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doc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 各 论 第一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 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属外感疾病,明确临床主要特征。 2.掌握感冒的病因病机为邪犯肺卫,卫表不和。 3.掌握风寒、风热、暑湿三个常见证型的证治方药。 4.熟悉治疗虚体感冒的变法。 【教学内容】 | 1.讲解感冒的特征,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痛、身楚为主症,并明确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2.讲解感冒病因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多属暑湿致病,病理重点为卫表不和。 3.讲解感冒的诊断要点,与某些温病早期的区别。 4.强调本病辨证属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达邪。 5.强调感冒常见三证的症状特点。风寒证用辛温解表法,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证用辛凉解表法,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暑湿证用清暑祛湿解表法,新加香薷饮加减。 6.强调虚体感冒当扶正达邪,区别气虚、阴虚等不同表现,治以益气解表或滋阴解表。 7.讲解感冒的治疗禁忌,以及并发症和夹杂症的处理要点。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二节 咳 嗽 【目的要求】 1.了解咳嗽的一般概念。 2.掌握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 3.了解咳嗽的诊查要点。 4.掌握外感咳嗽治以祛邪利肺止咳;内伤咳嗽治疗重在扶正补虚。 5.熟悉常见各类咳嗽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讲解咳嗽的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2.强调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燥热的不同,内伤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 3.讲解咳嗽的诊断要点,提示相关辨病知识。 4.强调咳嗽的辨治原则。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正。 5.强调咳嗽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用疏风散寒,宜肺止咳法, 三拗汤、止嗽散加减。风热犯肺证,用疏风清热,宜肺止咳法,桑菊饮加减。风燥伤肺证,用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法,桑杏汤加减;若凉燥用温润法,杏苏散加减。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用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法,二陈平胃汤、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郁肺证,用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法,清金化痰汤加减。肝火犯肺证,用清肺泄肝,顺气降火法,用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肺阴亏耗证,用滋阴润肺法,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6.提示咳嗽治睥、治肝、治肾的整体疗法,以及外感忌用敛肺、收涩的镇咳药,内伤忌用宣肺散邪法等治疗要点。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三节 哮 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哮病的概念和特征。 2.熟悉哮病的发生是痰伏于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而诱发。 3.掌握哮病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4.熟悉病理性质有虚实之不同,而实多虚少,邪实正虚。 5.掌握发时当与治标顾本,平时当治本顾标的治疗原则。 6.掌握发作时区别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平时着眼肺脾气虚、肺肾两虚的基 本辨证及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 1.讲解哮病的概念足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以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 2.讲解古代医家对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特点。 3.强调发病的内因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病后而诱发。病理变化是“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病位主要在肺,而关系到脾、肾。 4.讲解哮病的诊断要点,注意与喘证、支饮相鉴别,提示辨病诊查知识。 5.强调哮病的辨证属邪实正虚,发时以邪实为主,一般多见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五类,而未发时主要为肺、脾、肾三脏之亏虚。若久发正虚者,每多虚实错杂,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以辨别其主次。 6.强调哮病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冷哮当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用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热哮当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当用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寒包热哮当解表散寒,清化痰热,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当祛风涤痰,降气平喘,用三子养亲汤加味;虚哮当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用平喘固本汤加减。平时以正虚为主者应扶正治本。