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docx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授课章节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授课内容 计算机网络功能应用与系统组成 首授班级 首授时间 课时 4节 教学目的 (1)能明白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开展过程。 (2)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从而能明白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3)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从宏观上把握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网络网络协议; 教学地点 407机房 教具 教案、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职业应用 热门专业将来展望 网络人才依旧很吃香 2、专业开展前景 将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最大依托就是网络。因此可以说“将来的社会就是 网络的社会工网络专业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成为了当今有志青年的首选专业。 3、就业形式 网络的快速开展带来的是特地人才的大量需求。 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我们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互相 连接起来,运用功能完好的网络软件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二、计算机网络的演化与开展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一远程终端联机系统。 ①以主机为中心,面对终端。 ②分时访问和运用中央效劳器上的信息资源。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一计算机网络。 这一阶段是在20世纪60〜70年头,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供应 效劳,即所谓计算机一计算机网络。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探讨安排局帮助开发的 ARPA 网(ARPAnet) 一、数据传输技术 授课章节 第三章数据通信根底 授课内容 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交互技术及过失限制 首授班级 首授时间 课时 4节 教学目的 (1)能理解传输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从而为将来进展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机和路由器 的配置做好理论上的打算。 (2)培育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理解和分析实力,为将来进展网络管理打好根底。 教学重点 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和过失限制 教学难点 过失限制 教学地点 407机房 教具 教案、演示课件 1、数据传输的过程 2、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1)模拟传输的特点:不考虑内容的模拟信号传输,运用放大器加强信号。 (2)数字传输的特点:考虑内容,运用转发器。 (3)数字传输的优点: 教学过程 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Ti_n__rm_ 工作站A |~| Modem 咪\ Modem |~|工作站B远程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器 I 1 I 0 I 1 I 1 I 0 I O I 1 I O I调幅ask个~个介――仁~E 调相「数字调制的三种根本形式 3、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两大类: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4、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1)并行传输:利用多条数据传输线将一个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 特点:<1>传送速率高,适于短间隔通信<2>设备本钱高,并行线路互相干扰会影响传输质量 (2)串行传输:将比特流逐位在一条信道上传送。 特点:<1>传输效率低,传送速度高,适于长间隔 通信 <2>设备本钱低,易于实现和维护, 是目前计算机网路通信的主要方式 教学过程5、 单工、(1) (2)(3) 6、1、 并行数据传输半双工和全双工 单工半双工 全双工并行到串 行的转换 串行到并 行的转换 串行数据传输(a)单工 (卜)平电T<c>介权二].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异步传输 特点: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效率低,用于1200bit/s 一下的数据传输 起位(Ibit) 字符信息(7-8bit) 止位(1-2bit)空闲位DO DI D2 D3 D4 D5 D6 D7 下一个字符起位2、同步传输 特点:以帧为单位,效率高,实现困难,用于速率大于2400bit/s的传输。 