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的绿色金融与碳金融体系报告.pdf
《2024中国的绿色金融与碳金融体系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中国的绿色金融与碳金融体系报告.pdf(9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中国的绿色金融与碳金融体系中国的绿色金融与碳金融体系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中国的绿色金融与碳金融体系课题组课题承担单位张俊杰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副教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研究项目团队课题负责人授王灿清华大学陈星环境学院教授 研究团队成员辰韩孟甫孙沁爵蒋宜孜陈驰易轩正王艺涵黄珂欣执行摘要 执行摘要 绿色金融与碳金融作为两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对于支持企业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从绿色金融和碳金融这两个体系出发,深入分析了绿色金融与碳金融的顶层设计、制度变迁以及具体的金融工具实践。I首先,绿色金融是运用金融手段引导资金流向环保领域的金融体系
2、。随着中国绿色金融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主的绿色金融体系。本研究重点关注中国绿色金融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对应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如何与能源央企产生关联,从而给出具体政策建议。其次,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一个单独的体系。狭义的碳金融体系仅指基于碳资产开发的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包括碳市场融资、交易和支持工具三类。本研究重点关注于狭义的碳市场及其发展。研究发现,在中国目前的碳金融体系中,碳市场融资工具是实践最为丰富的一类碳金融产品。其中,碳债券和碳资产抵
3、质押融资贷款,作为两种重要的融资工具,能够为碳资产所有者有效地盘活所拥有的碳资产,提高企业授信与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能源央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同时也是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企业,一方面可以运用绿色金融体系进行项目融资,支撑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碳金融产品进行碳资产管理,通过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开发碳金融产品,从而促进中国绿色金融与碳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目 录 目 录 II执行摘要.I目录.II表目录.IV图目录.VI第 1 章前言.0第 2 章中国的绿色金融.12.1中国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12.1.1绿色金融的政策梳理.12.1.2绿色金融涉及的职能部门.92.1.3绿色金融的产
4、品与服务.92.1.4绿色金融与能源央企的关系.102.2中国绿色金融的实践.112.2.1绿色信贷.112.2.2绿色债券.152.2.3绿色投资.212.2.4绿色基金.272.2.5绿色保险.312.2.6环境权益交易市场.342.2.7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402.3小结.43第 3 章中国的碳金融体系.453.1碳金融的体系界定.453.1.1广义碳金融体系.453.1.2狭义碳金融体系.473.2碳市场融资工具.493.2.1碳债券.503.2.2碳资产抵质押融资.543.2.3碳资产回购.59目 录 3.2.4碳资产托管.613.3碳市场交易工具.643.3.1碳远期.643.
5、3.2碳期货.66 3.3.3 碳期权.673.3.4碳掉期(碳互换).673.3.5碳借贷.683.4碳市场支持工具.683.4.1碳指数.683.4.2碳保险.703.4.3碳基金.743.5小结.77附录.78III表目录 表目录 表 2-1 早期以信贷政策为主的绿色金融政策.2 表 2-2 绿色金融核心体系构建的政策.4 表 2-3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主要绿色金融政策.5 表 2-4 国务院出台的主要绿色金融政策.6 表 2-5 中国绿色金融涉及的职能部门.9 表 2-6 六大国有银行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情况.13 表 2-7 新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框架对比.17 表 2-8 绿色产
6、业指导目录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框架对比.18 表 2-9 早期绿色债券的类别及监管部门.19 表 2-10 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对绿色债券的分类.19 表 2-11 国内外主流 ESG 评级机构.22 表 2-12 模型的回归结果.23 表 2-13 绿色基金的组织形式.29 表 2-14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试点企业范围.33 表 2-15 环境高风险生产经营活动.34 表 2-16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演进.36 表 2-17 排污权交易制度演进.37 表 2-18 用能权交易制度演进.38 表 2-19 水权交易制度演进.39 表 2-20 环境权益比较.39 表 2-21 关于深化生态保
7、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环境权益改革措施.40 表 2-22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批准情况.41 表 2-23 七省十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任务的共同点.42 表 3-1 中国碳市场典型碳金融产品.49 表 3-2 中国的债券类型.51 表 3-3 中国碳债券产品比较.52 表 3-4 碳资产抵质押融资实施流程与相关方.56 表 3-5 各地碳资产质押融资规范.57 表 3-6 全国碳市场典型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案例.58 表 3-7 各地碳市场的碳资产回购融资实践.60IV表目录 表 3-8 不同碳市场碳资产托管业务管理细则比较.62 表 3-9 试点碳市场上的碳配额托管案例.63 表 3-1
8、0 电网与发电集团的碳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情况.63 表 3-11 各试点市场配额远期业务规则.65 表 3-12 各试点市场碳排放权远期交易对比.65 表 3-13 中国市场上的碳指数实践.68 表 3-14 复旦 CEA 碳价指数与实际碳价格数据分析.70 表 3-15 不同碳市场上的碳保险实践.72 表 3-16 中国碳基金的实践.75 V图目录 图目录 图 2-1 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8 图 2-2 六大国有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占比.14 图 2-3 标准绿色债券与一般企业债券对比.20 图 2-4 主流评级机构对于中国大陆部分上市企业的 ESG 评级结果.22 图 2-5 模型的回
9、归系数和置信区间.24 图 2-6 中国 2005-2022 年 ESG 投资基金数量、投资策略与投资规模.29 图 2-7 中国 ESG 投资基金与非 ESG 投资基金年化收益率比较.30 图 2-8 中国 ESG 投资基金与非 ESG 投资基金年化波动率比较.31 图 3-1 广义碳金融体系.46 图 3-2 狭义的碳金融体系与广义的碳金融体系.48 图 3-3 碳金融产品与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的对应关系.50 VI第 1 章 前言 第1章 前言 治理环境污染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需要中国在能源、工业、交通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节能减排的转型升级。绿色金融和碳金融作为两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在保护
