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复习提纲.docx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复习提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期末复习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无从下手,都不知道哪些学问点是重点,这样的话你确定是考不出好成果的,确定要学会列复习提纲,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高一地理〕复习提纲,期望能够关怀大家,欢送阅读!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课本P6)一、为地球供应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响。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供应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很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转变和黑子转变周期有确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难、地震等自然灾难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推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那么地球处于公转轨道 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那么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以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转变的推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缘由——地球不透亮、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缘由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转变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违反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地的西边用减号。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推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局部。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局部。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㈢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推断晨昏线2.定日期: ⑴北极圈毁灭极昼(或南极圈毁灭极夜)为6月22日;⑵北极圈毁灭极夜(或南极圈毁灭极昼)为12月22日;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3.时间计算: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那么推算时间。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 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推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 ⒈昼夜长短转变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毁灭极昼。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毁灭极夜。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转变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头毁灭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头毁灭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⒉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规律 ⑵ 度转变: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转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来线,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来线,南回来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H=90°-纬度间隔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的转变。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来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来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来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假设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来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假设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来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转变划分三个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大气运动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凹凸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 其次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 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 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1.冷锋、暖锋与天气转变(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 3.把握锋面气旋的构造、冷暖锋推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猛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如今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推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 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推断冷暖锋面:假设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假设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 第四节全球气候转变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体分类(课本P54)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3.水循环类型(课本P55图3.3) 其次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⑴ 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样子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参看课本P57图3.5,把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⑴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 ⑵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省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逼航海. 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 步骤:⑴依据等温线分布推断南北半球——假设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⑵推断寒暖流 依据: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违反)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例如:右图中,从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推断是南半球,流经AB四周的是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此海疆水温比同纬度相邻海疆高;也可依据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来推断),流经CD的洋流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 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 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⑵ 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⑶ 技兴盛的近现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间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3.水资源短缺的缘由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气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课本P69~70)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参看课本P71图4.3—4.6,地图册P32-33)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参看课本P72图4.8)①岩冷却凝固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 其次节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 1.褶皱山和断块山(课本P73~74) 2. 板块运动与地貌(参看课本P73图4.10) 3.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 ① 斜: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4.地质构造与工程建立(课本P74活动) ①工程建立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难。②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缘由:背斜成拱形,平平稳定,不易积水。5.火山(课本P75) 6.山的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课本P76活动)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的侵蚀地貌和积累地貌(课本P77图4.17,P78图4.18)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 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展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⑵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转变,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转变。 2.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课本P86)其次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确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三种地域分异规律(课本P91~94) 3.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根底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好或很不鲜亮,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例如:⑴沙漠中的绿洲;⑵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缺失 4.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课本P39图2.16,P91图5.6) 表1.气候分布规律图 表2.陆地自然带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人口的转变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转变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诞生率和死亡率共同确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缘由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⑵地区差异:兴盛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进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进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头的。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6图1.6)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本P6~7) 其次节人口的空间转变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转变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分类(课本P8~9图1.8)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确定因素 三、美国的人口迁移(课本P10图1.9)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应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课本P12) 二、地球上适合养多少人(课本P12~13) 三、P14活动 1.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评估依据是耕地资源,由于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物质资料。2.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特殊紧急. 3.改善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必需贯彻执行的根本国策是:实行打算生育,疼惜环境;格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疼惜耕地. 4.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⑴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低,资源破坏和铺张严峻,资源相对短缺;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根本进入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数量大⑶经济快速进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突出。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构造 一、城市形态(课本P18图2.1)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课本P19~21) 三、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形成与转变 1.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典型模式(参看课本P22图2.7) 其次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课本P25~26)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课本P28~29图2.13,2.15)1.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城市相距较远.2.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效劳范围六边形嵌套模式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立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第三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课本P31~32图2.17,2.18)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进展阶段和特点(课本P33图2.20) 2.逆城市化 3.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课本P32图2.19)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P36~37图2.25) 2.城市环境问题(课本P37图2.26) 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课本P38) ⑴进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削减城市污染。⑵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的转变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课本P42图3.3)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确定地域和确定历史进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构造、经营方式、进展方向具有违反特征。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课本P45~46图3.9) 一、季风水田农业(课本P47~48图3.10) 二、商品谷物农业(课本P49~50图3.13,3.14)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课本P47~48图3.10) 二、乳畜业(课本P52~54图 3.19,3.20)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工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2.不同类型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那么(课本P58图4.2) 二、工业区位选择(课本P59~60)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转变 2.案例分析——钢铁工业区位转变(课本P60图4.5) 3.社会、环境需求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课本P61图4.6)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课本P62~63)1.工业联系 ⑴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的联系⑵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同利用根底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3.工业地域 ⑵工业地域按形成分类 ⑶工业地域按性质分类 业地域形成缘由:工业集聚 二、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课本P63~64) 1.工业分散 2.工业地域联系 一、传统工业区1.概述(课本P65) 2.鲁尔区(课本P65~67图4.9、4.12、4.13、) ⑴区位优势: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铁矿);③充分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宽敞的市场。2.衰落缘由: ①生产局限于传统工业;②煤炭在世界能源费消构成中的比重下降(缘由:石油、自然 气的广泛应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削减);③钢铁市场竞争猛烈及其替代品的广泛应用;④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急、交通拥挤等问题;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进展条件的比照(课本P67~68图4.14)二、新兴工业区1.概述(课本P68)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课本P69图4.15、4.16) 3.美国“硅谷”(课本P71~72图4.19)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课本P78表5.1) 2.运输进展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课本P79~80图5.3) 2.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 3.南昆铁路的建立(课本P80~81图5.4) 其次节交通运输布局转变的影响 1.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课本P82图5.5、5.6) 2.对商业网点分布点的影响(课本P83~84图5.8、5.9)3.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进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转变会引起集镇的繁华或衰落。如陕西勉县的长林镇。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进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忆(课本P90)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课本P92)⑴人类从环境中猎取物质和能量 ⑵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⑶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2.环境问题类型及产生(课本P93~94图6.8) 3.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影响及分布(课本P94~95图6.11) 一、走可持续进展道路的必定性 1.走可持续进展道路的缘由(课本P99)⑴人口众多给经济进展带来沉重的负担; ⑵资源短缺——缘由:①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②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⑶自然环境面临极大的危机——表现:①环境污染仍在进展,并且快速由城市向农村集中;②生态破坏范围扩大,程度加剧 2.实施: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21世纪议程?,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进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二、实施可持续进展的途径(课本P101~103) 三、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进展措施(课本P103)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总结 ★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提纲 ★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 2022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 人教版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 2022年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 ★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 期末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第 15 页 共 15 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复习 提纲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