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总结.doc
《医学心理学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总结.doc(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复习 一、绪论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生物医学模式: 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只重视局部器官,而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 把人看成是身心社三方面协调统一的整体.其特点为: 1.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和环境密切联系,个体生存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对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有点事可取得被试者不愿意或没有报告的行为数据,缺点是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能力,而且观察活动的本身可能影响被试者的行为表现。) 2.调查法(通过晤谈,问卷等方式) 3.心理测验(以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 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的研究) 5.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 二.心理学基础(名解!)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或称,是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即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2)感觉后像 :刺激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存留现象。视觉有明显的感觉后象。正后像是注视灯光之后闭眼,光亮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之上;负后像是注视灯光之后,目光移到白色背景上出现的黑色灯光形象。 3)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嗅觉的适应性最强,听觉和痛觉的适应现象较为少见。 4)感受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 5)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如沉重的乐曲、甜蜜的微笑。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相对性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系统具有把感觉到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整合为整体的功能。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直觉事物时,不仅依赖于当前信息,还根据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给它赋予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和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视觉的恒常性最明显。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错觉: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分类:按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按保持时间长短: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识记: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的前提。 保持:识记的材料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再认和再现:再认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重现时能够识别出来;再现是当以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不在眼前时大脑将它们重新呈现出来。 记忆的特点: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最快,随时间推移,记忆数量越来越少,遗忘进程也变得缓慢,最终保持在一定水平。 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与保持相反。 遗忘规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 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 4.遗忘与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哪个方向上进行活动。集中性是注意时的心理活动或精神的紧张程度。 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是一种被动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是客观事物具体特征和主体的状态。 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是一种主动的注意。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活动目的与任务、兴趣等。 3.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是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注意的特征:1.广度:即范围,单位时间内能清晰把握对象的数量。 2.稳定性:注意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特性。保持的时间越长,表明注意的稳定性越好。注意的稳定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间歇性的加强和减弱,这叫注意的起伏。 3.分配: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前提是只能存在一个注意的中心。 4.转移:个体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原来注意的紧张性越高,新信息越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注意转移就越困难。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模式。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思维的重要特性:间接性和概括性。间接性是人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对客观现实进行反映。概括性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反映。 思维的分类; 根据思维方式: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根据独立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过程:1)分析、综合 2)比较 3)抽象、概括 想象: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功能:1)预见 2)对认识有补充作用 3)对情绪有调节作用 4)代替 5)调节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 想象种类: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情绪和情感: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形式,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本源。当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引起人的高兴、愉快等积极肯定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情感的区别联系:(大题!) 