 12.知错能改,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的一个人。 13.不可取:“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可取:“ ‘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于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者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告诫。” 3.日初出沧沧凉凉 4.穷则变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于谦 吟诵 7.石灰石 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 8.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9.一儿从大小角度(视觉角度)看问题 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角度)看问题 10.排比的修辞手法。这一俗语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论证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会有所发现。 11.不可以颠倒,因为这四个词语是按照收获的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12.引用名人名言证明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绝不是”说明要获得“科学的灵感”是需要条件的,不是坐等可得来的。 13.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句式,层层深入论证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坚持不懈深入地解决问题这一观点。 14.C 解析:从文中第10自然段“在告别了那对母子之后,拉曼忽然对自己的解释产生了疑惑”可以看出故事的起因是轮船上男孩对海水颜色的疑问,故选C。 15.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16.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已知”的“未知”之中。 17.永远不要放弃你的好奇心 18.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呈上升趋势,学生的肺活量、视力、长跑能力却在下降,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了。 19.示例: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 20.略 2. 冬天的温度 郑向圭 ①冷空气突袭,天气骤冷,居民纷纷换上冬衣。行走在城市街头,满眼都是臃肿的路人,似乎突然之间,街道也变得臃肿起来。裹着厚厚的羽绒衣,行人依然紧缩双手,步履勿匆,不乐意长时间待在户外。 ②中午,我接儿子放学,回到小区,见保安身穿大?,像一尊挺立的石雕守卫在门岗前。儿子问:“他们不冷吗?”我说:“没有人不感觉到冷。”“他们为什么不躲进屋?”“这是他们的工作。”我回答。儿子沉默了,依往日习惯,儿子会有谢谢之类的话,今天却没有。 ③走出门岗不远,一降冷风袭来,为避开风的凛冽,我扭回头,恰巧看到风掀起了保安的衣角,保安的大?下,套着的竟然是薄薄的一层毛衣。 ④回到家中,儿子把他的玩具一个个藏进被褥,我问儿子搞什么鬼,儿子说玩具也伯冷,给它们保保暖。一会,儿子说:“爸爸,给保安送些衣服好吗?”我的心颤了一下,我故意问:“那么多保安我们送得完吗?”儿子又说:“小区也有很多人啊,每人送一件,他们穿很长时间呢。” ⑤我答应了儿子,从衣橱找出去年的保暖内衣和羊毛衫,陪着儿子走出家门,来到楼下,我让儿子去送,我站在楼角远远看着。儿子双手捧着衣物,走到保安身边,用双手举起衣物。保安愣了,他弄不明自儿子做什么,但是很快,保安接过衣服,夹在胳膊,空出一只手,庄重而严肃地给儿子敬了个标准军礼。 ⑥儿子回到我的身边,像完成一件艰巨任务似的欢快起来。下午送儿子去学校时,从保安的眼神里,我读出一种感劲。 ⑦下午放学,儿子从学校里带回一只50厘米长宽的纸箱,上面写着:天冷了,他们却站在寒风中!回到小区,把它高高贴在门口,用手压了又压,保证不会被寒风吹掉才回去。 ⑧第二天,我们路过小区六岗,十几名保安列出整齐的队列,由保安队长带领着,齐刷刷向我和儿子敬礼,保安队长说,一个晚上,他们就收到小区居民送来的几百件衣物,三年也用不完啊,感谢,感谢,实在感谢!他紧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 ⑨去学校的路上,寒风依然,我问儿子还冷不,儿子说,天冷,我不冷。 1.根据提示按故事发展顺序,在横线上填相应的事件。 (A)儿子发现保安衣服单薄→(B) →(C) →(D)保安列队向我敬礼和儿子敬礼。 2.文章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仔细阅读品味第自然段画线句,你认为儿子在送衣服会对保安说什么?请试着写写。 4. 结尾段中的“天冷,我不冷”这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5.文中孩子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小小的举动,触动了父亲,感动了邻居,温暖了保安,我们身边类似这样的“以小见大”的例子很多,请你举出一个,并说说这件事反映了事例中人物什么样的品德、修养或精神风貌。 