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章节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
《重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章节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章节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章节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如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2、为了模拟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小明在白纸上画上红色箭头,放在高约为15mm的透明塑料盒下方,在盒的上方滴上一滴水,如图甲所示,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可看到位于水滴下方红色箭头放大的像;将一个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放在水滴正上方,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水平,调整凸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目镜 B.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 C.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物镜 D.水滴上方的凸透镜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3、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这个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4、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 A.在原地不动 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5、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用眼疲劳就可能患上近视眼。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_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为娇正视力需要佩戴___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 2、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小明由于平时不注意用眼,造成了眼睛近视,他应通过配戴 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_____(选填“强”或“弱”)些。 3、如图(a)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个稍大的空气泡,将试管水平固定在白纸上方,并使光线竖直向下照射到试管上,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发现呈现在白纸上的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而在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则是一个橄榄形的黑影如图(b)所示。原来,试管中充满水的部分相当于________透镜,而试管上空气泡所处的位置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________ ?(选填“不变”、“一直变粗”、“一直变细”、“先变粗后变细”或“先变细后变粗”) 4、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大家直播演示了很多有趣的小实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神奇的太空小水球”如图,一开始王亚平将水注入水膜之中最终形成一个漂亮的完整水球,可以看到一个倒立的___像,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_____。随后,王亚平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注入气泡后,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___组成的(以上两空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 5、小明在家为弟弟表演了一个“变硬币”的魔术,如图所示,将不透明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弟弟看到杯中无硬币。然后缓慢向杯中注入水,弟弟惊讶地看到了“硬币”。弟弟看到的“硬币”是由于光的 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硬币的位置 _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小明在用相机给同学照相时,不小心将手指贴在了相机的镜头上,请问小明能拍到手指清晰的像吗?为什么? 2、如图是通过一个水晶球看到的神奇的倒立世界,请利用你学习的有关透镜的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该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2017年12月2日,“无人驾驶”时代临近,智能驾驶公交系统深圳首发式运行。4 辆全电动公交车(如图1),在全程1.2公里的线路运行,车速10~30公里/小时。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采用的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即司机需要坐在驾驶位上,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司机踩下刹车,就可以从自动驾驶模式自动转换为人工驾驶模式。智能驾驶公交车以国产、自主可控的智能驾驶技术为基础,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配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GPS 天线等设备(如图 2)感知周围环境,能够实时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发状况做出反应,已实现自动驾驶下车辆检测、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自动按站停靠等功能,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已完全符合公交试运行的要求。 请根据题目文字和图片内容,写出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物理知识,如: 物理现象:司机踩下刹车; 物理知识: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物理现象: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 4、请你至少写出两种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5、如图所示,是道路转弯处常用的反光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反光镜利用凸面镜还是凹面镜制成? (2)转弯处用这种反光镜和平面镜相比有什么好处? (3)这种反光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和哪种透镜相同?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小强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点燃蜡烛后,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上; (2)将实验器材按图中甲位置放置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用此规律工作的是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实验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跑”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若要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选填“上”或“下”); (3)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4)小金同学进一步探究:如图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经过________s,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图丁是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为大家直播演示“神奇的太空小水球”实验,如图甲是通过水球成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的瞬间。随后,王亚平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如图戊注入气泡后,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________组成的(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 2、小明对如图甲所示的投影仪产生了兴趣,了解到投影仪主要由一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和靠近镜头的液晶元件(相当于投影片)组成。于是利用蜡烛(S为烛焰中心)、焦距f=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屏幕上成放大像时物距应满足的条件。 (1)正确安装和调整器材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贴近透镜的位置向焦点移动,同时移动光屏,光屏上一直出现的是______(填“光斑”或“像”)。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线SP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__。 (3)继续将蜡烛从焦点位置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动光屏发现 ①光屏上烛焰的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从30cm刻度线处开始,光屏上不再出现放大的像。 (4)通过实验得出,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时,物距u应满足______(填“u<f”、“f<u<2f”或“u>2f”)。 3、同学们选取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他们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小光同学选取焦距为f1=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放在图甲位置,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工作的;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更换焦距为f2=5cm的凸透镜,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移动; (4)小焦同学发现,在(3)的基础上,不移动光屏,将自己的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如图乙,光屏上也能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有______(选填 “会聚”或“发散”)作用。 4、小明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利用此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设备是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方(选填“上”或“下”); (2)在图乙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____移(选填“左”或“右”)。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_; (2)将点燃蜡烛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后,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眼睛 ___________(填“直接”或“通过凸透镜”)观察光屏,会看到一个 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3)如果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2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度数合适的 _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保持凸透镜位置如图不动,将蜡烛移到35.0cm刻度线位置,这时应将光屏移到 ___________cm刻度线位置,才能在光屏上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5)某次实验时,小明向左轻吹蜡烛的火焰。