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学基础知识.doc
《小学心理学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学基础知识.doc(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小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 ①西方的观点 在教育心理学创建初期,桑代克在《教育心理学》中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未受教育以前的本性如个体差异,如何通过学习与教育而发展变化的。近三十年来,西方研究者大都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教与学或学与教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②前苏联观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的学科,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④“教”,不仅指教授科学知识,也包括对上述学习活动的教与指导。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图1—1)。图1一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1)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 ①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它们是任何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学生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2)学习与教学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如教学目标的选择、题材的安排以及环境的设置等),组织教学活动(如讲演、讨论、练习以及实验等),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如信息的呈现、课堂提问与答疑等),是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③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尤其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特别注意评价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和教师自己的行为作出反思。 (3)学与教相互作用 学习与教学的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随教学的质量而变化。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教育心理学实践任务是揭示学校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学依据,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理论任务是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及研究方法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①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提供依据。 ②学生原有水平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教学依据,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水平的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③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1)实验法是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2)测验法是指运用某种测验测量人的某种心理现象,使之数量化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是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调查者提出有关的问题,让其回答,了解某一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一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包括结构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主要的类型。 (4.)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5)个案研究法是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个案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 (6)深入访谈法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调查者无须按照预定的访谈结构和问题机械地提问,被调查者也无须按备选答案对问题做出回答,是就某一主题与被调查者进行自由、深人的交谈。 (7)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日常工作中获得的关于教育过程心理现象的整合性认识及总结,寻找其中规律性的方法。 (8)文件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积累的有关文件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当前问题形成的原因。 三、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教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王充、朱熹等都提出了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他们主要观点归结如下: ①肯定学习的重要性; ②重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③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 ④主张思考存疑; ⑤强调学行结合,重视实践对获得知识的重要作用; 其教育心理学思想主要有: ①统觉团的概念 “统觉团”的理论在教育上有许多启示:强调学生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统觉团在吸收新观念中的作用;强调教师不应只传授知识,而且应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 ②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 教学过程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 明了——给学生明确讲授新知识注意 联想——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期待 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探究 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行动 后来席勒把“明了”分为“分析”与“综合”,席勒的学生莱因又把5阶段重新命名为:预备、呈现、联系、统合、应用,称五段教学法。五四前后传到我国,即“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找到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于1913年扩展为三卷本(其体系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述学习心理;第三部分介绍个别差异的形成)的《教育心理学纲要》,于1914年出版,这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由此,确立了以研究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教育心理学得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快速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理论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内容日趋集中,即逐渐突出教与学的领域;比较重视结合实际教育进行研究;开始关注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1994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 (2)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3)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此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这些研究为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发展注人了新鲜血液。 4.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 此时期主要译介国外的教育心理学,1908年,由房东岳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编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学习和介绍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并试图以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改造教育心理学。 (3)“文化大革命"后至今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研究领域不断扩展。重点解决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向。 5.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的趋势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 (5)研究情境性环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这是广义的个体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生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成年期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1)个体心理发展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两方面因素制约。 (2)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划分为以下几个年龄阶段: 2.心理发展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过程,同时,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尽相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学生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顺序,但各种心理机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等因人而异,具有差异性。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具体表现: ①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②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③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④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⑤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4.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键期 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如果我们能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有促进作用。 个体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在个体发育尚未成熟到一定程度以前;进行过高的教育,是不经济的,也是低效的。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 1.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 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行为的产生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来源于客观,而不决定手遗传,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在儿童情绪发展方面,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怕、’怒、爱。 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1)反对统一标准,主张区别对待。 (2)反对体罚儿童。不及时达不到目的;当作发泄不满的手段,起不到教育作用;轻重均不好。 (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内脏或情绪习惯、喉头或发音习惯、身体技能习惯,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4)对幼儿养护的要求。 (5)提倡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2.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第一,人格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因而要重视教育对发展的作用。如在七岁以后,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义务,如果得到理想的教育,他就勤奋努力,将来可以成为一个能干和有成就的人;否则,他将自卑自贬。 第二,人格的发展是循序而进的,上一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如不能顺利通过,就会阻碍以后的发展,因此,儿童时代的教育环境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三,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掌握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就可避免出现心理危机,使发展达到理想的境界。心理发展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①学习信任阶段:0~1岁,信任对不信任。 ②成为自主者阶段:1~3岁,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③发展主动性阶段:3~6岁,主动性对内疚感。 ④变得勤奋阶段: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⑤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⑥承担社会义务阶段:20~40岁,亲密感和孤独感。 ⑦显示创造力阶段:40~60岁,创造力感对自我专注感。 ⑧达到完善阶段:60岁以后,完善和绝望。 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平衡: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2)心理发展的动力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改变内部图式,以适应环境。 平衡: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过程中的一种状态。 (3)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的智慧表现在动作中,不存在“客体永存”的概念。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思维进入“表象性思维"为特点的前运算阶段。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意味着儿童思维具有了可逆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分类、归类、排序等智力操作,操作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 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在头脑中提出假设、验证等,从而使思维表现出与成人类似的形式运算思维的特点。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①了解儿童目前思维发展水平; ②采取适合的教育; ③为学前和小学儿童提供概念的实例。 4.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1)社会文化历史学说 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所固有的,而是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的标志有五个: ①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②儿童与成人交往,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③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①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将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②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主导着或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特点、速度上。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③从学习最佳期的角度 学习任何内容都有一个最佳年龄,教学应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4)智力形成的内化学说 内化的最初含义是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维果斯基赋予内化的含义是指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提出一切高级的心里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后经过多次重复、变化才内化为内部的智力动作。其过程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实现,也能通过日常的生活、游戏、劳动来实现。 5.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 (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①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它们都只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性; ②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③承认遗传,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反对遗传决定论; ④强调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但不能夸大,反对教育万能论。 (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①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 ②需要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 ⑧已有心理水平,即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代表着稳定的一面; ④新的需要和已有的心理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形成心理发展的动力; ⑤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与已有的心理水平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①教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因为教育总是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总是在指导着儿童的心理发展; ②教育本身却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现状出发,才能实现它的决定作用; ③教育并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儿童心理的发展,教育引起儿童的心理发展,总是以儿童的领会作为中间环节; ④儿童领会知识的过程是新质要素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过程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的、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我们才能说儿童心理真正得到了发展。 (4)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质的变化,就表现为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仅有稳定性,而且也有可变性。在同一年龄阶段中,既有本质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又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即个别特点。 (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1)感知由明显的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感知具有明显的无意性,在良好教学的影响下,他们感知的有意性不断地发展起来。教师应注意加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言语指导,在每次感知前向儿童提出明确的、具体的171的,提示观察的内容及重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整体感知,缺乏精细分辨能力,表现出感知的笼统性。从中年级开始,感知由笼统性向精确性发展。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既要掌握事物的整体又要把握事物的各个细节,将学生容易遗漏的细节重点突出,有效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之产生精确的感知。 从记忆方法上说,小学生意义识记正在逐步发展乃至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充分发挥小学生机械识记的作用,又要关注小学生意义识记能力的训练。 (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小学时期的直观教学非常重要。 3.小学生思维发展与教育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离不并事物的具体形象,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解决问题。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逐渐增强,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3)抽象逻辑尽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因此,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任务。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1.人格的含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1.定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中成分。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到社会自我(至少年期成熟),再到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3.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自我教育 (1)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一般特点 小学阶段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 从小学生自我意识组成的各因素看,小学生能够形成自我概念。 4.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各个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终结,因而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 (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着人格发展的方向。 (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 (三)社会性发展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往两方面: 1.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之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趋势:从表面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从呆板到灵活、从具体到抽象、从弥散、间断到系统、有组织的综合。 2.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独立、从完全信服到开始出现怀疑和思考,同伴交往日益占据重要位置,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认知发展方式差异 (1)场独立与场依存 场独立和场依存在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威特金称前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依存方式,后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独立方式。 (2)沉思型与冲动型 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被称作智力量表。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修订而闻名于世。我同有它的修订版。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1Q。 1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上述公式中的实际年龄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CA。智力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因为智力测验的题目按年龄分组。据此公式计算得到的智商属于比率智商。 