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定稿).doc(4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单位代码: 00000 密 级: 公 开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 识》单元教学设计 学 院:教师教育学院 专 业:小学教育(数学方向) 学生姓名:000000 学 号:20000000000 指导教师:0000000 职 称:讲师 2017 年 6 月 3日 毕业设计承诺书 我是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数学方向)专业2013级0000。本人修完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并按照《00000授予学位工作实施细则》要求撰写本毕业设计。本人承诺该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存在抄袭他人成果内容,本人承担由学术不端行为所导致的相应责任。 承诺人:00000 2017年 6 月 3 日 河池学院2017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设计基本信息 课 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授课人姓名 0000 年级 二年级 学号 201300005 授课时间 2016年11月24号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四个课时 实践学校 拉仁镇(乡)仁德小学 教学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让学生经历图形中抽象、分类、性质探讨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理解角的概念,能用三角尺比较角的大小”。 认识角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认识的一种飞跃,是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和图形的过程。要求学生能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知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图形。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识图和画图的技能,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同时,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要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探究知识的发生,并通过课堂动手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 1. 教材编排结构及内容 2. 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教材内容依次包括四个部分: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其中认识角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解决问题则是本单元的难点。从例1的认识角到例6的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始终遵循由浅入深的递进原则,从而说明教材编写者非常注重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 教材编写意图和结构作用 角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角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情境图入手,从实物图形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知识的抽象过程,感知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教材也是在学生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础上编写的,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也为往后学习角的度量做准备。 总之,本单元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而且还体现了知识整体紧密衔接和连贯性。 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实施对象为拉仁乡仁德小学二年级全体学生,该班共29名学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11人。经了解大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均由爷爷奶奶照顾,以至于养成懒惰不爱学习的习惯,平时抄作业的行为极为严重,平时布置的家庭作业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按时完成,第二天早上来到教室就拿学习委员或班长的作业来抄,在此行为习惯的影响下致使班上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只有班长、学习委员及组长等小部分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班级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完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开教师就乱成一锅粥。两极分化也极为严重,厉害的小部分同学成绩都很好,差的同学考试基本都不及格。然而这些孩子们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们比较听老师的话,课堂的积极性比较容易调动。抛开学习成绩来说,他们积极乐观、爱劳动,可塑性极强,这也为我们开展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中儿童的认知活动通常需要具体生活经验和直观形象的支持。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则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多数学生课上都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但他们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时间基本为15-20分钟,而且注意力很容易离开教学内容,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身上,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生活中处处有角,二年级的学生对角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但他们基本可以辨认生活中的很多角,对角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一年级已经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这对他们认识角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他们学习角的认识这节课难度并不大,真正有难度的在于画直角和拼钝角,后面的几课时对他们来说才是一种挑战。总体而言此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好动、爱模仿,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难度并不是很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性质的探讨,初步认识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学会用尺子画角。 数学思考:通过在情镜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度到数学意义上的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主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并在观察、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的数学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拼一拼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使学生在自主活动探究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分享。 情感态度:使学生知道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能从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认识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用三角板辨别角的种类。 难点 正确数角、用三角板正确画各种角,用三角尺拼钝角。 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离不开活动,活动中也不缺乏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开展教学,一方面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找角,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实物中找角,做到把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到一起。