3. 4. 永远都坐前排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居政坛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他们把坐到“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灌输: (2)雄心勃勃: (3)凤毛麟角: (4)出类拔萃: 2.文章中多次出现“前排”这个词,“前排”在字典中怎样解释?在文章中怎样解释? 3.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撒切尔夫人永远争第一的信念? 4.“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句子中的“高度”具体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读了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1)渗透、教育。(2)很有雄心大志。(3)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4)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2.前面的座位;时刻处于领先的地位。 3.①一年内学完五年的拉丁文课程且名列前茅。②体育、音乐、演讲都走在前列。③四十多年后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且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 4.高度:人生的最高目标。能否取得成功,态度和追求十分重要。 5.“永远都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把“永远都坐前排”由理想变成行动。(意思对即可) 5. 善良的孩子在成长 卢海娟 ①住在乡下,最爱的,就是篱笆附近那些老瓜瓢。 ②老瓜瓢是邻家孩子栽下的。那是个细瘦的男孩,叫小伟,和70多岁的老太太生活在一起。老太太是他母亲的姥姥。 ③小伟的父母曾是最不和谐的一对儿,半夜三更也会打斗起来。终于,小伟8岁时,两人离了婚,却继续拿孩子互相折磨——他们谁都不肯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 ④小伟就在父母惊心动魄的婚姻大战中打发他的童年时光,更多的时候,他是被古稀之年的太姥姥牵着的。也许是太姥姥见惯世事风云的淡定感染了他,他( )被父母遗弃,( )并没有染上忧郁情绪。 ⑤春天,太姥姥在园子里种菜,小伟也在篱笆边上忙活。他找来一把老瓜瓢的根,每条根大约有铅笔粗细,尺把长,乳黄色。他吃力地挥着锄头,把那些肥美的根埋在土里。 ⑥不久,老瓜瓢真的发芽了,在篱笆墙那边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三年之后,连我家靠近篱笆处也长了大片的老瓜瓢,不知不觉中,它们就开辟了大片的疆土。 ⑦小伟上学了,我仍然会在园子里遇见他。春天,他会把老瓜瓢的嫩芽当成可口的小零食。老瓜瓢不在乎这些,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见小伟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试着尝了一下,一种微甜的野香立刻征服了我的舌头。 ⑧夏日里,老瓜瓢开花了。小伟告诉我,那淡紫的花蕾也可以吃。的确,那成串的丁香一样的花蕾,微甜之中带有浓郁的蜜的芳香,让人迷醉。老瓜瓢的花开得整个蔓上都是,吃也吃不完。 ⑨小伟的父母各自有了家,又各自有了另外的孩子。有时,小伟会和我说起他那两个妹妹,满含爱意,那种来自本性的纯真与善良,常常让我感动得几乎流泪。 ⑩我把对小伟的同情藏在内心深处——他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达观,令我觉得同情倒是一种玷污。 ⑪有一次,我因为生病在家休息,意外地发现小伟没去上学。他依偎在太姥姥身边,两人相对无言。原来,他没钱交书费,老师责令他回家拿钱。 ⑫叹息之余,我替小伟交了书费。小伟很高兴,说父母拖欠的抚养费一到手,立刻就来还我。好一个让我感动、怜惜的孩子呀! ⑬( )被我们吃了嫩尖,又吃了许多花蕾,秋天,老瓜瓢细瘦的蔓上( )结满了果实。果实越长越大,通体翠绿。等到寒霜降临,老瓜瓢枯黄的蔓上纺锤形的果实便变黄、开裂。那时,放学后,小伟常常待在园子里,把老瓜瓢的种子放飞——那是些有着白色种毛的小家伙,它们像蒲公英的小伞兵,在深秋的日子里快乐地飞舞。 ⑭那是小伟最快乐的时刻,他仰望天空,撮起嘴唇用力地吹那些细小的种子,让它们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或许,每一个小伞兵,都载着这个命运多舛(chuǎn)的少年飞天的梦想。 ⑮只要有梦想,再贫瘠的土地也会有收获。后来,太姥姥去世了,小伟也离开乡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 ⑯再见到小伟时,他已是英姿勃发的青年。他仍然温厚、善良,对我当年的帮助念念不忘。那一天他专程来看望我,顺便看看乡下的老瓜瓢。他跟我说,老瓜瓢其实还有另外的名字,叫作上天梯——不错,善良不会因苦难而泯灭,厄运有时正是勇者登天的梯。 (选自《杂文月刊》2015年第17期,有删改)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你如何理解句中的“痴长”? 3.文中的小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4.