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docx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提要:本文从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演进入手,回顾了中国近代以来类似制度的沿革与变化,指出了其中儒家思想的影响。接着本文讨论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立及变化,指出了其重要的意义在于从“救急”到“控制”到“权利”的理念上的变化,同时也指出了现行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建议。一、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演进中国类似发达国家“国家济贫制度”的社会救济制度形成于上个世纪中叶。半个世纪以来,这种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制度的基本立足点在于“政治控制”,而没有被看作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因此,社会救济制度与社会救
2、助制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差距是根本的。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社会救济的零星立法萌芽于上个世纪初“封建”与“共和”交替之际,而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则成形于上个世纪40年代。然而,社会救济制度真正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则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但它在整个国家制度体系中仍然处于极其边缘的地位。直到90年代中后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开始了走向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新的改革历程。1.社会救济制度的初创时期1943年,国民政府制定的社会救济法公布实施。当时,社会救济的对象被规定为:“一、年在六十岁以上精力衰耗者。二、未满十二岁者。三、妊妇。四、因疾病伤害
3、残废或其他精神上身体上之障碍不能从事劳作者。五、因水旱或其他天灾事变致受重大损害或因而失业者。六、其他依法令应予救济者。”社会救济法规定的“救济方法”有十二种:“一、救济设施处所内之留养。二、现款或食物衣服等必需品之给予。三、免费医疗。四、免费助产。五、住宅之廉价或免费供给。六、资金之无息贷予。七、粮食之无息或低息贷予。八、减免土地赋税。九、实施感化教育及公民训练。十、实施技能训练及公民训练。十一、职业介绍。十二、其他依法所定之救济方法。”1但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上述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在实践中,政府只是敷衍了事,措施不力。尤其是救济机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是沿袭封建时代的旧制和作派,
4、难有作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劳动人民的社会福利问题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在19221948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召开的历次全国劳动大会上,都将救灾救济作为党的重要政策提出,并在当时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或解放区,为贯彻落实这些政策作出了努力,由苏区、边区或解放区政府颁布了有关法令。1945年7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会上通过决议,成立了以周恩来、董必武为首的中国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并制定了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组织和工作条例。救总的任务主要是调查和统计抗日战争时解放区所受的损失,接收和分配联合国的救济物资,并且与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相配合,为解放区的灾民和战争难民
5、提供了大量的救济款项和物资。救总的工作实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救灾救济工作打下了基础。新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国就遭受了遍及长江、淮河、汉水、海河流域16省区的特大洪水灾害,成灾人口达4500多万人。针对当时的严重灾情,1949年11月负责救灾救济的内务部召开了各重灾省区救灾汇报会,提出了“不许饿死人”的口号和“节约救灾,生产自救,群众互助,以工代赈”的救灾方针。同年12月,政务院发出了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内务部发出关于加强生产自救劝告灾民不往外逃并分配救济粮的指示。1950年2月,成立了以董必武为主任、包括内务部、财政部等12个有关部委的中央救灾委
6、员会。4月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战胜了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如1950年华北地区和1952年华东地区的大旱灾,1953年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1954年江淮流域的大水灾,1955年南方各省罕见的冻害。建国之初,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城市贫困户。在各大中城市,街巷中满是灾民、难民和散兵游勇,失业人员和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也比比皆是。尽管当时国家财政还十分困难,但仍拨出大量经费和粮食,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社会救济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在解放后一年多时间里,武汉、广州、长沙、西安、天津等14个城市紧急救济了100多万人。1952年,
7、全国152个城市常年得到定期救济的人口达120多万,得到冬令救济的约达150多万。有的城市享受社会救济的人口竟达2040%.50年代中期,中国农村实现了合作化后,农民的生、老、病、死就基本上依靠集体经济力量来给予保障。即使是因年老残疾、体弱多病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也可以通过由集体分派其力所能及的轻活,同样记工分,同样参加年终分配,直至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才由其家庭主要负起赡养的责任,同时部分集体还给予一定的支助。这样,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就有了水平虽然不高但切实可靠的保障。对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孤儿,则由集体实行“五保”供给制度,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上述种种
8、措施最早在1956年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得到了确认。到50年代后期,中国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传统社会救济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从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安排看,在城镇,以充分就业为基础,将绝大部分城镇人口组织到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中就业,社会保障是随着就业而生效的,职工、干部连同他们的家属的生、老、病、死都靠着政府和单位了。在农村,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层次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到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民都成了社员,他们可以享受集体保障。即使是孤寡老人和孤儿也可以吃“五保”,有集体供养。综上所述,在城市的国家保障和农村的集体保障这两张安全网中,已经网罗了中国绝大部分人口,漏在
