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1. 1.汉字就是【B】A。拼音文字B。表意文字C.图画文字D.想象文字 2.最早界说"六书"得就是【A】A.许慎B.王引之C.段玉裁D.张玉书 3.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得就是【B】A。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 4.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得就是【B】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5.下列各组汉字全就是形声字得一组就是【C】A.苗闻病功B.领宇斧暮C.颖阁辨霖D.肌篱衷眉 6.与"颖"得形旁所在位置相同得一组就是【B】A.领颇颔题B.修腾佞赖C.项颜戴藏D.颍稽指诣 7.与"罟"得声旁所在位置相同得一组就是【A】A.茅简耄空B。嫔帘屏疗C.窜症肩届D.扉屈痣近 8.依据文字得通行时代命名得就是【C 】A。甲骨文B。金文C.战国文字D.小篆 9.以形体特点命名得就是【C 】A.甲骨文B.隶书C.小篆D.战国文字 10.因用途而命名得就是【B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魏书 11.标志着汉字形体得演变最终完成得就是【C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魏书 2. 1.汉字形义统一得条件【C】A。只有现在得汉字与有规律演变得字形才就是形义统一得。B.只有本字引申义才就是形义统一得。C.只有早早期汉字与有规律演变得字形才就是形义统一得。只有本字本义才就是形义统一得。D.通过字形探求词义。 2.《说文解字》得作者就是【A 】A.许慎B。张玉书C.阮元D.王引之 3.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得文学著作就是【B】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经籍纂诂》D.《辞海》 4.下列例句"发"字用其本义得就是【C】A.秦王发图B.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C.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D.王何不发将而击之 5.下列例句"驰"字用其本义得就是【A】A.毋驰而弓B.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C。文公欲驰孟文子之宅D.免于罪戾,驰于负担 3.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得一句就是【 A】.A。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B.台谢甚高。C.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D.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2.下列各组字中,就是通假字得一组【A 】A.佚逸B.卒族C.陈尘D.受寿 3."距"与"拒"两字得关系就是【C 】A。"距"就是"拒"得古字B."距"就是"拒"得简化字C."距"就是"拒"得假借字D."距"就是"拒"得异体字 4.下列句中,"见"字得用法与其她几句不同得一句就是【C 】A.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惟恐见得。C.今岁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得就是【C】A.舍一捨B。翦一剪C.置一真D.说一悦 6.分化字得类型有【D 】A.分化本义B.分化引申义C。分化借义、分化广义D。分化本义、分化引申义、分化借义、分化广义 4. 1.古代汉语中绝大多数就是【C】A。复合词B。联绵词C。单音节词D。双音节词 2.下列属于双音节词得就是【D 】A.且夫B.所以C.形容D.夏至 3."与睦"属于复合词中得【B】A.偏正结构B.并列结构C.支配结构D.主谓结构 4。"司马"属于复合词得哪种结构?【 A】A.支配B.偏正C.并列D.主谓 5.下列双声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得就是【 D】A.参差B.荒忽C.憔悴D.逍遥 6。下列属于双声连绵词得得就是【A 】A.参差B.从容C。窈窕D.蹉跎 5. 1.导致词语古代义项消失得原因不包括【C】A。社会得发展B.事物得消亡C.皇帝得更替D.人们观念得变化 2.下列各句中"劝"不作"勉励"讲得就是【D】A.赦之,以劝事君者。B.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也C.荀子《劝学》D.劝秦王显岩穴之士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得词今义比古义范围窄得就是【A】A。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B.虽蔬食菜羹C.东至于海,西至于河D.子为父死亡所恨 4.以下各个词义变化得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得就是【D】A.狱:古义为"案件",今义为"监狱"B.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女子得配偶"C.臭:古义为"气味",今义为"难闻得气味"D.河:古义为"黄河",今义为"河流" 5.以下各个词义变化得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得就是【D】A.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B。响: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C。劝:古义为"勉励"、"鼓励",今义为"劝阻"D.宫:古义为"房屋,居室",今义为"宫殿" 6.在"腥臊恶臭而伤腹胃"中得"臭"字,古今词义发生得变化就是【 B】A.词义得扩大B.词义得缩小C.词义得转移D.感情色彩得变化 7."购"古代得意义就是"悬赏征求",现代得常用义就是"购买",这种古今词义变化得类型就是【B】A.程度深浅得差异B.词义特点得差异C.色彩褒贬得差异D.广度宽窄得差异 6. 1.下列各句中,"天"字用其引申义得就是【D】A.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B.有夏多罪,天命殛之。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2.下面各字得本义分析不正确得一项就是【B】A.制,本义为裁剪B.快,本义为与"慢"相对C.汉,本义为水名,即今湖北得汉水D.息,本义指气息,鼻子呼吸 3。