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本《四声韵谱》及其撰注者考.docx
《抄本《四声韵谱》及其撰注者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抄本《四声韵谱》及其撰注者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抄本四声韵谱及其撰注者考论文关键词四声韵谱沈约杨锡震版本考证论文摘要沈约的四声韵谱约于唐初亡佚,但清康熙间,杨锡震称得其古本,将其集注并抄赴内阁。因抄本系世上的唯一存本,见者极少,除(光绪)香山县志和王士祯的居易录有所记载外,未见其他有记载、了解、评介或涉及该书的文献资料。由此,特对沈约四声韵谱及亡佚、杨锡震及集注抄本、抄本与吴械韵补和毛奇龄古今通韵的异同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给读者参考。四声韵谱,是南朝梁沈约的一部韵书,隋书经籍志着录后,就再也不见着录了,大概在唐初已亡失。清康熙间,“广东香山县监生杨锡震,自言得沈约四声韵谱古本于庐山僧令帾”,并对其进行了集注,于是就形成了抄本四声韵谱,或称
2、四声韵谱集注,现藏于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1、抄本四声韵谱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所藏抄本四声韵谱,只存平声后五册和上声前四册,共九册(即第九至第十七册)。半页框高厘米,框宽l3厘米,九行十八字,白口,无鱼尾,双边。书壳为黄纸内夹万年红纸,绢制书签。全书用纸为宣纸,由于抄写十分工整,用墨饱满,字距列距均匀,如不仔细辨别会被视为刻本,实际上为抄本。上声(第十四册)的卷端署“梁中书令吴兴沈约撰,国子监岁贡监生臣杨锡震集注”。卷端书名、书口书名为四声韵谱,书签书名为四声韵谱集注。板框、栏线及板心书名为刻印。因该书前后缺佚,看不出其成书的时间,书中也无卷次。清王土祯居易录卷四记载,该书约成书于康熙二十九年(庚
3、午1690)后,“二百六十一卷”。全书按平、上、去、入排列,下分各韵部,部内再列同韵字。各韵及同韵字,有反切、释义、例证。2、沈约与四声韵谱沈约,字休文,梁书和南史都有传。沈约着述很多,四声韵谱是其中之一。1沈约与四声韵谱四声韵谱,又名四声谱、四声、四声韵、四声类谱。梁书和南史的沈约传,对四声谱无卷数记载。梁书卷十三日:“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口:“何谓四声?”舍日:“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竞不遵用。”南史的记载与梁书基本相同。周舍何人?梁书周舍传载,周舍为周禺(页)之子,被梁高祖召拜为尚书祠部郎,与梁高祖接触机会多,故
4、被问及“四声”。对于沈约的四声韵谱,文献多有记载或谈及。从时间上讲,宋书和南齐书应是记载较早的。宋书是沈约修撰的史书,也是他自己谈论“四声”较早的史书,他在谢灵运传论中谈到“四声”时说:“自骚人以来,而此秘未睹。”何谓“此秘未睹”?沈约说:“自古辞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征之别。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参差变动,所昧实多,故鄙意所谓此秘未睹者也。”并说:“约论四声,妙有诠辩,而诸赋亦往往与声韵乖。”(南史陆厥传答陆厥书)南齐书是沈约同时代的萧子显修撰的史书,南齐书陆厥传记载日:“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禺(页)美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
5、制韵,不可增减也,呼为“永明体”。”隋朝的刘善经在(四声指归中说:“宋末以来,始有四声之目,沈氏乃着其谱论,云起自周禺(页)。”(文镜秘府论一天卷引)。与此同时,隋朝王通中说天地篇称李伯药说诗“上陈应刘,下述沈谢,四声八病,刚柔清浊,各有端序。”阮逸注云:“四声韵起自沈约。”这都是比较早的记载。梁书、南史和隋书都具体地记载了沈约四声韵谱的史实,三书均成书于唐贞观年间。隋书经籍志着录了其卷数:“四声一卷,梁太子少傅沈约撰。”这些史书,是后来人们谈及有关沈约四声韵谱的史料依据。对于四声韵的产生,学界说法不一,但历代的主流观点是“起自沈约”,并就其对我国音韵史所产生的影响给予高度评价。如:唐代封演封
6、氏闻见记卷二声韵说:“周禺(页)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异。永明中,沈约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皆称才子,慕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这不仅说明了四声韵的产生,也说明了当时如王融等对四声韵作出的积极反映。在明代,一些学者对沈约的四声韵表明了明确的观点,如王世贞在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六十八中说:“沈约始为四声韵,以平上去入,分清浊高下,自谓灵均以来,未始有睹。”再如方以智在通雅卷五十中说:“沈约始定平上去入四声韵。”又如崔数仞元韵谱序说:“迄于梁之沈约始因胡僧神珙之四声,以为类谱,实开声韵之先基矣。”他们不仅认为四声韵的首创者是沈
7、约,而且是开了声韵的“先基”。清代的学者对沈韵的研究和评介更加广泛、深刻、客观。如牟应震韵谱说:“字以形分有定者也,音以呼辨无定者也。沈韵行而天下归于一。沈韵行而古今判若二矣。”又如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七十诸家字书序例说:“梁沈休文乃分四声韵,至今称诗者宗之。”纪昀是清朝的着名学者,他对沈韵有专门的研究,撰写了专着沈氏四声考。他在序中日:“法言之书,实窃据沈约而作者也。约书虽唐代己亡,今不见,然儒者着书立说,将使天下之从。”卷上说:“隋书经籍志沈约四声一卷。按:梁书、南史并称沈约作四声谱,志无谱字,盖脱误。”后序又讲:“然从委穷源,则广韵本唐韵,唐韵本切韵,切韵本四声。”王家相韵徵叙:“自齐梁
8、,四声韵行而诗书易读之。”龙启瑞古韵通说总论:“平上去入四声,始于永明而定于梁陈之世。当日沈约诸人精通音律,制为四声,以括天下之字。”历代学者对“四声韵起自沈约”深信不疑,对沈韵的历史地位肯定充分,对沈韵的重大作用实事求是,对沈韵的深远影响作了高度评价。因此,沈约的四声韵是我国音韵学史上的里程碑,为以后各代的韵书统一了标准。尽管音韵是发展的,但沈约四声韵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2沈约四声韵谱的存佚沈约的四声韵谱,隋书经籍志着录后就不再见有着录,说明在唐代被亡佚。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二十一:“惟沈约所撰四声谱见于隋志,仅一卷,其非全韵,可知至唐四库书目不载,则已亡之唐初。”也有人说其书“隋开皇时,其
9、书已不显”,还有人说“僖宗时己佚矣”。可是,明清两代曾有人说得到沈约的“故本”或“古本”:明代郭正域在韵经的凡例中称“家藏有四声谱,乃约故本”;清朝王士祯居易录卷四说:“广东香山县监生杨锡震,自言得沈约四声韵谱古本于庐山僧今睹。”四声韵谱佚失几百年后复得,的确是一件幸事,有人相信,但也有人提山了异议。例如:清朝的王宏撰对郭正域家藏沈约四声谱就深信不疑,他在山志卷二说:“纬真(屠隆字)所指正,即渊韵。郭美命刻韵经云,有四声谱,乃约故本,与渊韵颇有异,其上平有九哈十八痕,下平有二十九凡,上有十六混、十九赚,去声有八祭、十代、十七焮;入有十六昔,而今韵无之,纬真不及此。”讥屠隆未见韵经,误指刘渊的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声韵谱 抄本 声韵 及其 撰注者考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