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定向练习试卷.docx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定向练习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定向练习试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定向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B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某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 该气体不一定是H2 C 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纸花变为红色 使石蕊变红的物质为二氧化碳 D 称量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前后的质量 加热后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 该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2、能达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除去碳酸钙中的少量氧化钙 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 实验方案 A.A B.B C.C D.D 3、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逃离着火区域 4、如图是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由乙醇分子构成 B.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滤纸和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 B.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验证水的组成 D.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6、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室内着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D.家里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7、运输乙醇或汽油的车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 8、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9、归纳总结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A.单质:Ne 、Zn、 C60 B.还原性:H2 、CO、 C C.可燃性:S 、CH4 、O2 D.地壳前三位元素:O 、 Si、 Al 10、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 A.A B.B C.C D.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从环境保护来看,氢气是比较理想的燃料,其理由是______。 2、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我国明朝诗人于谦《石灰吟》的国画是用墨制作的,其中诗的内容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试回答: (1)该字画能够保存多年而不变色,原因是______。 (2)诗句中“千锤万凿出深山”所体现物质的变化是______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所体现的化学反应是石灰石受热分解,该反应是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要留清白在人间”指的是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煤、天然气和___________通常称为化石燃料。 (2)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园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 。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得到乙醇汽油,写出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少用一次性的木筷 B.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 5、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倍受人类关注。 (1)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达峰”中的“碳”是指__________。 (2)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含有硫、氮元素的燃料,燃烧时排放出_________等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氢气和乙醇都属于清洁能源,都是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4)某燃气灶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________(填“改小”或“改大”)。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5)石油经过加热分馏得到________(填序号)。 ①石油气 ②汽油 ③柴油 ④煤焦油 ⑤石蜡 ⑥焦炉气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果一只用坏的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假设平均每20滴水为1mL,1mL水的质量是1克;试计算这只坏的水龙头一昼夜(24小时为86400秒)漏水的质量.假设我校有100个水龙头都漏水,一天将浪费多少公斤的水? 2、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将煤通过一定方式可转化为汽油,乙醇(C2H5OH)和气体燃料。乙醇可用作燃料,我国已经推广使用一种车用乙醇汽油,这种汽油的燃烧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少。请计算: (1)69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若69g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则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 3、瓦斯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存在煤矿坑道中。当煤矿坑道中瓦斯气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CH4与O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爆炸最强烈。求煤矿坑道中瓦斯爆炸最强烈时CH4的体积百分含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 4、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物质。汽油是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我们可以把它近似看作是,汽油密度约为0.7kg/L。 (1)C8 H1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请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辆百公里油耗为10L的汽车,每百公里排放CO2____千克?假设燃料燃烧充分。 (3)根据上述信息,你有什么想说的,用一两句话表达你的看法__________。 5、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此泡沫不能用于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用含水质量为8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g,在催化剂作用下完全反应,可产生多少质量的氧气?(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1、只有氧气才能支持燃烧吗?某学习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信息给予)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蒸气反应。 (提出问题1)除氧气外,是否还有其他物质也能支持燃烧。 (进行实验一)如图,向盛有金属钠(Na)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2,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2,钠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玻璃管中有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生成。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___________(“能”或“不能”)支持某些物质燃烧。 (反思评价)点燃酒精灯前,要先向玻璃管中通会二氧化碳,其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提出问题2)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黑色颗粒可能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写)。 (进行实验二)现象:黑色颗粒逐渐减少,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实验二证明:黑色颗粒的猜想是正确的。 某同学对白色固体的成分做出猜想:(I)碳酸钠(Ⅱ)氢氧化钠。 他认为猜想Ⅱ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也生成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B、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某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还可能是甲烷等,符合题意; C、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称量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前后的质量,加热后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是因为生成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该反应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导致塑料瓶变瘪,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的,错误; B、碳酸钙高温加热生成氧化钙,欲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 C、水中白磷不燃烧、空气中白磷燃烧,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A、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因为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跑离着火区域,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 故选A。 4、C 【详解】 A. 乙醇由乙醇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 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 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符合题意; D. 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 A、同时加热滤纸和乒乓球碎皮,乒乓球碎皮先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皮着火点低,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无现象,将二氧化碳直接通入水中无法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错误。 