烛焰向左侧偏斜,观察到烛焰的像也向左侧偏斜,说明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的是 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符合题意。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AC.由乙图知水滴是靠近物体的透镜,所以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物镜,水滴上方的凸透镜靠近眼睛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目镜,故AC错误; B.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物镜,物体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所以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D. 透过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目镜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通过目镜成的是虚像,投影仪成像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A.光的直线传播会形成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但不会形成倒影,故A不符合题意; B.国家大剧院倒影的形成是平面镜成像,而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故C不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现象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七色光,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 当逐步注水的过程中,随着水位的上升,入射点逐渐向右移,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池底的光斑也向右移动,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仍然向右移动。 故选D。 5、A 【详解】 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二、填空题 1、 前 凹 【详解】 [1]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在视网膜前成像。 [2]需要佩戴发散透镜,才能将像成在视网膜上,故需要佩戴凹透镜。 2、 凸 凹 弱 【详解】 [1]人眼的晶状体是中间厚,边缘薄的,所以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近视眼是由于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厚,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的缘故,所以要矫正近视眼,需将光线发散,使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需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 [3]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对光的会聚能力强,所以要矫正近视眼,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些。 3、 凸 凹 先变细后变粗 【详解】 [1]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 [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 [3]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 4、 实 凸透镜 凹透镜 【详解】 [1][2]水球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王亚平处在此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所示,中间部分中间薄,边缘厚,相当于两个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水球里形成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 5、 折射 虚 浅 【详解】 [1][2][3]缓慢向杯中注入水,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浅的硬币的虚像。 三、简答题 1、拍不到清晰的像,因为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 【详解】 不能拍到清晰的像。因为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工作的,其成像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指尖在凸透镜(镜头)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虚像,则相机的底片接收不到虚像,所以这张照片上没有小明同学手指清晰的像。 2、见解析 【详解】 水晶球相当于凸透镜,用它观察远处的景物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所以呈现出惊奇的倒立世界。举例:照相机、摄像头等。 3、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物理现象:摄像头。 [2]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见解析 【详解】 第一种方法: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第二种方法: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5、 (1)凸面镜;(2)扩大视野;(3)凹透镜 【详解】 (1)这种反光镜和汽车的后视镜一样都是利用凸面镜制成的。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而转弯处用的凸面镜所成的像比物体小,可以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3)凸面镜和凹透镜对光都有发散作用。 四、实验探究 1、 同一高度 投影仪 下 B 5 实 凹透镜 【详解】 (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观察成像的性质,点燃蜡烛后,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将实验器材按图中甲位置放置后,则物体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光屏上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实像,应用此规律工作的是投影仪。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倒置,光屏上的像“跑”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若要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 (3)[4] A.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故B符合题意;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形成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5]如图丙所示,光屏和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15cm,凸透镜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以凸透镜为参照物,蜡烛以1 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光屏1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右运动。经过5s,光屏和蜡烛到镜子的距离都是20cm,即物体和光屏都处在距凸透镜两侧的两倍焦距上处成清晰的像。 (5)[6]如图丁物体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通过水球成的是实像。 [7] 如图戊注入气泡后,变成中间薄,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凹透镜组成的。 2、 光班 变小 f<u<2f 【详解】 (1)[1]将蜡烛从贴近透镜的位置向焦点移动,由于物距小于焦距,光屏上不成像,一直出现的是光班。 (2)[2]由图乙可知,物距为 u=50cm-40cm=10cm 物距等于焦距,SP是从焦点出发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3)①[3]将蜡烛从焦点位置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 ③[4]由实验现象可知,当f<u<2f时,屏幕上成放大的像。 3、 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线或同一水平高度) 投影仪 左 发散 【详解】 (1)[1]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2]图甲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是15cm,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3)[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更换焦距为f2=5cm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像提前会聚,成在光屏的前面,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侧移动。 (4)[4]在(3)的基础上,不移动光屏,将自己的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光屏上也能呈现清晰的像,像推迟会聚,即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 4、 投影仪 上 右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 [2]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会向下移动,根据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则烛焰的像会在光屏上向上移动,故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 (2)[3]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延后会聚,光屏应该向右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 同一高度 直接 缩小 近视 80.0 投影仪 虚 【详解】 (1)[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否则像有可能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2][3]将点燃蜡烛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上图可知,物距为 u=50.0cm-20.0cm=30.0cm 因物距大于2倍焦距,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此时眼睛直接观察光屏,会看到一个缩小的像。 (3)[4]如果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2cm,即增大了像距,因凹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延迟像的会聚,故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 (4)[5]上图中,物距为30.0cm,像距为 v=65.0cm-50.0cm=15.0cm 保持凸透镜位置如图不动,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位置,此时的物距 u1=50.0cm-35.0cm=15.0cm 即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现在的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时,才能在光屏上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故应将光屏移到 50.0cm+30.0cm=80.0cm 刻度线位置即可。 [6]因此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5)[7]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某次实验时,小明向左轻吹蜡烛的火焰,烛焰向左侧偏斜,观察到烛焰的像也向左侧偏斜,即像与烛焰运动的方向相同,所以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难点 解析 苏科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第四 折射 透镜 章节 测试 试题 详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