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常用版).doc
《三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常用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常用版).doc(13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三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常用版)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目 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2 英文摘要、关键词………………………………………………………3 1.教育信息化的概述………………………………………………………4 1.1教育信息化的含义………………………………………………4 1.2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4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述…………………………………………………7 2.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7 2.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9 2.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征…………………………………………9 3.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途径…………………………………………12 3.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12 3.2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14 3.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15 3.4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初探………………………………………18 4.结束语…………………………………………………………………22 参考文献…………………………………………………………………2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 摘要:本文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中执行层的研究,点明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而参考相关文献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定义、主要特征作了简单描述,也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发展途径作了一些探讨和建议,如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建设与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制定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等,最后依此设计了一个研究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教育信息化 信息素养 信息化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Informatization Instruction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bstract: This text tak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s the background, designed the role the informatization instruction design acted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carry-out layer in the systematic frame of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then it make a simply description of the basic thought、definition and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formatization instruction design consultting some relevant documents, even make some discuss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approach to develop the informatization instruction design , such as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informatization instruction design of teacher by strengthening the train、constructting and managing the informatization instruction resources and making the standard of the informatization instruction design and so on. At last it design an example of research informatization instruction design according the guidance above, just hope to play a role in casting a brick to attract jade. Keywords: Instruction design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zation 当信息化社会来临的时候,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信息化浪潮。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结合的桥梁。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指导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了,这就凸显出探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教育信息化的概述 1.1教育信息化的含义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而教育信息化就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基本要素并在教育系统中广泛地进行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等操作,以形成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传输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理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过程智能化等为显著特征的新型教育形态。 1.2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和实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了从宏观教育规划、战略、管理的信息化,到微观学习环境、学习模式、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信息化等所有教育系统的所有环节,它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投资行为和硬件设施、网络建设的过程;也不是一些人游离于教与学,片面地认为计算机工具的学习就是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论调,而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改造、发展和整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 从理论上讲,可以把教育信息化分为执行层和动力层(制约层)两层[1]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教育信息化的动力层包括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思想观念、投资、体制以及文化等因素,他们可以为教育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属于外因。而教育信息化的执行层则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内部因素。他主要由以下五方面构成。 1.2.1教育实践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三个主题:①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从1982年计算机进入我国中小学到如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在世界上得到广泛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也从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了信息技术教育,进而在更深的意义上强调信息素养(1nformation Literacy)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成功的终身学习者,成为未来信息社会的积极有效的成员。②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被看作是一种新的高级的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内容表现和传递的功能。但是现在人们更多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功能丰富的工具灵活地整合在各种学习和教学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创建新型的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环境,实现新的学习模式。③信息技术在其他工作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被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其他各项工作中,包括教育科研、教育管理、家校合作、学校社区服务以及学校以外的终身学习等,用于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1.2.2硬件基础设施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建立能使教育者和学习者广泛受益的计算机及网络硬件环境,并持续地运行维护和更新。硬件基础设施的主体目前为止还是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具体来说,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应该负责国家及各地区范围内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教育系统提供基本的网络等基础设施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与各级政府相协调,负责所管辖区域内的面向教育需求的硬件设施建设,如城域教育网等;各级各类学校应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规划之下负责本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 1.2.3软件资源与服务 这一环节的基本目的是为学习者、教师及教育机构提供高质量的软件工具、内容资源和相关服务。软件资源包括各种备课系统、学习管理系统(LMS)、多媒体网络课件、学科资源库素材库、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框架型学习工具软件、教育门户网站、教育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各种工具系统等。