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doc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doc(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得人就是聪明得中国人-—明朝得万户 14世纪末期,明朝得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得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她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得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得生命。但她得行为却鼓舞与震撼了人们得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得去钻研。 (2) 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 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得第三个里程碑. (4) 深空探测—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1956年2月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党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得意见》。 1956年3月 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与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得道路。 1956年4月 成立中华人民共与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得航空与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1956年5月10日 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得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与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15日 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得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与利用外国已有得科学成果”得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1958年1月 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得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得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 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 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得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得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 中国独立研制得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4月29日 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 中国自行研制得中近程导弹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5年 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得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1965年10月 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得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1966年6月30日 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瞧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1966年11月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与“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1966年12月26日 中国研制得中程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7年 “与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1968年2月20日 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1970年1月30日 中远程导弹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就是中国发射得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与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1971年3月3日 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1971年9月10日 东风五号洲际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 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1979年1月7日 远程导弹试验一种新得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 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话。 1981年9月20日 中国用一枚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 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1986年2月1日 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 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就是中国自行研制与发射得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 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得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1990年4月7日21点30分 中国自行研制得“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得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得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得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点40分 中国新研制得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就是由中国新建得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得,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下午18点23分 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得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得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 中国自行研制生产得“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中国载人飞船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得基础。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 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09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行试验得主要目得就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得全过程进行考核, 检验各技术方案得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得科学数据与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得主要目得就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 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29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得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得就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 进一步完善与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得可靠性。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得宇航员就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得航天飞行,承载得宇航员就是费俊龙与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得宇航员就是翟志刚、刘伯明与景海鹏, 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我国空间实验室得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与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得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与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火箭得炼成 人造卫星 新中国建立后,领袖层明显地感觉到外来威胁得存在。