在认识角这一课时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有哪些图形,再让学生从这些图形中找出角;例1教学中我更是用剪刀、钟表三角板等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自己观察,亲身体验,寻找实物中的角,从而抽象出实物中的角。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角,我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黑板、课桌椅、窗户、国旗等物体,在这些物体的表面找角,课后还让同学们到操场上及生活中找角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角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为此,我提前利用小木块制作了活动角,课上让学生自己扳动活动角的两边,变化出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感受到角的大小只和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以及让学生利用不规则的纸片折角、用一副三角板拼钝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则适时适量讲解,由物到图,重视表象的形成,多采用直观演示法、观察法,善于借助不同的教具来认识角。 5 目 录 一、《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理论 …………………………………………(1) (一)教学设计理念说明……………………………………………………………(1) (二)教材分析 ………………………………………………………………………(1) 1.教材编排结构及内容 …………………………………………………………(1) 2.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1) 3.教材编写意图及结构作用 ……………………………………………………(2) (三)学情分析………………………………………………………………………(2) 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3) (一)教学目标 ……………………………………………………………………(3)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3) (三)教学策略 ……………………………………………………………………(3) (四)教学过程 ……………………………………………………………………(4) 第一课时…………………………………………………………………………(4) 第二课时 …………………………………………………………………………(9) 第三课时 ………………………………………………………………………(12) 第四课时 ………………………………………………………………………(16) 三、教学实施………………………………………………………………………………(18) 四、教学反思………………………………………………………………………………(19) (一)教学实施前反思………………………………………………………………(19) (二)教学实施后反思………………………………………………………………(19) 五、《认识角》说课设计…………………………………………………………………(20) (一)说教材…………………………………………………………………………(20) (二)说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21) (三)说教学策略……………………………………………………………………(22) (四)说教学过程……………………………………………………………………(22) 1.情境导入,引入新课…………………………………………………………(22) 2.实践观察,探究新知…………………………………………………………(22) 3.巩固新知 ……………………………………………………………………(24) 4.课堂小结 ……………………………………………………………………(24) (五)说板书设计……………………………………………………………………(24) 六、参考文献………………………………………………………………………………(25) 七、附录资料………………………………………………………………………………(25) 八、致谢……………………………………………………………………………………(26)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数学方向)专业 张代科 指导老师:钟乃良 一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理论 (一)教学设计理念说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让学生经历图形中抽象、分类、性质探讨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理解角的概念,能用三角尺比较角的大小”。 认识角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认识的一种飞跃,是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和图形的过程。要求学生能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知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图形。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识图和画图的技能,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同时,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要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探究知识的发生,并通过课堂动手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编排结构及内容 2. 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内容依次包括四个部分: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 2 解决问题。其中认识角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解决问题则是本单元的难点。从例1的认识角到例6的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始终遵循由浅入深的递进原则,从而说明教材编写者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 教材编写意图和结构作用 角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角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情境图入手,从实物图形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知识的抽象过程,感知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教材也是在学生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编写的,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也为往后学习角的度量做准备。 总之,本单元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而且还体现了知识整体紧密衔接和连贯性。 (三)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实施对象为拉仁乡仁德小学二年级全体学生,该班共29名学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11人。经了解大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均由爷爷奶奶照顾,以至于养成懒惰不爱学习的习惯,平时抄作业的行为极为严重,平时布置的家庭作业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按时完成,第二天早上来到教室就拿学习委员或班长的作业来抄,在此行为习惯的影响下致使班上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只有班长、学习委员及组长等小部分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班级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完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开教师就乱成一锅粥,两极分化也极为严重,厉害的小部分同学成绩都很好,差的同学考试基本都不及格。然而这些孩子们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们比较听老师的话,课堂的积极性比较容易调动。抛开学习成绩来说,他们积极乐观、爱劳动,可塑性极强,这也为我们开展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中儿童的认知活动通常需要具体生活经验和直观形象的支持。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则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多数学生课上都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但他们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时间基本为15-20分钟,而且注意力很容易离开教学内容,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身上,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生活中处处有角,二年级的学生对角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但他们基本可以辨认生活中的很多角,对角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一年级已经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这对他们认识角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他们学习角的认识这节课难度并不大,真正有难度的在于画直角和拼钝角,后面的几课时对他们来说才是一种挑战。