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doc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 17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福建省中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方案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一、概述 我校创立于19 ,迄今已近百年。近百年的文化传承,使学校在培养优秀生、尖子生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凝炼成“勤、毅、信、诚”的文化品格和“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热爱科学、追求卓越,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幸福家园”新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学校文化孕育了一大批视野开阔、素质全面、志向高远的学界精英和社会翘楚,也为应对教育发展的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站在新的起点上,我校继承优秀文化传统、赋予学校“德才兼备,学创并举,追求卓越,止于至善”新的文化内涵,激活学校文化育人、文化强校的文化自觉,确立了实践创新,卓越成才,勇创一流的文化自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颁布之后,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我校深入组织教师学习、领会和落实,根据《纲要》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精神,针对学校的实际和福建省建立教育改革试验基地校的要求,我校研究和申报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试验项目”,并对此项目进行了充分论证,拟定了本方案。 为把改革试验落到实处,切实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及方法,我校在获准省批准立项之后,还研制出此项改革试验的具体行动规划,以整合全校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 二、意义和必要性 我校申报和确立此项试验项目,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中学阶段学生发展的定位。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满足了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又是适应学生的发展,提升教育品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2.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要求。高中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要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的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这表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的系统改革和课程的选择实施尤为重要。现在,课程改革已引起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课程改革渐趋成熟,课程实施渐趋完善,教有余力的教师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喜欢更有挑战性的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渐成必然。 3.培养创新后备人才的需要。当前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文、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当今世界范围内,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已引起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譬如IP课程等挑战性课程就是由美国的大学联盟组织为高中质优学生开发的,有相当的高度和系统性,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科技素养,培养杰出的创新后备人才。这表明,增加人文、科技教育的课程含量,加强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培育是十分迫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反映了国际形势对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4.学校自身特色发展的需要。当代学校发展的显著标志就是要有鲜明的特色,我校的目标是建设具有示范作用、享有良好社会声誉,有鲜明特色的示范性完全中学。国家教育目标和国家课程标准是每所学校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而不是一流要求、示范要求。我校要成为一流学校、示范学校,就要在达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课程建构的模式上有鲜明的特色,务必要确立自身的培养目标,建构有自身特色的校本创新课程,以至创新型课程体系。 三、现有基础 我校历来就有“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文化传统。几年前,我校又提出“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热爱科学、追求卓越,把学校建成师生生命发展的幸福家园”新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当代学校教育的四个维度”,积极开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使有潜质、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如获得英特尔国际工程设计特等奖的方兴,获得第43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的郭庆云等。现在,学校已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优秀生源的选拔基地。 1.有与大学共同开发优质课程的基础。我校是福建省最先引进大学课程,让高中生在高中阶段获取大学学分的学校。早在 ,我校便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发高中生挑战性课程,引进大学学分课程。充分利用厦门大学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厦门大学著名专家、学者的教育优势,开展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试验,为我校实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有与国外交流和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基础。新世纪以来,我们加强了与国外中学教育的交流,与美国、英格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诸多中学结成姊妹学校,并与澳大利亚等学校合作办学,开办中澳试验班,既引进了国外的优秀师资和优质教育资源、又选派本校师资赴国外交流、学习和考察,从而拓展了教育视野,激发了教育活力,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新的教育经验,更有利于此项试验的开展。 3.