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doc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总复习教案 牧马学校 陈凤栏 [课 时] 第1课时 [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 (1)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2)记住夏朝的时间、建立者。 (3)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4)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2、理解层次: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考点导学] 1、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后来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3、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4、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周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战时带兵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5、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我国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变法的原因(背景):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战国时期新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 商鞅变法的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的人,可以勉除徭役; (3)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奴隶主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别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各国先后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基础。(七上P38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课 时] 第2课时 [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2)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1)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2)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3)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4)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的开发. 2、理解层次:(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3、运用层次:(1)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考点导学] 1、陈胜吴广起义。为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语“揭竿而起”由此得来) 2、张骞通西域。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汉武帝召募,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风情和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从此,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3、丝绸之路在中外中的作用.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至今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七上P83丝绸之路) 4、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用10年的时间陆续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全国。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长期割据混战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他北击匈奴,开发南疆,扩大了疆域。同时,他又是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耗费民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制定了严刑酷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历史上有功有过,但仍不失为千古一帝。 6、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实行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在思想上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兴办太学。他统治时期,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p57秦始皇、七上P68汉武帝、p105三国鼎立形势图) 7、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8、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东汉末,北民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西晋时期,黄河流域中原一带的汉人为避战乱和灾荒,展转南迁来到闽西。他们与闽西的闽越族长期相处,并在融合中将闽越族汉化,繁衍成当今居住在长汀、武平、上杭、连城、永定等地的客家人,他们属于汉族的一支。 9、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顺应历史潮流,孝文帝主动采取改革措施。一是迁都洛阳,以便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二是实行汉化政策,要求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学习汉礼。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课 时] 第3课时 [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 (1)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3)知道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2、理解层次: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3、运用层次: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考点导学] 识记: 1、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创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末(1905)。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武则天时设武举),科举历经了隋、唐、宋、元、明、清。整整存在1300周年。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确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子学规模,进士科考试十分严格,录取率仅百分之一二,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武则天时形成殿试制度,创设了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确考试内容。 (七下课本P18鱼贯而出 P8右上文字图) 2、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和重视选拔人才、发展科举制度的政策,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史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表现在: 农业方面: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原犁、筒车,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产量大大增加。 (七下课本P14筒车) 手工业方面: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商业方面:出现许多商业城市,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 3、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7世纪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密切了唐蕃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尺带珠丹上书时说:唐朝与吐蕃已“和同为一家”. 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博大精深,世界先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亚洲诸国纷纷派人前来华学习,中国也积极向外传播和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如日本的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生动事例,都说明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影响深远。 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七下课本P8唐太宗、P10武则天、P31玄奘、P30鉴真准备东渡) [课 时] 第4课时 [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4)--——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考纲要求] 识记层次: (1)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了解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考点导学] 1、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农业方面,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引进了占城稻,推广水稻的种植; 手工业不断创新,全面发展,丝织业继续发展,棉纺织业开始兴起,制瓷业(浙江哥窑、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规模和水平全面超过前代; 商业活动更加活跃,东京等商业城市的繁荣程度超过唐代长安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也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 (七下课本P57泉州船 59交子 84清明上河图) 2、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随着江南地区的不断开发和经济发展,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全国经济所占的比重、技术、水平都超过了北方,这种变化的趋势从唐朝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 过程:①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②唐朝中后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完成。 3、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北宋建立后,北有契丹建立的辽政权;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1115年女真人建立了金政权;出现了政权并立的局面。辽、西夏、金并立的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辽对北方地区的开发、西夏对西北地区的发展都做出贡献。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并立、“战”与“和”,对各个政权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交往和融合都起重要作用。 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蒙古军对金、西夏和南宋作战,还一直打倒欧洲多瑙河流域。1271年,其孙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消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重视发展农业,开凿了会通、通惠两段新运河,开辟了刘家港到直沽的海运航线.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设立省级行政区(“行省”),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图:七下课本P66成吉思汗、P67忽必烈 P69元朝疆域) 5、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在元朝统一的疆域内,共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民族大融合突出表现为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等同汉族逐步融合,同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在这一时期,由于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 时] 第5课时 [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5)—--—-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考纲要求] 识记层次:(1)知道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 (3)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 (4)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 2、理解层次:概述郑和下西洋。 3、运用层次:列举“闭关锁国"的重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考点导学] 1、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①强化皇权.明朝:在中央废丞相,分相权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设锦衣卫和东西厂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清朝:承明制,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②文化专制。明实行“八股取士”,清同时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1727年(雍正帝时),清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极大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理。生活在天山以南区域的维吾尔族,自明朝以来称之为回部.乾隆帝时,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派兵平息了叛乱,并设伊梨将军,进一步加强对新疆天山南路的管理. 3、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 ①反击外来侵略,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②镇压分裂势力,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的叛乱。 ③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如设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驻藏大臣,设台湾府。 4、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明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倭患难与共严重,戚继光受命组建“戚家军”抗倭.1561年取得台州九战大捷,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又进入福建、广东抗倭,1565年基本肃清倭患。为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大军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于1662年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七下课本P96戚继光、P103郑成功、P104投降图 5、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广泛应用,具备丰富的天文、历史知识。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给明朝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P93郑和、P94路线图 6、“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其特征就是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一方面严禁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这种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造成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其严重后果,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同时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课 时] 第6课时 [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6)————-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 (1)知道司母戊鼎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3)记住“四大发明”; (4)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5)知道孔子; (6)知道“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7)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 (8)知道《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9)了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 2、理解层次: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考点导学] 1、司母戊鼎和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重875千克,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成就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种类多,用途广,规模大,工艺精美,且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 2、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又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称为“神医"。