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嘉兴分部 网址: 至善教育助您的孩子成人!成才!成功! 第一单元知识点(一) 【知识要点】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彷徨》 杂文集:《二心集》《坟》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二.题目解读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百草园”的乐趣,再写“三味书屋”的乏味。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乏味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三味”的含义(“三味”是指“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三.课文阅读 确凿záo 菜畦qí 蟋蟀shuài 缠络chán 觅食mì 竹筛shāi 宿儒sù 渊博yuān 鼎沸dǐng 珊瑚shān 锡箔bó 倜傥tì tǎng 脑髓suǐ 蝉蜕tuì 攒cuán 盔甲kuī 东方朔shuò 敛liǎn 四.文章总析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色及乐趣。 三层(3—6段):插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陈设和对先生的印象。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做游戏、画画儿。 两个四字短语来形容两处的生活吗? 五.深入分析 (一)第二段分析 问题一、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造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它的作用在于由整体概括到突出局部。作者先写两个“不必说”,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有无限趣味,那么百草园中的趣味定然是比比皆是了。 问题二: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文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分析它们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 3 网址: 至善教育 版权所有 严禁未经授权的任何商业用途 春:碧绿 菜畦 光滑 石井栏 高大 皂荚树 紫红 桑椹 夏:鸣蝉 长吟 肥胖 黄蜂 轻捷 叫天子 秋:油蛉 何首乌 蟋蟀 木莲 蜈蚣 覆盆子 斑蝥 1由植物写到动物,先写静景,再写动景 2写静景时,由低到高 3写动景时,由高到低 (二)第七段分析 问题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问题二: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捕、扫、露、支、撒、系、牵、拉、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三)第二部分分析 问题一:你觉得寿镜吾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知识渊博,教学认真,读书投入,不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问题二: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敬慕、热爱 问题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学生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好问、贪玩 三味书屋: 1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询问怪哉”才知道做学生的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就行。 2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而“后园寻趣”,园虽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花坛折腊梅、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3生活比较单调;静悄悄却饶有趣味,更反衬了读书生活的单调枯燥。 4“师生读书”片段,四个“有念”和一个“疑心”表现了封建教育的内容陈腐、艰深、脱离儿童实际。 5先生读书入神时的“做戏画画”,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所学内容引不起儿童的兴趣。 2分析“我”的变化 三味书屋里的我除了比原来用心的学习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没变。我仍然是: 对大自然充满热爱和向往;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有强烈的求知欲; 能细致观察生活; 天真活泼幼稚的孩子。 问题:1、用课文内容填空: 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拍雪人和塑雪罗汉)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鸟的无穷趣味。 2、复述捕鸟的全过程,注意所用动词的准确性,感受作者捕鸟时的兴奋和惊喜。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3、提问:文章先介绍了百草园的春夏秋景,但是并未紧接着写冬天而是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样写是不是多余的,为什么 明确:不多于。作者运用插叙的手法,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为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乐趣。 中心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了表达作者对儿时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无限留恋外,更主要的还是把童年生活与现实生活作出鲜明的对照,突出现实生活的阴暗,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课外延伸 下边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 “君子自重”4个字。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把这些情况和课文作个比照,思考下边几个问题。 1、 鲁迅少年时这样用功,为什么还对他的三味书屋生活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呢? 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的同时,也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2少年鲁迅视百草园为乐园,又是一位用功读书的学生,两者有矛盾吗? 不矛盾,鲁迅作为一位大师,和他同时代的很多文化名人一样都是以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而发现其不足的地方而寻求改革之道并有所成而为大师,这与他少年时的用功读书是分不开的。而另一方面来讲,少年鲁迅的前提为少年,这一阶段的鲁迅免不了对生活的好奇和追求,可以视之为其性格中追求新奇的一面,和他的用功学习传统文化作为对比。若是只有乐园而没有用功就是无知无用的人,反之若是只有用功读书而没有活跃的一面也许只是一个老学究了。 3你从少年鲁迅在书桌的右下角刻个“早”字联想到什么? 提醒自己,激励自己.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走近作者 林海音,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二、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咻咻 哭号 三、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本文插叙的是那几件事? v (1)父亲在病床上叮嘱“我”勇闯难关。 v (2)我赖床不上学被父亲打。 v (3)父亲爱花养花。 v (4) 父亲让我到银行汇款。 四、标题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五、线索:双线结构 v ——A 花 问: “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与文章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中间写爸爸爱花,结尾写到夹竹桃零落,可见“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文章始末。 v——B 毕业典礼 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给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1)第二部分(32——53)第三部分(54——68) 六、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明确: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回忆父亲教育自己的往事,毕业典礼结束后,父亲已经去世,此时英子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 2、且读且思,理清文脉 。 (1)文章写了一些事情,其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写眼前事是什么顺序?写回忆的事是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好处? 现实 (时间顺序) 回忆(插叙手法) 明确:插叙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不仅丰富文章内容,增强可读性,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七、课文分析 重点阅读第一部分中的(12——31)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几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 v——写爸爸逼“我”去上学的情景以及这件事对“我”成长的影响。 (2)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3)从这几段文字看,爸爸对“我”的管教很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v 1不许“我”乘车上学。 v 2不许“我”逃学。 v 3打“我”。 (4)文章说:“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要“我”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 (5) “爸爸没说什么,打开手中的包袱,……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动作描写。——表现爸爸对“我”的疼爱和愧疚之情。 (6)文章说:“只记得……学生之一”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突出爸爸的责罚对我的深远影响,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1)“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这句话中“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v ——指对成长的畏惧、茫然,对童年的留恋。对童年即将逝去的失落感。 (2)爸爸要“我”单独去寄钱的目的是什么?爸爸那几句话可以概括他的目的? v ——想锻炼我的胆识,让我早日成熟起来。 v ——“闯练,闯练,英子” 阅读第三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1)“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毕业典礼结束后,“我”为什么要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反复。——心理描写。 ——一是“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毕业典礼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二来也可能是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给“我”的一种预感使“我”这样。 (2)“我”回家后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情景?作者写这些情景有何用意? v ——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枝头落下来的未成熟的青石榴。 v ——这些景象的作用在于暗示爸爸生命之树的凋谢。 (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4)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回家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枝头落下来的未成熟的青石榴,得知爸爸的死讯时,虽然很悲伤,但想到爸爸对“我”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v (5)“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6)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v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的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 问: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v ——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恋的感情。 七、 体会爸爸的形象。 1、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部分,说说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 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2、 结合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的依据。 严厉而又不失爱心,善于教子,鼓励孩子要坚强勇敢 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就急得吐血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是浇花 父爱:v A 殷切的希望 B 严格的要求 C 温暖的关怀 D 热忱的鼓励 三、丑小鸭 一、作者简介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二、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生词注音 丑陋( ) 讪笑( ) 嫉妒( ) 来势汹汹( ) 沼泽( ) 铰链( ) 迸出( ) 绅士( ) 冰雹( ) 木屐( ) 飕飕( ) 讪笑:讥笑 嫉妒:忌妒 来势汹汹:动作式事物到来的气势盛大的样子(贬义) 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是由于湖泊里面的物质长期沉积,湖水越来越 浅,湖底长满苔藓、芦苇等植物而形成的。 三、课文分析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 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 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2、 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 沼泽地:( 同情、 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3、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 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4、你从丑小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能经受得住生活的重重磨难,才能更快地成长。 (3)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4)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5)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 (6)不嫉妒、谦虚、变得很坚强、没有恨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很善良、 5、丑小鸭的故事其实也是作者的一个写照。 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受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 四、伤仲永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翻译全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 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 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 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三、课文分析: 阅读1、2段 1.思考: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混然众人矣”。 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 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 “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负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 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阅读第3段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仅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混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 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四、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 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可从两方面体会: 2、用词的精当传神。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重点字词解释: (1)解释粗体的字。 1、世隶耕 2、未尝识书具 3、并自为其名 4、指物作诗立就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7、稍稍宾客其父 8、或以钱币求之 9、环谒于邑人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11、泯然众人矣 12、受之天/受于人 13、贤于材人远矣 14、得为众人而已耶 15、卒之为众人 16、彼其受之天也 1、属于 2、曾经 3、题上 4、完成 5、全乡 6、文采和道理 7、渐渐 8、有的人 9、四处拜访 10、相当 11、完全 12、先天得到的/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13、胜过 有才能的人 14、能够 普通人 15、最终 16、他 (2)一词多义。 其 之 其诗以养父母 忽啼求之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借旁近与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父利其然 以钱币乞之 其受之天 余闻之也久 如此其贤也 不能称前时之闻 彼其受之天 卒之为众人 于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其:①他的,指方仲永的 ②代方仲永写的诗 ③这样 ④他 ⑤他的 ⑥他 之:①代“书具” ②代“仲永” ③代“仲永写的诗” ④代“仲永的诗” ⑤“方仲永很有才这件事” ⑥结构助词“的” ⑦助词,无实在意义 于:①引出对象 ②在 ③表示比较,比 ④被 (3)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 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 父异焉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利:认为……有利 异:对……感到惊异(诧异) 这四个词都属于词类活用中的意动用法。 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得为众人而已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第一 单元 知识点 总结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