总体而言此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好动、爱模仿,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难度并不是很大。 二、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性质的探讨,初步认识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学会用尺子画角。 数学思考:通过创设情境在情镜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度到数学意义上的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主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并在观察、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的数学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拼一拼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使学生在自主活动探究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分享。 情感态度:使学生知道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能从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用三角板辨别角的种类。 教学难点:正确数角、用三角板正确画各种角,用三角尺拼钝角。 (三)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离不开活动,活动中也不缺乏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开展教学,一方面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找角,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实物中找角,做到把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到一起。在认识角这一课时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有哪些图形,再让学生从这些图形中找出角;例1教学中我更是用剪刀、钟表三角板等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自己观察,亲身体验,寻找实物中的角,从而抽象出实物中的角。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角,我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黑板、课桌椅、窗户、国旗等物体,在这些物体的表面找角,课后还让同学们到操场上及家中寻找角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角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为此,我提前利用小木块制作了活动角,课上让学生自己扳动活动活动角的两边,变化出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感受到角的大小只和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以及让学生利用不规则的纸片折角、用一副三角板拼钝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则适时适量讲解,由物到图,重视表象的形成,多采用直观演示法、观察法,善于借助不同的教具来认识角。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画角。 2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度到数学意义上的角,通过画角、制作角,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知。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角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 教学方法:问答法、观察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丶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平时大家都喜欢去操场上玩吗?那你最喜欢玩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打球、跳绳等)(出示情境图)你看,这些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我们来看看图中都有那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呢?指明学生回答,***同学你来说说。(预设学生回答:有老师、有很多可爱的小朋友。他们有的在玩双杠,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爬梯子等等。)仔细观察,操场上有很多我们学习过的图形,你发现了吗?(预设学生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球等等)老师及时表扬学生,大家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些图形都是我们都已经认识了,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个的图形,一起来看看,图中戴帽子的爷爷手里拿的剪刀张开的时候就成了这样一个图形(出示张开的剪刀,并在黑板上画出其样子),以及爬梯子的同学张开的双手一位成了这样的图形(教师作出动作),它到底是什么图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角。(接着在黑板上板书:角的认识) 【设计意图】 首先,导入部分从学生的业余活动切入,带动课堂的氛围,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从课文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图入手,也符合教材的设计意图及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一下子把学生的吸引力吸引过来,还能通过情境图中的图形过渡到新知中来,可谓“一箭双雕”。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找角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课本这图情境图,图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大家一起来找一找,看谁找得又快有多。(请学生起来回答)好,谁来说说,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角?请你把它指出来,学生每指出一个角,教师都要复述并指给全班同学看。 老师今天带来了三件我们常见的物品,你们来观察他们是否有角。(出示剪刀、钟表、三角板)如果有角,那么请你指出它的角在哪里。(请学生上台指出来,同时教师复述并把各个物体的角画在黑板上。)好,既然这三个物体都有角,老师就把它们的角画出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以下各角: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摸一摸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此时,教师拿着三角板走下去,依次让学生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预设:(生:摸到两条直直的边、和一个尖尖的角) 仔细观察上面这三个角,看看他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生: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对,非常正确,他们都是尖尖的而且都有两条直直的边。那尖尖的这一点我们能不能给它取个名字呀! 预设:(生:通过预习学生知道叫做——顶点) 直直的这两条线我们也给他取个名字。(预设:叫做边)教师复述,我们把尖尖的这一点叫做——顶点,把两条直直的边叫做——边(一边复述一边用手指出定点和边),接着老师板书: 同学们都已经知道角的顶点和边在哪了,下面同学们把剩下的两个角的顶点和边都标出来。老师想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这两个角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和***你们上来标一标,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出来。(教师下去检查,发现有同学标错则及时指导其改正。)教师及时给上台的两位同学点评。 到底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预设:(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不只我们数学上有角,我们身边、教室里也有很多很多的角,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找到的同学请说一说。 2. 折角、制作活动角 看看老师手上这个圆有角吗?(出示圆形的纸片)那我们怎么样才能折出角呢?