肺脾气虚者,健脾益气,补土生金,以六君子汤加减;肺肾两虚者,当补肺益肾,以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7.讲解喘脱危证的处理。 8.提示哮病寒热、虚实相兼转化和风痰为病的治疗,以及有关哮病夹瘀血的认识。 【教学时数 】 3学时 第四节 喘 证 【目的要求】 1.了解喘证的概念和临床特征。 2.掌握喘证的主要成因是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所致。病理机制, 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两脏。 3.掌握实喘、虚喘的鉴别和各型证治。 4.熟悉寒热互见、虚实夹杂和正虚喘脱的治疗。 【教学内容】 1.讲解喘证的特征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介绍历代医家对喘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特点。 2.强调喘证病因为外邪侵袭{外感风寒、风热犯肺},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及劳欲久病所致。 3.强调病位主要在肺和肾,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为邪壅肺气,宣降不利;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反复发作可致喘脱。 4.讲解喘证要注意与气短相鉴别,喘证主在呼吸困难,气短主在呼吸浅促。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知以。 5.强调喘证的辨证要点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又当辨别外感内伤,虚喘则应辨清病变脏器。治疗原则实证宜祛邪利气,虚证当培补摄纳。 6.强凋喘证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实喘: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华盖散加减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味;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补肺汤加减;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正虚喘脱证,扶正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五节 肺 胀 【目的要求】 1.了解肺胀的临床表现,并与有关病证的联系。 2.熟悉肺胀的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病他主要在肺,涉及肾、心等脏,后期可出现痰迷心包、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 3.掌握肺胀的辨治原则以及各个证型的证治。 4.熟悉肺胀出现危重证候的处理。 【教学内容】 1.讲解肺胀的临床表现以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并阐述与痰饮、咳喘、心悸、水肿、厥脱的关系。 2.讲解古代医家对肺胀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特点。 3.强调本病多因久病体虚,复加感受外邪而诱发。 4.强调肺胀的病位在肺,影响脾肾,后期及心。病理因素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 并见,终致痰浊、血瘀、水饮交错为患。病理性质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虚实 之间常常夹杂,表现上实下虚之证。重证可见气不摄血、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 5.讲解肺胀与哮病、喘证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奁要点。 6.强调本病辨整总属标实本虚证,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偏实者需分清痰浊、水饮、血瘀;偏虚者当分清气(阳)虚、阴虚的性质,肺、脾、肾、心病位主次所在。治疗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标实者,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利水,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本虚则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分别治以益气、养阴,或气阴兼凋,或阴阳两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 7.强调肺胀常见证型的辨证沦治:痰浊壅肺证,用化痰降气、健脾益肺法,苏子降气汤、 三子养亲汤肌减:痰热郁肺证.用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法,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痰蒙神窍旺,用涤痰、开窍、息风法,涤痰汤加减,另服苏合香丸,热闭予局方至宝丹。阳虚水泛证,温肾健睥、化饮利水法,真武汤、五苓散加减。肺肾气虚证,用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法,平喘围本汤、补肺汤加减。喘脱者,用参蛤散,或黑锡丹。 8.讲解防止感冒、咳嗽迁延成为慢性咳喘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以及避免感受外邪两发等护理知识。 9.讲解肺胀出现危重证候的处理。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六节 肺 痈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特征,病因为感受风热,或痰热素盛,内外合邪。病机为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血败肉腐。 2.熟悉各个阶段的辨证要点,掌握治疗本病的主法。 3.掌握肺痈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治法。 4.掌握肺痈当重视排脓解毒,不能早投补敛,以免留邪。 【教学内容】 1.讲解肺痈是肺叶生疮的病证。介绍历代医家对肺痈的认识。 2.强调病因以外感风热为主,或因痰热素盛所致。病机为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血败肉腐。 3.讲解肺痈的诊断方法,要注意与肺系病痰热蕴肺证、风温相鉴别等诊查知识。 4.强调肺痈的辨证主要分初期、成痈、溃脓、恢复期四个阶段,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排脓为大法。 5.强调肺痈各个病期的辨证论治。初期:用疏风散热,清肺化痰法,以银翘散加减。成痈期:用清肺解毒、化瘀消痈法,以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加减。