他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此项发明比西方早1600年。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名医,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边行医边实践,经27年的努力完成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巨著《本草纲目》,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3、“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七下课本P34金刚经、P35杜甫、P72-73毕升、宋朝的罗盘针、南宋突火枪 4、“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纸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便利了文化的 保存和交流,不仅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创造了重要条件。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大刀、长矛作武器的状况,促进了作战方法的改进. 5、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公认的历史名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在政治上提出“为政以德”;在教育上兴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和提出学思结合的方法。晚年时著有《春秋》.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编辑整理成《论语》一书. 6、“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转型的剧变,各学派站在不同的阶级与立场上,著书立说,相互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墨、儒、道、法、兵家等学派. 7、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逐步流传开来。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东汉时期,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都有深远影响. 8、《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9、汉字的演变.我国的汉字演变最早源于商代的甲骨文,后业发展为商周时期的“金文”和秦朝统一文字的“小篆",最后演变为汉代的“隶书"和魏晋的楷书. 10、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集防洪与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既消除了岷江之害,又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长城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历朝还有修筑。最主要是秦朝和明朝。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眺,全长一万余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余里.长城绵延万里,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大运河开凿于隋朝,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跨六省,沟通五大水系,成为一条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2000余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它造型优美,结构合理,历经1400多年的风雨侵蚀,洪水冲击.仍坚固屹立。成为古代桥梁建筑史上 奇迹。 北京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整个故宫建筑沿南北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金壁辉煌,气象威严,是我国和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七下课本P122明长城、P128《红楼梦》插图 [课 时] 第7课时 [复习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知道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②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 ③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的侵略史实; ④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⑤知道甲午中日战 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⑥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理解层次:①简述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②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3、运用层次: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 面加深的影响. [考点导学] 1、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鸦片的大量输入,一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二腐蚀了清政府的统治机构,三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1839年6月3日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战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 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大门。 直接原因:清政府命林则徐实行禁烟运动. ②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战争结束。 ③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 a。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b.赔款2100万元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④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扩大侵略权益。 ②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③主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铜牛头 圆明园残迹 ④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4、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时间 不平等条约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 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 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讨伐中亚浩罕国入侵者阿古柏。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1881年,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6、甲午中日战争 ①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撞向敌舰,不幸中鱼雷,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②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主要内容有: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增开通商口岸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表现在: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受到破坏;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马关条约》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法、俄、日、法、德、意、奥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②《辛丑条约》 1901年 其主要内容有: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些,清政府完成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 时] 第8课时 [复习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化的起步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知道洋务派为的口号、代表人物; ②知道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③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④知道武昌起义; ⑤知道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⑥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层次: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运用层次:①探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考点导学] 1、洋务运动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③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④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⑤主要内容: a.创办一批军事工业. 主要有: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b。创办一批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c.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d。兴办新式学堂.代表: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⑥评价: a.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而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d.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 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②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③康、梁的宣传活动: a.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b。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 ④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e。训练新式军队等。 ⑤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⑦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戊戌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c。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 3、辛亥革命 ①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了组织了兴中会。 b.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织成立了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革命政党。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c.组织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d.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②领导者:孙中山 ③标志性事件: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④历史意义: a.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新文化运动 ①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后为《新青年>)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②代表人物:a。陈独秀:《敬告青年》b。李大钊:《孔子与宪法》,1918年又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d。鲁迅:《狂人日记》 ③主要阵地:《新青年》等杂志。 ④主要内容: 前期: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⑤评价: a。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c.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起影响到后来. [课 时]第9课时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纲要求] 1、 识记层次:①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②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③了解南昌起义; ④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理解层次:①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②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长征精神。 [考点导学] 1、五四爱国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简单经过: a。1919年5月4日- 6月3日:运动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 b。1919年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在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c.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d.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等 ③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意义: a.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⑤五四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2、中共“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③主要内容: a。通过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b。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产生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④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北伐战争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的合作. ②黄埔军校的创建 a.创建: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b。作用: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③北伐战争 a.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b.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c。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d.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e。战果: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 4、红色政权的建立 ①南昌起义 a。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年8月1日,南昌,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b。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秋收起义 a.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年9月,湘赣边界,毛泽东 b。意义:放弃攻打大城市计划,改向农村进军 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⑤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5、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28—29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古田召开。通过《古田会议决议》,规定红军必须完全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不仅为红四军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6、红军长征 ①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②简要经过: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闽西长汀等地出发--血战湘江--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③遵义会议 a。时间、地点:1935年1月,遵义 b。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⑤长征精神: a.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 理想与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取得胜利的精神; b.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c.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d。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e。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历史 复习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