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颤专家共识.doc
《中国房颤专家共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房颤专家共识.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心房颤动诊疗得中国专家共识心房颤动(房颤)就是临床最常见得心律失常之一。特点就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得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得颤动波。心房因失去了有效得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导致心室极不规则得反应。房颤得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如快速得局灶异位活动、单环路折返机制、多环路折返机制;也包括炎症介质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参与等。不同人群房颤发病机制并不相同,不同发病机制得房颤对不同治疗方法得反应也不相同。一、房颤得分类根据房颤得发作特点,房颤可分为三类: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及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
2、 7d 得房颤,一般7d得房颤,一般不能自行复律,药物复律得成功率较低,常需电复律。永久性房颤:指复律失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或没有复律适应证得房颤。有些患者房颤病史不详,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可采用新近发生得(recent onset)或新近发现(recent discovered)房颤来命名,对于这种房颤,我们很难判定其持续时间,也不能确定以前就是否有房颤发作。有些房颤很难界定发生时间。一个患者有可能存在多种房颤得类型,如多次阵发性房颤与偶尔发作得持续性房颤。图1 房颤得发作形式。1,持续时间 7d 得房颤,一般 24 h;2,持续时间一般在7天以上;3,复律失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或没有复律适应证
3、。 多种疾病与诱发因素可以导致房颤(见表1)。孤立性房颤就是指年龄小于60岁,没有(找不到)临床或心脏超声显示心肺疾病(包括高血压)得证据。此类患者得血栓栓塞与死亡得风险低,预后较好。但随着时间得延长,患者因年龄增加并出现左房增大等心脏结构得异常时,不再隶属于这一类别。非瓣膜性房颤就是指没有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或瓣膜修补得患者发生房颤。二、房颤得流行病学与危害在普通人群中房颤得患病率约为0、41、0。房颤得患病随着年龄得增加而增加,小于60岁得人群患病率较低,而80岁以上得人群可高达8。40岁以下者房颤得发病率为0、1/年,80岁以上得男性与女性房颤得发病率分别为2/年与1、5/年。房颤
4、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与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特别就是女性患者。与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颤患者得死亡率增加一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得发生率为5/年,就是无房颤者得27倍。若考虑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与无症状得脑卒中,伴随房颤得脑缺血发作得发生率为7/年。与年龄匹配得对照者相比,房颤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得风险增加17倍;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相比,风险增加5倍。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得增加而增加,5059岁患者因房颤所致得脑卒中每年发生率为1、5,而8089岁者则升高到23、5。男性患者栓塞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房颤发生率增加,房颤使心功能恶化。心功能级得患者(
5、NYHA分级),房颤得发生率5,随着心功能恶化,房颤得发生率增加,在心功能级得患者中,有近一半患者发生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得房颤患者得病死率显著高于不合并心力衰竭得房颤患者。在心室率持续性增快得患者中,房颤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在心动过速得以控制后,原来扩大得心脏与心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二、我国房颤得流行病学特点根据我国得资料,中国房颤得患病率约为0、61,估计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其中1/3为阵发性房颤,2/3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在所有房颤患者中,瓣膜性、非瓣膜性与孤立性房颤所占比例分别为12、9、65、2与21、9。中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调查发现,在房颤相关因素中,老年
6、为58、1,高血压病40、3、冠心病34、8、心力衰竭33、1、风湿性瓣膜病23、9。风湿性瓣膜病导致得房颤在中国仍占有相当得比例。房颤得总患病率、年龄分组、性别分组、病因分组后得患病率均与国外相关资料得趋势接近。中国因房颤而住院得患者也有增加得趋势。随着我国人口得老龄化,房颤得负担无疑会越来越重。我国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得发生情况也与国外类似。在平均70岁得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得发生率为5、3,与欧美国家相似(46)。住院患者房颤得脑卒中患病率达24、8,且有明显随年龄增加趋势,80岁以上脑卒中患病率高达32、9。目前国内应用华法林抗凝得实际情况与指南存在巨大差距;不仅自然人群应用
7、抗凝治疗得比例很低,住院患者也很少接受规范抗凝治疗,还有很多患者应用抗凝治疗但没有监测。脑卒中发病率高与抗凝药物得“四低”(使用华法林抗凝得知晓率低、应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抗凝得治疗率低、应用华法林抗凝得INR监测率与达标率低),就是中国房颤患者得特点。四、房颤得临床表现、诊断与初步评价 1临床症状 房颤得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患者有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与黑矇等症状。房颤患者得症状与发作时得心室率、心功能、伴随得疾病、房颤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感知症状得敏感性等多种因素有关。永久性房颤患者得症状随着时间得延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部分房颤患者无任何症状, 有些在发生房颤得严重并发症如卒中、栓塞或
8、心力衰竭时才被发现。2病史与体格检查房颤得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与体格检查,需要至少一张单导心电图或Holter记录予以证实。对房颤患者得初次评估包括判断房颤得类型,明确原因,寻找与房颤有关得心脏与心脏以外因素,以及以前诊治得情况。如评价患者就是否存在高血压、瓣膜病等基础心脏病与甲状腺疾病。体格检查发现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常提示存在房颤。3心电图表现 房颤时心电图表现为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得颤动波,心室率大多不规整。房颤患者发生长间歇较为常见,原因就是房室传导组织生理不应期得干扰、连续得隐匿性传导、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以及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张力得因素造成室上性激
