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docx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宏观背景包括当前的次贷危机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形式以及自身的市场化进程。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梯级差异、供求矛盾、商品性与保障性碰撞的特点,未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重振房地产市场活力尚需时日。随着保障性住房的加大建设,市场中商品房的累积现象将可能加重。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保障性住房 未来发展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断涌现出一系列的市场热点问题,如房价持续上涨、宏观调控、中低收入者住房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让我们开始怀疑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健康状况。因此有必要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分析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反映。在当前全球经济遭受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更真切地观察房地产市场内在的运行规律,以便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背景 1、次贷危机的蔓延 2007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表明,房地产业的泡沫一旦破灭,其影响和后果并不止于房地产业本身,房地产业与其他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联系得越紧密,泡沫破裂后所波及的范围就越大。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繁荣,次贷市场迅速发展。在住房市场降温后,房价下跌和利率上升使很多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很多金融机构遭遇财务困难甚至破产。至今,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从金融资本市场向全球的实体经济市场蔓延。 2、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被公认为是快速发展的亚洲新兴国家之一,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2003—2006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较印度高出2个百分点,比俄罗斯高出个百分点。中国GDP居世界的位次亦由2002年的第六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四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中国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虽然在2008年中国遭受了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经济增长的发展速度会低于前几年,但是总体经济的发展态势依然良好。 3、房地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可以看作是市场化进程逐步推进的过程,一系列的国务院文件及国家法规、法律规定正逐步将各个层面上不同程度的非市场化因素剔除出去。从土地出让、住房供应、金融监管到二级市场的运作,越来越贴近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变化,伴随着财税改革、市场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房地产的利益分配机制、竞争格局、区域分配格局将会面临改变,房地产行业将变得更规范、市场化程度会更高。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分析 1、区域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房地产市场显着的垂直梯级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这主要是由于历史、自然、区位、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区域经济不平衡不仅表现在东中西部的差异,也表现在城乡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存在着的巨大经济差异。这种到目前为止依然明显存在的不平衡状况直接决定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不同区域之间显着的垂直梯级差异。因为房地产市场是依托于国民经济、区域经济而存在和发展的,东中西部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决定了城市的价值,城市的价值又进一步决定着房地产的价值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兴衰与走向。 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以及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各区域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会逐步缓和。我国正在积极采取财税、金融、产业、教育等多方面政策措施,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在减少贫困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同地区之间房地产市场显着的区域差异也会逐渐由原来的垂直的梯级差异为主演变为横向的特性差异为主。 2、供需矛盾:房地产需求与房地产供给之间矛盾重重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1996年全国城市化水平为%,2006年增长为%,年均增加个百分点之多。快速城市化为城市带来大量的新增人口,城区面积迅速扩大。这个阶段还伴随着以城市旧区改造和基础设施重建为主的城市更新过程,因而,城市在规模和品质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而这种复合型的提升所释放出的对于城市发展用地和房地产的巨大需求应该由房地产市场中的供给予以适当满足。 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城市用地和房地产商品供给层面的调整却是相对谨慎而滞后的,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和稳健从紧的金融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由房地产供给自身弹性较小和存在滞后性所决定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分析从来都是解释市场现象最有力的证据。 2003—2007年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如果排除了非市场因素如房屋质量提高、成本增加、周围设施环境改善等方面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限供给和庞大需求之间的差距。 进入2008年以后,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滞胀现象,价格维持高位但销量剧减。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内的大幅度上涨,导致居民的购买力无法去承接市场的供给,出现当前的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观望等待的市场氛围逐渐形成。 3、商品性与保障性的碰撞: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是影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大问题 在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的几年中,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在历次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中,均把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列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点。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建设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002年底的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底的约28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83%。但同时,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低收入家庭还有约1000万户,截至2007年10月底累计解决了万户,不到总数的7%。 住房的商品性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公平交易中,住房的保障性则要体现在政府的扶持方面,但两者是紧密关联的。当房地产市场无法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适当住房的时候,政府要采取措施来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权;当政府提供的住房保障品不充分的时候,一些中低收入者不得不勉强到市场上去租赁和购买住房,扩大了市场需求。 三、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判断 1、刺激内需与减税政策博弈“下滑”,重振房地产市场的活力尚需时日 自2007年底以来,我国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滞胀”乃至“下滑”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指数小于的城市共37个,等于的有11个,大于的有22个,全国70城市平均为。为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推出了十项旨在拉动内需的措施,加上之前财政部出台的对房地产交易环节的减税政策,可以看做是对疲软的房地产市场的一种拯救。但是房地产市场中的观望气氛一旦形成,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很大转变,当前的交易一般是前面几个月洽谈的结果,在一定的降价刺激下促成的。因此可以判定后面一段时间的交易状况仍会减少,一个充满活力的房地产市场的再现还需要一定的时日。 2、政策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房地产市场商品房累积现象加重 如前文所述,在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的几年里,住房保障工作的滞后加剧了住房价格的上涨。当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时候,却遭遇到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的下滑期。当前政府和城乡建设部门正在逐步加大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各地建设和住房保障部门正按照规定条件开展工作,各地区已经开工的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也正在加快工程进度。这不仅体现了房地产产品建设的滞后性,同时也显示了政策反应的迟缓。 统计数据表明,从1999年到2008年8月末,累计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共亿立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亿立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商品房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基本平衡,但已开工未竣工的商品房面积超过了亿立方米,并将在今后两年陆续竣工投放市场,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过剩的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8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亿立方米,同比增长%,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555万平方米,增长%。在后续的时间里,逐渐竣工的商品房项目可能会出现较大量的累积。 结合以上分析,在保障性住房大量建设和商品房大量积压并存的局面下,可以尝试将两者进行结合,即由政府提供购房补贴直接支持中低收入者购买商品房。 【】 [1] 王达琪、王秀艳:房地产市场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8. 陈峰、史冬梅:我国住宅市场调控的有效性探讨[J].建筑经济,2007. 刘保奎、冯长春: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演变与趋势展望[J].中国房地产,2007. 徐蜚、任宏: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14). 刘丽荣:保障性住房的合理供给与梯度消费模型的构建[J].建筑经济,2008. 张仕廉、陈玲燕:空置商品房转换为廉租房的动力机制研究[J].建筑经济,2008. 蔡向武: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调控[J].中国房地产,2007. 任宏、温招、林光明:“城市价值决定房价”论证分析及宏观调控建议[J].建筑经济,2007.-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房地产市场 问题 未来 发展 探讨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