有优质的师资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当前,我校有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102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11人,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人,奥林匹克国家级教练 人,省、市新课程学科指导者13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试验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进行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另外, 学校规模扩大以来,招聘了一大批应届大学生,为学校增添了活力,她们学有专长、勇于探索、富有创新个性,现在这批大学生已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更重要的是,学校在完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前提下,为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开发了数十门个性化校本课程,如模拟联合国、天文教育、航模教育、通用技术创新、闽南文化系列课程等,基本建成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所需要的课程体系。 4.有丰富的教育试验和教学实验的经验。我校是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响誉“八闽”,改革开放后的教育试验、教学实验成果累累,有办好如各类试验班、特长班的丰富经验,并形成了各类人才(如高中文、理科实验班、篮球特长班、音乐特长班、奥林匹克竞赛、天文竞赛、航模竞赛和各类文体竞赛等)培养实践机制,特别是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省、市的一系列重要教改、课改实验研究(如“中学专家型教师培养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和“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改实验”“高中新课程实验”等),在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置,建构课程体系,创新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我校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具备指导和培养创新后备人才的经验和优势,对完成此项试验有足够的决心和信心。 四、目标、内容和策略 1.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纲要》和《课标》的有关要求和我校新的办学理念,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构建基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学校管理机制和教学管理机制,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校本教育环境和校本课程体系。校本教育环境包括适宜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适宜学生创新潜质生长的土壤,适宜学生特长优势发挥的氛围等;校本课程体系包括:文本课程、动态课程、发展课程及课程落实的具体目标体系、具体课程内容、具体教学模式、具体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的研究,以此全面营造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习惯,磨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技能的教育生态。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和课外实践中,大胆进行人文、科学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生发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探索训练,并经过人文、科学的传播,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升华学生的创新精神,砥砺学生的文化品格,提高学生参与人文实践和科学探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型后备人才。 2.试验内容 一体化组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是哪个人的事,而是学校全体教育成员的事,要全体动员,上下行动,形成合力,方有成效。因此,建立一体化组织,试验才能上下畅通,优质高效。一体化组织包括领导和部门的一体化、年段和班级的一体化、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一体化、教师和学生的一体化,由“小一体”形成“大一体”,由“大一体”形成“一条龙”,让师生经过“一条龙”的组织和教育,使各个层次、各类人员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都发挥出来,共同推动改革试验的发展。 层次性培养。从“人的成长”的角度来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哪个人或哪部分人的专利,而是全体学生的权利。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和实践的潜能,而素质潜能有高低差异,因此改革试验务必定位在“层次性培养”才有普遍意义,才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深入研究学生,准确甄别学生层次,进行针对性、实效性的差异培养。大致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个正常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与内在潜能,面对全体学生,施行全人的教育,努力创造适合全体学生成长的空间和条件,去顺应、去引导、去发展、去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需要。第二个层次:针对那些有专长、有特长或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创造利于她们的专长、特长和个性能够优势发挥的机会和条件,让她们获得必要的充分的发展。第三个层次:针对那些富于异想天开、勇于寻根究底,有创造、创造潜质,有异于常人的智能禀赋,有超常的好奇心和敏感性的学生,给予独特的个性化教育,最大限度地激活她们的学习动力,激发她们的创造潜能,为她们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体性建构。试验的突破口在课程。新课程突出“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双重课程建构,目的是强化课堂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独立与合作、实践与创新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据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理清课程和课程学习的层次关系: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接受学习”与“生成学习”的关系;“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把握课程的学习性质:开放、灵活、发展的学习机制;生成、综合、多元的学习内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体验、创新的学习流程等。切实引导学生把学习当作生命活动、生存实践的方式,将学习行为当作社会实践行为,有意识地把学习能力逐渐转化为对社会、对人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形成服务社会、变革社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使试验更为具体化、有效化、发展化,务必在“课程逻辑结构”上下功夫。根据我校义务教育课改和高中课改的不懈探索,我们增强了对课程的逻辑认识,初步完成了课程的逻辑建构。 在课程系统结构方面:分为静态课程(文本课程)、动态课程(教师课程)、发展课程(学生课程)等三类课程。 