sync sync 字符组 结束控制字符 7、多路复用技术 1、频分多路利用FDM 特点:用于传输模拟信号(收音机,电视机,载波 通信系统)八炖率 子信i»A可 子伯用于伯7C 频子伯ittD段子—―曰 子伯追尸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2、时分多路利用TDM . 日寸百3、波分多路利用WDM 二、数据交换1、电路交换 (1)电路建立阶段 (2)数据传输阶段 (3)撤除电路连接阶段2、报文交换 3、分组交换 (1)数据报 (2)虚电路课后作业:P48、P52练习题 教学后记 授课章节 第四章网络体系构造与协议 授课内容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局域网体系构造 首授班级 首授时间 课时 4节 教学目的 (1)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从而能明白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2)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从宏观上把握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 统,可以分析清晰身边的计算机网络属于哪一类。 (3)对身边的计算机网络能从专业的角度进展分析,为将来的就业打好感情根底。 教学重点 OSI参考模型和局域网参考模型 教学难点 OSI参考模型 教学地点 407机房 教具 教案、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网络体系构造简介 1、分层的原那么 (1)功能分工的原那么 (2)隔离稳定的原那么 (3)分支扩张的原那么 (4)便利实现的原那么 2、层次的划分 计算机网络体系构造分为相对独立的七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 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3、网络协议 组成:语法、语义和交换规那么(定时)。 语法---确定了协议元素的格式,即规定数据与限制信息的构造和格式; 语义一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即规定通信双方发出何种限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 及做出何种应答; 交换规那么一规定了事务实现依次的具体说明。 举例:以打这个事务为例进展理解。 二、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中间节点应朗星的议 -A 应用层九6星博口 衰示18tl>议 — 表示层 &5星检。 会话层 +会话层帆议 a局■口♦ 会话层 54星・口传输层 + 网络层 +的格层的议 I网嬉层的议网络层1 政提恬路层协议3。理“口 共提悟路层出议回屈■口 传输层 卜<3是■0 网络层 |买2届.口 数据链路层十数据描路层►数据链路层 |2・1星■0 | 物理层 物理层协议 回马•0 ] 物理层 物理层协议. 回屋*口 物理层 教学过程 物理传修信道 常用连接机械特性 DTE/DCE接 UDTE/DCE接 U 物理传的信道 OSI七层模型示意图 1、物理层 (1)通信接口与传输媒体的物理特性 <1>机械特性DTE-DCE接口框图 <2>电气特性 <3>功能特性 <4>规程特性 (2)物理层协议举例2、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1>帧同步功能 <2>过失限制功能 <3>流量限制功能 <4>链路管理功能 (2)数据链路限制协议举例 标志字段F. 地址字段A, 控制字段8 信息字段R 帧校验字段FCS+ 标志字段F. (8 位). (8/16 位). (8/16 位)♦ (长度可变 (16/32 位)♦ (8 位). 3、网络层 (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1>路由选择 <2>流量限制 <3>数据的传输与中继 <4>去除子网的质量差异 (2)网络层的效劳 <1>虚电路效劳 <2>数据报效劳 (3)网络层协议举例X.25协议和IP协议 4、传输层 (1)传输层的地位和作用 <1>供应牢靠的端到端通信 教学过程 <2>向会话层供应独立于网络的运输效劳 (2)传输层的协议分类5、其它各层简介 (1)会话层 <1>实现会话连接到运输连接的映射 <2>会话连接的释放 <3>会话层管理 (2)表示层 <1>语法转换<2>语法协商<3>连接收理 (3)应用层OSI/RM的最高层,是计算机网络与最终用户间的接口。 6、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传输介质 教学过程 三、局域网体系构造 1、局域网参考模型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LLC子层和MAC子层 应用层〃 表不层一 N4 会话层* [服务访问点SAP。 传输层〃 O O Oz^<r 逻辑涟路控制LLO 网络层• 数据读路层" 媒体接入控制MAO 物理层 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正EE 802参考模型。 2、CSMA/CD 和 IEEE8O2.3 标准 3、与IEEE802有关的其它网络协议 IEEE 802.1—概述、体系构造和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和性能测量。 IEEE 802.2—逻辑链路限制LLCo IEEE 802.4—令牌总线网 IEEE 802.5—令牌环形网 IEEE 802.6—城域网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课后作业:P66、P70练习题 教学后记 授课章节 第五章Internet根底与应用 授课内容 Internet的产生与开展、TCP/IP协议和IP地址 首授班级 首授时间课时4节 教学目的 1)理解Internet的开展历史。 