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与答案解析.doc
《2019年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与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与答案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专业资料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有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 B. 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尤其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 C.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D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还必须加入诗意的想象才更能理解它们传达的内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三个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B. 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C. 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D. 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B. 除了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C. 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D. 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层次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B. 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 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 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 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 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 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B. 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C. 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 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 难道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的,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须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人民日报》)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 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 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视观赏价值。 D.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 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不同,实为文化选择的差异,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 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 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供祀是书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藏书、讲学一起并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 书院作为与官学并行的教育组织,其供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主要存在于文化层面。 在儒家传统教育中,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被认为同等重要,因而对书院教育而言,教学空间和供祀空间是必不可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供祀作为一种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由于儒家思想的精微体现在对孔子学说的承传上,在书院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供祀仪式,彰显了孔子至高无上的学术地位和道德境界。这种严谨而规范的供祀形式作为书院的文化“规则”,一直受到书院管理者甚至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书院的文化发展要依靠学术传播,即依靠对本学派学术旨趣的承传,除了对本学派的“文本”进行阅读和阐释外,还要从精神上进行承传。对本学派和本书院历史上具有影响的先贤进行供祀,表明了书院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拥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南宋以来的书院无不将供祀本学派先贤作为标榜自身“正道脉而定所宗”的学术追求,如白鹿洞书院的“宗儒祠”供祀周敦颐、朱熹等人,就体现了其学术旨趣。 书院供祀并非单纯学术上的追求,在漫长的制度化发展过程中,书院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教育组织发展为集教学、藏书、祭祀、出版、经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官方的扶持、地方贤达的资助、民众的认同和参与,是书院巩固地位、扩大影响的重要条件,对社会上那些关心书院发展并做出重要贡献的名宦和贤达,书院供祀空间也为他们留有位置。如岳麓书院在明嘉靖五年(1526) 设立了“六君子堂”。这是岳麓书院专祀建院功臣的开始,显示了书院对他们功德的追怀和弘扬,也显示了书院在文化层面上与时俱进的一种追求。 清代书院将“立德、立功、立言”作为选取供祀对象的标准。那些与书院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但与本地社会发展相关且有过较大影响的有功人士,也会得到书院的供祀。这种供祀对象多元化的模式,与宋代及以前书院供祀对象的单一化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康熙年间河南大梁书院供奉各类社会贤明人士达150人,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种规范的展礼作用”。 (选自蒋建国《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供祀仪式,这是书院供祀活动的社会意义在文化层面的体现。 B. 书院供祀的先贤对本学派和书院历史的影响,决定了书院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 C. 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因为书院学术追求不再单纯而使书院的功能无法单纯。 D. 供祀对象多元化模式具有的承载文化意义的作用,超越了“一种规范的展礼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先列举了书院的三大事业,但论述中只就“供祀”的相关意义进行了横向分析。 B. 文章第二段从书院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谈起,论述了供祀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C.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书院供祀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了论述,并为每方面论述提供了例证。 D. 文章提出观点后,分析了书院供祀对象的变化情况,论证了供祀活动模式的沿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如果供祀不是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书院管理者可能就不会对它高度重视。 B. 学术传播指承传本学派的学术旨趣,可见对本学派的“文本”进行阅读和阐释最重要。 C. 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的结果启示我们,发展既要自身进步又要适当与外力结合。 D. 清代供祀对象的多元化表明,书院供祀对象的单一化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相对较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①“社会学”一词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即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对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与过程不等于对社会进行包罗万象的研究,而是研究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门的结构关系以及这种结构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这一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节选自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三版)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捉摸不定,导致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 B. 把社会学当作方法科学或剩余社会学都悬在某种程度上否认社会学有特定的研究对象。 C.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不是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 D. 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社会学史上反实证主义传统的主要体现。 5.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首段在提出社会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这一关键阐述对象。 B. 