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学概论复习小抄.doc
《电大社会学概论复习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社会学概论复习小抄.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 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4. 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6. 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8. 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 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0. 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11. 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及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12.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13. 社区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会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14. 社会发展: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会区合作精神、动员社会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15. 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伸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16. 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17.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18. 社会流动: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变 19. 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20.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21. 社会趋同论: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了不尽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22. 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23. 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 24.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25. 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26. 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以上角色,这此角色又对他提出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27.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和心理特征和总和。 28. 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和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成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30.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及管理方式。 29. 人文区位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窨上的居信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0.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 31. 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 32. 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3. 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34. 规则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35. 越轨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36. 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37. 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38. 世界体系论:它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它认为在整个世界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平等的贸易来剥削不发达国家。 39. “第三次浪潮”:社会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现在又进入打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他称之为“第三次浪潮”。 选择题: 1. 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日(概念系统)。 2. 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是属于(规则系统)。 3. 社会工作是指(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4. 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5.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19世经末20世经初)的西方社会。 6. 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7. 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队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称为(垂直流动)。 8. 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丁伯根)。 9. 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 10. 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11.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 12.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 13. 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 14. 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 15. 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16.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17. 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18. 一部分劳动者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是指(失业)。 19. 一位工厂和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 20.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21. 手段—目标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介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形式主义)。 22. 手段—目标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用新的目标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这是(反叛)。 23.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 24. 在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25. 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最大效益,这是(不充分就业)。 26. 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就业) 27. 以下那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的活动是(朋友谈心)。 28. 以下那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会关系的是(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29.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儿童游戏群体) 29. 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3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30. 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 31. 由个别的原因造成的,是某一人口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是指(个别贫穷)。34.“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安全的) 32. “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归属与爱的)35.“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33.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受主义)。 34.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历史循环论) 35. “后工业社会会“论是由谁提出的(贝尔)。40.“社会”一词源于(中国) 36. “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 37.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42.《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38. 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具体运算)43.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社会稳定) 39. 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45.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协调发展) 40. 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高低主要取决于(专业化的程度)。 41. 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46.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这是(社会失范论)46.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47.提出社会失范的是(迪尔凯姆)46.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增长的极限)中的观点。42.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阶级) 42. 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社会群体流动。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49.需经过申请、核实等手续,符合法律规定者可享受的是(社会救助) 43.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5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44. 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是(家庭结构)。 45.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 46. 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管理理论)。 47. 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家长制)。64。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48.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帕森斯)。65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城市社区)。 49. 生活居住地处于生产场所的是(农村社区)。66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韦伯)。 50. 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67阶级的本质是(剥削)。68剥削和阶级的根源是(私有制)。 51. 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知识分子)阶层。69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制度化逃避)。58.未来社会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未来社会学》)出版。 52. 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社会失范论)。 53. 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于(实用设备)。 54. 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击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这叫做(制度化优先)。 55. 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环境问题)72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经济学定义)。73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严重失衡等现象,是(社会关系)失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56. 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活生活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地(相对贫穷)。 