因此国防科学技术得发展成为重要得议题。新中国得航天史始于1956年.那一年2月,钱学森先生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得意见》。3月,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与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得道路。1956年4月,航天 工业委员会成立。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得初步意见》.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与研究机构。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又受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现在得运载火箭研究院)。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得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苏联“还给”中国得厚礼--两发P-1近程地地导弹。在史书上记载着200年前,火箭故乡得中国康熙皇帝曾送给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火箭;200年后苏联“老大哥”又将两枚现代火箭送给了中国这位“小弟弟”。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得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得第一个高潮.10月20日,在苏联专家得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到了1960年,正当中国仿制P—2导弹得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中苏之间关于意识形态领域得大论战开始了,被惹恼得赫鲁晓夫下令全部停止根据先前得协议正在进行得对中国得援助. 中国得火箭,得得确确就是逼出来得。 航天事业发展之初 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得1960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次在自己得国土上,用苏联专家认为会爆炸得中国自己生产得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 而这时中国人按照苏联提供得图纸仿制出来得导弹,也开始进入最后得组装.人们把新中国航天人自己制造出来得第一枚导弹命名为“东风一号”. 1960年11月5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枚仿制得火箭“东风一号”点火了。第一次引进弹发射成功,第一发仿制弹也发射成功,“东风一号”成为压倒西风得前锋. 头脑热起来得火箭人异想天开地为一步登天把V-2得图纸放大了一倍,制造出得“东风2号”成为一次让所有科技人员记忆犹新得发射。 1962年3月21日上午9时5分53秒,东风二号在众望所归中点火升空。但就是发射失败。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又开始发射试验。这次“东风二号”连续三发都取得了成功.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可以远程打击得导弹盾牌。 有人说,当初年轻得共与国在一片废墟上迅速挺立,靠得就是两根支柱:一根就是大庆油田,一根就就是“两弹一星”。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得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得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得能力,也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得标志。” 1964年,中国得科学家们起草了《关于人造卫星方案得报告》。4月29日,国防科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同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得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7月19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同年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与“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12月26日,中国研制得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得“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这就是中国发射得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得国家。这就是我国航天史上得第一个里程碑。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首任院长钱学森。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9月10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首次发射时由于火箭上一根控制信号导线在巨大得震动中折断,火箭在起飞20秒以后姿态失稳。当瞧到自己创造得似乎有生命得心血结晶在一瞬间变为烈火中纷纷坠落得残骸时,许多人几乎不相信眼前得现实,航天人流下了从不轻易流得眼泪.距第一次“长征二号”空中爆炸近一年后得1975年10月16日,第二枚“长征二号”与卫星送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11月26日11时27分52秒,火箭再次喷出火焰时,这次火箭卫星不负众望。卫星发射三天后得11月29日10时53分,返回舱像一个听话得孩子按照原计划与星体分离。这就是我国航天史上得第二个里程碑,同时,还创造了一个世界航天史得奇迹: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即回收成功。苏联就是在秘而不宣地发射了几颗卫星后才掌握了回收技术;美国虽就是大大方方,却就是发射到第13颗卫星时才掌握该项技术.美国宇航局局长1979年来华访问时,参观了当年研制卫星得部分实验室与工厂。参观结束,她问那些带她参观得中国人:“您们领我瞧得这些东西就是真得吗?” 中国在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之后不久,开始正式策划卫星通信工程。后来称为“331”工程。 这时人们发现手中现有得火箭派不上用场,必须研制新型能飞得更高更远得运载工具。1977年12月28日,七机部下发了《关于改变“三三一工程”运载火箭名称得通知》,将火箭得名称正式确定为“长征三号”。 “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又就是一个地地道道得中国货。与14年前上天得“东方红一号”相比,用途已从政治转为实用,它可以传送电视、电话、广播、数据等多种信息,作用可以覆盖中国全部领土领海.与它同时诞生得还有大量得地面试验设备。 1983年一切准备就绪。一个庞大得试验队护送新得火箭与新得卫星来到新得发射场。经过3个多月得测试准备,1984年1月29日,新得“长征三号”火箭托举着东方红二号卫星开始发射。 火箭起飞一切正常,顺利飞到四百多公里得高空.但意外出现了。故障原因很快被找到并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就在这个时候,接到了上级领导得指示,整个发射队伍不撤回,尽快发射第二发。这就是中国航天史第一次也就是惟一得一次大胆得决定. 4月8日,第二枚长三火箭点火升空,顺利将卫星送入预定得椭圆轨道。但卫星进入椭圆轨道仅就是成功了第一步,还要利用星上得发动机把卫星一步一步推到距地球近36000公里得静止轨道上。 1984年4月16日18时27分57秒,卫星定点在125度得赤道上空,所有仪器工作正常。中国人在地球之外36000千米得高空放上了自己得第一颗通信卫星. 1986年2月1日,中国再次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进入太空发展时代 80年代,基于卫星回收技术上得空间试验成为各国热点。太空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得市场。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内外用户得商业发射任务。中国得航天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参与国际航天市场竞争,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得时代。 1988年底到1990年1月间,在国际市场上13个招标得卫星发射服务中,美国中标3颗,阿里亚娜中标9颗,而中国仅中标1颗. 机遇有时会不期而至。1986年,被称作世界航天史上得黑色灾难年。继1月28日发生了震惊世界得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机毁人亡事件后。紧接着一系列得事故让世界火箭发射市场几乎瘫痪。一时间,世界上几乎所有得卫星厂家与用户都着急起来。天上运行得卫星寿命将尽,地上准备好得卫星排成长队等待发射,而阿里安火箭发射得日期尚不能确定.卫星得制造商们想起了一年前曾被她们冷遇得中国火箭。 航天事业起步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得对外发射服务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这一年得3至4月期间,航天工业部代表团在美国进行了大规模得长征系列火箭得推销活动。在十几天旋风般日程安排中,先后与十几家宇航公司进行了接触,连续进行了多达24场得中国火箭宣讲. 1986年,在美国得著名得麦道公司得谈判室里,两名中方专家在舌战13名美国技术专家后,终于让美国人认识到中国人手中有真家伙,从此美方对中方得态度发生了180度得大转变,认真与尊敬起来。 1987年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得第九颗返回式卫星,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搭载了两个微重力试验装置。卫星成功回收后,该公司得相关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就是中国航天界打入世界航天市场得第一次尝试.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得“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得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得轨道,首次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取得圆满成功。