10、环境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起到巨大的作用。0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015 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2020 年 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提出了中国碳排放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本研究将聚焦于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与碳金融体系,通过系统性的政策回顾和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与碳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区域发展和相关实践。本研究将特别关注于这些金融工具与能源企业的关系,以及其如何帮助能源企业发展。本研究将分为两个
11、部分:在第2章中,我们将聚焦于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一方面,通过梳理归纳中国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和产品实践案例,让企业能够了解绿色金融具体的产品与服务是如何支持能源企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在第3章中,我们将关注于碳金融产品,尤其是作为碳市场融资工具的碳金融产品,利用案例和数据来分析相关的碳金融产品对于碳市场控排企业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其中,能源企业作为目前碳市场的主要控排企业将成为我们的分析重点。第 2 章中国的绿色金融1第 2 章中国的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是运用金融手段引导资金流向环保领域的金融体系。本章将通过对中国绿色金融进行政策梳理,深入讨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历程、顶层设计与实践运用。其中,2
12、.1 将剖析中国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厘清绿色金融的具体内涵、所涉及的职能部门、包含的产品与服务以及与能源央企的关系。2.2 将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七个板块入手,介绍中国绿色金融的具体实践,分析对应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如何与能源央企产生关联,并给出具体政策建议。2.1中国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2.1.1绿色金融的政策梳理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最早可追朔到上世纪 90 年代。1995 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金融部门在信贷工作中要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同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
13、了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环保部门要学会运用信贷政策作为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手段。至此,金融部门和环保部门开始合作协调,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方针。2004 年,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银行业对于产能过剩以及“两高”行业实行严格的贷款审批。2007 年,由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环保和信贷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合,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严格信贷环保要求,促进污染减排,防范信贷风险。这
14、一文件可以被认为是最早的多部门牵头制定的与绿色金融相关的信贷政策。同年底,银监会发布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高耗能、高污染风险,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使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2013 年底,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银行业迈出新步伐,2004 年 12 月 1 日,来源:http:/ 9 月 26 日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2007 年 7 月 20 日,来源:https:/ 年 9 月 26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答记者问,2007 年 12 月
15、 9 日,来源:http:/ 年 9月 26 日第 2 章中国的绿色金融2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颁布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旨在督促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并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促进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推进环境信用体系建设。这意味着企业的环境信用和环境风险将作为其审查信贷等商业决策的重要参考。2015 年,银监会联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能效信贷指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能效信贷业务,有效防范能效信贷业务相关风险,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发展。同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重点支持
16、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行业规划的能效项目。由此可见,早期的绿色金融政策主要聚焦于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配置,引导企业绿色发展转型,这也奠定了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主体政策之一的地位。表 2-1 总结了早期以信贷政策为主的绿色金融政策。表 2-1早期以信贷政策为主的绿色金融政策年份年份政策文件政策文件1995关于贯彻信贷政策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4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2007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2007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2013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2015能效信贷指
17、引随后,在 2015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总体目标。具体而言,该方案提出要推广绿色信贷;研究设立绿色股票指数和发展相关投资产品;研究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对绿色信贷资产实行证券化;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绿色评级体系;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领域各类国际合作等措施。这也是除绿色信贷外,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绿色评级和绿色金融合作等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及。2016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环 生态环境部,企业环境信
