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基于转移性收入角度的分析.docx
《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基于转移性收入角度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基于转移性收入角度的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基于转移性收入角度的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配的平均主义,并一直被国内外学者称之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主义的经济。而随着以效率优先为导向的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启动,中国经济开始转型,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也开始发生演化,并在改革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国内学者对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主要开始于80年代后期,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为第一阶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作是基于曲线的“公有制经济收入差异倒U曲线”假说及其“阶梯形变异”论的提出,从而开始了国内学者对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广泛研究。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到现在,在这个阶段
2、中,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实践中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加剧,学者们越来越关注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从研究的视角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一期间较为主要的研究是赵人伟、李实、Riskin等中外学者组成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在两次对居民住户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状况及其变化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多个侧面的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经济解释;基于“倒U型曲线”理论对中国当前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从收入来源的角度分析各分项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分析在体制转轨时期,由于各种寻租活动所导致的非正常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程度;政府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
3、影响等等。此外,对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的时间序基本上集中在1995年以前。但是在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调整,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另外,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虽然有从收入来源角度分析各分项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的研究,但是这种分析基本上没有涉及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分析。基于此,本文将转移性收入纳入分析框架,选取了19932001年期间的各省相关数据,并运用GE指数进行相应的分解,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影响。一、关于转移性收入的含义由于本文的数据主要是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因此,我们对转移性收入的理解,
4、也将依照年鉴中对此的界定。从中国统计年鉴上的统计数据来看,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离退休金”、“价格补贴”、“赡养收入”、“赠送收入”、“亲友搭伙费”、“记帐补贴”、“出售财物收入”、“其他”。其中,“离退休金”、“价格补贴”和“其他”可视为是属于政府转移性的支付。“离退休金”是居民转移性收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若干年份的统计年鉴来看,其所占份额在60%70%之间。但由于支付对象的不同,“离退休金”又可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金”和“国有、集体企业离退休金”两部分,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金”由国家财政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进行支出,“国有、集体企业离退休金”由企业对
5、企业内部离退休职工进行转移性支付。如果考虑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与政府财政的关系,“国有、集体企业离退休金”可视为间接性的政府转移性支出。事实上,在国家财政中尚有一部分支出用于补助国有、集体企业由于效益滑坡而无法支付其企业职工的离退休金。“价格补贴”,从年鉴上的数据来看,主要是来自国家财政的“政策性补贴”中对城镇居民的“肉食品价格补贴”部分,但是随着近几年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下跌,基本上呈每年下降的趋势:1993年,中央财政中用于“肉食品价格补贴”的金额达亿,2000年则只有亿。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主要包括:“抚恤支出”、“离退休费”、“社会救济福利费”、“救灾支出”。除了上述的属于政
6、府转移性支付的部分,剩余的“赡养收入”、“赠送收入”、“亲友搭伙费”、“记帐补贴”基本上是发生在居民家庭内部的收入转移。这样,年鉴中的转移性收入概念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转移性收入概念有出入,但是,从年鉴上的人均转移性收入数据来看,政府转移支付部分仍占居主导地位。因而并不影响我们对此的分析。二、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研究方法本文对转移性收入的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按区域分解的不平等分析,二是按收入来源分解的不平等分析。GE指数计算。考虑到区域分解的分析需要,我们采用广义熵,Shorrocks对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衡量。GE指数的表达式附图在式中,y,i是第i个样本的收入,u是总样本
7、的平均收入值,f是第i个样本人口占总样本人口的比重。至于参数c,其取任何值,GE都是可区域分解的。当c=1时,GE指数便是Theil指数。无论c=1还是c=0,两种不平等指数的计算结果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为了简单处理,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只取c=0.区域分解方法。Zhang和Kanbur根据GE指数,在对样本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GE指数分解成组内不平等和组与组之间不平等。其表达式附图k是外生给定的组数,用g标明。I,g表示为第g组的不平等,u,g是第g组的平均值,e,g是长度n,g的一个向量,n,g是第g组的人口数。如果n表示为所有组的总人口数,那么f,g=。在式中,W,gI,g表示组内不平
8、等程度,W,gI,g/I100%表示第g组的不平等程度对总体不平等程度的贡献率。I表示总不平等程度的组间不平等部分,I/I100%表示组间不平等程度对总体不平等程度的贡献率。分项收入分解方法。只要不平等指数能设计成按分项收入进行加权相加的形式,该指数便能按收入来源进行不平等分解,比如Gini指数、Theil指数等等。在Shorrocks的文章中,同时也提出了基本的不平等指数用方差形式设计的不平等指数,并提出了以该指数进行分项收入不平等分解的方法。为了计算的简便,在本文的分析中将采用该分解方法。在该方法中,各分项收入贡献率的计算公式S=cov/100%YK表示第K项收入,Y表示总收入;cov为各
9、样本的第K项收入与总收入的协方差值,是总收入的样本方差值,S是第K项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有关数据说明从1993年以后,中国统计年鉴开始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转移性收入”项进行统计。因此,我们分析的样本数据年份是19932001年。就每一年份而言,我们的样本数据包括每一个省份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各分项收入。农村居民的样本数据为“人均纯收入”、“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财产性收入”。城镇居民的样本数据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转移性收入”、“人均财产性收入”和“人均其他收入”。由于缺乏数据的一致性,西
10、藏并不被包括在样本集中。另外,由于重庆被列为直辖市,年鉴中重庆市的数据从1997年开始单独统计,不再列入四川省。考虑到前后数据的一致性,我们通过依人口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将1997年以后重庆市的各项数据与四川省的各项数据归并,列入到四川省。这样,在我们的样本集中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每一年总共有290个样本数据。三、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从两方面分析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采用GE指数区域分解的方法,分别考察在包含转移性收入的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不包含转移性收入的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样本数据集下,比较两者在总区域不平等、农村区域内不平等、城镇区域内不平等、以及农村城镇
11、区域间不平等的差别,从而分析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其次,采用GE指数收入来源分解方法,分析在总区域内各分项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然后通过转移性收入和其他分项收入的比较,分析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从区域分解角度的分析根据区域分解的方法,可将样本数据分为农村和城镇两组,由此,总区域不平等可分解为农村区域内的不平等、城镇区域内的不平等以及农村城镇区域间的不平等。运用GE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区域分解的方法公式和公式,我们得到两组数据: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不平等和不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不平等,分别列于表1和表2.比较上述两组数据,可以得到如下结
12、论。表1包含转移性收入的GE指数总区域农村区域内城镇区域内农村城镇区域间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表2不包含转移性收入的GE指数总区域农村区域内城镇区域内农村城镇区域间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无论是考虑转移性收入因素,还是不考虑转移性收入因素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最大的是体现在农村城镇区域间,再次是农村区域内,然后是城镇区域内。这一点也可用区域贡献率进行数字说明:根据公式中的贡献率计算方法在包含转移性收入条件下,农村城镇区域间不平等、农村区域内不平等、城镇区域内不平等对总区域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居民收入 不平等 问题 基于 转移性 收入 角度 分析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