区别:1)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 2)情绪具有情境性,变化快,某种情境的消失会使得某种情绪消失;情感一般不受情境影响,较稳定。 3)情绪带有冲动性,往往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情感一般不带有冲动性,与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 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含着情感。 情绪的功能: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情绪分类:1)心境:持久、微弱、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力减弱,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 3)应激:是人在遇到危险或面临突发事件时产生的身心极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分类:1)道德感: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 2)理智感: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产生的情感。 3)美感:根据一定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 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1)动力性:增力、减力 2)激动性:激动、平静 3)强度:强、弱 4)紧张度:紧张、轻松 表情:与情绪情感有关的外显行为,包括面部可动部位的变化、身体的姿态和手势、言语器官的活动等。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意志: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特征:1)目的性——前提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核心 3)随意运动——基础 意志的品质:指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1)自觉性: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2)果断性: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断,实现目的的品质。 3)坚韧性:人能长期保持充沛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向既定目的前进的品质 4)自制性:能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的品质。 【人格这节也是大题!人格——性格这部分】 人格: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稳定而独特的身心结构。 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和共同性 2)社会性与生物性 3)稳定性和可塑性 4)整体性 人格心理结构:1)人格倾向性: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人格心理结构最活跃的因素。 2)人格心理特征:个体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反映独特性。主要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 3)自我调节系统:核心是自我意识,指人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通过自我感知、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控制等对人格的各种心理成分进行调节和控制,使人格心理各成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 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类。 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需要的分类: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物质性需要、精神性需要。 马斯洛需要理论:1)生理的需要: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存的意义。生理需要在各种需要中占有最强的优势。 2)安全的需要:当人的需要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产生安全的需要,包括对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的需要,以求免受威胁、孤独和别人的侵犯。满足安全需要后才有安全感。 3)归属和爱的需要:上述要求获得满足后,产生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指参加一定组织,依附于某个团体等。爱包括接受他人和给予他人爱的需求。 4)尊重的需要: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的潜能和天赋得到充分发挥。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 动机冲突类型: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式冲突。指对两个同样有吸引力的目标难以取舍。 2)双避冲突:避-避式冲突。两个可能威胁个体的事件不能全部回避,为回避其中一个必须忍受另一个。 3)趋避冲突:接近-避式冲突。对同一事物既有亲近的愿望,又有避开的愿望。 4)双重趋避式冲突:双重接近-避式冲突。人遇到有利弊的目标,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 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放弃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的分类:1.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特殊能力,指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不可少的能力。 2. 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有明显的天赋性。 气质分类:1)胆汁质,精力充沛,易于冲动。2)多血质,活泼敏感,好交际,注意力易转移。3)粘液质,安静稳重,注意力稳定。4)抑郁质,孤僻,行动迟缓,对事物体验深刻,善于察觉细小事物。 性格:个体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个体在活动中与特定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格的核心特征。 性格的特征: 1)态度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上。 2)意志特征。个体对自己行为自觉调整和控制的水平特点。 3)情绪特征。 4)理智特征。 三.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大题!) 生命周期: 指一个人从出生,婴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的发展过程. 健康:一个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都健全。 心理健康: 也称心理卫生,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1.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10.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国:1.智力正常 2.情绪良好 3.人际和谐 4.适应环境 5.人格完整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1. 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2.呈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早期的发展重于后期的发展 4.发展模式中存在个体差异性. 婴儿0-1岁;婴幼儿1-3岁;幼儿3-6岁;儿童6-12岁;青少年12-18岁;青年18-35岁;中年35-60岁;老年>60岁。 胎儿期心理健康:1.孕期营养及保健;2.孕妇的情绪 婴儿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起点 1.