2)理解TCP/IP体系构造,为从事互联网业务打好根底。 3)驾驭IP地址的有关学问,为将来进展网络建立和管理做好学问上的打算。 教学重点 (1) TCP/IP协议 (2) IP地址分类(3)子网 教学难点 地址计算、子网划分和掩码 教学地点 407机房教具教案、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Internet的产生与开展 1> Internet开展的四个阶段 ①60年头,Internet起源。 ②70年头,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开展起来。 ③80年头,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根底。 ④90年头,Internet进入高速开展时期,并开场向全世界 2、Internet 在中国 1994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通过64 Kbps的国际线路连到美国,开通 路由器,我国开场正式接入Internet网。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内互联网,其4个主干网 络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化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 学技术计算机网(CSTNet)、中国金桥互联网(ChinaGBN)。 二、Internet 网络协议一TCP/IP 1、根本内容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限 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通信协议,也是Internet的标准 连接协议。 2、TCP/IP协议的产生 Internet 的原型是 ARPANET 3、TCP/IP协议的四层模型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互联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三、IP地址 1、IP地址的概念 IP地址就是IP协议为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所规定的地址。 2、IP地址的分类 1. A类IP地址: 范围:1.0.0.0-- 2. B类IP地址: 范围:128.0.0.0 — 3. C类IP地址: 范围: 4. D类IP地址: 范围:--- 5. E类IP地址: 范围: 6. 特殊IP地址:(1)播送地址(2)网络地址 教学过程 (1)本网主机地址A哭IP地址 A哭IP地址 B类IP地址 C类IP地址 多播地址 1110 (2)回送地址D类IP地址 留待启用 E英IP地址11110 3、子网 (1)子网及子网掩码的概念 (2)确定了网掩码位数定义子网掩码的步骤:见教材P79 网络号 主机号 标准IP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子网IP 教学过程 (3)子网掩码的标注 ①无子网的标注法 A类11111111 00,十进制数表示为25500.0 B 类 11111111 11111111 00000,十进制数表示为 C 类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十进制数表示为 ②有子网的标注法见教材P79 (4)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关系 最为简洁的理解就是两台计算机各自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展AND运算后,假 如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说明这两台计算机是处于同一个子网络上的,可以进展干 脆的通信;反之说明两台计算机不是处在同一个子网络上的,不能进展干脆的通信。 4、IPV6 IPV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 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教学后记 课后作业:P81练习题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一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从20世纪80年头开场进入了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时代。这一时代的网络,具有 统一的网络体系构造、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标准化使得不同的计算机能便利地互连 在一起。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在1984年正式公布了一个 称为开放系统互连根本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Basic Reference Model, OSI / RM)的国际标准ISO 7498。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一信息高速马路阶段。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资源共享 (2)数据通信 (3)平衡负载和分布式处理 (4)进步计算机的平安牢靠性 教学过程 (5)综合信息效劳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四、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从系统组成讲,一个计算机网络主要分成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 软件及协议三大局部; > 从系统功能讲,一个计算机网络又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局部。 