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育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资源和更便捷的服务,这也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 1.2.4人员培训 技术是教育中的工具性要素,技术只有为人所使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人员培训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科教师、学生、技术统筹人员、管理者等都对信息技术形成积极的态度,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在学习、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效,促进教学改革。为此,必须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教育,对教师、技术统筹人员和管理者等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培训,并针对他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即时性需求提供持续性支持。 1.2.5规划管理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困难、非常昂贵的事业,涉及到不同执行环节的相关制约因素。因此,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国家或地区层次上的宏观规划管理,主要是结合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整体发展的需要,考虑有关制约条件,制定硬件、软件、人员培训和教育实践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监控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家或地区政府要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修改、建立有关的法规制度,建立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并建立开放化、协作化和市场化的机制,来解决教育信息化中的种种问题。其二是学校层次上的微观规划管理,主要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整体规划以及本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条件,制定本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对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进行管理监控。 从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可以看出,教育执行层包含的是五个相互制约的实施环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环节是教育实践,即教师、学生及管理者等将信息技术整合运用在教育系统中,从而实现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教育活动,这是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而信息技术的教育实践应用正在从技术中心观到系统观发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骤。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述 2.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系统分析和宏观教学设计的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它侧重于从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以此指明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在教学中采用系统方法,就是要将每个教学问题都放在教学整体中来考察。具体地说,一个教学系统应该包括前端分析[1]杜治汉,赵呈领.从CAI课件设计到信息化教学设计[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这又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实施、评价及反馈修订等。在形成学习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由于前端分析的结果不相同,相应地学习策略也会有所差异。在这里,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种就是将每种前端分析及相应的策略集成在一起,例如做成CAI课件供使用者挑选;另一种就是将每一分析的结果与相应者的策略分开,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来组合,后者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随着开放系统思维和软系统方法的出现,美国学者巴纳斯(Bala.H.Banathy)提出宏观教学设计[2]曾祥翊.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1,10. 的观点。他认为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人类活动系统,是一个系统复合体,它与教师、学生、环境、政治、文化背景、国情等有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线性的、稳定的,而是对教育本身建立的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综合的、整体的思维模型。宏观教学设计理论立足于系统的需求与条件,用系统与环境模型、结构与功能模型、过程与行动模型对未来系统作系统表征(综合描述)。宏观教学设计论的系统方法模型强调非线性和动态性,主要表现在:设计过程是反复和螺旋式的,并与反馈和前馈相互联系;分化——整合存在于教学设计过程始终;对系统中各个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协作和综合;设计者、教师、教学对象和其他与系统设计有关的人员应共同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超越、展望和重塑是宏观教学设计论的三个主要策略。巴纳斯认为,不应该再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改良,相反,我们应该超越现有系统;不仅要预测它,还应该重新认识它;不仅要改造它,还应该重塑它。 2.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确切定义,本文引用祝智庭教授和黎加厚教授的观点作参考。 祝智庭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1]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00,1. 黎加厚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2] 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 :// k12 . 黎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2.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设计和经典CAI设计的对比描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征(见表一)。 表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与经典CAI设计的主要区别 经典CAI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核心 教学内容设计,以课件开发为中心 教学过程设计,重视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的设计。重视各类学习资源的利用,特别是网络上的学习资源的利用。 学习内容 单学科知识点 交叉学科专题 主要教学模式 讲授/辅导、模拟演示、操作演示 研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合作型学习 教学周期 课时 单元教学活动时间(星期、学期) 教学评价 面向反应性行为结果 依据电子作品面向学习过程和绩效 2.3.1设计核心: 经典CAI课件的设计一般是以某部分教学内容为核心展开的,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它更加依赖于网络上的学习资源的利用。 2.3.2学习内容: 经典的CAI课件设计一般是以单科知识点为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但是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信息资源具有更大的多维性。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学习方向,也就是说,它提供的是交叉性的学科专题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态地选择。这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灵活性的学习内容更利于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 2.3.3主要教学模式: 经典CAI设计一般是依靠教师操作演示并辅以讲解来完成教学任务,但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建立在丰富教学资源上的研究探索型或合作型学习模式。一方面,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丰富的信息资源支持教学,特别是光盘资源和网上资源。另一方面,它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另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给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型学习环境。同时,信息化教学设计也推进了合作型学习模式的发展。合作型学习主要包括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师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全员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四种形式。人们普遍认同的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即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但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以全员互动为主要特征和目标。全员参与和互动,是前三种合作学习活动的综合和统一。合作教学论认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共同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师师互动合作,由此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多维立体特征。合作教学论代表了当代合作学习发展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是一种理想、高效和最高层次上的合作学习形式。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 2.3.4教学周期: 经典CAI设计一般是根据课时来设计的一个“知识点”,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星期、月甚至学期为教学周期来设计的“知识包”。这就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主动地通过研究资源型学习较深入地搜集处理信息资源,在获得认知、情感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 2.3.5教学评价: 根据以“共同建构”为特征的第四代评价所述,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结构”,因此,评价应该坚持“价值多元性”的信念,反对“管理主义倾向”[1] 李雁冰编著.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其基本特点是: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支配的;支配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控制过程,学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教师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师生比例过低,硬件软件发展都不完善,我们只能循序渐进地采用过程评价、作品集评价、集体评价、结构化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3.