溃脓期:用排脓解毒法,加味桔汤加减。恢复期:用养阴补肺法,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煎加减。 6.强调肺痈当重视排脓解毒的原则,避免过早补敛,闭门留寇。提示防止并发大咯血、脓胸等临证要点。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七节 肺 痨 【目的要求】 1.了解痨虫感染与正气虚弱导致发病的相互关系。 2.熟悉本病病位在肺,但可传及其他脏腑,尤以脾肾为主的特点。 3.掌握本病要病机主为阴虚火旺,以及气阴两虚、阴伤及阳的病理变化。 4.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补虚与抗痨“杀虫”的意义。 5.掌握肺痨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以及虚中夹实的临床处理。 【教学内容】 1.讲解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患,临床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四大主症为特点,并简述历代对本病的认识。 2.强调病因为“痨虫”,病位在肺,并与脾、肾有关,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并可导致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则阴伤及阳。 3.讲解肺痨的症状、体征等诊断要点,与虚劳、肺痿的区别以及辨病方面的知识。 4.强调治疗以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为原则以及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肺阴亏损证,用滋阴润肺法,月华丸加减。虚火灼肺证,用滋阴降火法,百合固金汤、秦艽鳖甲散加减。气阴耗伤证,用益气养阴法,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阴阳虚损者又当滋阴补阳,用补天大造丸加减。 5.讲解肺痨的预后转归及禁烟酒、慎房事、怡情志等预防调护知识。 6.提示肺痨当掌握虚中夹实的处理方法,扶正要重视培土生金等临证要点。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第一节 心 悸 【目的要求】 1.了解心悸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2.了解心悸的病因,掌握心悸的病机主要是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3.掌握心悸的诊断要点,惊悸与怔忡、心悸与奔豚的鉴别,了解辨病诊查知识。 4.熟悉心悸辨证应分辨虚实标本主次,治疗当区分痰、饮、火、瘀的偏盛及阴虚、阳虚、血虚、气虚之不同。 5.掌握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瘀阻心络、痰火扰心、邪毒犯心等证的辨证论治。 6.熟悉心悸的轻重危急证候的辨别及治疗。 【教学内容】 1.讲解心悸的概念是指心中悸动,不能自控的一类病证,叙述古代文献划。本病的认识,提示与某螳疾病的关系。 2.强调说明,心悸的病位在心,病因为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 3.强调心悸病理变化为心气扰乱,心主不安。虚证为阴阳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引起。实证因痰、饮、火、瘀扰乱心气所致。 4.讲解心悸的诊断要点,注意惊悸与怔忡、心悸与奔豚的鉴别,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要点及轻、重、危、急症的转归。 5.讲解心悸辩证应分辨虚实标本主次。治疗原则为:虚证宜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宜祛痰、化饮、清火、行瘀。虚实兼夹者,分清主次缓急,相应兼顾。 6.强调说明心悸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瘀阻心脉、痰火扰心、邪毒犯心等证的症状特点及其相互间联系、转化的关系。 7.强调说明心悸各证的治疗。①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定神,安神定志丸加减。②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③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④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⑤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⑥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加减。⑦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 8.讲解预防调护知识。 9.提示脉率快速型心悸、脉率过缓型心悸及脉律不整型心悸的处理原则。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二节 胸 痹(附:真心痛) 【目的要求】 1.了解胸痹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2.掌握胸痹的病因多为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年迈体虚等因素。 3.掌握胸痹的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遏胸阳,阻滞心脉; 虚为气虚、阴伤、阳衰,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4.掌握胸痹的诊断要点,胸痹与悬饮、胃脘痛、真心痛等的鉴别,了解辨病诊查知识。 5.熟悉胸痹辨证宜分辨标本虚实、病情轻重,治疗先治其标,后顾其本,或兼顾同治。 6.掌握胸痹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 心肾阳虚等证的辨证论治。 7.熟悉胸痹的轻重、顺逆证候的辨别及治疗。 【教学内容】 1.讲解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的一类病证,叙述古代文献对胸痹的认识,提示与某些疾病 的关系。 2.讲解胸痹病因多由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年迈体虚等有关。 3.强调胸痹的病位在心,与脾、肝、肾相关。病机总属心脉痹阻,本虚标实。本虚为 气虚、血虚、阴虚及阳虚,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 4.讲解胸痹的诊断要点,注意胸痹与悬饮、胃脘痛、真心痛等的区别,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要点。 5.胸痹的辨证应分辨标本虚实。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人手,然后再予扶正,或兼顾同治。 