C、加热水,水蒸汽遇玻璃片冷凝,属于物理变化,无法验证水的组成,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为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瓶底加入少许水吸收二氧化硫,不能加细沙,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A 、室内着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开窗后新鲜空气涌入,会让火势更猛烈,故A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到油上,容易使油溅落出来烫伤他人,故B错误; C、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直接进入容易造成危险,先用灯火实验后再进入,故C正确; D、煤气泄漏,应立刻开窗通风,不能使用电器和火源,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A、乙醇和汽油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符合题意; B、乙醇或汽油不属于腐蚀品,不符合题意; C、乙醇和汽油不属于自燃物品,不符合题意; D、乙醇和汽油不属于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 A. 爆炸品与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 B. 禁止吸烟与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 C. 腐蚀品与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 D. 国家节水标志与安全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Ne、 Zn 、C60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且是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A选项正确; B、H2、 CO 、C都有还原性,故B选项正确; C、S 和CH4有可燃性,O2没有可燃性,故C选项错误; D、地壳中元素含量占前五种的为O、Si 、Al、Fe、Ca,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10、A 【分析】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发生。 【详解】 A、在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水,矿泉水瓶变瘪了,只能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A不正确; B、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端产生氢气,正极端产生氧气,故B正确; C、用酒精灯加热铜片,铜片的温度是由低到高的,可以通过纸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的先后顺序来判断纸片和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的高低不同,故C正确; D、在小试管中加入干冰后,左边容器中由于降温而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内的液面会左升右降,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比如白炽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 (1)石油 (2)CH4+2O22H2O+CO2 (3)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影响 【解析】 (1) 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石油,故填:石油。 (2)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2O22H2O+CO2。 (3) 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影响是比较理想的燃料,故填: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影响。 2、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 【详解】 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充分。通过改变对煤粉的加工,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故填: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 3、 (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 物理变化 吸热 (3) 【解析】 (1) 字画是由石墨制成,石墨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够保存多年而不变色。 (2) “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将石头从山里开采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吸热反应的特点:大部分的分解反应,大部分条件为高温的反应,石灰石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为吸热反应。 (3) 石灰水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方程式为:。 4、 (1)石油 (2)二氧化硫 (3) (4)C 【分析】 (1) 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2)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因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进一步氧化形成硫酸。故填:二氧化硫 (3) (4)少用一次性的木筷可以减少对木材的消耗,吸收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节省用电,减少发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生活理念;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燃烧大量的煤,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C。 5、(1) 【解析】 (1) “碳达峰”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2)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含有硫、氮元素的燃料,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会形成酸雨,故填:煤、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3) 氢气和乙醇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填:可。 (4)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等体积水煤气和甲烷,甲烷消耗氧气多,某燃气灶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需要氧气增加,灶具的进风口应变大,氢气燃烧生成水,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热值高,无污染,故填:改大;热值高,无污染。 (5) 石油经过加热分馏得到石油气、汽油、柴油、石蜡等,故填:①②③⑤。 三、计算题 1、4.32kg 4320公斤 【详解】 一昼夜为24小时,每小时有3600秒,所以一昼夜有24×3600=86400秒,由于每秒钟漏一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所以2486400秒可以漏248600÷20=4320mL ,故本题可以列出综合算式为 24×3600÷20=4320mL=4.32L,4.32L×1.0Kg/L=4.32Kg,4.32Kg×100=432Kg。 答:一个坏水龙头一昼夜漏水4.32Kg,100个这样的水龙头一天漏水432Kg。 2、(1)132g (2)2:9 【详解】 (1)设69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132g; (2)69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9g× ×100%=36g;氢元素的质量为69g××100%=9g;生成水的质量为: =81g,生成的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36g-88g ×=12g;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则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3、9.5% 【详解】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由题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则甲烷和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2时,爆炸最强烈,设CH4的体积为V1,空气的体积为V2,则O2的体积为V2×21%。 由V1:V2×21%=1:2;解得:V1:V2=21:200 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答:当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为9.5%时,瓦斯爆炸最强烈。故填:9.5% 4、(1)2C8 H10+21O2 16CO2+10H2 O(2)23.2千克(3)绿色出行,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始等都可以 【详解】 C8 H16燃烧是C8 H16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8 H10+21O2 16CO2+10H2 O。 一辆百公里油耗为10L的汽车,其质量为0.7kg/L×10L=7kg 设每百公里排放CO2的质量为x 212/704=7kg/x x≈23.2kg 汽车出行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绿色出行,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始等都可以。 答:(1)C8 H1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8 H10+21O2 16CO2+10H2 O (2)一辆百公里油耗为10L的汽车,每百公里排放CO2 23.2千克。 (3)绿色出行,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始等都可以。 5、(1)有氧气存在,氧气有助燃性;(2)8g 【详解】 (1)实验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此泡沫不能用于灭火的原因是,有氧气,氧气助燃;(2)用含水质量为8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g,在催化剂作用下完全反应,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二氧化锰 2H2O + O2↑ 68 32 (1-83%)×100g x 68/(1-83%)×100g =32/x x= 8g 答:略 四、实验探究 1、能 C 变浑浊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物中不可能有氢元素 【详解】 得出结论: 通过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二氧化碳能支持燃烧; 猜想与假设: 由于反应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生成物中的黑色物质是C; 进行实验二: 由于生成了二氧化碳,CO2和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物中不可能有氢元素,反应物Na与CO2中不含氢元素。-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 解析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七 单元 燃料 及其 利用 定向 练习 试卷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