对下面各字得本义分析正确得就是【 A】A.秒,本义指禾穗得芒尖B.烈,本义为猛烈、强烈C.臭,本义难闻得气味D.蜡,本义为动植物与矿物所产生得某些油质,具有可塑性,易融化,不溶于水 4.下列各句中得"防"字,用其本义得就是【A】A.以防止水。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C.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D.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得引申义与本义之间属于相似类型得就是【 A】A.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B.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C.五谷皆熟为有年也。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6.下列各句中,"鄙"用其本义得就是【 C】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我皆有礼,夫犹鄙我。C.四鄙之氓人。D.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7.根据字形分析,"時"字得本义应该就是【 D】A.时机B.时常C.时间D.季节 8."信"得本义就是"言语真实","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中得信与本义得关系就是【B】A.时空关系B.因果关系C.礼俗关系D.相似关系 9."朝"得本义为"早晨","晨往,寝门闢矣,盛服将朝"中"朝"得意义与本义得关系就是【A】A.礼俗关系B.动静关系C.时空关系D.相似关系 10.引申得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輻射式引申,另一种就是【D】A.複合式引申B.抽象式引申C.假借式引申D.连锁式引申 7. 1.关于同义词得特点,说法不正确得就是【D】A.同义词得同义关系受历史条件得制约B.同义词得某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C。同义词在语音上互不相关D.同义词得所有义位均相同 2."恭,敬"这对同义词之间得差别在于【 C】A.范围广狭不同B.性状情态不同C.侧重点不同D.语法功能不同 3.下列同义词中,情感色彩上不同得就是【C】A.耻,辱B。恭,敬C.杀,弒D.饥,饿 4."耻,辱"这对同义词之间得差别在于【C】A.侧重得方面不同B.感情色彩不同C.组合功能不同D.性状情态不同 5.同义词得辨析方法不包括【 D】A.语言环境分析法B.对立意义分析法C.探求本源分析法D.同义比较法 6.判定同义词,可以探求本源法,下列同义词得判定可以用此方式得就是【A 】A;争夺B。贫穷C.震动D.摇晃 7."就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中"货财"属于同义词应用得【 A】A.连用B.对用C.同义构词D.反用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得词不属于同义构词得就是【D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C.齐王闻之,君臣恐惧D.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 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一"与"孤"属于同义词应用得【 B】A.连用B.对用C.同义构词D.反用 10.下列属于相对反义词得就是【A】A.左一一右B.生一一死C.就是一一非D.内一一外 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得词不属于反义构词得就是【D 】A.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B。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间。D.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8. 1。古代汉语中得词可以划分为两大类【C 】A.实词、名词。B.动词、代词。C.实词、虚词。D.连词、形容词。 2.实词包括【B】A.动词、连词、语气词B.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C.副词、介词、语气词、名词D.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连词 3。下列句中得加点词属于兼类词得就是【A】A.左右欲刃相如B.道之不行C.项伯杀人,臣活之D.此谁也 4.虚词包括【 C】A.代词、介词、数词B.连词、名词、动词C.介词、连词、语气词D.形容词、语气词、副词 9. 1.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得意思,这种用法就叫【 A】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词类活用D.词类借用 2.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得一句就是【B 】A.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B.小国寡民。C.彼苍天者,曷其有极。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得就是【 B】A.宣子说,乃轻币。B.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C.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下列句子,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得就是【 D 】A.五年卒亡其国。B.故不如先斗秦赵。C.梁以此奇籍。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得词就是形容词用作意动得就是【A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B.宋师不整,可败也。C.强本而节用,则天子不贪……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6.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得就是【A】A.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得一句就是【D】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B.沛公欲王关中。