6.强调说明胸痹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等证候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其相互间关系、转化关系。 7.强调说明胸痹各证的治疗。①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②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③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④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⑤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⑥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⑦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8.提示预调护知识。 9.介绍活血化瘀药、芳香温通药在胸痹中的运用,真心痛的诊查、救治等问题。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三节 厥 证 【目的要求】 1.掌握厥证的概念及临床特征。厥证可分气厥、血厥、痰厥三大类。 2.熟悉厥证的病因有情志内伤、久病体虚、亡血失精、饮食不节等。 3.掌握厥证的病机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4.熟悉厥证的诊断要点及其与中风、昏迷、痫病的鉴别。 5.熟悉厥证的辨址要点及治疗原则。 6.掌握气厥、血厥、痰厥各证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内容】 1.讲解厥证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逆冷为主要特征的病证。提示与相应西医疾病的关系。 2.讲解情志内伤、久病体虚、亡血失精、饮食不节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厥证。 3.强调厥证的基本病机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病理属性有虚实之分,常见气厥、血厥、痰厥三大类。 4.强调厥证的诊断要点及其与眩晕、中风、昏迷、癎病的鉴别。辨证着重辨明虚实,分清气血。 5.讲解厥证的治疗原则是发作时回厥醒神,缓解后辨证论治、调治气血。 6.强调厥证的辨证论治。①气厥:实证,顺气降逆开郁,五磨饮子加减;虚证,补气回阳,生脉饮、参附汤、四味回阳饮加减。②血厥:实证,平肝息风,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荣汤加减。③痰厥:用行气豁痰法,导痰汤加减。 7.提示血厥之实注重者可发展为中风,临证应注意其变化。 8.提示气厥、痰厥既可单独发病,又可相互兼夹,治疗注意行气、化痰法的配合。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四节 不寐(附:健忘、多寐) 【目的要求】 1.了解不寐的一般概念及特征。 2.掌握不寐的发生是心神不宁,因饮食、情志、劳倦、体虚等因素而诱发。 3.掌握不寐病理变化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4.掌握不寐的诊断要点,不寐虚证、实证的鉴别,了解辨病诊查知识。 5.熟悉不寐的临床特征及分清虚实主次,治疗上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6.掌握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证的辨证论治。 7.熟悉多寐、健忘的临床特征,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讲解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叙述古代文献对不寐的认识,提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2.强调说明不寐的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及病后体虚等因素影响心神不安而导致不寐。 3.强调说明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病机为痰火扰乱心神,或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阴阳失交。 4.讲解不寐的诊断要点,注意不寐虚证、实证的区别,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要点。 5.讲解不寐的辨证当审其虚实。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6.强调说明肝火扰心、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证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其相互问联系、转化的关系。 7.强调说明各证的治疗。①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②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③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④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⑤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8.提示预防调护知识及不寐的用药注意事项。 9.讲解健忘、多寐的诊查及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五节 痴 呆 【目的要求】 1.了解痴呆的一般概念及特征。 2.掌器痴呆的发生是先天年迈体虚、七情内伤、久病耗损等因素所致。 3.掌握痴呆病理变化是脏腑虚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瘀血内生,脑失充养髓海渐空,神明日损,神机失统所致。 4.掌握痴呆的诊断要点,痴呆与健忘、癫证、郁病的鉴别,了解辨病的诊查知识。 5.熟悉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均有关系。病理性质以肾虚为主,兼有痰浊瘀血、气滞,正虚、邪实互为因果。 6.熟悉痴呆以补虚泻实为主的原则。 7.掌握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心肝火旺等证的辨证论治。 8.熟悉临证用药原则。 【教学内容】 1.讲解痴呆是指无知而废的一类神志疾病,叙述古代文献对痴呆的认识过程,提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2.强调说明痴呆病因,多由年迈体虚、七情内伤、久病耗损等因素,致神机失统而痴呆。 3.强调说明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相关。