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质量检测(三) (B卷 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60分) (一)古代诗歌鉴赏(55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江城子 癸酉春社① [宋]王炎②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 ①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②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愉悦情怀。 B.“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一句采用设问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怀。 C.“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D.“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一句动静结合,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 E.词的下阕结尾处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全篇因之而活跃飞动。 解析:选AD A项,“愉悦情怀”错,应该是寂寞情怀。D项,“动静结合”错,应该是以动衬静;“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错,应该是衬托寂寞无聊的心绪。 (2)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词中所写景物。解答本题应抓住“老大”“独处”“怯寒”“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等有效信息。 答案: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蔌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 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 E.“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解析:选BE B项,“归隐田园”错误,应是“雄心壮志”。E项,“由己及人”错误,应是“由人及己”。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作者觉得人生如梦,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②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的理想。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春 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 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东风送我经过楚城,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E.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解析:选AC A项,“东风送我经过楚城”错,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C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正确理解是: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 (2)“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有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14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这一联上句巧用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郁结成梦,梦已回故园,然而毕竟像庄周梦蝶那样虚幻而短暂;下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啼唤,更加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示例2)这一联14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与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①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②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 B.李德裕凭楼远眺,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C.《登崖州城作》全诗描写了作者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 D.两诗都写到“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 E.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 解析:选AB A项,“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不太妥当,还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B项,李德裕诗没有说“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只是说鸟儿飞到帝京也要半年时间,言路途之远。 (2)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好在哪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割”意思是割断、割裂,说海边的群山像锋利的剑刃一样将自己的愁肠割断,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的贬谪之痛和思乡之愁。“绕”意思是围绕、环绕,说青山将崖州城层层围住,使得诗人无法从此处脱身,象征性地写出自己政治上的困境。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古风(其三十九) [唐]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辉:落日的光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色?给全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四句写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色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奠定了全诗感伤、悲愤的基调。 (2)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 (二)名篇名句默写(5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刻画出词人举头望月、思恋故国的情景,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痛苦心情。 (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了诗人要恣性纵酒、欢度人生的生活态度,又生动地刻画出了诗人狂放的形象。 (3)李白《将进酒》中写诗人鄙视富贵荣华,唯愿长醉酒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3)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②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徙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作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传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④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子爱着男子,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⑤诗三百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7.下列关于原文①②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作为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作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解析:选A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意的。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说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了《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的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解析:选C “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原文中说:“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造成误解。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达到平常语文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期,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否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徙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解析:选B “否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徙歌’”有误。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徙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作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传到统治阶级的耳中。”由此可见,徙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三、语言应用(21分) 10.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5分) 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做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文段列举了一般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朱光潜同意陶渊明“是隐士”“是忠臣”,又用“却”点明了自己认识的与众不同,“还有……的一方面”即“处处都最近人情”,然后根据字数限制删掉非重要词语,把三个方面概括到一句话中即可。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11.阅读下面三首“中国风”歌曲的部分歌词,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材料一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周杰伦《东风破》) 材料二 烽烟起/寻爱似浪淘沙/遇见她/如春水映梨花/挥剑断天涯/相思轻放下/梦中我痴痴牵挂/(张杰《天下》) 材料三 离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浓/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心碎了才懂/(林俊杰《江南》) (1)材料一中“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一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蕴含悠悠不尽之思。请写出意境与之相似的两句古诗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对中学生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开始感受古典诗词之美的现象觉得愤慨,认为这是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请说说你的看法,不少于60个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答案示例: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只要所写句子与“离愁”相关即可) (2)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种现象可以接受。因为周杰伦的许多歌曲的歌词,语言优美、意蕴深厚,其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诗词,从中可以品味出中国诗词的魅力。这也是一种学习古典文化的方式。 示例二: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可接受。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历代名家留下了数不尽的绝妙佳作,周杰伦的歌曲中确实蕴含着古典诗词的气息,但这并不能替代古典诗词阅读。要感受古典诗词的全部魅力,还得品读历代名家名作。(言之有理即可)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①__________________。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一朵花如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③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②一切事物也都是如此 ③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 13.下面是中国为首个世界环境日设计的邮票,请写出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邮票的主题是“世界环境日”,所以在描述构图要素及寓意时要从这个主题出发。从整体上看是一片“树叶”,而人在植树或骑车,此外还有公交车;而大背景则是地球及太阳、彩虹等。这些要素的寓意比较明显,绿色出行、低碳环保、保护地球等。 答案:画面中心是一片树叶,上有植树和骑车的人及一辆公交车;背景是地球、太阳、彩虹、飞鸟、河流、游鱼、植被等。寓意为呼吁人们绿色出行,绿化环境,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保护地球环境。 四、写作表达(60分) 1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 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2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8 高中语文 诗歌 第三 单元 质量 检测 能力 素养 提升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4490672.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4490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