18、用评价办法(试行),2013 年 12 月 18 日,来源:https:/ 年 9 月 26 日 银监会、发展改革委,能效信贷指引,2015 年 1 月 13 日,来源:http:/ 2864070.htm,检索日期:2022 年 9 月 26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 年 9 月 21 日,来源:http:/ 年 9 月 26 日第 2 章中国的绿色金融3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为绿色金融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指导意见明确表明“绿色金
19、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同时,该指导意见提倡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推动绿色投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发展绿色保险、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等举措。2017 年 6 月,国务院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七部委陆续通过了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贵州
20、省贵安新区、江西省赣江新区等五省八地的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2020 年 10 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发布了 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指导意见同时要求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加快推动气候投融资相关政策与实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及国家自主贡献间的系统性响应,加强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的政策协调配合。这些政策文
21、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政府推动的绿色金融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此后绿色金融开始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表 2-2 总结了绿色金融核心体系构建的具体政策。生态环境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 年 8 月 31 日,来源:https:/ 年 9 月 26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我国将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17 年 6 月 14 日,来源:http:/ 年 9 月 26 日 生态环境部,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2020 年 10 月 21 日,来源:https:/ 年 9 月 26日第 2 章中国的绿色金融4表 2-2绿色金融核心体系构建的政策年份年份政策文件
22、政策文件201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6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7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2020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此后,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推出新政策以加速绿色金融的发展。2021 年 3 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初步确立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思路,即“三大功能”“五大支柱”。“三大功能”是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而为了发挥这三大功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五大支柱”包括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丰富绿色金融
23、产品和市场体系,以及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同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拓展绿色金融业务,不断加强对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支持,统筹开展绿色金融评价。同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 环境权益融资工具(JR/T0228-2021)金融行业标准。该标准是国内首个绿色金融领域的行业标准,该标准一方面加快了环境权益融资的顶层设计,将绿色金融的重要权益基础,即包括: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进行界定,同时从实施主体、融资标的、价值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规定了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的具体要求,有利于拓宽企业绿色低碳融资渠道,
24、完善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市场,助力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标准的发布,填补了绿色金融领域行业标准的空白,有利于拓宽企业绿色低碳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倾斜;有利于完善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市场,推动环境权益市场为排碳等行为合理定价,助力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国形成了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有效支持了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这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绿色金融政策。表 2-3 总结了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主要绿色金融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陈雨露: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助力实现“3060 目标”,2021 年
25、 3 月 7 日,来源:http:/ 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2021 年 5 月 27 日,来源:http:/ 年 9 月 26 日 中国人民银行,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标准,2021 年 7 月 22 日,来源:https:/www.cfstc.org/bzgk/gk/view/yulan.jsp?i_id=1926&s_file_id=1868,检索日期:2022 年 9 月 26 日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环境权益融资工具金融行业标准正式发布,2021 年 8 月 24 日,来源:https:/www.cfstc.org/jinbiaowei/2929436/29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中国 绿色 金融 金融体系 报告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宇***】。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宇***】,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