第③段首句评价上文内容,又引出下文话题,在论述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 第④段紧承第②③段的两个层进式问句回答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 D. 文章在论述“社会学”概念的过程中,采用总分式论述结构,最后得出其科学的定义。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认为社会学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绝大多数都不赞成社会学是方法科学。 B. 文章在分析社会学存在的分歧时,对学术界的不同见解并不是都予以否定。 C. 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一致的。 D. 准确而科学的社会学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 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 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 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物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分享经济由此产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不经意间,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 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 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 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其次,它让个人崛起。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 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让作为供给端的个人,能够有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加入网络商店平台的手工艺者,可以把自己的个性作品售卖给匹配的人。伴随着“微创业” 的门槛降低和个性化被鼓励,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而每个人能力的激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大推动力。 最后,它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分享经济让资源被更加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人。这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极大的保护。据统计,每多一辆被充分利用的Uber车辆,就可以从路上去掉8辆车子。这就意味着更少的拥堵、更少的雾霾和更少的能源消耗。 (摘编自《重新定义分享》)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工业革命时代与分享经济时代的“发展” 形式虽然不同,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 B. 一女孩把自己穿过几次又不喜欢的衣服在淘宝上以二手衣形式卖给买衣人。这体现了分享经济的特征。 C.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使得物品的“拥有权” 和“使用权” 分离,分享经济由此产生了。 D. 随着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微创业” 变得简单而易实现。人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分享经济中获利。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分享经济在近些年才火起来。我们所熟悉的房屋租赁,就是典型的分享经济。 B. 分享经济一方面带来了产品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分享经济由于“拥有权”和“使用权” 的分离,产品的拥有人和使用人不是同一个人。 D. 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也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 9.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首先分析了分享经济产生的背景,接着从三个维度阐述了分享经济给经济、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B. 文章运用例证法,通过个人房主和私家车主的例子,阐述了分享经济提供的产品具有丰富度和个性化特点。 C. 文章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的产品重新分配属性,表达了共享经济具有促进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公平的功能。 D. 文章从个性化的需求、“微创业” 的兴起、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方面逐层论述了分享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一答案 1. D [解析] A项,“因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强加因果,书写在人类发展后期才发挥作用不是由文化发展不平衡所致。B. “尤其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曲解文意,原文是“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也包括物品”。C项,“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表述不当,原文为“需要参考”,并非“可以消除”。 2. D [解析] “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分析有误,没有对比,文章的结构是层层递进的。 3. A [解析] “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于文无据。 4. C [解析] A项,“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表述不准确,原文说“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并未说明主要是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在流动;B项,强加因果关系;D项,表述不全面,“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以外,还有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 5. B [解析] “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不准确,主要是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迫切性。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加因果等。考查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意从而使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曲解文意。 6. A [解析] “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原文说“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 7. B [解析] 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C项,“轻视观赏价值”于文无据。D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8. D [解析] “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文章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9. A [解析] “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二答案 1.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B项,任意嫁接不合文意。C项,前后内容强加因果。D项,“作用”偷换概念。 2.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文章论证的是供祀活动在文化上的特征(供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主要存在于文化层面)。 3.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推断错误。 4. C [解析] A项,原文第①段中说“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选项错把因果颠倒。B项,由第②段可看出,不是“某种程度上”而是“从根本上”;“方法科学”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剩余社会学”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D项,“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与原文“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表述不相同。 5. D [解析] 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述结构,先总体提出“社会学”概念,引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最后在明确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得出“社会学”的科学定义。 6. A [解析] A项中的“绝大多数”和原文中的“绝大多数”限制对象不一样。 7. B [解析] A项“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错,工业革命时代是不断创造物质资源,分享经济时代目的是对剩余物质资源的再分配。C项错在“分享经济”产生的原因不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 ,而是社会资源的过剩。 D项因果关系错误,“微创业”实现是由于“分享经济”,不是“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 8. B [解析] 文中没有“带来了产品数量的增加”的表述,是产品过剩带来了分享经济。 9. C [解析] 文中没有分享经济具有促进“社会更公平”的表述,属无中生有。 精心整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论述 文本 阅读 训练 答案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