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docx
《自考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自考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资料仅供参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1、“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2、人类环境的概念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的环境的范围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的范围并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2)从环境科学的理论来说,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成分、
2、状态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3)人类环境的结构具有相关性。4、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人伊.海克尔在1866年提出的。它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当前,生态学的范围已超出了生物学,扩大到其它领域。生态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与机理。5、生物放大的定义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6、生态系统的的定义和功能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经过食物链进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周而复始地循环,被重复利用的现象。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1)综合性。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环境保护的范围、对象、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所采取的法律措施也具有综合性。(2)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采取了大量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要求等包括在法律体系之中,具有很强的技术性。(3)社会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最明显的体现了法的社会职能的一面。(4)共同性。环境问题是人类
4、共同面临的问题,各国的环境法有较多的能够相互借鉴的东西。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有经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阶段的特点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一阶段是公害发生期,也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为:(1)西方国家早期的环境立法,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环境污染,即大气和水的污染,防治
5、范围比较狭窄。(2)立法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规定或采用治理技术,较少涉及国家对环境的管理。2、1893年的美国与英国的“太平洋海豹案”第一次确认,国家无权对其管辖权以外的自然资源主张管辖权,要求对国家管辖权以外的自然资源给予适当保护和保存。3、1935年,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特雷尔冶炼厂烟雾争端是第一个跨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第一次确立了一国对损害她国环境的行为承担国际责任的原则。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阶段的特点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是西方工业化国家公害发展和泛滥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立法有两个重要特点。(1)许多国家加快了环境立法的步伐,制定了大量环境保护的专门法规,从数量
6、上说,远远超过其它的部门法。(2)制定了一些新的环境法规,使环境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更加广泛。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完备阶段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的环境立法有如下特点:(1)为了提高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地位,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有的国家把环境保护规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2)不少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3)各国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生了根本转变,采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政策和措施;(4)把环境保护从污染防止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5)法律“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它部门
7、法渗透。(6)环境立法的完备化和对环境保护这一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使环境法从传统法律部门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6、西周颁布的伐崇令是中国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7、秦朝的秦律.田律对水道、森林、野生动物等的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8、唐朝的唐律中设有“杂律”一章,更详细、更具体的对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做了规定。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1、198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2、中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大致可分为:土地利用规划法、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环境管理行政法等。3、环境标准中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
8、环境标准两级,另外还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主要适用于尚未制定国家环境标准,但又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规范领域。中国的环境标准有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及环境基础标准。其中在中国环境标准中数量最多的是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样品标准。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相关规定(1)关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矿藏等自然资源,一方面规定了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受法律的保护,同时也规定了使用单位或个人有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义务。(2)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动、公平合理的精
9、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3)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方面,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由于污染环境而危害公民生命和健康的行为,应该属于民事侵权行为。(4)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危险的作业造成她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她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5)民法通则对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损害,进行赔偿的范围做了规定。(6)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民事权利的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最长为20年。第五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1、环
10、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是指为实现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目标,在法律上充分体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在起草、修订或修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草案的过程中,对立法者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其中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2、生态学的基本规律(1)“物物相关”律。即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改变其中的一个事物,必然对其它事物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2)“相生相克”律。即生态系统中,每个生物种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11、(3)“能流物复”律。即在生态系统中能力在不断的流动,物质在不停的循环。(4)“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能力上限。(5)“协调稳定”律。即只有在结构和功能相对协调时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6)“时空有宜”律。即每一个地方都有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组合,构成独特的区域生态系统。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最初是又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的。在报告中,可储蓄发展是只“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解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
12、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2)要实现发展满足需要,但同时应当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限制某些行为,不至于因为当代人类的发展而危害满足后代人类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3)应当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地结合起来。6、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的含义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是指在进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应当将环境效益的损益分析方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或即定)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指导(修订或决定)法律以及确立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经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决策。7、环