1、计算机系统 (1)主机(Host) (2)终端(Terminal)2、数据通信系统 (1)通信限制处理机(CCP) (2)传输介质(3)网络连接设备3、网络软件系统 (1)网络操作系统 (2)网络协议 (3)通信软件、管理和效劳软件等。 课后作业:P8、P10和P13练习题 教学后记 授课内容 Internet的应用及接入方式 首授班级 首授时间 课时 4节 授课章节第五章Internet根底与应用 驾驭Internet的主要应用,可以创立和和管理WEB和FTP站点。 (1) 理解Internet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将来进展网站开发、效劳器架设等工作打好根 底。 教学重点 DNS、电子邮件、WEB和FTP站点的创立和管理 教学难点 DNS解析过程、WEB和FTP站点的创立和管理 教学地点 407机房 教具 教案、演示课件 一、Internet的主要应用 1、域名系统 (1)什么是域名 域名是Internet网络上的一个效劳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字。 机构性质: .net .gov .edu国家代码:.cn .uk .us .hk .jp (2)域名解析(3)域名解析的过程 DNS的原理及解析过程:见教材P83 域名解析举例示意图 2、电子邮件(1)什么电子邮件 (2)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及常见的电子邮件协议: 常见的电子邮件协议有以下几种:SMTP (简洁邮件传输协议)、POP3 (邮局协 议)、IMAP (Internet邮件访问协议)、MIME (多用处Internet邮件扩允协议)这几种 协议都是由TCP/IP协议族定义的。 3、万维网(WWW)效劳(1)万维网概述 (2)万维网的工作原理 (3)创立和管理Web站点4、FTP效劳 (1) FTP效劳概述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FTP服务黑 0008® (2)创立和管理FTP站点 IIS在安装时会在硬盘上创立一个默认网站配置。您可以运用\Inetpub\书目发 布Web内容,也可以创立所选的任何书目或虚拟书目。为了创立FTP站点,必需 安装和启动文件传输协议(FTP)效劳。默认状况下不会安装它。 5、远程登录 远程登陆是指用户运用Telnet吩咐,使自己的计算机短暂成为远程主机的•个仿 真终端的过程。 二、因特网的接入 目前,整个通信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局部:传送网、交换网和接入网。其中,接 入网又称用户接入网。 教学过程教学后记 目前用户接入因特网的主要方法: ①以传统的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 ② 以现有 网铜线为根底的xDSL技术接入。 ③ 以有线电视产业为根底的电缆调制解调技术接入。 @以光纤为根底的光纤接入网技术接入。 ⑤ 以5类双绞线为根底的以太网接入技术接入。 ⑥ 以扩频通信、卫星通信为根底的无线接入技术接入。 课后作业:P81练习题 授课章节 第六章网络综合布线根底 授课内容 网络配线端接的制作 首授班级 首授时间 课时 4节 教学目的 1、相识网络综合布线工具,并能娴熟运用工具制作网络端接模块。 2、驾驭网线、各种跳线和网络模块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双绞线和跳线的制作、网络模块的制作 教学难点 模块端接和模块更换 教学地点 407机房教具教案、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综合布线工程常用的工具 1、RJ45 口压线钳(RJ45头压接) 2、单口打线钳(网络模块、通信模块端接) 3、旋转网络剥线钳 4、弯头模具 5、弯管器 6、钢卷尺 7、螺丝刀 8、活扳手 9、锯弓 10、线管剪 11、线槽剪 12、老虎钳 13、尖嘴钳 14、麻花钻头 二、RJ45水晶头端接和跳线制作步骤 第一步:剥开双绞线外绝缘护套 首先剪裁掉端头破损的双绞线,运用特地的剥线剪或者压线钳沿双绞线外皮旋转 一圈,剥去约30毫米的外绝缘护套。 特殊留意不能损伤8根线芯的绝缘层,更不能损伤任何一根铜线芯。 第二步:拆开4对双绞线 第三步:拆开单绞线和8芯线排好线序 把4对单绞线分别拆开,同时将每根线轻轻捋直,依据568B线序程度排好,在排 线过程中留意从线端开场,至少10mm导线之间不应有穿插或者重叠。568B线序为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第四步:剪齐线端 把整理好线序的8根线端头一次剪掉,留14毫米长度。 第五步:插入RJ45水晶头和压接 把水晶头刀片一面朝自己,将白橙线对准第一个刀片插入8芯双绞线,每芯线必需 对准一个刀片,插入RJ45水晶头内,保持线序正确,而且肯定要插究竟。然后放入 压线钳对应的刀口中,用力一次压紧。 三、网络模块端接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剥开双绞线外绝缘护套 第二步:拆开4对双绞线 第三步:拆开单绞线和端接 教学过程 依据线序和模块刀口位置分别拆开单绞线,把线芯依据线序逐一放到对应的模 块刀口,用压线钳快速压紧,在压接过程中利用压线钳前端的小刀片裁剪掉多余的线 头,盖上好防尘罩。 四、5对连接模块更换 110型通信跳线架运用的5对连接模块经过数百次端接后,可能出现端接困难或 者电气接触不良故,这时就须要更换新的模块5对连接模块。更换模块前必需拔掉 设备电源插头,请实训指导教师依据下面的步骤更换: 第一步:打算工具和材料打算1把老虎钳和5对连接块,每个50回110通信跳线架须要10个 第二步:记录模块下端双绞线色谱依次细致记录模块下端双绞线的色谱依次和模块方向。