在课程素养结构方面:分为生命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言语素养等五条线五种素养。 在课程能力结构方面:归结为可创生的知识能力;可切磋的问题能力;可反思的经验能力;可重复的体验能力;可提高的技艺能力;可磨练的思维能力;可完善的设计能力;可创新的发现能力等八种能力。 在课程行为结构方面:提炼为理论指导下的课堂实践;课堂实践下的教学反思;反思影响下的学习探索;学习探索下的质量提高等四种行为。 在课程实施原则方面:突出体现顺应学生的天性、灵性和人性;把生命权、学习权、发展权、创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人等三大原则。 在课程实施目标方面:归结为有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有合作能力和共生精神;有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责任感;有绅士风度和领袖气质等四类目标。 在课程文化再造方面:体现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倾听走向对话;从竞争走向合作;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一维走向多维;从单赢走向双赢等六个突破。 由是,科学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掌握知识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把课程建构成集知识与经验、感性与理性、逻辑与形象、动手与操作、实践与体验、普及与竞技、应用与分析、探究与创新为一体的结构系统,形成课程的素质化特色,切合了促进生命健康成长和培养卓越人才的规律,形成了独特鲜明而富有成效的课程特色。 衔接性突破。从人的阶段性发展来说,此项改革试验的有效性在于衔接。因此,廊清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层次特点,根据小学、中学、大学不同的学习过程,做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衔接显得极为重要。尽管不同学习过程阶段的界限无法厘清,可是不同学习阶段的衔接还是有规律可寻、可循的。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过程规律,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经过深入的研究,我校初步拟出“小学、中学、大学阶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衔接一览表”,虽仍不够完善和科学,但衔接的脉络线索和培养特点还是比较清晰、鲜明的。 初中、高中、大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衔接要素 初中 有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 有良好的个性和天赋 能不断夯实知识积累 对问题事物产生自然的兴趣 有基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基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有发现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解决和发现问题的强烈要求 能寻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能运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经过道理让她人欣赏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自觉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质量的能力 高中 有刻苦进取,勇于实践的顽强意志 能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天赋 能自觉进行知识的运用和迁移 对问题事物有积极改变的意识和需求 有强烈的创新动机和实践意识 有质疑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策略 有对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进行重新界定和建构的愿望 能揭示和阐述解决一般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能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得创新和实践成果 能经过相关途径让她人欣赏自己的成果 有自觉提升创新实践水平和品位的能力 大学 有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沉潜动力 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天赋 能自觉完善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能寻索和发现新的问题事物 有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于一体的问题导向意向 有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交互作用的能力 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有对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进行重新界定和建构的能力 能揭示和阐述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能综合运用多种心智和多种条件创造创新性成果 能经过各种途径使有关领域认同和接受自己的创新成果 能自觉提升多元文化和经验的心智 特色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多样化需要,满足社会各方面的期望。这就需要在不断推进试验的同时,与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争创学校创新、实践的新优势。出于这样的考虑,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期望,我校对社会各界进行了“学校特色办学条件期望”的社会调查,全面了解社会对学校特色办学条件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期望情况,为怎样创新实践、多样化办学奠定基础。 师生对学校特色办学条件的期望 学生期望 教师期望 序号 内容 序号 内容 序号 内容 序号 内容 1 先进的学校文化 28 丰富的社会实践 1 办学实力强 28 工作压力排除 2 优美的校园环境 29 真切的人性关怀 2 办学有质量有特色 29 心理需求满足 3 优良的学习条件 30 深厚的人文熏陶 3 发展后劲足 30 住房妥善解决 4 宽松的学习氛围 31 理解、尊重学生 4 社会威望大 31 职业认同感提高 5 严谨的校风 32 信任、支持学生 5 领导廉洁奉公,无私奉献 32 学校归属感增强 6 端正的教风 33 平等对待学生 6 以身作则、躬身垂范 33 专业成长有保障 7 良好的学风 34 尊重学生不同选择 7 守时守信、践履诺言 34 家属子女受关心 8 严明的校纪 35 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8 团结依靠教师 35 工作愿景获实现 9 科学的制度 36 支持学生的参与 9 自觉维护教师权益 36 果断的行政领导力 10 丰富的教育资源 37 发挥学生的特长 10 理解、尊重教师 37 科学的课程执行力 11 完善的课程设置 38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11 信任、支持教师 38 协调的社区关系 12 充分的教育工具 39 关注学生习惯形成 12 政务透明公开 39 科学的办学规划能力 13 雄厚的师资力量 40 关注学生品质培育 13 制度合理健全 40 有效的办学评估能力 14 显著的教育成果 41 关注学生人格塑造 14 赏罚分明恰当 41 及时的办学反思能力 15 丰富的管理经验 42 关注学生一生成长 15 薪酬分配公平 42 有效的办学完善能力 16 平易的领导作风 43 鼓励学生优势发展 16 管理有序高效 43 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17 融合的师生关系 44 宽容学生的过失 17 决策民主有力 44 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 