57. 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病者组成的家庭可能陷入(长期贫穷)状态。 58. 医疗卫生服务、住宅服务、残疾康复服务、劳动就业服务等属于(社会福利)。 59. 1948年,(英国)宣布已建成“福利国家“,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在局部范围内已进入成熟阶段。 60.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 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 依社会工作的(方法)分类,社会工作可分为个安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实践哲学教程》)78流动主体流动前后的情况相比较,社会地位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是(垂直流动)。 61. 核心——边陲论是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普雷毕什)。79,理论社会学又称(纯粹社会学) 6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8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80,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的是(阶级)82,整合作用是指(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80.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积极的控制)83,劳动者虽然在职,但不能充分发挥其劳动能力考核成绩,或人浮于事,或无事可干。这是属于(隐性失业)83,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保障是指(社会福利) 63. 关于社会流动研究的真正开拓者是社会学家(索罗金)82.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依附理论)82.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变得越来越相似) 四、简答及论述题: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A、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B、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C、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D、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公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E、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 1.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1)两者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是 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2)两者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2. 社会学的功能:A、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B、增长社会管理才于,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D、为发展边缘科学和多科性综合研究做出贡献。 3. 社会需要的涵义: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4.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5.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A、传授生活技能。B、教导社会规定。C、指点生活目标。D、提供角色人选。 6. 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期的二十年间,先后经过社会化的三种不同场所,这就是家庭、学校和邻里社会。这三个场所虽有先后,也有区别,但互相配合、互相重合,牵连在一起,人们的个性主要就在这样的场所中逐步形成的,家庭成叫之间的关系,是血统和亲属关系,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是年青人发育成长的摇篮。学校中的师生和同学关系,是相互交流知识、思想的关系,严肃而认真,理多于情感,是人们生活的庄严殿堂。而邻里社会却是一个人未来生活的大社会的雏形,情况复杂多变,对人们个性的形成,人生观的塑造,起着决定性影响。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A、它是有目的的组织起来的群体。B、它的目标简单、明确。C、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D、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E、社会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7. 社会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第一,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组织只有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帮助,也才能正常运转。第二,目标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准。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组织,只有通过其目标才能区分其性质与职能。第三,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各个社会组织根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关系。第四,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成员的力量。成员加入组织都是抱有某种目的,因而组织目标就成为引导、鼓舞成员努力的力量。第五,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成员通过工作实现的状态与目标规定的希望状态的吻合程度,来衡量活动成效的高低。 8. 社会交往的意义:A、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B、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C、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9. 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来、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10. 社会分层的具体标准:A、财富即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B、声望即指在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C、权力即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11. 社会分层需要论:分层存在于任何社会,能够长期存在并发挥一定效能,是基于四个先决条件: A、组织中有效的角色分配B、必须有一定分配位置来表现他们C、担任角色的人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D、这些角色是自觉地表现自己的;该理论的观点认为,衡量分层位置上的重要性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功能不可替代。另一个是地位联系别人的程度,联系程度越大,重要性越大。 12.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A概念系统。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B、规则系统。社会制度包含一套活动规则,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C、组织系统。制度的有形代表就是它的组织系统,用于推动和检查它的执行。D、设备系统。设备系统包括实用设备象征设备。 13. 社会制度的功能:A、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B、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C、对社会起整合作用。D、传递社会文化。 14. 社会制度的特征:A、普遍性。B、变异性。C、相对稳定性。D、阶级性。 15. 社会控制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2)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动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予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3)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在发挥社会控制积极功能时,要注意它的反功能。 16. 社会问题的成因:A、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原生环境问题;二是与次生环境的问题。B社会关系失调,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17. 社会工作的功能:A、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 B、挖掘受助者潜能,促进其发展; C、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 D、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18. 社会保障的特点:A、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则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全民所有制职工享受良好的保障和福利,农村居民所得到的保障很少。B、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城镇居民的保障和福利由国家(或企业)包揽下来,在农村主要是靠农民自己力量解决问题。C、行政推动。社会保障是借助各级各类组织运行而起作用的。使行政管理体系同社会保障推行体系合一。政府和与政府密切相关的群团组织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者和有效执行者。D、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级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 19. 社会流动类型及划分的意义:从广义上讲社会流动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上的社会流动一搬反指个人在社会地位的变化。由于划分流动的标准不同,因而流动的的类型也多种多样:A、按流动主体分: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B、按流动方向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C、按流动参照物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20. 社会变迁的原因:A、自然环境的变化。B、人口的变动。C、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最终引起社会的变迁。D、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21. 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征:(1)内容:第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它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第二,政治现代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没有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很难推进和持久。第三,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所有人类创造的文化的各方面都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第四,城乡社区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要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城乡一体化是二者繁荣到一个水平上,打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分彼此,融为一个新一体的现代化。第五,群体组织现代化。是指从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在组织结构、活动规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组织管理的科层制。第六,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事业的主体,是一切现代化活动的主宰者。(2)特征:A、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B、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C、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 22. 社会趋同论:社会趋同论是一些学者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遵循同一规律的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尽管不同的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休条件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经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23. 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征:内容A、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B、政治现代化。C、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D、城乡社区现代化。E、群体组织现代化。F、人的现代化。他的特征:A、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B、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C、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 24. 社区的构成要素:(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3)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5. 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A、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B、(2)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C、(3)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6.