病理性质以肾虚为主,兼有痰浊、瘀血、气滞。 4.强调说明痴呆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年高体虚等因素,致脏腑虚衰,使其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瘀血为害,脑失充养,神机失统的病理变化。 5.讲解痴呆的诊断要点,注意痴呆与健忘、癫证、郁病的区别,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要点。 6.强调说明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等证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其相互间联系转化的关系。 7.强调说明各证的治疗。①髓海不足证,补肾填精,益髓养神,七福饮加减。②脾肾两虚证,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加减。③痰浊蒙窍证,健脾化浊,豁痰开窍,洗心汤加减。④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加减。⑤心肝火旺证,清热泻火,安神定志,黄连解毒汤加减。 8.讲解预防调护知识,提示痴呆治疗注意攻补适宜,要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智能训练、情绪调节、改善环境、消除病因等综合疗法。介绍痴呆临床保护胃气,使用血肉有情之品的经验。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六节 癎 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癎病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2.掌握癎病成因与禀赋异常、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脑窍损伤有关。 3.掌握癎病病理变化为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脏气不平,阴阳失衡而致气机逆乱,风火痰瘀等邪闭塞清窍而发病。 4.掌握癎病的诊断要点,癎病与中风、厥证、痉证的鉴别,了解辨病诊查知识。 5.熟悉癎病发作的突然、短暂、反复的三大特点,及标本缓急的区别,注意发作的先兆 6.掌握癎病阳癎,阴癎,肝火痰热证,脾虚痰盛证,肝肾阴虚证,瘀阻脑络证等证的辨证沦治。 7.掌握病病控制发作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讲解癎病是指发作性神志异常的一类病证,叙述古代文献对本病证的认识,提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2.强调癎病的病因多由禀赋异常、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脑窍损伤。 3.强调说明癎病的病理变化以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脏气不平,阴阳失衡而致气机逆乱,风火痰瘀等邪闭塞清窍而发病。。 4.讲解癎病的诊断依据,注意本病证与中风、厥证、痉证之区别,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要点。 5.讲解癎病发作的突然、短暂、反复的三大特点,并注意眩晕,胸闷,叹息等先兆症的表现。 6.强凋说明癎病的标本虚实,轻重缓急。发作期时,以开窍醒神定癎以治其标,治宜清肝泻火,豁痰息风,开窍定癎;休止期病缓以祛邪补虚以治其本,治宜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7.强调说明癎病阳癎,阴癎,肝火痰热证,脾虚痰盛证,肝肾阴虚证,瘀阻脑络证等证等证的症状特点及其相互间联系、转化的关系。 8.强调说明癎病各证的治疗。发作期时:阳癎,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泄热涤痰息风,黄连解毒汤合定癎丸加减。阴癎,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温化痰涎,顺气定间,五生饮合二陈汤加减。休止期时:1肝火痰热证,清肝泻火,化痰宁心,龙胆泻肝汤和涤痰汤加减。2脾虚痰盛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3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填精益髓,大补元煎加减。4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加减。 9.讲解癎病的预防调护。 10.讲解癎病虫类药的使用原则及临证注意事宜。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 第一节 胃痛(附:吐酸、嘈杂) 【目的要求】 1.熟悉胃痛概念及临床特征。 2.熟悉胃痛病因主要是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及药物损害有关等,病变部位在胃,与肝睥关系密切。病理属性以虚实为常,而有演变多异的特点。掌握胃痛的病机是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 3.掌握胃痛诊查要点以及与真心痛的鉴别,熟悉胃痛与胁痛、腹痛、等的鉴别。 4.掌握胃痛辨治原则和常见的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证的证治。 【教学内容】 1.讲解胃痛是发生在胃脘部近心窝处的,以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叙述古代文献对本病证的认识,提示与相关西医疾病的关系。 2.详细讲解胃痛的病因多为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及药物损害有关等;重点强调胃痛的病机关键为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分析其病机演化:急性者,多由六淫、饮食、情志所引起。邪犯胃脘,病多属实,邪盛正气亦旺,脾胃损伤较轻;若邪干胃脘日久,严重损伤脾胃生理功能,正气衰弱,可转化为慢性,出现气(阳)虚证和阴虚汪。胃痛久发可因气滞与气虚致血行不畅,血瘀胃脘络脉,形成瘀血,故慢性胃脘痛虽以本虚为主,但多夹寒湿、湿热、痰饮、瘀血,形成虚中夹实、寒热错杂证。 3.重点强调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并讲解胃痛与胁痛、腹痛、等的鉴别。 4.详细讲解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不足、脾胃 虚寒的症状特点。 5.强调说明胃痛各证治疗。①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加味。②饮食 伤胃:消导导滞,和中止痛法,保和丸加减。③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④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⑤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法,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⑥胃阴不足:养阴益胃法, 益胃汤加减。