13、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2)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除了有关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细则或者实施条例外,还有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理等国务院行政法规;(3)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较大的市及其常委会能够指定地方性法规;(4)国务院各部门能够制定规章,省级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能够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第六章 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的管理1、1983年1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同步发展的方针。2、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环境影响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
14、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3、环境管理的原则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管理除了遵循国家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外,还要根据环境管理的特点,遵循一些特殊的原则。主要包括:(1)综合性原则,在管理措施和手段中,需要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具有高度综合性。(2)区域性原则,中国复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各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管理水平差别很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3)预测性原则,必须掌握环境状况和环境变化趋势,进行经常性的科学预测。(4)规划和协调原则,指定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行有效
15、的环境管理的重要方式。环境管理不是环境保护的专门机构能够单独完成的工作,需要进行各部门的协调和监督。第七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3)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4)公众参与原则。2、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实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原则。3、如何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1)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制定环境保护规划。(3)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中。4、为什么说在处理环境问题上,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极为重要的?因为:(1
16、)环境污染和破坏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2)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以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上来说是最不合算的,往往要耗费巨额资金。(3)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变性很大,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又有一种缓发性和潜在性,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人类对损害环境的活动造成的长远影响和最终结果,难以及时发现和认识,但到后果一旦出现,往往为时已晚,无法救治。5、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是指环境法律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护她们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利。也称为环境保护民主原则。第八章 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1、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1)土地
17、利用规划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三同时”制度;(4)许可证制度;(5)征收排污费制度;(6)经济刺激制度;(7)其它重要环境保护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专门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3、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它能够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3)从法理上说,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18、,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4、不征收排污费的三种情况(1)向城市污水集中吃力设施排放污水,按规定缴纳污水处理费的;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排放的水,不征收污水排污费。(2)对机动车、飞机、船舶等流动污染源暂不征收废气排污费和噪声超标排污费。(3)对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设施或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不征收固体废物排污费。5、经济刺激的几种形式(1)财政援助;(2)低息贷款;(3)税收;(4)征收排污费。6、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2月22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实行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的原则。对依法
19、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编制公众参与的篇章。这就是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7、其它重要环境保护制度(1)物质循环与清洁生产制度;(2)限期治理制度;(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8、物质循环与清洁生产制度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看,当某些污染物质进入环境且超过环境容量的最大负荷时,就会发生环境污染。对已经产生的污染,实行末端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应当在物质的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废弃等各个环节均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进入环境,使得物质从开发利用到废弃回收各个环
20、节循环再生,这样就能够减轻物质进入环境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破坏,清洁生产制度,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改进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由于物质循环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循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因此,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也将物质循环与清洁生产制度统称为循环经济制度。第九章 自然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1、自然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1)自然资源权属制度;(2)自然资源规划制度;(3)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4)自然资源
21、许可制度;(5)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2、自然资源权属制度的概念的内容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是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自然资源所有权;一是自然资源使用权。3、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矿藏、水流,有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它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4、按自然资源的主体,自然资源所有权可分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在中国,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客体是无限的,国家能够取得并成为任何自然资源的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的客体是有限的,矿产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和城市土地资源都不能成为集体所有权的客体
22、;中国基本上没有完整意义的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只存在某自然资源个别部分的个人所有权,其取得方式主要是开发利用和继承。5、自然资源费的分类(1)开发使用费,即单位或个人直接开发、占用、利用、使用自然资源时所交纳的费用。(2)补偿费,是为弥、修复、更新自然资源的减少、流失或破坏而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者收取的费用。(3)保护管理费,是为解决培育、维护、管理自然资源的费用支出而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者收取一定的费用。(4)惩罚性收费,是行政机关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者不按照规定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而让其缴纳的带有制裁性质的费用。6、渔业、狩猎权等是不能转让的,在一定范围内,矿权、林权可转让,经济林、用材林的使
23、用权可因破产、抵债而变更。土地使用权可因合同内容变更而变更。7、有偿使用制度的概念和作用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这一制度的建立,具有多方面意义和作用。(1)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2)有利于为开发新的资源筹集资金,并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3)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十章 环境标准1、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其性质主要表现为: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法律 环境 资源 护法 重点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