有人建议把文章标题改为《老瓜瓢》,和原题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要说明理由。 5.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成长的认识。 1.虽然……但是…… 尽管……仍然…… 2.“痴长”是努力生长的意思,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老瓜瓢旺盛的生命力。老瓜瓢被掐了尖还在“痴长”,暗示小伟虽然遭遇了不幸,但在努力成长。 3.小伟遭遇不幸却从容达观、温厚善良、知恩图报,他有梦想、肯努力,终于成长为有为青年。 4.示例一:我喜欢原标题,因为原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简洁明了。示例二:我喜欢改后的标题。因为本文用老瓜瓢和老瓜瓢的生长过程,来象征小伟和他的成长历程。改后的标题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更含蓄,意味深长。 5.示例:人随时会遭遇不幸,但只要坚强、乐观、努力,就会不断成长,走出逆境,收获成功。如文中的小伟,虽然从小离开父母,生活在孤独和困苦中,但他自立自强,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 6. 母亲的背影 欧阳国 ①12岁,我念小学四年级的样子,春节刚过,父亲就拾起行囊,要到外地去务工了。 ②母亲从小有胃病,痛到极处,她时常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断呻吟,双手捂住肚子,嘴里不停地打饱嗝。母亲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离开村庄,何况自己一身病痛。但,我和弟弟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决心砸锅卖铁也要送我们念书。家里几亩地养家糊口可以,但要送出两个大学生是不可能的。父亲决定出外打工,母亲执意要一起去,父亲不同意。他们吵了起来,到了摔破碗筷的地步。父亲妥协了。 ③父母第一次外出的那个早晨,母亲两眼通红,脸色苍白,唯独头发梳理得好看,后脑勺翘起橡皮筋扎好的黑发。母亲左肩挎着大包,右手提着小包,含泪离乡。年还没过完的村庄,炮仗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我和弟弟一路跟着父母,弟弟不听话,死也不愿意父母离开,最后索性在村子的黄泥巴路上打起滚来,被外婆强行抱回家。 ④我跟在母亲的屁股后面,走几步她就转过头来看看我。母亲说,回去吧!但我还是走了几百米。母亲又转过头来说,回去吧!她开始有些哽咽了。我又送了父母一里多远,母亲转过头来说,回去吧!她哭出声来。我站着不动,母亲转头跟在父亲后面。我含泪望着母亲背影越来越远…… ⑤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从农村娃到大学生,再到留在城市工作,十多年来,我兄弟俩在父母的背影中一年又一年成长。 ⑥最难忘的是,在浙江义乌,我偶遇母亲的一次背影。 ⑦那年,父母没有回家过春节,高考后,我去看望离别一年半的父母,就直接找到了母亲的厂子。(A)当时,母亲左手正拿着一个干巴巴的馒头,右手扭着水龙头,弯着腰,嘴对准水龙头喝水。(B)见到我,母亲显然有点不知所措,她转过头看见我,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惊慌。(C)她连忙解释道:“馒头干得要死,没水冲冲,根本没法咽下去。” ⑧“让妈看看你。高了,高多了,还是那么瘦,东西吃到哪里了。”母亲有意转移话题,她把剩下的半个馒头咽了下去。我望着背稍微佝偻的母亲,头发早已花白,额头的皱纹也显而易见,母亲老了,我突然感觉她老了。我放下行李,借口到卫生间去一趟,还没来得及关上门就大哭起来。这就是我的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她老得如此突然,仿佛转眼之间的,毫无告知似的。 ⑨现在,我每天行走在城市里,上班下班,时常想起乡下的母亲。白天有时想起母亲的背影,老走神。 1.选文重点写了哪两次母亲的背影? 2.文章第②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写这些内容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⑦段画线文字描写生动,请你选择一句简要分析其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4.“我放下行李,借口到卫生间去一趟,还没来得及关上门就大哭起来。”请你联系上下文,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写一段心理描写。 1.父母第一次外出打工时母亲的背影;在浙江义乌偶遇母亲时母亲的背影。 2.这段主要写了母亲有严重的胃病和“我”家家庭境况不好。这些都是为下文写母亲坚持外出打工做铺垫。母亲为了子女能上学。不顾自己体弱多病,拼命劳动,突出了母亲的伟大。 3.示例:B句“见到我,母亲显然有点不知所措”“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惊慌”,这句话重点刻画了母亲的神态,写母亲就生水吃馒头的事被“我”发现之后的尴尬,母亲不希望自己艰苦的生活让“我”知道。此句描写生动,刻画细腻。 4.提示:可以从感谢母亲、愧疚自责的角度作答。-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14 文言文 小儿 辩日课课练 试卷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