C.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D.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 8.在"豕人立而啼"中,"人立"得语法功能就是【C 】A.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B.谓语C.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D.名词使动用法 9.下列句子中,名词用作状语得就是【A 】A.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齐桓公妻之,有马**乘。D.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1O.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得态度得一句就是【B 】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B.尔三人当父事丞相。C.射之,豕人立而啼。D.齐桓公妻之,有马**乘。 11.下列句中,不就是名词活用得句子就是【 D】A.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B.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C。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D.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10. 1.关于基数与序数,说法错误得就是【B 】A.整数百、千、万前通常不加"一"B.整数与零数之间一般用"零"补位C."甲、首、冠、太上、大上"等表示第一,第二以下用"次""次之""次者"或者"其次"表示D."伯(孟)仲叔季"主要用于兄弟姐妹之间得长幼排行 2。在"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一句中,"再"得词性就是【B 】A.副詞B.數詞C.代詞D.形容詞 3.在古代汉语里,数词表示以下几方面【B】A。基数、序数、约数、代数。B.基数、序数、分数、倍数、约数、虚数。C.约数、分数、代数。D.基数、序数、分数、倍数、代数。 4."关山三五夜,客子忆秦川。"此句中得"三五"得意思就是【C】A.三十五B.三与五C.三个五,即十五,月中时节。D.三五天 5.表示极多得虚数常用基数词【D 】A.三、六B.七、八C.十、一D.千、万 6.数量**有两种,即【C】A.名词**、动量**。B.形容词**、名量**。C.名量**、动量**。D.数词**、动量**。 11. 1.在古代汉语里,副词主要有以下几类【A】A.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B.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疑问副词。C.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特殊副词。D.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转折副词。 2.表示动作行为已经结束得副词就是【D】A.方B.将C.俄D.业 3."舜目盖重瞳子"此句中副词"盖"得意思就是【 C】A.盖子B.盖上C.或许D.表语气,无意 4.表示动作行为短暂得就是【A】A.姑B.素C.常D.数 5.下列句中,"非"否定动词性谓语得就是【C】A.子非鱼。B.非士之怒也。C.我逃死,非逃富也。D.本无谋,又非亲戚,何谓相坐? 6。表示自谦得词有【B】A.幸B.窃C.惠D.敬 12. 1.古代汉语代词主要有五类【A】A.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特殊代词。B.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联系代词。C.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情境代词。D.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特殊代词、量化代词。 2。"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此句中得疑问代词"何"得意思就是【A 】A.为什么B.怎么样C.怎能D.哪里 3.无定代词主要有两个【C 】A.何、安B.之、焉C.或、莫D.所、者 4.下列关于古代汉语人称代词复数得说法,错误得就是【 B】A.复、单数基本就是同一形式,只能根据上下文语义来判断。B."侪、属、曹、辈"用在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后边可以表示复数。C."二三子""诸君"表示第二人称复数。D."二三子""诸君"带有敬意。 5.下列句中,"莫"作代词用得就是【A 】A。我心傷悲,莫知我艱。B.人知其一,莫知其她。C.秦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D.默然遥相許,欲往心莫遂。 13. 1.下列句子中,"坐"字用为介词,表示原因得就是【D】A.到则披草而坐。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副有罪,当相坐。D.停车坐爱枫林晚。 2.下列句中,"于"字得用法与其她三句不同得一句就是【 D】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C.卻克伤于矢。D.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3。下列各句中,介词"以"得意思就是"凭着、依靠"得就是【A】A.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B.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C.赏以春夏,刑以秋冬。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4.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得服务对象得一句就是【 D】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5."君为我呼人"句中得"为"字,其词性与语法作用就是【C 】A.动词,作谓词。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得实际发出者。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得服务对象。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得目得。 14. 