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政治文明”若干理论问题.docx
《有关“政治文明”若干理论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政治文明”若干理论问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有关“政治文明”若干理论问题【内容提要】“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明”的两分法与三分法各有其合理性,但将“政治文明”从“精神文明”中独立出来,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是“文明”背后的动力。强调“政治文明”建设,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要;“政治文明”的结构包含纵向两大“板块”、横向四个“层次”;“政治文明”是“特适性”与“普适性”的统一。对于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我们应坚持“不照搬”与“可借鉴”。为此,似有必要对西方政治文明重新进行一次理性的解读。【关 键 词】政治文明/理论为了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目标、内容与原则等重大问题,不少学者
2、从基础入手,围绕“文明”、“政治文明”的问题开展了有益的理论探究,发表了许多相近或相异的见解。本文拟从五个层面阐述有关“政治文明”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拙见,以此交流心得,并求方家指正。一、“政治文明”之涵义:“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解读“政治文明”之涵义,离不开对基本概念“文明”的把握。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对“文明”这一概念有着许多不同的,甚或是对立的理解。,罗经国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25-26页。)但,一般而言,“文明”通常被诠释为:“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以及“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标志”。这就是说,“文明”具有双重涵义。既然如此,那末,“政治文明”作为政治
3、领域内的文明,其基本涵义似乎也应“顺理成章”地具有双重性:既指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也指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况。事实上,不少论者正是持有这样的观点的。不错,沿着“文明”涵义的路径去探寻“政治文明”之涵义,确实是“顺理成章”的。但,因此就得出“政治文明也具有双重涵义”的结论,笔者则不敢苟同。问题在于,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即:“文明”在词性上也具有双重性,而词性的双重性与其涵义的双重性是相对应的。按笔者所思,当人们从“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这层涵义上理解“文明”时,“文明”当属名词(civilization/n.)。“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4、中的“文明”便是如此;而当“文明”作为“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标志”时,它实际上具有了形容词性质,意为“进步的”、“开化了的”、“发展了的”、“有教养的”等等。例如,“文明时代”、“文明社会”、“文明市民”、“文明行为”这些提法中的“文明”概属此类。众多论者引用了摩尔根、马克思与恩格斯论古代社会时所称的“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实际上,在笔者看来也就是“蒙昧的时代”、“野蛮的时代”与“文明的时代”。这里的“文明”属形容词性而非名词性,该是不难体味的。如果对“文明”进行词性上的这一区分是合理的,那末,我们就应该承认,“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两个概念之间也是存在着差异的。前者之“文
5、明”属名词,所谓“政治文明”,即“政治领域内的文明”,其涵义是指“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后者之“文明”属形容词,所谓“文明政治”,即“开化了的政治”、“有教养的政治”、“进步的政治”、“合理的政治”,对应于“未开化的政治”、“野蛮的政治”、“落后的政治”、“不合理的政治”,其涵义在于标志“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况”。有必要申明,我们指出上述两个概念的差异,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厘清“政治文明”的涵义,而不是要全然否认它们之间不言而喻的相关性。我们注意到,“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是具有动态性的,它总是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着。首先,人类在创造出政治文明成果之后与之前相比
6、,是明显有别的两个时代,是人类历史的一次了不起的重大跨越。仅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认为“政治文明”这一概念也带有“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态”之义。但,严格地说,这只是“政治文明”概念的“转义”或曰“延伸之义”。其次,人类创造出政治文明后,政治文明本身仍是一个持续演进的历史过程。就总趋势言,人类的政治文明总是越来越走向更加进步、更加高级的程度,由此决定了人类政治文明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然而,单是“政治文明”这一概念,还难以表明人类政治文明本身的这种发展进步及其阶段性。换言之,“政治文明”这一概念本身并不包含这样一层涵义:有了政治文明后,“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况”。这是笔者的看法。正如前文已述,“
7、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况”属于“文明政治”之涵义,而不属于“政治文明”之涵义。为了表明人类政治文明本身的发展进步及其阶段性,人们往往会使用“传统政治文明”、“古代政治文明”、“近代政治文明”、“现代政治文明”等含有时段性、限定性的一类概念。一般来说,“近代政治文明”概念就蕴含着较“传统政治文明”、“古代政治文明”更进步、更高级之意。而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又可以将人类全部政治文明划分为“奴隶社会的政治文明”、“封建社会的政治文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整体而言,每一后者较其前者更进步、更高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其应有的本质特征言,应当比前三种政治文明更进步、更高级
8、。二、“文明”之分类:“两个文明”与“三个文明”“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出现在我国学术界已有多年,但见诸于党的正式文献和党的领导人的讲话,从而普及于全社会,还是近一、二年的事。确认“政治文明”的概念,就意味着人类的文明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而长期以来,当人们只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时,实际上是以人类文明两分法为前提的。这里涉及到人类文明的分类问题。“两分法”与“三分法”究竟哪个更合理、更科学些?依笔者所见,就理论层面讲,文明的“两分法”与“三分法”之间不存在哪个更合理、更科学的问题。它们只是分类的视角有异罢了。众所周知,人类身在其中的整个世界归结起来可以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两大部分,即所谓“物质
9、世界”与“精神世界”。“这是对世界上纷繁复杂的诸多现象的最一般的概括”。任何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正是围绕着这两种“世界”的关系所展开的。以往人们习惯于将人类文明分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是以“世界两分法”作为依据与视角的。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属于“物质世界”的,便可称为“物质成果”或曰“物质文明”,属于“精神世界”的便可称为“精神成果”或曰“精神文明”。这样的文明“两分法”,显然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与合理性。笔者认为,我们不必因为今天强调“文明三分法”,而去否认“两分法”的合理性。那末,按照文明两分法,现在我们称之为“政治文明”的那些人类创造成果有没有被涵盖于其中呢?按照