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途径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发展起来的,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们要以师资培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评价系统为重点,加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进程。 3.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将是发挥现代教育设备效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灵魂,直接影响整合的效果。但从我国教师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只具备简单的课件制作能力,他们对信息化教学设计只是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层次上。这就需要采用适应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模式对广大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 3.1.1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的培训 此项培训主要解决学科教师操作计算机等信息工具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授信息技能的问题。通过培训,教师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教师的这种在学科教学中整合各种技能解决难题和完成任务的潜能又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引领学生积极掌握信息技术,灵活地、创造性地、有目的地将信息运用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3.1.2先进教学理念和学科教育理论的培养 先进教学理念和学科教育理论的学习,能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研究所教学科的特点,并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制定科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这是教师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实现学科教学的高效和优化的基础。 3.1.3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学科内容的课题化或项目处理及对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学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学习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整合模式下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在资源库和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组织信息资源,以学为中心,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创设情景和条件。这就对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法提出了挑战。 在具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过程中,首先应指导教师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学生获得能力是在一种任务驱动,在教师、学生群体、教学资源环境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完成的。以此为指导思想,借鉴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活动理论,可以构建“以活动为核心”的三层教学设计理论[1] 张曦,徐隽.加强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J] .职教通讯.2003,1. 来指导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来讲包含三方面内容:①学习活动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重点。通过学生、学生学习工具的分析,明确学生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可以利用哪些工具,每种工具的主要性能和特征以及能支持哪些活动和操作等。②课堂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设计。包括创设问题情景、提供相关案例、展示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建立合作小组、组织学生讨论的设计。这是高质量学习活动的保证。③知识传递和接受的设计。这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学习材料的媒体形式、学习材料的呈现顺序,为高质量的学习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3.2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质优量丰、提取方便、稳定可靠的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但由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水平低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本身普及率低和可重复性差,真正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是极度匮乏的,这主要表现在数量少和质量差两方面。为此,我们要从建设和管理两方面入手,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 首先,要建设质优量丰的教学资源。我国的校园网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是以基础网络建设为中心,以教学资源应用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网络建设、资源开发和人才素质的速度和水平。开发和制作内容丰富、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包括学校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学校应该立足自身的特色和需求适当设计开发更多的校本资源,以满足教学中的特定需求,并与其他学校共享。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以电教馆、信息中心等机构为基础建立地区性的教育资源中心,通过购买、开发、搜集、筛选、整合等各种途径建设面向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并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集中组织前瞻性和创新性软件资源的研发,建立教育软件的基本标准或规范,制定关于教育软件市场的规则,促进软件资源的广泛共享和应用。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教育电视台等公共服务机构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开发有特色的丰富的多媒体网络教育资源。各教育软件公司在教育软件资源的开发服务上也应扮演重要角色,从而形成丰富的教育资源市场。 同时,也要有效管理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对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的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和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监督管理两部分。在安全管理方面,要阻止非法人员侵入系统进行破坏活动,还要防止不健康内容进入学生视野。在技术上可以采取注册登陆号与过滤器程序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为了监督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是否学习及其学习时间长短、学习效率,有必要通过教师或同伴的定期监督辅以计算机智能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3.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 3.3.1评价模式的探讨 由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都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有两种评价模式值得参考:目标游离评价模式(goal-free)和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Context evaluation, Input evaluation, Process evaluation, Product evaluation)[1]施良方编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除了关注预期结果也关注非预期结果。评价指向不应该只是教学设计满足目标的程度,更应考虑教学设计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但如果在评价中把目标搁在一边去寻找各种实际效果可能会顾此失彼,背离教学设计的初衷。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中,背景评价强调首先应根据评价对象的需要对课程目标本身作出判断,看两者是否一致;输入评价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过程评价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教学设计本身或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仔细检查;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价依据教学设计实施后得到的成绩。这种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教学设计的各种因素,但操作过程比较复杂,这只能作为我们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完全实施还有待我国教育的发展。但显而易见,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较,评价的依据已经逐渐由结果转向过程和绩效。 3.3.2制定信息化教学设计标准关注的基本点[2]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 ..k12 . ①基于国家课程标准。 ②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 3.3.3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评价因素 评价子项目 评价等级 ⑴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①学习目标明确,表达清楚 优 良 中 差 ②所有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 优 良 中 差 ③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优 良 中 差 ④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优 良 中 差 ⑵技术与教学的整和是否合理 ①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的学习之间有明显的关联 优 良 中 差 ②技术是使教学计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优 良 中 差 ③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优 良 中 差 ⑶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①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的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 优 良 中 差 ②教师可以比较轻松的应用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优 良 中 差 ⑷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①教学计划中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 优 良 中 差 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之间有明确的关系。 