9、网的外面的或者挂在网的边上的人是极少数。当时,只有这些边缘群体才是吃“政府救济”的,这项制度的重要性自然无从谈起。图1:中国计划经济之下的社会保障网改革开放时期社会救济制度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贫困问题引起了国内、国际的普遍关注。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讨论得比较多的是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重点也主要放在农村。这些改革努力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其中一部分政策措施目前还在实行。在80年代,中国社会救济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在国家规定的职责范围之内对社会救济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3个方面:救灾、五保、社会救济和扶贫救灾救灾是
10、为帮助灾民脱离灾难险情,减轻灾害损失,克服灾后生活和生产困难而提供的社会援济。根据现行政策法规,只有特重灾人口和贫困农村地区的重灾人口才被列为政府和社会的救济对象。灾民须经查灾核灾确认,之后可以得到救济。1990年,得到救济的灾民为8215万人,相对应的“自然灾害救济”支出经费亿元,全部为国家拨款。五保五保是指主要由农村社区负责保证无法定扶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救济,即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简称“五保”。1990年,得到救济的“五保对象”有301万人。相对应的“孤寡病残救济”支出经费亿元;其中,国家拨款亿元,占%,社区支助亿元
11、,占%.社会救济和扶贫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旨在使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援助。通常,民政部门开展的扶贫工作被称为“小扶贫”。社会救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依法对特定的社会救济对象按规定向他们提供的社会援助,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接近当地一般水平。1990年,得到城乡贫困户救济的有3366万人。其中,得到各种形式扶贫的为3315万人,占%,得到定期定量救济的为51万人,占%.相应的“城乡贫困户救济”支出经费亿元;其中,国家拨款亿元,占%,社区援助亿元,占%.综上所述,1990年,中国得到救济的灾民8215万人
12、,得到救济的“五保”人员301万人,得到救济的社会贫困户3366万人,其中有少数救济对象可能会重复,因此加总起来大约是11000多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整个社会救济制度共支出社会救济经费亿元,占当年国民收入的%;其中,自然灾害救济经费亿元,占%,孤寡病残救济经费亿元,占%,城乡贫困户救济经费亿元,占%.在社会救济经费开支中,国家拨款亿元,占%;社区援助亿元,占%.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民政部门对中国的传统救济制度已经有了改革的意识,但是,当时的大环境仍然没有脱离计划经济的轨道。民政部门搞扶贫工作是将生产经营机制引入济贫领域的一个尝试,这种努力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
13、。但是,领导生产毕竟不是一个政府的社会管理部门的长处,在“大扶贫”普遍开展之后,“小扶贫”日益式微。同时,以儒家思想为底蕴的思想意识还是占主要地位,重在“政治控制”而非“公民权利”。还有一个从中国人的“面子观念”衍生出来的特点就是重在“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形式或口号而非实质性的援助,因此,社会救济工作在对象、观念、资金和手段方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进,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想见。1.社会救济经费没有能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救济经费的绝对值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有所下降。1979年,社会救济费用总额为亿元,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1988年,社会救济
14、费用的绝对值有所增加,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降到%,比1979年减少了将近五分之三。另外,社会救济经费总额可分为“政府拨款”和“社区供给”两大块。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社区供给”这一块增长较快,1979年为亿元,占社会救济经费总额的比重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而到了1988年,社会救济经费总额中“社区供给”这一块已达亿元,占%,占国民收入的%.1988年的“社区供给”比1979年绝对额增长了差不多五分之三,在总的经费开支中的比重增长了一倍,基本上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这说明了社会救济经费没能做到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主要应该归咎于“政府拨款”的不足。社会救济标准过低传统社会救
15、济制度的救济标准是比较低的,仅以“不饿死人”为目标,而在实施中常常连这个目标都达不到。1990年,孤寡病残救济款亿元,得到救济的对象为301万人,人均元;城乡贫困户救济款亿元,得到救济的对象为3366万人,人均元。1990年,自然灾害救济款亿元,即使以特重灾人口4671万人来计算,人均元。可以说,除了孤寡病残救济尚能勉强维持救济对象的温饱之外,其余各项都仅仅是道义上的支持。综上所述,在计划经济下,社会救济对象的“边缘性”决定了社会救济制度的“边缘性”。在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中,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有关社会救济制度的议题一般是排不上号的。到了改革开放初期,计划模式的惯性仍然使不重视社会救济制度的“
16、习惯”延续下去。因此,只有到了目标趋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步步深入,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渐趋激化时,彻底改造传统社会救济制度,使之逐渐向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演化过程才真正拉开帷幕。二、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过程与成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激烈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两个转变”的影响下,城市中下岗、失业愈演愈烈、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到90年代中期,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诸多研究将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定格在15003000万人。按照国际经验,对付因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而导致的较大规模的贫困问题,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然而,处于非常边缘地位的传统的城市社会救济制度却难以承担此