⑦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二节 痞 满 【目的要求】 1.熟悉痞满概念及临床特征。 2.了解痞满主要沿革及讨论范围。 3.掌握痛满病因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药物所伤等。病性分虚实,实则实邪内阻,虚则中虚不运。虚实可相互转化或兼杂,以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基本病机。病位在胃,关系到脾、肝诸脏。 4.掌握痞满辨治原则和常见证型的证治。 【教学内容】 1.讲解痞满是指脘腹满闷不舒的一种病证,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 叙述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与西医疾病的关系。 2.强调说明痞满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药物所伤等,病性分虚实,实则实邪内阻,虚则中虚不运。初病多实,久病致虚,虚实兼杂。 3.讲解痞满与胃痛、胸痹、鼓胀,积聚的鉴别。 4.强调痞满要分虚实两大类辨证,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5.强调说明痞满各证治疗。(1)实痞:①饮食内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法,保和丸加减。②痰湿中阻:除湿化痰,理气和中法,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加减。③湿热阻胃: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法,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④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法,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2)虚痞:①脾胃虚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法,补中益气汤加减。②胃阴不足:养阴益胃,调中消痞法,益胃汤加减。 6.介绍痞满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摄。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三节 呕吐 【目的要求】 1.了解呕吐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2.掌握呕吐的主要病因是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胃虚弱。病机主要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胃。 3.熟悉呕吐、反胃、呃逆的鉴别。 4.熟悉呕吐辨证要点,掌握呕吐的治疗原则。 5.掌握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 【教学内容】 1.强调说明呕吐是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胃虚弱所引起的一种病证。其临床特征是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2.讲解占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与某些西医疾病的关系。 3.强调说明引起呕吐的原因主要有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胃虚弱,其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两个原因尤为重要。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胃,与脾、肝诸脏有关。 4.讲解呕吐的演变规律是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脾胃,中气不足,由实转虚;或脾胃素虚,复为饮食所伤,或成痰生饮,因虚致实,出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 5.介绍呕吐应与反胃,呃逆相鉴别,三者的共同点在于均有胃气上逆的病机,但在主证、病位上有所不同。 6.介绍呕吐的辨证应分虚实,可从病因、病程、起病缓急来鉴别,治疗以和胃降逆胃止呕原则,但应分虚实辨证论治。实者重在祛邪,分别施以解表、消食、化痰、理气之法,以求邪去胃安呕止之效。虚者重在扶正,分别施以益气,温阳,养阴之法,以求正复胃和呕止之功。 7.强调呕吐各证的证候特点及治疗。①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法,藿香正气散加减。②饮食停滞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法,保和丸加减。③痰饮内阻证: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法,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④肝气犯胃证:疏肝合胃,降逆止呕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⑤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法,理中汤加减。⑦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法,麦门冬汤加减。 8.讲解呕吐的护理及日常生活中饮食及情志调摄的问题。 9.提示治疗呕吐不能见吐止吐等治疗要点。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四节 呃 逆 [目的要求] 1.了解呃逆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2.掌握呃逆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正气亏虚。病机主要是各种病因引起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气逆动膈而发。病位在膈,关键脏腑在胃。 3.熟悉呃逆与干呕及嗳气的鉴别。 4.熟悉呃逆辨治原则。 5.掌握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 [教学内容] 1.讲解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安等症状。 2.讲解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与某些西医疾病的关系。 3.强调引起呃逆的病因是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正气亏虚。