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9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目 录 1 文言文两则 2 2 匆匆 5 3 桃花心木 8 4* 顶碗少年 10 5* 手指 12 口语交际•习作一 13 回顾•拓展一 15 6 北京的春节 17 7* 藏戏 20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22 9* 和田的维吾尔人 24 口语交际•习作二 26 回顾•拓展二 29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31 11* 灯光 33 12 为人民服务 34 13* 一夜的工作 36 口语交际•习作三 38 回顾•拓展三 40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42 15 凡卡 47 16* 《鲁滨孙漂流记》 50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52 口语交际•习作四 54 回顾•拓展四 57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60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63 20 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5 21* 我最好的老师 68 口语交际·习作五 70 回顾·拓展五 74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76 成长足迹 83 依依惜别 85 古诗文学习 9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93 2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95 1 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单元导语”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二、导入,读懂题目 1.浅析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3.析题(出示课件:简介孟子)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简单评价。 3.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学生自由读。) 4.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 (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生边听边记。 (2)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生练读。) 3.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 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 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2.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 3. 第二个问题: 4.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 5.第四个问题: 6.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五、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1.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 2.应该怎样读这篇课文? 3.指名读。 4.总结。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学们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能说说这个故事吗?先看第一段。 3.你能说说这个“游”是什么意思吗? 那你说说,是怎么弄明白的? 4.谁能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说说? 5.什么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这个意思吗? 6.两个小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这两个小孩的争论有道理吗?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这样的变化吗?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匆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并体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疑引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匆匆》。 2、有什么问题吗?老师的板书写错了,错在哪? 3、请学生上台更正。老师在板书位置上重新更正。一点之差,有点读什么?组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无点读什么?组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我们的课文以“匆匆”为题是什么意思? 4、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老师也收集了他的一些资料,我们来看:(展示课件)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2、这篇课文只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这两个字。(师范写,生书空) 3、形近字组词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5、分组读课文。 6、练习把课文读熟。 7、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8、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9、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10、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11、齐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三、读第一自然段,自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朗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感悟深的词语和句子,在能读懂的语句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2、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3、就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师生重点品味句子 3、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匆匆流逝,但日子是怎样流逝的呢?共同学习第三自然段。 2、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3、指名回答: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呢? 4、这一段中那些句子是你认为含义深刻或者是你特别喜欢的?你读了它们有什么感受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怎么想?又怎么做呢?我们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2、男生读第四自然段。 3、指名回答:作者怎样做的?什么是徘徊? 4、课件展示 五、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段是与第一自然段首位照应,想突出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六、学习运用,仿写 1、看到课文的课后习题第三题。题目第一问是“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这一问的答案是第几自然段? 2、找到相关的句子,仿写几句话。 3、展示、交流、评价。 七、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 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融会贯通。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哪位同学知道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2、你们知道桃花心木树是怎样的树吗?同学们举手了,看来都预习了。请把手放下。现在,我们打开书,翻到第七页,看到课文。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 3、生回答。 4、课件展示。 5、看,这就是桃花心木。(课件展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 6、同学们,你们对桃花心木还了解些什么? 7、总结: 二、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自主理解课文中的难理解的词语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3、交流: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你读懂了哪些词? 4、生字学习检测,组词。 1、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哪几个自然段为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3、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理解了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整体了解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哪三方面的内容呢? 3、有没有同学在家种过花草或者种过菜什么的?说说你是怎么种的?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是作者将空地租给别人种桃花心木,但种树人的行为使他很奇怪。默读课文,联系刚刚同学介绍的种花和种菜的经历,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树人是个奇怪的人呢? 2、学生交流。 3、看到这样的种树人,你会向他提出什么疑问呢?我们的作者同样是满肚子的困惑,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 2、作者向种树人提出了什么疑问? 3、种树人奇怪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你怎么理解种树人的解释? 5、从种树人的话中,作者感悟到了什么做人的道理? 6、课件展示。 四、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2、现在的桃花心木怎样了?种树的人不再来了,为什么桃花心木也不会在枯萎了,反而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五、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并说说你为什么要抄写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 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探究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写了顶碗少年的一次表演,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表演?