17、重任。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发展的初期,中国政府并没有考虑创建一种制度性的社会政策作为长久的应对措施,而是习惯地采用了的“搞群众运动”的临时补救措施如在全国搞“社会帮困”活动、搞“送温暖”工程,等等。这些活动成本不菲,收效却甚微。要使社会救助制度真正成为与市场经济配套的最后的安全网,必须动大手术,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方式于1993年在上海登台亮相。改革的过程按照国际经验,对付因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而导致的较大规模的贫困问题,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而不是社会保险。199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首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拉开
18、了城市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序幕。10年来,这项制度的发展可成两大阶段:创立推广阶段和提高完善阶段。1.创立推广阶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立和推广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期间又可以分成三个小的阶段:试点阶段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在1994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民政部肯定了上海的经验,提出了对城市社会救济对象逐步实行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济“的改革目标,并部署在东部沿海地区进行试点。到1995年上半年,已有上海、厦门、青岛、大连、福州、广州等6个大中城市相继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在这一阶段,这项制度的创建和实施基本上
19、是各个城市地方政府的自发行为。推广阶段1995年5月民政部在厦门、青岛分别召开了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工作座谈会,由上述已经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介绍了经验,并号召将这项制度推向全国。到1995年底,建立这项制度的城市发展到12个。1996年初召开的民政厅局长会议再次重点研究了这项工作,根据形势的发展作出决定:进一步加大推行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力度,到1996年底,建立这项制度的城市已经发展到116个;此后,形势发展得更快,到1997年5月底,全国已有206个城市建立了这项制度,约占全国建制市的13.在这一阶段,制度的创建和推行已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民政部门的有组织行为。根据民政
20、部救灾救济司提供的1997年3月底的统计数字,在165个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城市中,有直辖市3个,占同类城市总数的75%;地级市106个,占49%;县级市56个,占13%.由于测算的方法不一,各地的救助标准差异较大。大概可以分成4个档次:在这一发展阶段,国务院对民政部在全国推广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1997年的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李鹏指出:“现在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重要措施,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社会保障办法,要逐步加以完善。”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刚要的报告中,李鹏指出:
21、“逐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帮助城市贫困人口解决生活困难。”于是,“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想第一次写进了最高层次的政府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普及阶段1997年8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9月,在十五大召开前夕,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向各省、市、自治区部署了这项工作,要求到1999年底,全国所有的城市和县政府所在的镇都要建立这项制度。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江泽民再次强调:要“实行保障城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自此,这项制度的创立和推行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到1
22、998年底,中国已经有581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204个地级市、373个县级市和1121个县都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别占直辖市总数、地级市总数、县级市总数和县总数的100%、90%、85%和90%.101999年,民政部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加大了督办力度,到11月底,在民政部于福建省泉州市召开的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宣布:截止到9月底,全国668个城市和1638个县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已经全部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10月底,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增加到282万人,其中,传统民政对象占21%;新增加的救助对象占79%.1999年110月,全国共支出最低生活
23、保障金15亿元。就救助对象和保障资金而言,都比建立这项制度前的1992年增加了10多倍。11在国庆50周年的前后,各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普遍提高了30%.增加的开支80%以上出自中央财政,除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7省市以外,其他省、市、自治区都得到了来自中央的财政补贴,1999年712月就达4亿元。12提高完善阶段落实阶段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经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并立即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
24、利”。“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13在法规层次上,条例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正式的法规制度。2000年4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辽宁视察时提出:要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制度。14200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更加全面地表述了这个思想:“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善 社会 救助 制度 思路 对策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