轻证病人多以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为主,而重证患者则以体虚病后为主。病机的关键在于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气逆动膈而发,病位在膈,关键脏腑在胃,与肝、脾、肺、肾有关。并讲解呃逆因原发疾病病情轻重的不同,预后有极大的差别。 4.讲解呃逆应与干呕及嗳气鉴别。三者在病机上均与胃气上逆有关,但临床特征各异。 5.强调呃逆辨治原则。辨证要分清虚实寒热,治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基本大法。对于重危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治当大补元气,急救胃气。 6.强调呃逆各证的治疗。①胃中寒冷证:温中散寒,降逆止呃法,丁香散加减。②胃火上逆证:清胃泄热,降逆止呃法,竹叶石膏汤加减。③气机郁滞证:顺气解郁,合胃降逆法,五磨饮子加减。④脾胃阳虚证:温补脾胃止呃法,理中丸加吴茱萸,丁香。⑤胃阴不足证:养胃生津,降逆止呃法,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7.讲解呃逆的预防调护知识。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五节 噎膈(附:反胃) 【目的要求】 1.掌握噎膈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2.掌握噎膈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久病年老。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而致。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 3.掌握噎膈的病机及虚实演变规律。 4.掌握噎膈辨治原则。 5.掌握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 [教学内容] 1.强调说明噎膈的临床特征是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食而复出。 2.讲解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与某些西医疾病的关系。 3.强调说明引起噎膈的原因是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久病年老。病机关键在于气、痰、瘀交阻,阻隔于食道、胃脘而致。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与脾、肝,肾关系密切。 ’ 4.讲解噎膈与反胃的鉴别。两者均有呕吐症状,区别点在于①有无吞咽困难,②食后呕出的时间。 5.讲解噎膈的演变规律。初起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形成气、痰、瘀互结,正虚邪实,使阴津枯槁,精血耗竭,进一步发展则阴损及阳,气虚阳微。 6.强调说明噎膈的辨治原则。初起以标实为主,重在治标,宜理气、化痰、消瘀、降火为法。后期以正虚为主,重在治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 7.强调说明噎膈各证的治疗。①痰气交阻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法,启膈散加减。②瘀血内结证:滋阴养血,破结行瘀法,通幽汤加减;③津亏热结证:滋阴清热,润燥生津法,沙参麦冬汤加减。④气虚阳微证:温补脾肾法,补气运脾扬加减。 8.讲解噎膈的护理及日常生活中饮食及情志调摄的问题。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六节 腹 痛 [目的要求] 1.熟悉腹痛概念及临床特征。 2.熟悉腹痛病因有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阳气素虚等,掌握病机特点、病位、病理性质、病理演变规律。 3.熟悉腹痛诊查要点。 4.掌握腹痛治疗原则和常见证型的证治。 [教学内容] 1.讲解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叙述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与西医某些疾病的关系。 2.强调说明腹痛的病因多由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阳气素虚等导致气机郁滞、脉络痹阻及经脉失养所致。其病机不外寒、热、虚、实四端。病位在气在血,在脏在腑。病理性质多属虚实夹杂,寒热虚实往往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3.讲解腹痛的诊查要点。 4.强调说明腹痛的辨证主要辨清气血、寒热、虚实及脏腑病位。 5.强调说明腹痛各证型的治疗。①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②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腹,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加减。③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轻证用保和丸,重证用枳实导滞丸。④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⑤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 汤。⑥虚寒腹痛: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法,小建中汤加减。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七节 痢 疾 [目的要求] 1.掌握痢疾概念及临床特征。 2.熟悉痢疾病因为外感时疫邪毒,内伤饮食。掌握病机特点、病位、病理性质、病理演变规律。 3.了解痢疾诊查要点。 4.掌握痢疾辨治原则和常见证型的证治。 [教学内容] 1.讲解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黏液为主症,多发于夏秋季节的病证。 2.讲解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3.强调痢疾的病因是由外感时疫邪毒,内伤饮食,损伤脾胃与肠腑而形成。 病机是由邪蕴肠腹,气血凝滞,传导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而成痢。病位在大肠,与脾、胃有关,可涉及肾。疫毒之邪侵及阳明气分,进而内窜血络,甚则进迫下焦厥阴、少阴,形成疫毒痢;若久痢伤正,胃虚气逆,胃不纳食者,而形成噤口痢虚证。病理性质可虚可实,可寒可热。病理演变暴痢多实证,久痢多见虚证。如反复发作之休息痢,则多见本虚标实证。 4.了解痢疾的诊查要点。 5.强调说明痢疾的治疗原则。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教学大纲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