来,大家在老师发给你们的圆片上试一试,折好后老师请想几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他们折的角。折得快的同学和你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折的,不会折的同学看看课本P39页是如何折的。请做得最快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折的角,并指出顶点和边。 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角(教师扳动两边),这是一个活动角,扳动两边就可以改变角的大小。老师想请几位同学上台利用这个活动角制作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谁来?(引导学生扳动两条边可以改变角的大小)学生做好角后,老师问:他们谁做的角大,谁做的角小呢?你们怎么知道?预设:(生:可以把他们重合起来比一比。)再来看看哪个角的两边张开得更大?预设:(生:大的那个角)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板书) 那么老师就有个疑问了,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那角的两边越长,是不是角也越大?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老师的这个疑惑。随后老师用活动角工具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张开程度一样,但边长不一样的角,问同学们哪个角大? 预设:(生:有的说一样大,有的说不一样大) 好,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到底哪个角大,经过相比两个角一样大。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边张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边张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3. 画角 同学们我们都已经认识角了,那你们知道怎么画角吗?教师引导学生画角:先选择一个点,再用尺子从这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下面同学们按着老师的方法,自己在草稿纸上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又快又好。教师选着画的最快的同学的画的角展示,并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 从情境图中找角到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再到折角、制作角,这一步步都是由浅入深开展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设计折角、做角都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角是有大小的,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对角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在观察中明白角的大小只和角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 1.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43页,做第二题,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标出顶点和边。 2.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43页,做第三题,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并在图下写出角的个数。 3.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一个角有3个顶点,两条边。( ) (2) 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 ) (3)画角时,要先画顶点。( ) 【设计意图】 小学生记忆力虽然好,但都是短时记忆,学习完新知识后得及时做练习巩固,才能把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 四、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如果你是角,你怎么样介绍你自己?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同学们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先学到这,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再慢慢深入学习。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是一节完整课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58页的练习题。 【设计意图】 课后作业也是一堂完整课的必要环节,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必须及时巩固才能把知识转化为己有,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较为贪玩,这就更应该设计课后作业来巩固新知。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认识直角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结合生活情景,初步认识直角。 2.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 在认识直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直角、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认识角,同学们也学会了画角,那么老师就要检查一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 2.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 3.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他不是角? 4. 同学们都非常棒,看来大家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都掌握得非常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每到了星期一我们全校师生都一起到操场上升国旗,那你发现国旗上有角吗?(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你来指一指,数一数国旗上一个有几个角,他们的大小都怎么样?预设:生:(有,有4个角,他们都一样大。)这4个角都一样大,老师把国旗上的这个角画出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角,来我们一起给他取个名字---直角。板书课题:认识直角。 【设计意图】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特征,为学习直角做准备。通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国旗上有角,引出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让学生在图形中找角,教师在课件上用红线标出来。老师标出来的这些都是什么角?(直角)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三角板,看看三角板上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角?那我们再看看另一个三角板,看看他有没有直角? 所以,我们知道每个三角板上面都有一个直角。那么,我们要知道一个是不是直角,该怎么办?预设:(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那我们要怎么样比呢?学生可能说得不清楚,教师整理后得出方法:首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三角板上另一条直角边是否和角的另一边重合,如果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没有重合,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2. 在生活中找直角。生活中角无处不在,现在请你仔细观察我们教室,看看哪些地方有直角,并用三角板比一比。 3. 折直角。现在我们动动小手折一折,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纸片,看看谁能够又快又好的折出一个直角。老师展示最快折好的同学折的角,并及时给予表扬。 4. 画直角。直角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图形,你知道怎么画吗?教师指导正确画直角:先任意画一个点→以这点为起点画一条直线→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完全重合→三角板顶点与起点重合→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标上直角符号,这就画成一个直角。 【设计意图】 从主题图中找直角,到从教室中找直角,将数学生活化。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 课本做一做的第一题和第二题(P40页)。 (1)用三角尺比一比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图1 图2 图3 2. 课本练习八,判断下面哪些是直角? 