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3)全班交流。 (4)师总结: (5)有感情地分组朗读。 2、这么惊心动魄,难度这么大的表演,二次都失败了,为什么第三次反而成功了呢? 3、学生交流: 三、感悟写话 1、同学们,文章的结尾是以省略号结束,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2、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4、小结: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并说说推荐的原因。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 手指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最敬佩的人是谁?有没有人最敬佩的人是自己的爸爸或妈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默读连接语,找出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重难点突破 1、默读课文,尝试填写表格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上表,在课文中圈点画记,找出与上表中各项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在草稿上试填上表。 3、请学生上台填写上述表格,填写完,让学生根据所填内容向在台下的同学解释。 4、老师适时补充更正。 5、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文悟理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教学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 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 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 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第二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插写民风民俗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 6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1、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并完成形近字组词练习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北京的春节总共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 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2、交流: 五、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 六、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1、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2、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1)写腊八节,作者抓住了哪些事详写?怎样写的?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除夕。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除夕的热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除夕的热闹? (3)正月初一。作者写正月初一从哪一方面来写?怎么写的?用了什么方法?(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4)元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五、课文的略写部分是哪些部分? 六、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 六、讲解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 七、学习“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 藏戏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完了《北京的春节》,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1、《北京的春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文章写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突出了哪三次高潮?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有五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散文、应用文。本单元的全是什么文?说明文有几种说明方法,谁记得? 4、同学们可以看看第六课,第六课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哪些地方用了这些方法? 二、学习新课 1、默读导语,说说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2、齐读课文,思考: 3、交流: 4、课文的第1至3自然段是三个什么句?如果老师说1-3自然段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段落大意是什么?反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最后一自然段说了什么呢?(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整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7、藏戏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说,老师归纳板书。) 三、比较学习 1、《北京的春节》和《藏戏》都是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老师想先请大家将两篇课文比较一下,看能否完成下表: 项 目 《北京的春节》 《藏戏》 内 容 节日风俗 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点 表达顺序 时间顺序 事物的不同方面顺序 表达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比喻、排比、有详有略 比喻、反问、排比、象征、夸张、有详有略 表达语言 自然、平实、准确、精炼、京味浓郁 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 2、师生共同完成上表。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对比阅读两篇短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藏戏》,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课文一开头先提出了三个反问句,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三个反问句? 2、谁再来介绍一下藏戏的形成。 3、然后,作者开始介绍藏戏的特点,作者详细介绍了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4、还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文 1、默读导语,说说本课的学习要求。 2、齐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两种民居有什么特点? 4、派代表书写两种民居的特点。 客家民居特点: 傣家竹楼特点: 5、两种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6、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来体现这些特点呢? 三、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 1、现在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个整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 2、交流: 四、小结: 1、放映各种民居的投影片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非常有特点的民居,我想请同学们在课后以一种民居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要求说出民居的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 和田的维吾尔人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 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客家土楼修筑成营垒式的住宅修筑原因是什么? 2、从客家土楼中反映出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3、傣家竹楼相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二、学习新课 1、默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2、齐读课文。 3、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4、老师将课文分为三部分,你们能否写出每部分的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6) 第三部分(7) 5、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的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这特点的? 6、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和田的维吾尔一些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这特点的? 7、第三部分写了维吾尔人的什么特点,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小结 同学们,相信和田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感染了我们每一位同学,而且我们了解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的好处,老师希望,在人生中,不论你们遇到了什么,都能和和田的维吾尔人一样乐观,同时在你们的习作中能借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重难点】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运用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写作。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交流了解的节日风俗以及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3、体会标点的妙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