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检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A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检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A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检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A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单元综合检测(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A、B卷) A卷——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 ) A.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 B.政权频更迭,国家大分裂 C.南方较稳定,经济大发展 D.玄佛道兴起,文化大繁荣 解析:选A 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总体特征是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是总体特征,排除。 2.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艺术形式上,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字而言,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 ) A.少数民族为中华文化增添色彩 B.北方女性具有男子的英雄气概 C.民族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 D.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解析:选A 据材料“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北方民族妇女”“词兼胡汉”等说明少数民族为中华文化增添色彩,故选A项;据材料“北方民族妇女”说明不是北方女性,排除B项;据所学,东汉以来,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朝不是民族融合开始,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儒家思想,排除D项。 3.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选B 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因此,本题中这组生动反映当时汉人胡食生活习俗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4.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 A.由北向南迁徙 B.迁徙涉及阶层广、规模大 C.加速南方开发 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 解析:选A “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可见北方的少数民族南迁是一个主要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其阶级性,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加速南方开发,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人口迁徙的地区,并未涉及迁徙的方式,故D项错误。 5.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解析:选C 依据材料,这些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唐朝,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方面展现了唐朝的社会风貌,因此,答案为C项。 6.日本学者认为,与依靠强权将诸民族夷为平地的“罗马和平”不同,唐王朝在处理诸民族关系上则较为灵活、开放和包容,而且还承认他们的“自立”。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天可汗”的由来 B.羁縻府州的施行 C.均田制度的推广 D.遣唐使船的往来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唐王朝在处理诸民族关系上则较为灵活、开放和包容……承认他们的‘自立’”,结合所学,与内地一般府州不同,中央政府并不对其实行直接的统治,而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施行羁縻府州制,故选B项;受唐代东突厥政策影响,北方各族纷纷入朝,尊唐太宗为“天可汗”,排除A项;材料与土地制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唐代的少数民族政策,排除D项。 7.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有5 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 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大运河 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解析:选C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5 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剩余1 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8.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合理流动 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C.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凭‘世资’取官……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门第成为选官的标准,贵族与平民间不存在人才自由流动的制度基础,不利于各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故A项正确;材料制度并未开辟一条便捷途径,故B项错误;凭借门第选官不利于大量优秀人才的录用,故C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下,选拔官员的权力很大程度掌握在中正官的手中,故D项错误。 9.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得到了不断完善 C.提升了人才素质 D.解决了考试弊端 解析:选B 材料展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但未体现科举选拔的范围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科举制从隋文帝时开始出现,历经多位皇帝的发展,到唐玄宗时逐步成熟,故B项正确;材料展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但未体现科举选拔的标准,因而无法得出科举制提升人才素质的结论,故C项错误;科举制以考试选官,本身不可能解决考试弊端,故D项错误。 10.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行政权 B.削弱三省权限 C.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 D.加强皇权 解析:选C 材料中“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行政权出现转移,而非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尚书省“被排除出决策系统”,只有尚书省权限受到削弱,故B项错误;材料中决策权和行政权的分割,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决策权和行政权的分割,没有体现出对皇权的影响,故D项错误。 11.下表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 ) A.使税制更加紊乱 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C.增加了财政收入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解析:选C 两税法稳定了唐朝时期的税收政策,故A项错误;两税法重资产,而不是人丁,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B项错误;唐朝的两税法实施以后,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故C项正确;两税法事实上承认了均田制的破坏,加剧了土地兼并,D项错误。 12.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 A.甲骨文 B.造纸术 C.圆周率 D.印刷术 解析:选B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并为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故本题答案为B项。 1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解析:选C 祖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位第七位,他的研究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时间,因此,答案为C项。 14.如果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和果树栽培方法,最好查阅( ) A.《九章算术》 B.《尚书》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解析:选D 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15.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刘子翚的《昭君出塞图》 D.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解析:选A 解答本题只需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东晋”“以形写神”可知,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共30分) 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内迁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4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的牧马图和耕牛图反映了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的变化。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得出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第二小问,据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民族融合等角度分析得出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第(3)问,据材料三“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和所学得出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答案:(1)变化: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 (2)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等。 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 (3)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载武帝好《公羊》,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这成为武帝以后汉代政治中较有特色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儒学不断汲取其他学说的成份以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加之汉代通经致仕政策的刺激,于是“专事经学,其风甚笃”。儒学特别注重德治,讲求调适人伦,纯化风俗,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当时流传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竹笼),不如一经。” ——摘编自据孔毅《汉晋之际儒学信仰的危机与演化》 材料二 东汉末年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其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经过玄学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洗礼,国人在两晋时期突然拥有了少见的思辨能力和兴趣,这为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对话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之际儒学成为重要社会信仰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晋之际儒学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并简析玄学兴起的意义。(10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史载武帝好《公羊》,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得出受统治者的推崇;根据材料一“在发展过程中,儒学不断汲取其他学说的成份以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得出是知识阶层的安身立命之道;根据材料一“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得出被普通民众认同,民间影响日益扩大。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得出儒学的繁琐化、神秘化、封闭化导致自身活力丧失和影响力下降;根据材料二“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得出社会动荡对儒学存在的社会基础的冲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并结合所学从提高国人思辨能力、解放思想、儒学复兴的角度回答。 