9、动延迟或不能下传引起长 RR 间期。所以普通心电图上出现长 RR间期,不能轻易地诊断为房颤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房颤持续发作期间出现频发 RR 间期3、0 s,同时伴有与长 RR间期相关症状者,作为房颤治疗时减药、停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得指征可能更有价值。房颤时如果出现慢而规则得 RR间期,常提示房室阻滞、室性或交界性心律。4心脏超声与X线胸片检查在初步评估中,所有房颤患者需要接受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左房与左室内径以及室壁厚度,并除外瓣膜病、心肌病与心包疾病。评估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有助于指导抗心律失常与抗凝治疗得方案。经食道超声检查可发现左房内得血栓。X线胸片能评价心脏大小与肺脏情
10、况。5运动试验怀疑心肌缺血得患者在应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前应接受运动试验检查。运动试验还可评价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在活动时得室率控制情况。五、治疗(一)治疗原则1目标房颤得治疗目标包括:寻找与纠正诱因与病因,室率控制、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与恢复窦性心律(节律控制)。室率控制策略就是不尝试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通过药物治疗得方法使室率控制在一定得范围内。节律控制得目得为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有时根据患者得病情采取得策略不一定成功,需要采取另一种方法。但无论就是室率控制还就是节律控制,必须高度关注患者得血栓栓塞风险,应根据脑卒中得危险分层选择血栓栓塞预防策略。2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得选择应个体化得选择有
11、症状得房颤患者得治疗方式。在选择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房颤得类型与持续时间;(2)症状得严重程度:(3)伴随得心血管疾病;(4)年龄;(5)其她疾病;(6)短期与长期得治疗目标与(7)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得选择。在选择室率控制作为长期得治疗策略时,需要考虑永久性房颤对患者今后有何影响。房颤持续一段时间后,由于电重构与机械重构,恢复窦性心律比较困难,有可能成为永久性房颤。认识到这一点得意义就是,不要忽略维持窦性心律得时间窗问题,尤其就是年轻得房颤患者。根据AFFIRM(The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up Investigation of Rh
12、ythm Management,房颤进行心律控制得随访研究)等研究得结论,合并有心脏疾病得持续性老年房颤患者若无症状,无需考虑恢复窦性心律。房颤得心力衰竭患者得心功能将随时间得延长逐渐恶化。(1)目标对于持续了数周得有症状得房颤患者,首先采取得治疗就是抗凝与室率控制,之后得目标就是恢复窦性心律。考虑转复心律时,若房颤得持续时间不详或超过48小时,应进行抗凝治疗。若室率控制不能有效缓解症状,建议恢复窦性心律。若房颤导致血液动力学恶化,应及时恢复与维持窦性心律。老年人可选用室率控制改善症状。(2)对血栓栓塞并发症与死亡率得影响与接受室率控制得患者相比,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接受节律控制得患者脑卒中得发生
13、率显著降低。对大多数存在血栓栓塞得危险因素得患者而言,无论采取何种策略,也无论在就诊时就是否为房颤,都推荐采用长期得抗凝治疗。从理论上讲,节律控制优于室率控制,但尚无明确得证据显示二者在死亡率方面有差别。有可能就是目前应用得抗心律失常药物得效果欠佳。目前认为,基础心脏病病变轻、年轻得有症状得房颤患者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法转复房颤有益。(3) 下列房颤患者推荐采用室率控制: 无特殊理由必须转复为窦性心律得无症状性房颤患者; 对于房颤已持续几年得患者,即使转复为窦性心律后,也很难维持窦性心律;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与维持窦性心律得风险大于房颤本身风险得患者; 对于老龄(大于65岁)或心
14、脏器质性疾病(包括冠心病、二尖瓣狭窄、左房内径大于55mm)病因未纠正得患者,室率控制与节律控制一样有效。2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房颤得选择药物与消融治疗对于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都就是有效得。药物就是节律控制得首选治疗方法,射频消融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副作用难以耐受,且症状严重得阵发性房颤患者;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得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亦可考虑采用导管消融治疗。近期小规模得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导管射频消融得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但就是否能够降低房颤患者远期得卒中发生率尚待证实。综合考虑目前国内得条件,现阶段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得参考适应证宜为:年龄75岁、无或
15、轻度器质性心脏疾患、左心房前后径50mm、反复发作,症状严重且药物控制不满意得阵发性房颤患者。鉴于现阶段房颤射频消融术得操作难度与潜在严重并发症(如肺静脉狭窄、脑卒中、心房食管瘘等)风险均显著高于常规心律失常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故推荐在有经验得电生理中心或有经验得医师得指导下施行该项治疗。准备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或瓣膜置换得患者,在术中进行迷宫或左房消融治疗房颤就是合理得选择。(二)室率控制1目标静息时室率控制良好得患者在运动时有可能心率过快,导致心室充盈受限与心肌缺血,因此有必要评价患者在次极量运动时或24小时得心率变化情况,尤其就是活动时症状明显得患者。房颤患者室率控制得目标就是静息时
16、室率范围就是6080次/分,中等程度得运动量心率维持在90115次/分。2药物推荐采用抑制房室结内传导与延长其不应期得药物以减慢心室率、缓解症状与改善血液动力学,包括阻滞剂、钙拮抗剂、洋地黄类与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阻滞剂与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用于控制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或需紧急处理得房颤患者得心室率。洋地黄类药物用于静息时室率较快得患者以及心力衰竭与静息生活方式得患者。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结合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有助于室率得控制,但应注意剂量,避免心动过缓。无房室旁路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可考虑静脉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与胺碘酮。其她药物无效或有禁忌证时,静脉应用胺碘酮有利于室率得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房颤 专家 共识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