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2.增进母爱 3.保证充足睡眠 4.保证运动与智力的发展 幼儿期心理健康:1.促进言语发展 2.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 3.玩耍与游戏 4.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失 5.父母言谈举止的表率作用 儿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已接近成人。脑的发育已趋成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稳定性增长;口头语言迅速发展,词汇量增加;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过渡;性格可塑性大,喜欢模仿。 儿童期心理健康:1.科学合理安排学习 2组织社会劳动 3.培养开拓创造性思维 4.注意情商的培养 青少年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生理:生长和发育的快速阶段,第二性征相继出现,性功能开始成熟。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 心理: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精确性和概括性,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自我意识存在矛盾,出现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可塑性大,情绪易波动。性意识开始觉醒。 青少年心理健康:1.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2.保持情绪稳定 3.预防性意识困扰 4.消除心理代沟 青年期生理心理特点: 生理:生长发育已经成熟,各种生理功能进入最佳状态,身体素质达到高峰。脑的形态和功能已趋成熟。 心理:1.认知能力趋于完善,口语及书面表达趋于完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的稳定性日益发达。 2.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 3.意志活动控制力日益增强,表现在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4.人格逐渐成熟。 青年期心理健康: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 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 3.防止性的困扰 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心理变化,各种感觉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 情绪趋于不稳定; 男女两性出现同化趋势 四、主要理论流派 意识:与语言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意识使个体保持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知觉,对人的适应有重要作用。 潜意识: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是整个心理活动中最具动力性的部分。 前意识: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心里要素,一旦注意到,前意识可转变为意识状态,是意识和潜意识的缓冲地带。 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在婴儿期由本我产生,是与外部交往的唯一源泉,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由社会规范、道德观念内化而成。遵循至善原则。 五.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作出鉴定。 心理评估的作用:是心理干预的重要前提和依据,还可对心理干预的效果作出判定。 心理评估的方法:观察法,会谈法,调查法,心理测验及临床评定量表。 信度: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效度: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所要测的东西的真实程度,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 常模: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心理测验: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能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 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标准化、保密、客观。 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应用: ·根据功能分: 1.智力测验:主要应用于儿童智力发育的鉴定、脑器质性损伤及退行性变的参考指标。正常智力水平是智商平均值(IQ=100)上下一个标准差(15)的范围。 2.人格测验:多用于某些心理障碍病人的诊断和病情预后的参考。 3.神经心理学测验:可用于脑器质性损害的辅助诊断、脑与行为关系的研究。 4.评定量表:评价精神症状等。 ·根据测验方法分:1.问卷法 2.作业法(非文字) 3.投射法(多用于测量人格、异常思维) 智商:是智力的量化单位,即通过智力测验将智力水平数量化,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比较。 六. 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领域中的应激有三个方面含义: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有害刺激) 应激是一种反应 (对有害刺激的反应) 应激是一种状态(影响因素) 应激:机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 【应激反应有大题!】 应激反应:由于应激原导致个体的各种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 一、 应激的心理反应: 1) 情绪性应激反应: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是应激的情绪反应。常见的包括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负性情绪,可使自我意识变狭窄、注意力下降、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 2) 认知性应激反应:应激时唤起注意和认知过程,以适应和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应激明显时,认知能力下降是普遍现象。常见的包括意识障碍、注意力受损、记忆思维想象力减退等。 3) 行为性应激反应:主要包括逃避、退化、敌对、无助、物质滥用等。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涉及到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心理生理中介。心理生理中介探讨应激源信息是如何转化为生理系统的反应。在医学心理学中通常将其划分为神经、内分泌与免疫三条途径。 ①神经机制。应激反应主要通过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机体处在急性应激状态时,刺激信息被中枢神经接收、加工和整合后,冲动传递到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使肾上腺髓质激活,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为机体适应和应对应激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但如果应激源刺激过强或时间太久,可造成体内儿茶酚胺递质不足,从而表现出心率变缓,心输出量和血压下降,血糖降低造成眩晕或休克等耗竭表现。 ②内分泌机制。应激反应通过下丘脑一腺垂体一靶腺轴进行调节。当应激源作用强烈或持久,冲动传递到下丘脑,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促使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增多,血糖上升,抑制蛋白质分解,增加抗体等。实验还证明,应激状态下分解代谢类激素如皮质激素、髓质激素等分泌增加,合成代谢类激素如胰岛素等分泌减少,而应激后修复过程则相反,这些生理变化为个体适应环境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免疫机制。