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4鱼我所欲也真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4鱼我所欲也真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4鱼我所欲也真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鱼我所欲也》 一、(2019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 ②被发行吟泽畔______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 ④遂自投泪罗以死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答案】 (1)①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之意;②同“披”,披散;③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④于是,就。 (2)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②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对即可) (4)示例: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 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另外如: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注意本题中“被”是通假字,这里同“披”;“于”是一词多义,这里解释为“比”。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做到符合原意,语言要简洁、优美流畅。翻译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等,必须准确翻译出来。本题中注意①句是双重否定句,“是”“勿”“耳”的正确翻译;②句是被动句,注意“是以”的翻译。 (3)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点提出方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论点提出的一般方法,有时题目直接是论点,有时在开头首句提出,有时先叙述事例,然后在在第一段的末尾句提出,有时在文中的结尾提出,还有时需要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出论点。【甲】文开头先写“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进而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所以【甲】文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论据的补充能力。补写论据,首先要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本题要求补写一个事例,补写的事例一定要围绕“舍生取义”的论点来补充,历史是不乏这样的人物事例,如文天祥抗元宁死不屈、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牧羊气节等事例都是能佐证论点的事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补写的事例论据一定要有典型性。有了事例论据,结合事例,再来谈自己对论点“舍生取义”的理解即可。 【甲】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参考译文: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二、(2018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题)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 (2)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 (4)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 行道之人弗受/为宫室之美 D. 吾既已言之王矣/是亦不可以已乎 18. 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9.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含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答案】 16. (1).想要的 (2).祸患,灾难 (3).通“向”,从前 (4).天性,天良 17. C 18. (1)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天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对于优厚的俸禄(高位厚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9. 参考答案;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是“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糊义气和本文的“义”不同。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如: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苏武牧羊,不改初心;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教济粮。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词义的掌握情况,平时要牢记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基于课本的文言文考查,一般难度都不太大。如“乡”:通“向”,从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患”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祸患,灾难”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的知识点,平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考试自然不慌。A中的第一个“得”是“得到”之意,第二个“得”通“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B中的前一个“而”却转折,意为“却”,后一个“而”表顺承;C中的两个“之”都是“的”之意;D中的前一个“已”是“已经”之意,后一个是“停止”的意思。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句子整体句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原文的整体意思,并对重点实词、虚词有准确的把握。翻译时,这些重点词义必须体现准确,整体句意可以意译。注意“独”“是”“耳”“万钟”“加”等词语的翻译。 【19题详解】 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义”的含义(如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等),然后能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并简单叙述其事迹作答即可。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三、 (2018年贵州贵阳中考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 2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B.贤者能勿丧耳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C.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 21.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①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 ② 。(4分) 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4分) 篇名 示例 项目 列举事例 运用排比 运用对比 《鱼我所欲也》 乞人不屑“蹴尔”之食的事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把“ ① ”与“ ② ”在财富数量上作对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守城方得“地利”却“ ③ ”的事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把“多助”与“寡助”的结果作对比 【答案】 19.A 20.D 21.①舍生取义;②本心 22.①一箪食,一豆羹 ②万钟 ③委而去之 【解析】 19.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亦:连词,也;/亦:连词,也; B.舍:动词,舍弃;/舍:名词,房屋; C.于:介词,比;/于:介词,在; D.得:动词,通“德”,感激;/得:动词,得到; 故选:A。 2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正误的判断。解答此题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 ABC.正确; 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句意为: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选项将“乡”错误理解为“乡邻”; 故选:D。 21.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与信息筛选。根据文中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句,可知作者认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者也”;再根据“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此之谓失其本心”两个句子的理解,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舍生而取义”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 22.本题考查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根据文意的理解,《鱼我所欲也》第二段作者是将“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在财富数量上作对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根据文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一句,可知其列举事例为:守城方得“地利”却“委而去之”来进行论证的。 四、(2018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子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万事莫责于义》)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故患有所不辟也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 不若手足之贵也( ) 予子冠履( ) 2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事莫贵于义 C.故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故?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万事莫贵于义也。 28. 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3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29.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 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 的观点。(2分 【答案】 25.(4分) “辟”同“避”,躲避。(1分)假如,假使(1分)不如,比不上(1分)给(1分) 26.B(2分) 27.