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上图范围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1 100 m B.1 190 m C.1 820 m D.1 560 m 2.上图中①②两聚落之间的剖面图可能是( ) 3.上图中③④⑤⑥四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 A.③ B.④ C.⑤ D.⑥ 解析:1.D 2.B 3.A 第1题,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 m,海拔最低处为0~200 m;最高处在1 600~1 800 m,故两地高差在1 400~1 800 m,故最大高差可能为1 560 m,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①到②两聚落之间,先有一个山谷,且海拔最低处在400~600 m;再经过山脊,且最高处海拔在1 000~1 200 m;其起点海拔为800 m,终点海拔为400~600 m;故四副图中B最符合,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瀑布应位于陡崖上;等高线向高值凸出,才可能发育成河流;图中③位于陡崖处,且等值线凸向高值,A正确;④⑤⑥三处,虽位于陡崖,但没有河流发育,故不可能形成瀑布,B、C、D错误。故选A。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4~5题。 4.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 m,最小值为100 m,等高距为100 m,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 ) A.100 m、300 m B.200 m、400 m C.100 m、400 m D.200 m、300 m 5.图中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解析:4.A 5.B 第4题,根据题干可知,②地等高线数值为300 m,因为河流所在位置地势较两侧低,则河流两侧相邻的等高线数值相同,可以推断①处等高线数值为100 m。第5题,河流发育在山谷中,图中③⑤处为山脊,不能发育河流,河流画法出现错误。 读某沿海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6~7题。 6.E点的海拔为( ) A.-10~0 m B.0~10 m C.10~20 m D.-10~10 m 7.下面的地形剖面图(图2)与上图(图1)中相对应的剖面线是( ) A.PE线 B.EF线 C.MP线 D.LN线 解析:6.B 7.D 第6题,据图上信息可知E点的海拔为0~10 m。第7题,据剖面图信息可知,该剖面线所经地区有海拔低于海平面的地区,也有海拔高于40 m的地区,据此判断只有LN线对应该地形剖面图(图2)。 8.如图所示,观察者位于A点,图中各点不在观察者视野范围内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选C 读图,图中a、b、c、d四点中,只有c点不在观察者的视野内,原因是b、c间的山丘阻挡了观察者的视线。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A.350 m和200 m B.200 m和250 m C.200 m和150 m D.100 m和125 m 10.图中B、C两地的温差约为( ) A.0.6 ℃ B.1.2 ℃ C.1.8 ℃ D.3.2 ℃ 解析:9.D 10.A 第9题,读图可以看出,B点纵坐标是100 m,表明其绝对高度是100 m,而A点是低于海平面约25 m,所以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125 m,故选D。第10题,海拔每上升100 m,气温下降约0.6 ℃。B点海拔为100 m,C点海拔为200 m。B、C两地相对高度为100 m,故两地温差约为0.6 ℃。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 D.滨海沙滩 1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解析:11.B 12.C 第11题,三角洲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滨海沙滩位于沿海地区,它们的海拔都较低,不可能高达1 200 m,可排除C、D项;新月形沙丘多位于内陆干旱地区,而图中山谷处分布着水渠和河流,可排除A项;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海拔较高,位于山区,且各等高线几乎平行、分布较均匀,故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山地梯田。第12题,水渠和河流处的海拔较两侧低,故水渠和河流处等高线由小值向大值处凸出,由此可知图中水渠水汇入河流,且河流自北向南流,C项正确。 13.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________,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__________。 (2)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流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开挖? 解析:第(1)题,因为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则图中北面河流总体流向是自东向西,南面河流总体流向是自西向东。第(2)题,运河工程选线时,应尽量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坡度相对较小的地区,以减小工程量,降低建设费用,而甲、乙之间虽然距离短,但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建设费用高。 答案:(1)自东向西 自西向东 (2)甲、乙之间虽然距离较短,但等高线较密集,地势起伏大,工程艰巨,不利于开挖运河。 级—选考应试能力标准练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1~2题。 1.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公路规划线路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C 2.B 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的海拔低于100 m,乙地的海拔为200~300 m,丙地海拔为500~600 m,丁地海拔为400~500 m,故海拔最高点为丙地。第2题,为了减小坡度,图中公路规划路线多处呈“之”字形,大致沿等高线延伸,这些都体现了山区公路修建的原则。 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下题。 3.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解析:选D 交点为鞍部。AB线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故鞍部为最高点,选②;MN线是沿山峰直接的剖面,鞍部为最低点,故选④。所以答案为D。 4.如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从A到D的线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 (2)估算图示范围内自行车越野赛线路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 (3)若车手保持匀速骑行,判断AB、BC、CD中骑行最省力的路段并说明理由。 (4)图中甲、乙两处为观赛台,选择能看到CD段赛况的观赛台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据等高线分布特征,描述地势高低及地势起伏状况。该地东西高,中部低,地势起伏较大。注意指向标方向。第(2)题,据图中等高线,找出该线路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度范围,然后交叉相减,可得出相对高度范围。读图可知,图中路线海拔最低处位于A处,为395~400 m之间,最高处位于D处,海拔为410~415 m,计算可知,高差为10~20 m。第(3)题,从地形起伏状况、有无障碍物等角度进行思考。从A到D为上坡,BC段线路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第(4)题,选择观赛台应选择海拔较高、无山脊、无山峰、无障碍物遮挡视线的位置。甲处适合,因为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山脊、凸坡,视线无遮挡。 答案:(1)东西高,中部低,地势起伏较大。 (2)10~20 m。 (3)BC段。BC段线路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 (4)甲处。因为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山脊、凸坡,视线无遮挡。 -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课时 跟踪 检测 十七 用地 探究 地貌 特征 解析 鲁教版 必修 一册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4495687.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449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