应激反应过程中,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双向性调节。一般认为,短暂而不太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能,而长期强烈的应激则会抑制免疫功能,引起内环境紊乱,降低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塞里一般适应综合征:每种疾病或有害刺激作用于个体都会导致一种相同的、特征性地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三个阶段: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警戒期:面对有害刺激,机体唤起体内防御能力的动员阶段。 阻抗期:机体通过提高自身整体结构和功能水平增强对有害刺激的对抗能力。 衰竭期:若有害刺激持续作用于机体或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机体会丧失其防御能力转入衰竭阶段,出现出现不可逆转的组织器官病理改变。 应激相关的生理基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内源性阿片系统、性腺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免疫系统。 应激源:即生活事件,是引起应激的刺激,包括来自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生物的各种事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八、病人心理 病人角色:即病人身份,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1)角色行为缺如:不承认自己是病人 2)角色行为冲突: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角色集于一人时,其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3)角色行为减退:进入病人角色后,又因某种原因重新承担本应免除的社会角色的责任,放弃病人角色。 4)角色行为强化:随着躯体康复,病人角色行为应转化为正常,但个体仍安于病人角色的现状。 5)角色行为异常:病人无法承受疾病的挫折和压力,对病人角色感到厌倦、悲观、绝望由此导致行为异常。 求医行为:人们感到某种躯体不适或产生病感时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可分为主动、被动、强制求医行为。 求医原因:生理、心理、社会。 求医行为的因素:年龄;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个性;文化教育程度;社会经济。 遵医行为:病人遵从医务人员开列的处方和遵照医嘱进行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的行为。 病人的心理需要:生存、安全、社会联系和交往、尊重、自我成就。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1)认知活动特征:感知觉异常、记忆和思维能力受损 2)情绪特征:情绪不稳定是患病后普遍存在的情绪反应,病人控制力下降,易激惹。常见焦虑、抑郁、愤怒。 3)意志行为特点:意志行为的主动性降低,对他人的依赖性增加。行为退化。 4)个性改变:独立性降低,依赖性增强。 九.医疗行为中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 医患关系【大题!】 1、定义: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病人建立的相互关系。广义指提供医疗服务的群体与接受医疗服务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狭义指医生个体与病人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特点:①明确的目的性:以病人疾病的治疗、康复及健康的维护为目的,以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为中心。 ②医患双方地位平等 ③医生是医患关系的主要影响者 ④医患关系有时限性:病人治疗结束后,医患关系就不存在。 3、 类型:①主动被动型: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父母-婴儿”;医生处于主动主导地位,患者完全被动;所有的医疗活动,只要医生认为有必要,即可施加于患者,无须征得其同意;适用于某些特殊病人,如意识严重障碍者、婴幼儿、危重及休克病人、智力严重低下者、某些精神病病人。 ②指导合作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疾病治疗;“父母-儿童”;允许病人参与到自己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尊重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适用于急性病人。 ③共同参与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人-成人”;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自己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适用于慢性病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病人。 4、 影响因素:①病人权利 ②责任冲突 ③信任和理解 ④沟通态度 5、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 1)医患关系应建立在现行法律和法规的框架内:一是医生的行为方式应该在法律法规框架内;二是医生对待患者及其亲属的态度应该在法律法规框架内。 2)处理好医患之间的职业和非职业关系 3)处理好移情和反移情问题:移情是患者无意识地将自己对亲人的情感,如爱、恨、愤怒、依恋等指向医生或其他治疗者;反移情是医生或其他治疗者将自己对亲属的情感无意识地指向患者。 4)理解和正确应对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一是认真分析患者和亲属的心态,正确理解其心理防御机制;二是正确疏导,避免危及良好的医患关系;三是引导患者及其亲属正确应用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① 自恋型:否定、投射。 ② 神经症型:转移、合理化、反向。 ③ 不成熟型:退化、幻想。 ④ 成熟型:升华、幽默、压抑。 心理防御机制的意义: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可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措施。 5)正确应用沟通技巧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 沟通的结构:①信息源(具有信息并启动沟通的个体); ②信息(如文字、声音、表情、姿势、动作等); ③通道(接受信息的渠道,如视听器官); ④信息的接收对象; ⑤反馈 沟通的分类:正式和非正式;上行、下行和平行;单向和双向。 沟通的功能: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分享情感;改善人际关系;协调特定群体内部的统一行动。 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正确选用沟通形式 ②正确使用沟通渠道(言语、体语) ③保持各种类型沟通使应有的距离(公众距离3-7米;社交距离1-4米;个人距离0.4-1米;亲密距离0-0.5米) 十、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身疾病诊断原则的要点: 1)心身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应明确其与躯体症状发生的时间关系。 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3)应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1) 心身干预目标,包括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心理学病因、生物学症状。 2)心身同治原则。 