10、列宁的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由于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因而可以归结为“思想的社会关系”。事实上,我们在讲两个文明时,也往往将今天所讲的“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包含在精神文明之中。1986年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便是一例。决议指出:“高度民主,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现在让我们来看“文明三分法”的依据与视角。由人类结合而成并活动其中的社会,往往可以被分为“经济”、“政治”与“文化”三大领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语汇表述,即为“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文化上层建筑”。据此,人类在经济领域中的成果便是“物质文明”,在政
11、治领域与思想文化领域的成果则分别是“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这样,以“社会三分法”作为依据与视角推导出“文明三分法”,显然也有其充分的逻辑性与合理性。当我们确认了“文明三分法”的逻辑性与合理性后,再回过头去看“文明”的概念,似可更周全地将它界定为“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物质、政治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或曰“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各类创造成果之总和”。正如前述,笔者认为,基于不同依据与视角的“文明两分法”与“文明三分法”,均有其逻辑性、合理性,并无高低优劣之分。然而,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看,由“两个文明”的理论发展为“三个文明”的,显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共十六大提出,进入新世纪后,我们的首要
12、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使经济更加发展、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使民主更加健全。我们曾经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在看来,没有民主,首先就没有“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重在“全面”。将“政治文明”从“精神文明”中独立出来,一定会更加有利于提高“政治文明”的地位,更加有利于唤起全党全国人民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重视。而只有全党全国人民既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也重视政治文明,才能协调发展“三个文明”,才能顺利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三、“政治文明”之动
13、力:“需要”与“文明”文明,作为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创造成果之总和,其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动力,那就是“需要”。“需要是人类的导师。”正是为了满足需要,人类才会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才会去创造文明成果。按照美国现代心理学家A马斯洛的划分,人的需要包括由低到高依次上升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个层次。而马克思主义者则将“需要”首先区分为“自然的”与“社会的”两大类。进而又将“社会的”细分为“经济方面的”、“政治方面的”与“精神方面的”三种。其实,在笔者看来,所谓5个层次的“需要”,基本上也是可以归入三种“需要”之中的。显然,“三种需要”就是推动人类创造“三大文明”的三
14、股动力。其中,“经济方面的需要”是首要的、基础性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这种基础性的“需要”决定了,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也就是说,物质文明是人类最基本的文明。但是,为了满足多样化的需要,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马斯洛的观点还是马、恩的论断,都可以导出这样的结论。这里看“政治文明”。马斯洛指出,人一般都喜欢一个安全的、有秩序的、可以预测的环境。这种“安全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一种威胁感和恐惧感。不难理解,为了满足人的“安全需要”
15、,避免威胁感、恐惧感,就必须有赖于良好的社会治理与社会控制,防止互相侵害。十八世纪中叶,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一项着名的政治创意:“以权力约束权力”来“防止滥用权力”。其目的就在于保障人人都需要的“安全感”与“政治自由”。这表明,从满足人的“安全需要”出发,很自然地会导向社会政治领域的改造与创造,也就是会导向政治文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为了满足人的“经济方面的需要”,人们就必须从事生产。而从事生产,就必然要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为了维护一定的生产关系,又“需要”带有强制性的政治上层建筑为其服务。而为了满足这种“政治方面的需要”,政治文明的建设也就不可或缺了。“需要”与“文明”之间就是这样内
16、在地存在着因果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两个文明”,在笔者看来,正是以突出重视“两种需要”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见三中全会以来,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85-786页。)为前提的。为了满足两种“需要”,就必须竭力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这完全合乎事物自身的逻辑。诚然,我们从未否认过人民群众“政治方面的需要”。正因此,人民共和国一建立,我们就将“当家作主”奉为人民的神圣权利;改革开放一开始,我们就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保证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但,应当看到,在计划经济的社会中,人民群
17、众对于政治权利的认知更多地流于概念化的层面,而较少地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加上,十年“文革”导致整个社会物质与文化供给严重短缺,而“政治就是阶级斗争,就是整人”的观念与现实又促使人们对“政治”发生了反感与厌烦。这样,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较之“政治方面的需要”来,就显得更为实在、更为突出,更为迫切。笔者以为,这便是我们突出重视“两种需要”,强调“两个文明”的现实背景。问题是,今日之中国,不仅“物质”与“文化”的“需要”在“日益增长”,而且,人民群众“政治方面的需要”也在“日益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越来越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日
18、趋活跃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推动着利益的分化与清晰化,传统的社会结构正朝着分层化、多元化的方向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人正越来越认清并重视自身利益之所在。正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追求与维护,人们就越来越需要进行不同利益要求的表达。而法定的政治参与权利恰恰赋予公民向政治决策层表达利益要求的资格与勇气。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利益表达势必渐趋强烈,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需要也必然“日益增长”。政治权利已经不再流于“概念化”,不再仅仅作为法律上的“条文”,而开始获得它更加坚实的现实基础利益驱动转化而至的政治参与需要。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近年来的政治动态表明,政治决策层在继续重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政治文明 若干 理论 问题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