优 良 中 差 综合评价 备注 3.4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初探 根据上文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评价原则,笔者尝试着设计了一个研究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供大家参考。 3.4.1选定课题 人类与水资源 设计要点及点评:课题的选定要要难度适中且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更宜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人类与水资源”这一课题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且在网络上有较多的共享资料,这样研究结果也有一定可预知性。 3.4.1.1学习目标 1. 学科知识:(1)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2)世界对水资源的需求 (3)世界水资源的现状及前景 (4)人类对水资源的影响 2.信息技术知识:学会一些必要的WORD和POWERPOINT应用技巧、网络资源搜索能力、信息筛选组织能力。 设计要点及点评:学习目标要表达清楚、意思明确,而且都要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需要。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它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寻找资料,探索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3.4.1.2 课前准备 1.设施准备:计算机、网络、书籍等。 2.技术准备:学生应对信息具有一定搜索、查阅、筛选、组织能力。 设计要点及点评:课前准备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研究型教学既需要计算机、网络、书籍等支持的信息化环境,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处理信息的能力。 3.4.1.3 教学过程 1.导入: 先请几名学生谈一谈水资源和人类的关系,教师以“人类离不开水资源,但是水资源已经被我们严重地污染了”为主题,辅以形象的课件作讲解演示,引出课题。 设计要点及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富有挑战性的、主题鲜明的问题开始课程,让学生尽情表达真实的内在体验与情感,激发个人多元智力的真实展现,满足学生表现欲,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2.提出问题和任务: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和任务。教师让学生根据课题自由组合并适当加以调节,使四部分学科知识都有与其研究量相应的小组。让每个小组找出目前水资源正在遭受的一种破坏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受污染的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解决方案和防护措施以及自己能够做些什么。还要让提醒大家研究完成后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所得知识制作一份科普小报进行宣传和交流。教师对不同的研究小组教师分别给予建议,如研究“世界对水资源的需求”时应以哪些资料为主,研究“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坏”时应在哪些网站上较容易。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成员分工也要表示关心,使其合作更融洽。 设计要点及点评:一个好的任务设计应该做到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推动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任务还应清晰明了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设定探究式学习的解决方案指导、强调协作学习。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更高级的思维技能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 3.实施研究: 此阶段教师给学生提供查阅资料、研究探索的环境,并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了解研究水资源的相关步骤,学会查阅资料方法、科研的数理统计方法、新的实验操作技能、开展社会调查考察方法、计算机贮存处理资料的方法、网络查阅资料方法、BBS探讨方法、聊天室交流信息方法、校园网信息发布技术。这一阶段,学生要定期和指导老师见面,汇报研究的进展情况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有必要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如分组时为其选择合适伙伴;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发挥他们的主导能力,使其在学习小组中担任中心任务等。 设计要点及点评:实施研究阶段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注意实施个性化教学,体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自主性和多元性。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应用与学习者之间联系较紧密,是使信息化教学计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有助于同学们在有限时间内搜集信息,研究主题。 4.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课题研究完成后,各个小组要进一步讨论资料是否真实、论据是否全面、观点是否清晰。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例如,对“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用图式数据表示比较精确易懂,对“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用图片或动画表示更加形象引人深思。 设计要点及点评:对结果的处理和研究报告的撰写是对研究过程和研究目的的一个小型总结。处理结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粗存精,得出更有效的研究成果。学生也应该学会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选择不同的技术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加工。 5.成果交流研讨: 各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各小组选择的主题及其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并提出合理建议。经过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把自己的成果制作成电子作品进行展示,并对本组的合作情况和学习过程作讲解。最后由教师指导、各小组发言进行评价。 设计要点及点评:在进行成果交流时教师要尽量把主题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迁移能力,要求学生具体、形象、生动、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在交流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有必要制定一些和学习目标有明确关系的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 6.小结评价: 教师在这一单元知识结束时,有必要对“人类与水资源”的研究结果、研究过程相比于教学目标做一下比较,评价教学效果。 设计要点及点评:在这种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鼓励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及对学习成果进行拓展和推广,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 总评:这是一个在信息化环境中以研究型学习为主要模式的教学系统设计。它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创新实践精神以及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它改变了短促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强调长期的、跨学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由于要研究的问题“人类与水资源”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和研究探索能力,这是一般的教学设计难以媲美的。但是,这种教学设计对信息化环境要求较高,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大,是很多学校难以实现的。另外,它对学生本身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一定基础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指导者——教师加强辅导和管理。 4.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进行分析,得知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环节是教育实践,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又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理论都比较单薄,故本文也只是以几位资深教授的观点为基本出发点,以自己的思维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一番初步构想,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对它的关注和探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缺点漏误在所难免,恳请大家帮忙批评指正,以便完善理论,提高自己。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信息技术系主任赵呈领教授以及其他任课老师和广大同学的关心与帮助帮助,在此衷心的感谢大家。 参考文献: [1]陶西平.提高信息素养 迎接新的挑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2 [2]李赫.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 [3]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4]张静.对学习支持服务研究的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2 [5]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 [6]刘卫华.浅析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J].教育信息化,2004,3 [8] [9]杜治汉,赵呈领.从CAI课件设计到信息化教学设计[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10]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11]祝智庭编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12]李雁冰编著.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13]刘东.校园网建设及其应用中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004,1 [14]陈巧芬,杨传斌.面向中小学的网络学习环境建设[J].教育信息化,2004,1 [15]江和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策略[J].教育信息化,004,1 [16]余胜泉.解读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004,3 [17] 水 利 监-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月 教育 信息化 背景 教学 设计 初探 常用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