心身疾病的预防: 同时兼顾心理和生理两方面 1)早期的心理指导促进人格完整 2)矫正不良习惯与行为模式 3)减少和消除心理应激 4)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5)定期体检与早期干预 常见的内科心身疾病:心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糖尿病 十一、 异常心理问题 异常心理概述【大题】 正常心理活动三大功能: 1)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人际交往 3)使人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以便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异常心理: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是指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一、 内省经验标准 这里的内省经验指两方面,其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即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没有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自己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寻求他人支持和帮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没有这种不舒适感反而可能表示有心理异常。其二是从观察者而言的,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即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常模。但由于接受过专业教育以及通过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观察者们也形成了大致相近的评判断标准,故对大多数心理变态仍可取得一致的看法。 二、 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对人们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显示常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因此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虽然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所谓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也便于比较,操作也简便易行。但这种标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但很少被人认为是病态。再者,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定成常态分布,而且心理测量的内容同样受社会文化制约。所以,统计学标准也不是普遍适用。 三、 客观检查标准 将症状数量化,是比较客观和可靠的指标。包括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主要反映大脑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特点。大脑是心理的器官,大脑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损伤必然引起心理活动。还包括心理检查指标,如智力测验、记忆测验、人格量表。 四、 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有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不适应时,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这里正常或异常主要是与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上述每一种标准都有其根据,对于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又都不能单独用来解决全部问题。故应互相补充,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判断是否有心理异常。 十二.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在防止心理障碍的出现的各种措施中,预防性干预是最有效的手段。 预防性干预的方式 1) 普遍性:面向广大普通人群。 2) 选择性:针对还未出现心理问题,但发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 3) 指导性:针对有轻微心理障碍征兆的人群。 心理咨询: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依据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其认识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促进其成长的过程。 心理治疗: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在一定程序中通过与患者不断交流,在构成密切治疗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生理的变化,促进人格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心身症状的心理干预过程。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1)信赖性 2)整体性 3)发展性 4)个性化 5)中立性 6)保密性 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倾听;提问;鼓励;内容反应;情感反应;面质;解释;非语言性技巧。 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 1) 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急性病、慢性病、心身疾病。 2) 精神科及相关病人:神经衰弱、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等。 3) 各类行为问题:人格障碍、过食、烟酒瘾、口吃、遗尿等。 4) 社会适应不良 十三.心理干预各论 1、 精神分析疗法 基本技术:1)自由联想 2)释梦 3)阻抗 4)移情 2、 行为治疗: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对学习适当奖惩,消除不良行为,建立良好行为。 方法:1)行为的观测和记录 2)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治疗恐惧症、癔症。 3) 冲击疗法:一下子让病人面临最高等级惧怕的情况。 4) 厌恶疗法:通过轻微的惩罚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适用于露阴癖、恋物癖、酒精依赖、强迫症。 3、 认知治疗:以矫正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适用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自杀、强迫症、精神分裂等。 4、 以人为中心疗法:适用于各种心理问题,正常人或轻度心理障碍患者。 5、 森田疗法:精髓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适用于15-40岁,住院为主。适应症包括强迫症、疑病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不适用于人格障碍或深层次创伤者。 6、 暗示和催眠疗法:适用于各种神经症、心身疾病、睡眠障碍等。 7、 松弛疗法 8、 生物反馈疗法 9、 支持疗法:基础性的心理治疗模式,以精神支持为主要内容。 10、 家庭治疗 11、 集体心理治疗 12、 危机干预 病感:指主观上感到躯体或心理上有不适或痛苦。 十四. 康复医学(只考一个选择题!) 康复:疾病发生到恢复到原来的良好状态。 康复的内容包括:心身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功能康复 康复的原则: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功能训练 康复治疗的范围:神经系统的疾病与伤残、精神残疾、骨关节疾病与伤残、感官与智力残疾、慢性病。 心理危机:任何因素所致的急剧的精神系统的失衡状态, 导致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下降。 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脱离危机的环境;阻止进一步的应激过程;促进负性情绪的释放;提供安全的社会和心理环境。 影响康复过程的因素:1)认知活动影响,包括否认、偏见、偏信、依赖、固执、宿命观等。 2)情绪影响。3)人格影响。4)社会因素影响。5)医-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心理学 总结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