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1S)、儿童智力量表(W1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1S)。该套量表仍采用智商的概念,但这里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称为离差智商。离差智商假定同年龄组测量成绩总平均数为100,用个人实际得分与总平均数比较,确定其在同龄组内所处的相对位置,以此判定其智力水平。 (2)智力的差异 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个体间的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稳定的平均数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即智力水平属于中等程度的人占大多数,智力水平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一般认为,1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个体内差异指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异。一般的智力测验都是由许多分测验构成的,每一测验用于测量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测量言语智力或测量操作智力等。研究表明,两个1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智商分数的构成可能有很大差异。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等。 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鼻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2)性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类型是指一个人身上所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划分性格的类型,主要有: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根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3.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更应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1.特殊儿童的概念 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智力超常和才能非凡的儿童,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仅指盲、聋、弱智、言语障碍和肢体残疾等身心有缺陷的残疾儿童。就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而言,特殊儿童主要是广义的。 2.特殊儿童的类型 (1)智力超常儿童 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超过140的儿童。 (4)聋、哑、盲儿童 聋、哑、盲儿童只有在特殊的教育措施下,才能接受教育而获得身心发展,因而也属于特殊儿童,他们的特殊性主要在社会交往障碍方面。 3.特殊儿童的教育 特殊教育必须注意内容、技能和环境的变革。特殊教育的内容必须满足各类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通过特殊教育手段,使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技能。在安排特殊教育的环境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随班就读。让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的缺陷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的课堂中进行全日制或半日制的教育活动。 二是普通班加巡回辅导。将特殊儿童置于普通班中,由巡回辅导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向特殊儿童提供部分时间的教学,或对普通班教师进行咨询,商讨特殊儿童的辅导策略。 三是普通班加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为中小学特殊儿童设立的、与普通教室分开的补救教学场所,配有特殊的材料、设备和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它有两种用途,一是对学生作个别辅导或小组教学,通过补救学生所缺乏的技能或补偿其弱点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问题;二是由受过特殊训练的教师对那些普通教师难以处理的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 四是设置特殊班。将教育需求相近的特殊儿童集中在一个班级内接受教育。这种特殊班通常附设在普通中小学里,对象为轻度和中度的残疾儿童。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征 1.学习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的含义。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比较持久的;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 (4)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学生的学习既具有人类学习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学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的学习分类 (1)学习层次分类 1965年,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依据学习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和学习的层次,把学习分为八种类型: ①信号学习: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如狗对灯光或铃声做出唾液分泌的反应。这种学习相当于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 ②刺激一反应学习:指一定的情景或刺激与相应的反应相联结,由某种刺激或情景就会引发某种反应,或者相反,当有机体产生了某种反应就可以推测出受到了某种刺激,其中强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强化才可能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老鼠之所以能够学会按压杠杆,是由于其按压杠杆的反应受到了刺激(或强化物)的强化。这相当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⑦原理学习: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实现概念的联合。如数学教学中掌握各种原理、定律、公式等的学习。 ⑧解决问题学习:在各种条件下应用原理或规则去解决问题,这是学习的最高层次,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这一分类提出以后,有许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或批评,加涅在1970、1977、19.85年分别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即把前四类合并为一类,即辨别学习;依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将概念学习细分为具体概念学习和定义概念学习;把解决问题学习改为高级规则学习。由此把八种分类改成了六种分类: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高级规则学习。 加涅的这种学习分类系统几乎概括了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一切学习类型,它不仅包括了动物的学习,也包括了人类的学习。 2)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是通过变化表现出来的,这种变化就是经由学习所产生的结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加涅在关于学习的八种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成五种类型: ①言语信息:指能陈述性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使学生学会陈述观念、思想。如学生掌握概念、规则; ②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如学生运用掌握的概念、规则去解决问题,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程序等; 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解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从而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确立个体活动的方向;技能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会不会做和做得熟练不熟练的问题,从而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控制个体活动的执行;行为规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协调个体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为个体的社会行为进行定向和调控。 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资料,对学习的性质、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等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即学习理论,其中最典型的两大派学习理论是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二、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主要观点: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强化起重要作用; (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 (4)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联结学习理论代表学说主要代表: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学习过程,创立了著名的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提出的副律包捂:①选择反应律;②多重反应律;③定势律;④类化反应律;⑤联想转移律。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联结说以本能作为学习的基础:以情境与反应的联结公式作为解释学习的最高原则,是遗传决定论和本能主。义的,未能揭示人的学习的实质以及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以尝试和错误概括所有的学习过程,忽视了认知、观念、理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符合学习的实际,有以偏概全的顷向。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他的杰出贡献是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提倡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1.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把一切行为分为应答性和操作性两种 斯金纳认为条件反射有两种,即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反射有两种,行为也必然有两种,即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因此,学习也分为两种,即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 斯金纳更重视操作学习,他认为操作行为更能代表人在实际中的学习情况,认为人的学习几乎都是操作学习。因此,行为科学最有效的研究途径是研究操作行为的形成及其规律。 (2)操作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操作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强化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习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有如下优点:循序渐进;学习速度与学习能力一致;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速学习;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程序学习并非尽善尽美。由于它主要是以掌握知识为目标的个体化学习方式,因此,人们对它的非议主要有三个方面:使学生学习比较刻板的知识;缺少班集体中的人际交往,不利于儿童社会化;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是在对动物大量实验研究和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及其规律,把学习的理论研究推进了一步?贡献较大,他的学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上,他设计的程序学习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心理学 基础知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