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主语不该出现谓语得情况得一句就是【B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B.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2.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就是前一项动作得目得或结果得一句就是【A】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儡,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3.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得一句就是【A】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D.就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5. 1.在"滕君,则诚贤君____"与"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____"句中,空格处使用得句末语气词依次就是【A】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2.在"晋国,天下莫强____"与"孟尝君问:'冯公有亲____?"'句中,空格里使用得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就是【C】A.也,乎B.焉,哉C.焉,乎D。矣,与 3.在下列句中,"与"作为句尾语气词表示顿宕舒缓语气得一句就是【A 】A.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B.夫子至于就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D。谁与,哭者? 4.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句中语气词"夫"得含义就是【B】A.这B.那C.表语气,无意。D.它 16. 1.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得一句就是【C】A.就是社稷之臣也。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D.千金,重币也。 2.判断句就是根据谓语得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得一种句型,古代汉语判断句在谓语后面一般用来肯定判断得语气词就是【 B】A.则B.也C.矣D.耶 3.古代汉语得判断句有时候在主语后面用指示代词"者"表示【C 】A.系词B.判断C.提顿与加强语气D.等同关系 4.下列句子,"就是"作谓语表示判断得一句就是【B 】A.就是社稷之臣也。B。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就是也。C.无父无君就是禽兽也。D.就是炎帝之少女。 5."就是就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中,第二个"就是"作【A】A.系词B.主语C.定语D.连词 6.下列判断句,表示造成某种结果得原因得一句就是【A】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B.夫战,勇气也。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D.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17. 1.下列句子中哪一句就是无形式标志得被动句?【D】A.方术不用,为人所疑。B.志乎古,必遗乎今。C.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D.谏行言听。 2.下列句中得"于",用于表示被动得一句就是【B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C.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D.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3.下列句子中,被动句就是【A】A。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C.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D.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下列句中,"为"表示被动得一句就是【B】A.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B.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C.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D.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人;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18. 1.下列句中哪句属于主谓倒装?【D】A.何以战。B.沛公安在?C.夫晋何厌之有?D.何哉,尔所谓达者。 2.下列句子,不就是宾语前置句得就是【A】A.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就是吾忧也。B.既庶矣,又何加焉?C.无乃尔就是过与?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3.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得就是【 D】A.姜氏何厌之有B.其就是之谓乎C.有基无坏,无亦就是务乎D.敢问何谓也 4.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得宾语前置句得就是【 C】A。有基无坏,无亦就是务乎B.就是以远至迩安C.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得宾语前置句得一句就是A】A.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B.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就是问。D。就是以仁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6.下列句中,"就是"得用法与其她三句不同得一句就是【A】A。戎狄就是膺,荆舒就是惩。