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doc(9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 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下册 目录用说明…………………………………………………………………………………………1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4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日标与内容概要………………………………………………………………5 主要材料清单………………………………………………………………………………………7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8 微小世界 一、单兀概述………………………………………………………………………………………8 二、单元教学日标…………………………………………………………………………………9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日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10 第1课放大镜 ………………………………………………………………………………10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4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1g 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 23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28 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31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36 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42 四、评价建议····························································……47 五、参考资料····························································……48 物质的变化 一、单元概述····························································……56 二、单元教学日标························································……58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日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5g 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5g 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62 第3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65 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6g 第5课铁生锈了·................................................................................ 73 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6 第7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7g 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 g2 四、评价建议·····························································……87 五、参考资料·····························································……88 宇宙 一、单兀概述····························································……92 二、单元教学日标·························································……94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日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g5 第1课地球的卫星一月球·................................................................. g5 第2课月相变化·................................................................................ gg 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 103 第4课日食和月食·.......................................................................... 107 第5课太阳系·................................................................................ 111 第6课在星空中(一)..................................................................... 116 第7课在星空中(二)..................................................................... 120 第8课探索宇宙·............................................................................. 123 四、评价建议···························································……129 五、参考资料····························································……130 环境和我们 一、单元概述·····························································……155 二、单元教学日标························································……156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日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157 第1课一天的垃圾···················································……157 第2课垃圾的处理·............................................................. ............. 15g 第3课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 162 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 165 第5课一天的生活用水···············································……169 第6课污水和污水处理·.................................................................... 171 第7课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174 第8课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176 四、评价建议····························································……180 五、参考资料·····························································……181 使用说明 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 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 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日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日标。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 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日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 背景和目标 这是分课时,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 教科书说明 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 —教学建议 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评价建议 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二、课时安排建议 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3, 4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 5, 6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日前全国绝 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 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 弹性。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 (一)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例如“比较水的 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 (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 活动; (三)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 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如“小杆秤的制造”“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等。为此 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这套教师用书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将教学日 标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科学概念的陈述是 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完成的,它比一个简单的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表达的是一个科学的 观点或思想。科学概念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每一个核 心概念是由不同的具体概念组成的,而具体概念是从科学事实中归纳出来的。以科学概 念作为教学日标,将促进学生对事实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思想, 体现了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四、概念图和图表的使用 修订后的教科书引人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和图表,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 工具。运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时用来描述概念。教师也可以 借此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教学确定起点。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比如只属于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只属于水生植物的特征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应记人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网状图是概念图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用图解的形式记录与中心词有关的观点和内容,呈现中心词和与之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 使用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围绕中心词作尽可能多的联想,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知道的。 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它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词(主题)作出联想,记录下他们已经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 柱状图(条形图)是在坐标图上用填充的方式,完成的数据表达,表现为条形图,一般由两组数据组成,例如时间和影长、时间和温度等。柱状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数据之间的差异。 记录不仅仅可以用文字,科学图画也是适合小学生记录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比普通的图画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必须仔细地观察,记下每个小的特点和线条。使用这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中评价他们的观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修订后的教科书共32个单元,更好地体现r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r生命科学、物 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教科书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 究两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建立r自己的整体结构。 书中每个单元后设置r资料库,是为r便于学生深人理解该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 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供学 生阅读。 ┌──┬────────┬────────┐ │ │上学期 │下学期 │ ├──┼────────┼────────┤ │三 年 │植物 │植物的生长变化 │ │级 ├────────┼────────┤ │ │动物 │动物的生命周期 │ │ ├────────┼────────┤ │ │我们周围的材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 │ │ ├────────┼────────┤ │ │水和空气 │磁铁 │ ├──┼────────┼────────┤ │四 │溶解 │电 │ │年 ├────────┼────────┤ │级 │声音 │新的生命 │ │ ├────────┼────────┤ │ │天气 │食物 │ │ ├────────┼────────┤ │ │我们的身体 │岩石和矿物 │ ├──┼────────┼────────┤ │五 │生物与环境 │沉和浮 │ │年 ├────────┼────────┤ │级 │光 │热 │ │ ├────────┼────────┤ │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时间的测量 │ │ ├────────┼────────┤ │ │运动和力 │地球的运动 │ ├──┼────────┼────────┤ │六 │工具和机械 │微小世界 │ │年 ├────────┼────────┤ │级 │形状与结构 │物质的变化 │ │ ├────────┼────────┤ │ │能量 │宇宙 │ │ ├────────┼────────┤ │ │生物的多样性 │环境和我们 │ └──┴────────┴────────┘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 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 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 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 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 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 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 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 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 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 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 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 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 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 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 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 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 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 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 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 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要材料清单 “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 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 维。 