图1 图2 图3 图4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并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他一个很特殊的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学们回家找一找看看直角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设计意图】 通过归纳总结以及让学生找一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课后作业 安排学生放学回家做同步练习册的相应内容。 【设计意图】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都为短时记忆,学习新知识后必须通过做练习来及时巩固才能转化为长时记忆。 附: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图形的的抽象,能在实物图中找角,在辨认直角的基础上,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画锐角和钝角。 2. 在情境中找角,通过比一比、画一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辨认出锐角、直角、钝角 教学难点:用三角板正确画锐角、直角、钝角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纸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复习铺垫 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张老师吧?但是你们一定不知道张老师还会变魔术吧!不信你看,张老师现在就用手中的纸片变出一个我们的老朋友(用不规则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你们认识他吗?那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直角有什么了解?预设:(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的时候要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我们的黑板、课桌、数学课本,他们的角都是直角)。 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棒,说明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认识两位新朋友!继续学习认识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变魔术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折出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直角让学生们述说他的特点,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为认识锐角和钝角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下面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这三个物体,看看他们那些地方有角?(课件出示数学课本、红旗、红领巾)看看有没有我们认识的角?预设:数学课本上有直角、国旗上锐角、红领巾上有钝角。(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会提前认识锐角和钝角) 你怎么就知道他是直角呢?要想知道他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怎么做?预设:(用三角板的直角来和这个角比一比)。同学们真有想法,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帮老师比一比,看看谁最勇敢?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并指导学生正确比较。强调: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及一条边与数学课本的直角顶点及一条边重合,再看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经过比较,发现数学课本的角是直角。 那另外两个角到底是什么角呢?我们也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比较。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及一条边的与角的顶点及一条边重合,要是另一条边比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张开得更小,我们就把这个角叫做:锐角。要是另一条边比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张开得更大,我们就把这个角叫做:钝角。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2. 在生活中找角。下面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找一找,看看教室里都有哪些角,并用你的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 观察三角板上的角。同学们每人手上都有两个三角板,下面同学们和你的前后桌4个人为一个小组比一比,看看每个三角板上有几个锐角?然后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教师点评。总结出结论:每个三角板上都有两个锐角。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相帮助的能力,并通过学生亲自比一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巩固新知 1. 变角。让学生们利用提前做好的活动角变出一个直角、锐角、钝角。 2. 同桌之间互相合作。一个人画一个角,另一个同学则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看看是否正确,再交换角色。 3. 课本41页做一做。第2题,连一连。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进一步巩固锐角、钝角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进一步巩固新知,加深理解。 附: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用三角板拼钝角 教学目标: 1. 经历图形的抽象,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可以拼出一个钝角,加深学生对钝角的理解。 2.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用三角板拼钝角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用一副三角板拼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感知“用一副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锐角一定能拼出钝角” 教学方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出新知 1.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你还记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吗?(锐角<直角<钝角) 2. 大家都拿出你们手上的两个三角板,看看三角板上都有什么角?(有两个锐角、和一个直角)三角板上面有没有钝角呢?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利用三角板上的角拼出一个钝角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用三角板拼钝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通过学生亲自观察发现三角板上面没有钝角,教师设疑如何才能拼出钝角,进而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同学们,我们学习新知识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没有同学理解“一副”三角尺的意思?一副三角尺有几个三角板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而解释:一副三角尺包括两个三角板,其中一个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一样长,另一个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不一样长。 2. 小组合作,拼钝角。同学们理解“一副”三角尺后,以前后桌为一个小组,各自拿出你们的两个三角板,拼一拼,看看如何才能拼出一个钝角,并把你们所拼得的角画下来。 3. 汇报展示。教师挑出不同拼法的同学,让其展示给学生看,并说说你在拼角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教师把这些角都画在黑板上。 4. 作品分类,讨论猜想。 交流分类:一类:锐角和锐角拼成的角;另一类:锐角和直角拼成的角 猜想:锐角和锐角拼成的角,一定是钝角吗?(不一定)锐角和直角拼成的角,一定是钝角吗?(一定) 5. 验证。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放法来验证他是不是直角?(预设:观察、比一比) 观察:凭感觉一眼就能看出他比直角小太多,所以拼得不是钝角。 比一比: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比直角大则拼得是钝角,比直角小,则拼得不是不是钝角。 6.拼钝角最好的方法: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一定能-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角的初步认识 年级 上册 初步 认识 单元 教学 设计 定稿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