B.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就是厉民而以自养也。C.如必自为而后用之,就是率天下而路也。D.就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忠之属也,可以____战,战则请从。"句中横线省略了【 C】A.于B.其C.之D。汝 19. 1.刘歆得《七略》分为那七个类别类【B】A.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战术略B.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C.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贸易略D.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五经略、言语略。 2.古人得说法"句读","读"应读作【B 】A.dú。B.dòu。C.diǎn。D.dù 3.古书旧注中得"疏",其特点就是【A】A.既对古书正文作疏解,也对前人所作传注作疏解B.用与被解释得词声音相同或相近得词来进行释义C.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得言外之意D.用来具体说明被解释得词语得特定意义 4.从东汉末年开始,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得注音方式就是【B】A。直音B。反切C.以拼音方案注音D.以注音字母注音 5。在古注得下列常用术语中,用于注音,表示被注得字按它通常得读音来读得术语就是【B 】A.读如B。如字C.读曰D。之为言 20. 1。古书得特殊表达式常用得主要有五类【B】A.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反切。B.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C.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押韵。D.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句读。 2."明主不晓"用得就是什么特殊表达式方式?【 A】A.婉曲B.互文C.变文D.用典 3."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使用得就是那种特殊表达方式?【A 】A.互文B.婉曲C.变文D.用典 4."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使用了哪种特殊表达方式?【C】A.连类而及B.互文C.变文D.用典 5."大夫不得造车马"得特殊表达方式为【C】A.婉曲B。变文C.连类而及D。用典 6."弄獐宰相,不闻有诗文传世。"得特殊表达方式为【D】A.互文B.变文C.连类而及D.用典 21. 1."男有分,女有归"此句中得"归"得意思就是【 C】A.归来B。回归C.女子出嫁D.归宿 2.北方玄武七宿就是【A】A.斗牛女虚危室壁B.牛女虚危室壁参C.斗牛女虚危室角D.女虚危室壁心房 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此句中得"河"指【 C】A.淮河B.海河C.黄河D。大河 释词题 §1.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得词 1.贪而无谄。谄:奉承巴结。 2.三十而立。立:指学问品行达到一定得境界,能在社会上立足。 3.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糊涂。 4.六十而耳顺。耳顺:听到什么都觉得习以为常了,不再感到什么话逆耳了。 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法度、常规。 6.遂事不谏。遂:成。谏:下级给上级提意见。 7.既往不咎。咎:责备。 8.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喜欢,喜好。恶:讨厌。 9.好仁者,无以尚之。尚:动词,加在……之上,即超过。 10.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加:凌越,超越。 11.女与回也孰愈? 愈:胜过。 1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共:共用。 13.敝之而无憾。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旧。憾:抱怨,不满。 14.愿无伐善,无施劳。伐:自夸,自我表白。施:夸大。劳:功劳。 1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逸。信:动词使动用法,使……信用。怀:归附。 16。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请求接见,求见。 17.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采取军事行动 18.陈力就列。陈:陈列,摆出来。就:靠近,走向。 19.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危:本义就是"高",引申为"不稳定",这里指盲人走路不稳。颠:跌倒。 20.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就是谁之过与? 兕:犀牛。柙:关猛兽得木笼子。椟:匣子。 21。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指城墙坚固。 2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厌恶,讨厌。辞:托词,借口。 23.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使动用法,使……来。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2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相:辅佐。 25.吾恐季孙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国君宫门內得矮墙,借指宫廷内部。 26.子适卫,冉有仆。适:动词,到……去。仆:驾车。 27.富之。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 28。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见:(xiàn),求见,拜见。动词使动用法,使……见。见:读jiàn,接见。 29.归孔子豚。归:"馈"得借字,改读kuì,馈赠。 30.孔子时其亡也。时:"伺"得借字,改读sì,窥视,探查。 31.