答案:(1)表现:受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国家正统思想;是知识阶层的安身立命之道;被普通民众认同,民间影响日益扩大。 (2)原因:儒学的繁琐化、神秘化、封闭化导致自身活力丧失和影响力下降;社会动荡侵蚀了儒学信仰的政治、物质基础;佛道思想对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人的抽象思辨能力(推动了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交流);解放和开阔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B卷——选考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魏书·广陵王羽传》中记载,孝文帝说:“北人每言北人何用知书,朕闻此,深用怃然。今知书者甚众,岂皆圣人……朕为天子,何假中原,欲令卿等子孙,博见多知。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孝文帝的主要用意是( ) A.准备迁都洛阳 B.学习汉族文化 C.学习汉族礼节 D.学习汉族语言 解析:选A 据材料“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可知孝文帝表示在北方长久居住不利于大臣子孙学习文化,即劝说大臣南迁,故选A项;据材料“今知书者甚众”说明当时北方学习汉族文化的人多,B项不是主要用意;材料“何假中原”“知书”和“若永居恒北”可知涉及文化和都城不是汉族礼节、汉族语言,排除C、D两项。 2.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 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 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D.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解析:选B 民族融合是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不是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故C项错误;民族融合不是导致民族消失,而是形成“新”的民族,故D项错误。 3.据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 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解析:选B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水平更发达,故水利技术水平比南方高,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影响社会发展,北方修建的维护农业的水利工程数目减少,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南方水利工程数量增加,不能反映出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故C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出现在南宋以后,故D项错误。 4.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诏庄宅口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买,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并用。违者科罪。材料反映唐朝( ) A.贞观之治局面 B.开元盛世局面 C.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业的发达 解析:选C 根据材料“诏庄宅口马交易……其余市买……”反映了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故选C项;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排除A项;材料信息,仅是开元盛世中极小的一点,排除B项;材料“交易”“市买”,体现的是商品经济,而非手工业,排除D项。 5.(唐)开元以来,边将久任,十余年不易。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以数州为一镇,节度使即兼统此数州,而州刺史尽属之。故节度使多兼按察、安抚、度支诸使,土地、人民、甲兵、财富皆有之。此地方政制上一大变化最终引发( ) A.安史之乱 B.甘露之变 C.玄武门之变 D.开元盛世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节度使权力过大,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 6.武德二年(619年),唐高祖专此下诏:“画野分疆……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无取臣属,朕祗应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要荒蕃服,宜与和亲。”材料表明唐朝( ) A.民族政策灵活务实影响深远 B.有效管辖了少数民族地区 C.确立了怀柔羁縻的民族政策 D.地域广阔,民族往来频繁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确立了“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并未涉及其影响,排除A、B两项;材料的主旨是唐代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 7.下表是关于五代时期各王朝政权状况的部分信息,表中信息反映出五代时期( ) 朝代 建立者 王位继承情况 存在时间 后梁 朱温 次子杀父继承 17年 后唐 李存勖 养子杀父继承 14年 后晋 石敬瑭 死后传位侄子 14年 后汉 刘知远 病逝传位幼子 4年 后周 郭威 病逝传位养子 10年 A.王位大都是非法继承 B.开国君主皆死于非命 C.儒家伦理道德已尽失 D.战争多发且政治混乱 解析:选D 根据图表“王位继承情况”,存在子弑父、以及继承者年龄、血统等问题。根据图表“存在时间”,政权存在时间普遍较短的现象,表明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故选D项;除后梁、后唐非法继承外,其他均属正常继位,排除A项;“非命”,指遭遇祸害而死亡,仅涉及后梁、后唐开国君主,排除B项;“已尽失”,表述绝对,排除C项。 8.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召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解析:选B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材料“中书召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可知,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审核诏令内容。 9.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朝中期( )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解析:选B 题干反映出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但是到了唐中期土地兼并加剧促使均田制走向崩溃,租庸调制也难以维持,出现两税法,所以题干体现出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故选B项;赋税改革并不能有效缓解土地兼并,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排除C项;题干体现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并没有说明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排除D项。 10.至隋唐两宋,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这一状况( ) A.表明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 B.推动了“三教合一”形成 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已丧失 D.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解析:选B “至隋唐两宋,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不能说明是由于统治者的推动而形成的,故A项错误;“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说明推动了“三教合一”的形成,故B项正确;隋唐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始终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隋唐至宋,思想界并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D项错误。 11.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 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 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 D.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 解析:选B 书法艺术由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到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的主观原因是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是客观条件,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是客观存在的,故C项错误;东方审美情趣在魏晋南北朝以前也有,故D项错误。 12.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反映出( ) 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解析:选C 材料中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不同是表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变化同时体现唐朝的社会状况,故B项错误;北魏与唐的不同艺术风格分别反映了两朝动乱和稳定统一的社会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中除了反映唐朝的社会状况还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状况,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二,从贸易范围、贸易内容、贸易对象三个角度分析变化;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边疆形势、军队实力、财政收入、文化交融、中华文化圈等角度分析影响。第(2)问,对于汉唐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联系所学汉唐时期的社会状况来分析,一般来说从政治、政策、开明程度、经济水平、商人的贡献、交通条件等角度展开叙述。 答案:(1)变化: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从对象上看,汉代以西域和中亚地区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西亚等国。 影响: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军实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2)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家重视发展对外(丝路)贸易;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特性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动;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題。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编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编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4分) 解析:第(1)问,归纳每句话的含义即可。第(2)问,据材料“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归纳总结。第(3)问,认识可以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进步既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能给人类自身带来消极影响;只有正确地对待科技应用,才能趋利避害等。 答案:(1)原因:宗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需要,图书复本需求量增加的促进;旧的手抄图书复制技术的落后;纸、墨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的进步。 (2)影响: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模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知识的记诵能力。 (3)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进步既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能给人类自身带来消极影响;只有正确地对待科技应用,才能趋利避害。 - 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历史 单元 综合 检测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统一 封建 国家 发展 AB 解析 新人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检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A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4494695.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4494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