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The "two sessions", General Secretary of "Pro", "clear" the word succinctly summarized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as pure politics, reshaping the political relationship specified in the direction. District leaders in handling political and business relations, engage in trading power for money, and finally stumbled, we a lesson, always keep in mind that "Pro", "clean" practicing "Pro", "clear". "Pro" is to open a sincere engagement with private enterprise to help solv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 Clear "is to clarify the Division of power, exercised in accordance with, private entrepreneurs with innocent purity, not abusing power for personal gain, not to engage in trading power for money. Third, in order to maintain fairness and justice. Fairness and justice is the lifeline of the rule of law, is the bes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Currently, lax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judicial sector in our region also exist to varying degrees, law enforcement departments and individual window units power for personal gains and bribes, thick friends, relations, human cases, money cases in which seriously infringe 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and people. Especially some law enforcement and inspection for profit purposes, deliberately looking for corporate loopholes, found directly under the ticket does not give business improvement opportunities. We recruit a company doesn't easily, cultivating a business more difficult, never for personal gain, systematic harassment, card, last checked to check to get the enterprise collapsed. To guarantee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Always proceed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ervices, fully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non-public enterprises and social benefits, an accurate grasp of legal limits, protect the enthusiasm of entrepreneurs and practitioner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nhancing expectations and confidence. To promote strict enforcement. Strengthening law enforcement procedures, improve law enforc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law enforceme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isk control mechanism of law enforcement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social security, urban management, road traffic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effectively free, extensive law-enforcement and lax enforcement of law enforcement and other issues. To uphold justice. Justice is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to safeguard fairness and justice, to unequivocally support the courts and procuratorates independently exercise level ... Judicial activities were rampant, must not be allowed to run, favors, money, must not be allowed to knowingly violate the miscarriage, violations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must not be allowed to abuse of power, to make forest mass can be felt in every judicial cases in equity and justice. Four to deepen grass-roots governance according to law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 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 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一)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二)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三)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四)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五)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文艺 一、书法艺术 1 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 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 木刻版画、年画等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两宋:南戏 3、元代: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4、清代:京剧 必修三复习提纲(2)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一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单元主题:西学东渐(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 孙中山“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但是具有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 4、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 5、实践:洋务运动 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1、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 谭嗣同:《仁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平等; 严复:译著《天演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4、与顽固派论战 焦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5、实践:戊戌变法 6、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五、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1、背景: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②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③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新文化运动概况: ①标志: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 ③思想阵地: 《新青年》 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⑤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⑥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 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②进步性: 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 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 然科学的发展; ③局限性: 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 六、孙中山“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同盟会成立,提出十六字纲领; 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4、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新启示和希望;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 3、评价: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以三大政策为核心,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三)三民主义的特点:时代性、爱国性、纲领性。 七、毛泽东思想 (一)历史背景: 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实践基础: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 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大革命时期(1924-1927.7) (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观点: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 (1)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中共七大:1945.4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 著作: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 ①“社会主义改造”思想:1953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 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性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作用: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④创造性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 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八、邓小平理论 (一)、历史背景: 1、社会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思想基础: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 (二)形成和发展过程: 1、1978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立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实现伟大转折; 2、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 于”标准) 3、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 5、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的基本路线、战略三步走思想; 6、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计划手段互补)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8、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三)历史意义 1、性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作用: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 ③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二次历史性飞跃 九、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一)背景: 1、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2、国内形势: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3、建设中国特色的实践中,积累治党治军经验,提出新思想 (二)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形成过程: 1、2000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概括三个代表的思想; 2、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三)历史意义 1、性质特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作用: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 ②是新世纪全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针; 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专题二 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成就 时 间 重 大 成 就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197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 1983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9 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1999年 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2003 年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历史意义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 ②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 二、新中国的教育 (一)扫盲教育 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2、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要求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文盲率为5%以下; (二)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含义 2、发展义务教育的措施: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实施“希望工程” 3、成果: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 1、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2、1958年教育大革命; 3、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4、文革十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6、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三、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 2、文化方针制定:195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成果: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史学 (二)遭遇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文革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三)文艺的春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 2、成果:见教材130页 世界史 专题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单元线索: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 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启蒙运动) 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1、自然哲学的兴起: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生于水,归于水; 2、智者学派: ①产生背景: a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b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c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②思想主张:a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b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c 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③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3、苏格拉底: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 4、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 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逻辑学 二、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意大利人才众多;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3、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主要成就 1、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1、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阶段。 2 历史作用: A 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冲破宗教神学桎梏,思想解放; B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 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三、欧洲宗教改革 (一)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 2、天主教会的政治、经济盘剥; 3、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改革主张:“信仰得救”(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4、影响: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形成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 (三)加尔文宗教改革 1、改革主张:信仰得救 先定论(评价) 2、改革影响: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1、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特点)。 2、作用: ①进一步打破天主教会精神枷锁,促使人民的思想的自由和解放; ②打击教会的经济、经济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启蒙运动 (一)历史背景: 1、经济条件: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因素:成长中的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政治成熟,反对专制统治日益强烈,与封建势力矛盾日益加深; 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严重挑战教会的谬误权威。 (二)概况 1、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理性主义”,即倡导“人权”、“民主”“法治”反对天主教权、专制王权,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民主法制社会!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伏尔泰:反对天主教和封建专制,提倡英国式君主立宪制和自由、平等、民主政治;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提出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④康德:三大批判,提出“人非工具”(人本思想) (三)历史意义: 1、性质:欧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作用:丰富和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专题二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发展历程 一、近代科技革命 (一)近代科技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自然科学奠定了物质基础; 2、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欧洲出现了许多科学巨匠; 参与本物业的竣工验收,并在物业移交接管时,与甲方办理物业管理书面交接手续;本物业交付使用后的质量标准.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Grass-roots governance according to law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but also the most bas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Despite my good social order in General, but there are law-abiding consciousness, social order is not standard, regardless of faith, Twining visit visit and other outstanding problems. We want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field of multi-level governance according to law,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o promote universal compliance. Actively foster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carry out law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n honesty and trustworthiness, guide the masses and consciously abide by the law, failing to find method, problem-solving method, method of gradually changing the world, he is not looking for but someone "unspoken rules", formed all law law, abide by the good atmosphere. To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curity. Deepening peace xingan construction, strongly against violence crime, mafia and serious criminal offences,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