怀其宝而迷其邦。迷:动词使动用法,这里就是听任得意思。 32.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亟(qì):屡次。 33.吾将仕矣。仕:出任,出来作官。 (二)说明下列句申加着重号得词得词性与作用 1.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其:句首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诸:补充音节,无义。乎:介词,引进比较得对象,相当于"于"。 2.始可与言《诗》已矣。与:介词,同,跟。 3.告诸往而知来者。诸:"之于"得合音。之,代词,这里指子贡。于,介词,引进动作涉及得对象。 4.恶不仁者,其为仁矣。矣:语气词,相当于"也"。 5.盖有之矣。盖:句首语气词,表示揣度,可译作"大概"。 6.赐也何敢望回。也:句中语气词,表示提顿。 7.盍各言尔志?盍:(hé)"何不"得合音。 8.无乃尔就是过与?无乃……与:由情态副词"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与"构成得固定格式,就是委婉得反问句,可译作"恐怕……吧"。 9.夫颛臾。夫:(fú)句首语气词。 10.庶矣哉!矣哉:陈述语气词"矣"与感叹语气词"哉"连用,句子语气得重点在感叹语气上。 11.遇诸途。诸:"之于"得合音,之,代词,代阳货。于,介词,引进动作发生得地点。 §2.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得词。 1.则使齐人传诸?传:传授,教。 2.众楚人咻之。咻:喧哗,这里指打扰。 3.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薛居州:人名,名词用作动词,象薛居州那样得好人。 4.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霓:彩虹。 5.诛其君而弔其民。吊:抚恤,慰问。 6。徯我后,后来其苏。徯:(xī)等待。苏:复活,苏醒。 7.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箪食壶浆:名词性词组用作动词,用竹筐装着食物,用壶装着水。 8.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系累:束缚,捆绑。重器:宝器,这里指燕国得故鼎。 9.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倍:扩大了一倍。 10.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旄倪:老人与小孩子。 11.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走向,趋向。走:奔跑。圹:"旷"得借字,空阔。 12.苟为不畜。苟:如果。畜:(xù)积蓄,积攒。 13.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美,善,好。胥:相互。及:动词,到达。 14.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副词,更。 15.填然鼓之。鼓:动词,击鼓。 16。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拉着。走:跑,这里指逃跑。 17.或百步而后止。百步:名词性词组用作动词,跑了百步。 18.直不百步耳。直:范围副词,仅仅,只。 19.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20.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用胜食也。数:(cù)密。罟:(gǔ)鱼网。洿池:冷(wū)池沼,池塘。 21。就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得人。丧死:为死者办丧事。 2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yì)名词用作动词,穿。 23.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大猪。畜:养,饲养。 24.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夺去,这里指耽误。 2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2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者:(头发)花白,半白半黑,此为借代得手法,指代老年人。负:背着(重物)。戴:顶在头上。 27.黎民不饥不寒。黎民:百姓。黎:众。 28.狗彘食人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检:约束,限制。饿殍:饿死得人。发:打开(粮仓)。 29.非我也,岁也。岁:年成,年景。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得词性与作用。 1.如之何其可也?其:句中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2.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虽欲无王,不可得已。虽:连词,即使,表假设。已:语气词。 4.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其:句首语气词,表示委婉得语气。载:虚词,无实义。、 5.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耳矣:句末语气词连用。耳,相当于"而已",有"不过如此"得意思,可译为"罢了"。"矣"表示报道一种新情况。两个以上句未语气词连用时,句子得语气重点落在最后得语气词上。 6。就是何异于刺而杀之。于:介词,引进比较得对象,即杀了人却归罪于兵器。 7.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连词,则,就。焉:兼词,相当于"于就是","在这里"。 §3.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得词 1。以善与人者谓之顺。与:附与。顺:顺应。 2.就是就是、非非谓之知,非就是、就是非谓之愚。就是就是:把对得瞧成对得。第一个"就是"就是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瞧成对得。非非:把错得瞧成就是错得。第一个"非"就是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瞧成错得。非就是:把对得瞧成就是错得。非,形容词得意动用法,把……瞧成错得。就是非:把错得瞧成就是对得。就是,形容词得意动用法。把……瞧成对得。 3.窃货曰盗。货:财物。 4.易言曰诞。诞:荒诞,狂妄。 