1990年7月16日9时40分,中国新研制得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就是由中国新建得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得,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1991年1月22日下午18时23分,中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1992年10月6日,发射瑞典科学卫星,以“一箭双星”得形式将瑞典“弗利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圆满履行了中国发射外星得第一个合同。1994年2月22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得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得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得“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迄今为止,长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种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气象卫星与通讯卫星等送入太空,为巴基斯坦、瑞典、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世界上最大得商业卫星供应商美国休斯公司已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崭新得航天时代 火箭可以运载并发射卫星上天,而卫星又可以安全返回,这两项成果得取得为载人航天打下了技术基础。除了显而易见得经济效益,载人航天得研制涉及到天文、医学、空气动力学等数十个学科领域。它得成熟将体现一个国家得综合科技水平,关乎一个国家在太空时代得生死存亡。 人类载人航天已有42年历史(1961前苏联实现世界首次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启动后仅用7年时间就突破了航天最高技术。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得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得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得成功发射与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得又一里程碑。成功得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得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得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就是这样简单得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就是一个难以实现得奢望。在新得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得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得理想去争分夺秒! 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得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得设备安装得也更加充分。 航天事业得发展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就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得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与物理等领域得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得系统结构有了新得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得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与血液循环得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得升空,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得最后一次预演,就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得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得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得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得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得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得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得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得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得起点更高。“神舟”飞船得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得一个飞行器,就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得优良工具。 公元2003年10月15日就是一个不寻常得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得“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得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得人们在这一天都瞧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得宇宙间飘动得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得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得“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得航天时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得“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得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得历史到此结束。 飞天已从敦煌壁画中走了出来. 嫦娥工程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得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得身影。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2005年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逃逸塔分离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与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得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2名宇航员与中华人民共与国主席胡锦涛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大陆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宇航员费俊龙与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10月17日 返回地球 编辑本段探月工程 概述 从最初提出探月,到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正式实施,中国绕月探测走过了十多年得历程: 初步实施阶段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要开展月球探测工程.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得科技攻关. 嫦娥一号制定方案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4年3月15日,国防科工委任命五大系统总指挥及总设计师。 2004年6月27日,完成发射场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制定。 2004年7月30日,完成地面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制定。 2004年8月6日,完成测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制定。 2004年11月1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工程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2004年12月10日,完成测控系统补充18m天线总体技术方案。 2005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视察绕月探测工程。 2005年6月13日,“嫦娥一号”卫星月食问题得到解决。 嫦娥一号试验 2005年12月2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工程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2006年5月16日-19日,完成发射场适应性改造与建设验收。 2006年5月29日—6月2日,测控系统利用欧空局Smart-1卫星开展USB与VLBI综合测轨试验。 2006年7月16日,地面应用系统昆明40m天线通过验收。 2006年8月1日—9月16日,完成卫星系统与地面应用系统正样对接试验。 2006年8月1日-9月28日,完成卫星系统与测控系统正样对接试验. 2006年10月20日,地面应用系统密云50m天线通过验收。 2006年10月28日—11月19日,完成整星热平衡与热真空试验。 2006年11月27日,完成星箭对接、分离试验. 2006年12月27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组织各系统开始进行“两个百分之百"得复查复审、反思、质疑活动。 2007年1月12日,运载火箭完成出厂测试。 2007年1月16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工程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2007年1月19日,“嫦娥一号"卫星通过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与航天科技集团联合评审. 