必需书面记录,这个书面 第三步:拔掉旧模块 用左手抓紧110通信跳线架,用右手的老虎钳夹紧,5对连接块中间位置,突 然用力拔掉这个5对连接模块, 图5-2第四步:理线 把原来模块下端的线轻轻抽出5-10毫米,重新放好在原来的位置。留意必需依据 第二步记录的色谱依次,不允许把位置放错,如图5-3所示。 第五步:压接新模块 把新模块依据原来的位置和方向重新压接上去就可以了,特殊留意模块方向和位 置,如图5-4所示。可以把老虎钳平放在模块上用力压接,这样操作会省力一些,不 允许用金属件敲打模块。 第六步:逐一更换模块 试验仪器面板上50回通信跳线架的模块必需拔掉一个,马上压接一个新的模块上 去。重复以上操作10次就更换完毕了。特殊留意:不允许全部拔掉旧模块,然后再压 接新模块。这样简洁造成线序混乱。 教学过程 图5-3 图5-4 操作练习:分组完成直通双绞线和模块端接的制作。 教学后记 授课章节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授课内容 计算机网络分类、拓扑构造与组网实例 首授班级 首授时间 课时 4节 教学目的 (1)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从宏观上把握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系统,可以分析清晰 身边的计算机网络属于哪一类。 (2)领悟计算机网络的拓扑构造的意思,为将来进展网络建立打好根底。 (3)对身边的计算机网络能从专业的角度进展分析,为将来的就业打好感情根底。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构造;、 (2)网络组网实例; 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拓扑构造;组网实例分析; 教学地点 407机房 教具 教案、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网络覆盖面积分类 (1)局域网 ①局域网的定义作用和特点 ②局域网网的典型实现技术 (2)城域网 (3)广域网 ①广域网的概念 ②典型的广域网技术 2、无线网 一般来讲,但凡采纳无线传输媒体的计算机网都可称为无线网。 3、点对点传播方式网络和播送式网络 s 点对点传播方式网络示意图 □ □ □ □播送方式网络示意图 教学过程 NETGAER 小型网吧网络解决方案 一50个用户节点解决方案 二、计算机网络的拓扑构造 1、总线型拓扑构造 工作原理: 网络特点: 现实应用: 2、星形拓扑构造 工作原理: 网络特点: 现实应用: 3、环形拓扑构造 工作原理: 网络特点: 现实应用: 三、网络实例简介 1、小型网吧网络组网方案 2、大型网吧网络组网方案j NETGEAR 教学过程大型网吧网络解决方案 ——200〜1000个用户节点解决方案 课后作业:P18、P24和P28练习题: 教学后记 授课章节 第二章数据通信根底 授课内容 数据通信根本概念与物理传输媒体 首授班级 首授时间 课时 4节 教学目的 (1)能理解数据通信的根本概念,从而为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打好根底。 (2)驾驭常用的物理传输媒体,从而为构建计算机网络时选择适宜的传输媒体打好根 底。 教学重点 (1)数据通信根本概念 (2)物理传输媒体特性 教学难点 数据通信模型、物理传输媒体特性 教学地点 407机房 教具 教案、演示课件 一、数据数据通信的根本概念 1、信息、数据和信号 信号:数据的电编码、电磁编码或其他编码。 帆度 A 幅度 1 O 11,O 1 r । in \j 3 / t 3 t 教学过程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信道和信道容量 信道:信号的传输通道,包括通信设备和传输媒体。 信道容量: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实力。 3、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率 信道带宽: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频率带宽。 数据传输率:单位时间内信道匕传输的信息量,单位bit/s。 4、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1)模拟通信系统 信源 ——►调制器 ——►信道 ——►解调器 ——►信宿噪声源 噪声源 (2)数据通信系统嗓声源 嗓声源 教学过程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3)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比较5、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比特率 (2)波特率 (3)误码率 (4)吞吐量 (5)信道的传播延时二、物理传输媒体 1、有线传输介质 (1)双绞线 <1>非屏蔽双绞线(UTP)双绞线电缆 双绞线电缆 非屏蔽双绞线截面图 <2>屏蔽双绞线(STP) 然M <2>屏蔽双绞线(STP) 然M 屏蔽双绞线实物图 屏蔽双绞线示意图 <3>双绞线选购 <4>网线的制作 1568A • 制作过程 剥线、理线、压线、测试 【理论操作】学生两人一组完成双绞线制作 (2)同轴电缆 内芯绝缘材料爆蔽物料外皮 同轴电缆实物同轴电缆构造示意图 (3)光缆 <1>光缆简介 光缆光纤剖面示意图 <2>光纤分类光线在光纤中的传输 <3>光纤的连接光纤的连接方法:熔接方法和运用光纤连接器 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头 2、无线传输介质 (1)无线电波 (2)微波传输 (3)红外传输 (4)激光课后作业:P34、P43练习题 教学后记-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 基础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