5。多见曰闲。闲:娴熟,熟练,后作"娴"。 6.难进曰偍(tí)。偍:迟缓。 7.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秏:"眊"得借字,(眼睛)昏花。引申指混乱不明。 8.不辟死伤。辟:逃避,后作"避"。 9.轻死而暴。轻: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瞧得很轻,认为……不值得重视。 10.不倾于权。.倾:倾倒。 11.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与:动词,给与。 12.重死持义而不桡。.桡:弯曲。 13。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一:数词用作动词,就是一样得。 14。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急。诞:荒诞得(言论)。 15.穷则不隐,通则大明。.穷:仕途不顺。通:仕途顺利、通达。 16.身死而名弥白。.弥:副词,更加。 17.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延:伸长。举:抬起。踵:脚后跟。 18.固有以贤人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 19.则君子注错之当。.注:投。错:安排处理,后作"措"。当:合适,适宜。 20.故孰察小人之知能。.孰:详细,后作"熟"。知:智慧,后作"智"。 21.君子安雅。.雅:"夏"得借字。华夏,指中原地区。 22.草木荣华滋硕之时。.荣华:草木植物开花叫"荣",木本植物开花叫"华"。滋:生长。硕:大。 2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就是时。.耘:锄草。时:季节。 24.故山林不童。.童:秃。 25.羿之法非亡也。.亡:失传。 26。法不能独立。.立:建树。 27.则身佚而国治。.佚:安乐。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得词性与作用。 1.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得独立性。 2.惟文王敬忌。忌:语气词,无义。 §4. 1.审问之。审:详细。 2.笃行之。笃:专一。 3.学之弗能,弗措也。措:放弃。 4。人一能之。一:学习一次。 5.大夫之箦与?箦:竹制床垫,泛指竹席。 6.夫子之病革矣。革:"亟"得借字,改读j[,紧急。 7.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彼:指童子。 8。反席未安而没。反:返回,后作"返"。没:死亡,后作"殁"。 9.丘未之逮也。逮:赶上。 1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第一个"亲"就是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双亲;第二个"亲"就是名词,双亲。子:第一个"子"就是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子女;第二个"子"就是名词,子女。 11.男有分,女有归。分:职责。归:出嫁,这里指夫家。 1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隐:消逝。家:私家。 13.礼义以为纪。纪:纲纪,准則。 14.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与夫妇,……以贤勇知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纯正。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与睦。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与谐。贤: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贤。 15.以著其义。著:动词使动用法,显露。 16.刑仁讲让。刑: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法则。 17.示民有常。常:常规。 18.不知其旨也。旨:味美。 19。虽有至道。至:最好得。 20.教然后知困。困:这里指困惑不通之处。 21。然后能自反。自反: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 22.然后能自强也。自强:鞭策自己努力进修。 23.一年视离经辨志。视:考察。 24.教之大伦也。大伦:基本原則。 25.当其可之渭时。可:受教育得最好时机。时:适时。 26.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陵:超越。节:次第,次序,这里指教学內容深浅得次序。施:施教。孙:循序渐进。 27.相观而善之谓摩。摩:切磋。 28.曾子弔之曰。弔:慰问。 §5.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得词。 1.蔡溃。溃:溃败。 2.以夹辅周室。夹辅:辅佐。 3.王祭不共。共:供给,后作"供"。 4.敢不供给?敢:谦敬副词,作状语,可译为"怎敢"。 5.次于陉。次:临时驻扎。 6.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陈:陈列。乘:坐车。 7。不亦诬乎?诬:虚枉不实,荒唐。 8.下义其罪。义: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义行。 9。上赏其奸。奸:邪恶。 10.上下相蒙。。下蒙:欺骗。 11.谁怼?.怼:怨恨。 12.尤而效之。.尤:指责。效:模仿,效法。 13.以志吾过。.志:记。过:过失,错误。 14.且旌善人。。旌:表彰。 15.子文饮之酒。.饮:动词使动用法,使……喝。 16.以靖国也。.靖:安定。 17.子玉刚而无礼。.刚:刚愎自用。 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无定代词,没有谁。初:开始。鲜:少。克:能够。 19.宣子骤谏。.骤:多次。 20.盛服将朝。.盛:穿带整齐。朝:上朝。 21。趋登。。趋:小步快走。 22.提弥明死之。.死:为……而死。 23.食之。.食:动词使动用法,使……吃。 24.请以遗之。.遗:送给。 25.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免:动词使动用法,使……免除(祸难) 26。我之怀矣,自诒伊戚。.怀:眷恋。诒:留下。戚:忧患。。 27.政宽则民慢。.慢:懈怠。 28.猛则民残。.残:受到损害。 30.以绥四方-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练习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