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8 课题7.1 燃烧和灭火(练) 【基础篇】 1、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解析】A、用嘴吹不但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反而增大了蜡烛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D、嘴吹蜡烛时空气流通快了,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 2、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水可以使燃烧的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降温和隔绝氧气,但是,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可燃物的温度, 故选D 3、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促进烟尘的扩散 【答案】B 【解析】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故选B。 4、下列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志,与燃烧爆炸有关;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爆炸无关;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堆放易燃物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 故选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站严禁烟火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答案】A 【解析】A.加油站空气中含有燃油蒸汽,遇火易发生爆炸,故正确; B.高层楼房着火时,易发生断电现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错误; C.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所以不能打开换气扇,而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故错误; D.灭火时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故错误。 故选A。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油着火,用水浇灭 B、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浇灭 C、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答案】D 【解析】A、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该做法错误。 B、电器着火,干粉灭火器灭火,故该做法错误。 C、液化气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故该做法错误。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烟尘;生成的有毒的气体受热密度变小,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该做法正确。 故选D。 7、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提供氧气 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选D 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 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 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 ,包括事例(2) (填序号). 【答案】隔绝氧气,②③④ 【解析】关闭液化气阀门和森林着火砍树木都是移走了可燃物;锅盖、灯帽盖都是隔绝了氧气;水警惕性吸热起到降温作用。 10、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 性,所以泄漏后与 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 (2)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答案】(1)可燃;氧气。 (2)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解析】(1)可燃性物质分散到空气中,遇火会瞬间燃烧引发爆炸;故填:可燃;氧气。 (2)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可以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提升篇】 11、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钻木取火__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B、煽风点火__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釜底抽薪__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D、百炼成钢__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 【答案】C 【解析】A、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 B、扇子扇风,促进空气的流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 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此选项错误; D、钢比生铁的含碳量低,生铁变成钢是消耗碳的过程,从而达到钢的标准,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2、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D 【解析】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移除木柴使火熄灭 【答案】A 【解析】从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激烈,所以“火要空心”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烧的更旺。 故选A。 14、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 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 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15、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答案】C 【解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打开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6、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答案】D 【解析】A、只有可燃物在具备了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才能燃烧,故A错误; B、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D正确。 故选D。 17、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答案】D 【解析】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故A正确; B、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B正确; C、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C正确; D、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故D错误; 18、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1)可燃物; (2)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3)A; (4)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 【解析】(1)蚊帐可以燃烧是可燃物,蚊帐燃烧具备了燃烧具备的条件; (2)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 (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如快拨“119”,及时组织同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有序逃离,不能等靠,更不能跳楼. (4)水蒸发会带走热量,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 19、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 。 (2)铜片上不能成功燃烧的物质是 (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 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答案】(1)水;(2)红磷;(3)氧气 【解析】 (1)图中X是水; (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不燃烧图1中铜片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水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氧气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20、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可燃物; (1)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B。 【解析】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填:可燃物; (1)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故填: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C.严禁烟火的标志;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填:B。-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七 单元 燃料 及其 利用 7.1 燃烧 灭火 同步 练习 解析 新版 新人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_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4406885.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440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