(4分)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本性),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2分) 28.C (3分) 29.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1分)万事莫贵于义(1分)(共2分) 【解析】 2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注意“辟”是通假字,同“避”,躲避;“如使”在解释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是表假设的关联词:假如,假使;“若”是比,“不若”就是比不上;“予”结合后面的语境,推出是“给”的意思。此题考查较为简单,但从不同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2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是”是“这样的”的意思。第二个“是”是“这种行为”的意思;(此题出得很牵强) B.两个“于”都是“比”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相同。 C.第一个“故”是“所以”的意思。第二个“故”是“原因”的意思。 D.第一个“与”是“吗”的意思。第二个“与”是“给”的意思。 故选:B。 27.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是心”,这种思想(本性);“耳”,罢了。句意: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本性),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句重点词语有:贵,可贵;于,比。句意: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28.本题考查对儒家思想“义”的理解与掌握。根据这两篇课文的内容可知,“义”指的是: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见义勇为等等。很明显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和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讲的分别是热爱自然、鄙弃功名和谦虚、心胸开阔,都和两文推崇的“义”不相符,所以答案选C ②④⑤。 29.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这两篇课文的内容可知,由“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可见宋濂拜师求学态度诚恳,尊重师长。而宋濂借书、抄书目的是“观群书”,求上进。由“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可见太子对师长的尊重。由“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可见太子的好学上进。综上分析,可知宋濂和太子在拜师,求学态度上有相同之处。 五、(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6.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呼尔而与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是亦不可以已乎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此之谓失其本心。 8. 本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使表达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答案】 6. (1)给予(2)对于(3)停止,放弃 7. 这就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善恶之心。 8. 排比、反问 【解析】 【6题详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已”:停止,放弃。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于”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或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此之谓”:这就叫做。“本心”:固有的本性。 【8题详解】考查文章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是亦不可以已乎?”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六、(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 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①白:禀告,报告。②旃:通“毡”,毛织物。③北海: 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羝(dī): 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⑦去:即“弆”(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8.结合语境,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感激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 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食:吃 D.杖汉节牧羊 杖:拿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妻妾之奉 单于愈益欲降之 B.此之谓失其本心 别其官属常惠等 C.蹴尔而与之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始以强壮出 10.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12. 拓展探究。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3分) 【答案】 8.C 9.B 10.D 11.(1)不是只有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 (2) (匈奴)让(苏武或他)放牧公羊。(说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够让他回来。(羝:公羊;乳:生育;乃:才;得:能够;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2分,根据情况酌情扣分) 12. 甲文作者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1分);乙文通过详细 记叙苏武在匈奴经受种种生活上的磨难,终不投降,表现出苏武是一个坚贞、顽强、心中有“义”的人(2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词义的理解。“绝不饮食”根据文意应该是“坚决不给(他)吃的喝的”的意思,所以“食”应为名词,意为“吃的”或“食物”。故选C。 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项,助词,相当于“的”/代词,代指苏武;B项,两个“其”都是人称代词,“他 (她、它)的,他(她、它)们的”的意思;C项,连词,表示方式 或状态/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D项,可以/介 词,在……时候。故选B。 10.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甲文首先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面论述了“义重于生”,之后连用“使……则……”的句式,从反面假设,提出疑问;乙文“匈奴以为神”是被“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的行为震撼。故选D。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语含义。 (1)重点词语:是心:这种本性;勿丧:不丧失。 (2) 重点词语:(羝:公羊;乳:生育;乃:才;得:能够;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 12. 围绕苏武的事例,结合甲文 “舍生取义”的观点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 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不可能因为威胁而投降,就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使苏武投降,便把他囚禁在大窖里,坚决不给(他)吃的喝的。天降雨雪,苏武就卧在地上,吞食雪团与毡毛,过了好多天也没饿死,匈奴以为他有神灵保佑,就把他流放到北海边上没有人烟的地方,(匈奴)让(苏武)放牧公羊。(说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够让他回来。(匈奴)把他与属吏常惠等人分开,囚禁在不同的地方。 苏武(被流放)到北海边上之后,匈奴不供给他粮食,(他只好)挖掘野鼠所储藏的草籽充饥。拄着汉朝旄节牧羊,时时刻刻把汉朝旄节带在身边,连旄节上的旄尾都脱落了。……苏武被扣留在匈奴一共十九年,出使时正当壮年,等到返回时,胡须和头发都白了。 七、(2017年新疆中考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乙】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B.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C.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D.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5.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2分) 【答案】 12.(1)蹴:用脚踢。 (2)所:指示代词,指代认识的对象。或与“者”构成所字结构,指代---的人。 (3)乡:通“向”,从前。 (4)已:停止。 13.(1)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4. A 15.画龙点睛。 【解析】 12.此题考查较为全面:一词多义、固定短语、通假字等。(1)蹴:基本意思是踢:蹴鞠(踢球)。踏:蹴踏。一蹴而就。(3)乡:通“向”,从前。(4)已:由句意可知,解释为:停止。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弗”,不;(2)句中“则”,却;“万钟”,优厚的俸禄;“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14. “须臾”时间状语,可停顿,也可不停顿;“雷电穿破了墙壁”是一层意思,必须停顿;“一条龙驾着云飞上了天”是第二层意思,必须停顿;“其他没有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壁上”是第三层意思。 15.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乙】译文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只龙在在墙壁上每次都说 画上眼睛的话龙就会飞走 人们都不相信他 张僧繇为其中一只龙画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 突然雷电交加 穿破了墙壁一只龙驾着云飞上了天 而其他没有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壁上。 八、(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题) 阅读《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完成16~19题。(13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蹴尔而与之( )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③而后作( ) ④劳其筋骨( ) 17.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文言文 专题 04 欲也真题 训练 新人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二***】。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二***】,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