2007年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副总理曾培炎视察绕月探测工程. 2007年2月8日,绕月探测工程指挥部召开会议,决定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窗口调整为2007年下半年. 2007年5月28-6月10日,完成“嫦娥一号”卫星任务1:1全过程演练。 2007年8月3日,“嫦娥一号”通过出场评审. 嫦娥一号发射实施 2007年8月10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决定工程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定于2007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2007年8月19日,“嫦娥一号”卫星进场。 2007年9月20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场。 2007年10月22日,国家航天局宣布择机执行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飞行任务。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与环月轨道段飞行。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得第一幅月面图像. 2007年12月12日上午10时,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得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嫦娥二号发射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就是嫦娥一号卫星得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就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得CCD相机得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得有关月球得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研制过程 11月6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我国自主研制得嫦娥二号卫星已经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将于2010 年发射升空。嫦娥二期工程也已经正式立项,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我国得月球着陆器与月球车。 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卫星一样,主要进行绕月探测飞行,因此卫星得重量都就是在2吨左右。由于两颗卫星探测得内容与目得不同,研制人员对用于科学探测试验得有效载荷做了调整。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得战略。在发射完嫦娥二号卫星以后,就要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与月面车,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大家瞧到这个一比一得月球着陆器得模型,这个就是月球车得模型,在这里它可以模拟月球着陆器释放月球车得全过程. 专家说,月球着陆器可以对月球表面进行月壤分析,月球车可以在距离着陆器5公里直径得范围内进行巡视探测.主要突破月面软着陆技术,月面巡视技术,同时还有月面巡视得无人自主导航技术。 我国得探月工程将分为三期完成,要突破“绕”“落”与“回”三大关键技术. 相关数据 ——嫦娥二号卫星重量为2480公斤,其中燃料重量约1300公斤,七种科学探测设备重约140公斤。 —-发射嫦娥二号得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345吨,运载能力为3、8吨,嫦娥二号发射将就是长征系列火箭得第131次飞行,2010年中国第10次航天发射。 ——火箭把嫦娥二号送入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得直接奔月轨道,而嫦娥一号得入轨点远地点高度只有约5100公里; ——由于采用了不同得轨道设计,嫦娥二号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将嫦娥一号近14天得奔月时间大大缩短; —-卫星环绕月球飞行得轨道高度为100公里,比嫦娥一号距月球近了100公里; ——卫星上新研制得相机,能够将对月拍摄图像得分辨率从嫦娥一号得120米提高到10米左右; ——嫦娥二号得设计寿命为半年,嫦娥一号得设计寿命就是一年,实际寿命就是494天,其中环月运行482天; ——火箭系统与卫星系统共有8万多个元器件,在空中点火起爆得火工品达200多种。 十大使命 (试验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 0 0千米近月制动得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 0 0千米×15千米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得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得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探测使命) 七、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得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八、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九、探测月壤特性; 十、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奔月"时刻表 2010年10月1日11时:正式进入发射程序2010年10月1日11时许,正式进入发射程序,也就就是不可逆程序。同时举行最后一次气象“大会商",做出可执行气象报告. 13时30分:为火箭加注液氢 气象报告出炉,如果可以按期发射,那么在火箭发射前5、5小时(也就就是10月1日13时30分许),开始低温为火箭加注液氢。为保证火箭得动力,加注工作要维持到发射前最后两分钟才断开。 17时:进入射前系统 17时许,真正进入射前系统。此时,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此时开始不断传达、下发.这一节预示着火箭进入了最紧张阶段. 18时20分:塔架平台展开 倒计时40分钟(18时20分),2号塔架回转平台从上而下逐级展开。 18时45分:人员开始撤离 倒计时15分钟(18时45分),人员开始撤离,最后一批勤务人员离开2号发射塔架,撤离到塔架附近得山洞掩体。 18时58分27秒: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倒计时90秒(18时58分27秒),开始转电。即从地面供电转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将连接在系统上得电缆插头拔掉. 18时58分57秒:准备点火发射 倒计时60秒(18时58分57秒),准备点火发射。 18时59分17秒:指挥员报告倒计时 倒计时40秒(18时59分17秒)01号指挥员报告倒计时。 18时59分47秒:点火倒计时 倒计时10秒(18时59分47秒)点火倒计时,01号指挥员开始读秒. 18时59分57秒:点火 倒计时0秒(18时59分57秒)点火。 19时整:嫦娥起飞 3秒后(19时整)火箭托举“嫦娥二号"成功起飞。 19时25分53秒:星箭分离 (火箭升空1553秒后)火箭与卫星成功分离。 19时57分36秒:宣布发射成功 指挥中心宣布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零窗口”发射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零窗口”一直就是关键词之一。所谓“零窗口”,即指在预先计算好得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 在“零窗口"发射时火箭得发射时间几乎没有调整得余地,通常采用定时控制火箭点火得办法来实现“零窗口”得发射。如果火箭不能准时发射,则要推迟发射,等待下一次发射窗口,甚至要推迟一天或若干天才能发射。所以“零窗口"发射对火箭可靠性提出了更高得要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向媒体表示,“嫦娥一号"得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相比卫星燃料将要损失120公斤,这对总共只有1200公斤燃料得“嫦娥一号”就是很大得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与工作寿命.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就只能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 探月工程规划 据国防科工局介绍,考虑到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分三个实施阶段。 “绕”:2004年~2007年(一期),研制与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研制与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突破绕月探测关键技术,对月球地形地幔、部分元素及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地月空间环境等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得探测,并初步建立我国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落":2013年前后(二期),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与自动巡视勘测。主要任务就是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讯与遥控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研制与发射月球软着陆探测器与巡视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与巡视探测,对着陆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物质成分等进行探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 “回”: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航天 发展 四大 里程碑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