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放到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料。 27.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1)交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个人与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 (2)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物质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无从发生。 (3)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社会交往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 (4)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物质交往首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任何一种交往的基础。 28.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 (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4)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着推动作用;反之,则是对社会发展起着阻滞作用。 2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主要理解和掌握马斯洛需要论的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 30. 试述城乡关系的发展及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乡关系由对立转变为差别,城市优由农村,为了缩小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A、实行“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到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B、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C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 31. 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阶级必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32. 试述社会保障的功能:(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2) 维护社会稳定;(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刺激劳动潜力;(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5)社会保障的反功能。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或政府通过此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在实行高福利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求进取。 33. 我国消灭剥削阶级的具体做法:(1)对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采取没收的办法,即没收官僚资本。(2)对于封建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他们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给广大农民的办法来解决。(3)对于资本家阶级,采取了赎买的政策。1956年基本上消灭了剥削阶级,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一定历史条件下还将长期存在。 34. 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解决的办法: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表现为人口数量多;素质低。成因有:政治原因;人口惯性;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A、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和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B、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C、人口文化程度低,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D、老龄群体迅速扩大,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办法:A、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人口素质。C、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5.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向:特点:A、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B、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C、行政推动。D、存在的问题。改革方向:A、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B、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C、发展社区服务。 36. 城市社区的特征:(1)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高密度。(2)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3)成员的异质性高。(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6)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37. 城市化的动力:1)工农业经济的发展。2)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3)城乡差别。4)城市的中心作用。 38. 农村社区的特征:(1)居住特征: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2)产业特征:主要产业是农业,包括农田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3)社会关系特征: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占支配地位; (4)生活特征:生活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39. 为什么说社会问题阻碍社会发展:①社会问题加大了社会运行的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②社会问题直接给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以威胁,以致造成痛苦。③社会问题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 40. 什么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迈、疾病、伤残或由于其他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从而生活发生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生活需要的一种保障制度。主要包括老年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和失业保险。它具有行政推动、非营利性和社会福利性等特点。 41.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现代化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是人的社会需要。我国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是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的。A、1党的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战略布署,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马克思主义需要学说的光辉体现。B、2人们的社会需要是推动个人或社会集体前进的重要的动力,重要的激励因素。C、3“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较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我们应善于掌握这个规律,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42. 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特征及功能: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A、它是自然形成的。B、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C、一般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关系。D、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E、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A、它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B、它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C、它是人走向社会的桥梁。D、它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 43. 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1)仍存在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 (2)早婚和违法婚姻问题严重;(3)独生子女问题;(4)老人赡养问题;(5)离婚问题。 44. 影响人际关系和因素:A、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B、态度的类似性。C、双方距离的远近。D、交往频率。 45.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A、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B、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C、组织面员都具备各专来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D、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来的所有者。E、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玩例外地普遍适用。F、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46. 习俗与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习俗与道德的区别:A、约束力不同。B义务感不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具体在于:A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B、二才的支持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力支持,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的支持。C、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 47. 手段——目标论:美国的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手段——目标论”。他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于社会为人们提出的目标与达成目标的合法手段不配套,不统一造成的。他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个社会成员都规定了目标,但是社会在结构上的安排上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达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即社会结构的特征不一定能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供条件,达成目标。这样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创新、形式主义、逃避、反叛都对社会的要求发生一定的偏离,属于越轨行为。 48. 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劳动就业问题是批地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和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主要有:A、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B、广开就业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集体、个休经营,这对缓解就为大力有很好的作用。C、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为了不使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严格控制人口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D、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为了不使失业和待业问题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49.历史循环论:历史循环论是中外古今社会思想中一直存在着极为普遍的论点。历史循环论认为社会、历史的活动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就是按着产生、增长、衰落和死亡的历史轨迹循环往复。 49. 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重大历史事件:1、1911年的辛亥革命;2、1919年的“五四”运动;3、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消灭了延续千年的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5、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50. 依附理论: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西方发达国家通过-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大 社会学 概论 复习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