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物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 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 制电路检测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 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 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 箱、包装盒。 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微小世界 一、单元概述 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世界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六年级下册,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较微观的世界。本单元按人类观察 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 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 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 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本单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说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微观世界一般指 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 本单元不从物质的分子、原子、电子这个角度去展开。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 微镜能观察到的微细的观察领域。如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小的昆虫,昆虫的器官, 植物的细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等等。 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 学发展史等方面。但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 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 的关系。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学生把观 察活动延续到课后,把观察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 各课内容简要如下:第1课“放大镜”。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 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和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指导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 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 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 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第5, 6和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指导学 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 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对单元学习 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 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 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 .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 式交流及汇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 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4.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第1课放大镜 (一)背景和目标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多少 年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 了放大镜。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 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 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 简单光学知识。 科学概念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 或电视机、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相关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三)教科书说明 教科书共3页,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第二部分:放大镜 下的新发现;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人类视觉工具的发明是从放大镜开 始的,我们的教学活动也从这里开始。学生对于放大镜比较熟悉,他们常用放大镜,但对于放大镜的特点及功能又不完全明白。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编写了这个部分。 这部分内容通过以下两个活动进行: 一是让学生回忆科学课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学生填写网状图和交流讨论,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 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活动目的是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活动呢?因为许多学生只知道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让学生再次用肉眼和放大镜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学生会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视机、计算机的屏幕,观察的结果是不仅图像放大了,而且还会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秘密,那就是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为什么印刷物上的照片是由点组成的?因为印刷上采用的是网点技术。彩色画稿或彩色照片,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若要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几乎是不可能的。印刷时先将原稿进行色分解,分成青、品红、黄、黑四色色版,再进行加网。原稿图像一经加网以后,就把图像分割成无数个规则排列的网点,构成网点负片,最后拷贝、晒成各色印版。印刷时再进行色的合成,由于我们眼睛的分辨能力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分辨不出来。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为什么看到的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色组成?这是因为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摄人人或景物的影像后,利用折光镜将光线分成3路,由3个摄像管分别感受光线中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然后将感受的光线转变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被彩色电视机收到后便控制彩色显像管里的3个电子束(电子枪)。显像管管底的内壁涂有一层光敏材料一荧光粉,构成荧光屏。荧光屏在向外的一面含有40万组荧光点,每组由三个荧光点组成,它们受到电子束激发后就产生对应的红、绿、蓝色光。这些荧光点很小,平时肉眼无法看见,而用放大镜就能看见它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通过对比学生知道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如课本或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不用放大镜是看不出它们由许多小点组成的。这样的发现使他们很惊讶,引起观察的兴趣,从中体验到用放大镜和不用放大镜所看到的物体不仅只是大小不同。 学生经常用放大镜,但是不一定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课文资料中,提示了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观察方法一: 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 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 这是一个探究活动。探究两个问题: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希望学生观察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并比较它的镜片和普 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有什么不同,发现其中的秘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 央厚边缘薄。 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解。首先让他们判断生活中的 一些常见器具有没有放大的作用?这需要一种推理性的假设:放大镜镜片是透明、中央 厚边缘薄,它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那么只要有和放大镜片同样的结构,就应具有同样 的放大功能。然后通过实际的观察,学生的假设得到验证。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进行概括 总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 都具有放大功能。最后让学生思考分析: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是因为镜片 的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一步一步加深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 理解。 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是因为放大镜片是凸透镜。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从物体某一点引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人射线,和通过光 心的人射线不能汇聚到一点,只能在反向延长线上汇聚,所形成的像就是一个放大的 虚像。 (四)教学建议 1.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活动的思路是从我们科学课学习中对放大镜的使用,再到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放 大镜的使用,从中了解放大镜使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学生填写的网状图有三层,最中间是“放大镜”,第二层是哪些行业、哪些工种的人 经常使用放大镜,最外层是他们用放大镜干什么。活动日的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广 泛性及意义。为了打开思路,这个活动要让学生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再由每个学生自己 填写。最后大组交流完成全班的大表格。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么多的人都 在使用放大镜说明了使用的广泛性,其中公安、科研等很多重要的部门都使用放大镜, 说明使用放大镜的重要价值。 通过这两个活动要让学生明白使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使用工具观察比只用肉眼观 察优越。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在观察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如何使用放大镜的,他们知道正确的方法吗?如果都 知道,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简单进行小结。如果学生的方法不太规范,教师要讲解、 指导并示范。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观察过程中, 一定要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即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进行对比。图片可用科学课本 上的,也可以选用报纸上的,图片大些效果更好些。由于学生对放大镜比较熟悉,可能 会没有兴趣。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增加一些观察对象,比如织物的纤维、同样的钢笔或毛笔在不同的纸上留下的笔迹有什么不同、颜色水在不同的纸上浸润的情 况、观察钢笔的墨水从哪里来,等等。 3.放大镜的特点。 这是一个探究活动。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提出问题后放手让他们独立研究。 探究问题:C1}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C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 为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准备放大镜,还要准备玻璃片和玻璃镜片。同时至少准备两种不 同倍数的放大镜。第一个活动重点是观察镜片的特点。第二个活动重点是比较不同放大 镜镜片边缘和中央的厚度差异,即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 可能有学生会认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有关系,因此教师给学生准备的 最好是直径相同而凸度不同的两种放大镜。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教师自己要准备几对直 径相同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作为备用。比如直径大的,而放大倍数有大有小的放大 镜;直径小的而放大倍数有大有小的放大镜。 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器具有没有放大作用时,要注意给器皿加满水,空的器皿是 起不到放大作用的。最后要让学生解释这些器具加满水后为什么能放大或为什么不能放 大?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和放大镜片同样的透明、边缘薄而中央厚的结构,就具 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对于“放大镜的镜片特点呢?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想想这是为什么”这个问 题相信学生是能够自己解决的,应该让学生自己解决。 放大镜放大的道理是因为光线通过凸透镜产生折射。这个道理对于学生比较深奥, 不必作为教学内容。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背景和目标 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 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因此有许多丰富的可供观察的内容。但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 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六年级 下册 教师 教学 参考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