18 先进的教育思想 45 肯定学生的成绩 18 理念科学先进 45 安全管理防患的能力 19 灵活的教学方法 46 珍惜学生的成果 19 管理不断创新 46 改进学校环境的能力 20 扎实的技能训练 47 创设创新的条件 20 评价客观公正 47 建设良好校风的能力 21 全面的素质培养 48 提供成功的机会 21 人才使用合理 48 关心师生健康的能力 22 沉潜的思维历练 49 维护学生的权益 22 工作条件良好 49 开拓创新的能力 23 崇高的品格砥砺 50 确保学生的安全 23 学术氛围浓厚 50 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的能力 24 优秀的教学质量 51 兑现许下的承诺 24 校本教研活跃 51 对教师一生负责 25 多元的学习评价 52 给予做人的指导 25 校园环境安全 52 26 公平的选择机制 53 给予未来的指引 26 福利待遇优厚 53 27 活跃的文体生活 54 对学生一生负责 27 文娱生活丰富 54 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学校创新实践多样化办学的“四线战略”: 一是立足地理优势,发展两岸双十中学的合作(台湾也有一所双十中学),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展双向办学服务,增进两岸的教育文化交流,使学校成为对台教育宣传的窗口。 二是利用地域优势,与当地高校(如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合作,试办科学、人文实验班,建立科学人文实验基地,开设大学学分课程,培养创新后备人才。 三是利用特区政策优势,举办出国留学预科班,扩大国际合作办学规模,增进双向互流办学,实现与国际中学的对接。 四是服务当地需要,与当地区政府共建分校,与薄弱学校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3.试验策略 在充分运用多元智能和多元心智理论指导实践外,尤应注意下列五个方面: 在教育价值取向上:既要关心面上大多数学生的成长,也要关心学业困难学生的提高,还要关注天赋较高、求知欲旺盛、有专长学生要求;既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品德进步和人格健全,还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兴趣;既要关注学生现在的学业和身心发展,又要着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师专业成长上:克服单纯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基础和教学技能的倾向,着重教师教育思想观念、教育道德境界和课程创新技能、教学创新技能的提升。促进创新型教师的发展,让教师摒弃“只见分数不见人”“只见眼前不闻未来”的陈旧观念,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创新、手中有实践,具有博大的人文、科学情怀,努力成为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创新型教师。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破整齐划一、大一统的培养模式、注重课内与课外,传授与实践、共性化与个性化、多样化与差异化共存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差异性研究和因材施教的研究,做到以学定教、以创定教,以实践定教,为学生提供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进行个性化、个别性的培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形成基于学生需要和基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多样化培养模式。 在教育管理方式上: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师生的改革创造和实践精神,为师生创设广阔的创新、实践空间,营造创新、实践的浓烈氛围,自上而下地,使全体教职员工形成教育创新改革实践的共识。特别要注意改革试验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和不和谐苗头,要凝成创新实践的共识和合力,要彰显创新实践的领导力,切实排除阻力,形成正确引领,不断推进试验的顺利、有效发展,圆满达成试验目标。 在教育质量评价上:扭转过分依重学科考试成绩和学生升学成绩的偏向,转向全面评价教师综合素养和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造性个性和实践性特长发展方面,建立适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以此完善适合师生自主成长、个性创造力充分发挥、有利创新性发展和终身性发展的多元化质量评价标准。 五、试验预期成果 1.隐性成果: 全体师生的创新实践意识获得增强,创新实践习惯获得形成,创新实践思维获得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获得升华,创新实践品格获得塑造,“教”与“学”的综合素养获得发展。 形成一流学校、示范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2.显性成果: 有独特个性、有“创造”“创造”潜质的学生能获得超乎寻常的表现和佳绩,成为创新型后备人才。 形成创新型教师队伍 建立创新型教学实施评价体系和创新教育评估量表 建立二至三个实践基地 开发有创新、实践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选编创新、实践型课例和案例集 与大学合办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实验班或创新人才预科班 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学校个案和本次试验的综合成果集 六、组织实施方式 因为项目是改革试验学校,是一个系统的改革工程,与课题研究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需要全校上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方能取得成效,圆满完成省交给的任务。原则上:校长是改革试验的负责人;教务处是改革试验实施的指导部门,教研室是改革试验实施的研究部门;年段长和教研组长是落实改革试验的具体组织者、具体指导者和具体研究者,师生是改革试验的具体参与者和实践者。因而,各负责人、各部门、各年段、各科组都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具体见“此项改革试验的具体行动规划”)。 七、年度计划及预期目标 预备阶段( .3— .8):召开改革试验工作座谈会;成立改革试验组织机构;填报项目任务书;学习、研究相关理论;进行项目专题调研;收集、分析已有的经验资料;研制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各学科、各部门的实施任务和目标;提出具体切实的实施策略和措施,并进行相关的初步研究,全面做好项目实施的各方面准备工作。 实施阶段( .9— .7):就三年一轮的试验进行行动性实践探索。转变教育观念;改进育人模式;营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文化环境;建立利于项目实施的管理和评价机制;落实年段、科组责任制,做好各年段、各学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情况和典型个案记录,形成项目信息交流机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对策。收集试验案例和研究论文;完善项目实施特色;推进项目深化发展;召开项目特色发展研讨会三场,逐步形成过程性、发展性探索成果。 总结阶段( .8— .12):对已有试验实践进行总结。整理全程各类资料,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确保试验结果和结论的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实施特色,推出项目先进典型;召开项目总结会,撰写项目实施总结报告,形成试验综合成果,迎接省市验收;进行宣传、推广试验成果,表彰奖励在改革试验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厦门 中学 学生 创新 精神 实践 能力 培养 方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