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历年真题.doc
《文献历年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历年真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05年 1何谓文献学?中医文献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哪些方面? 文献学是指以文献整理的各个方面及其历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具体的说,就是要研究文献整理的对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文献整理的历史。 中医文献学的基础知识包括: (1)根据一般文献学的的原则,说明中医文献学的性质和特点; (2)结合历史学知识,及古代医籍,说明中医文献历史发展的源流与流别; (3)根据古代文献体式的情况,说明中医文献的体式和结构; (4)借助目录学的知识,说明中医文献著录的情况; (5)根据版本学的知识,说明中医文献载体的情况; (6)结合古代文章学的知识,说明中医文献的文体; (7)结合文字学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医文献文字方面的有关知识; (8)借助文献整理研究一般方法方面的知识,说明中医文献的校勘、注释、辨伪、辑佚等有关问题; (9)根据古今文献整理研究中医文献的已有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括; (10)从大量中医古代具体文献中,揭示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2金元时期中医学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述此期的主要医家和医著。 金元时期,由于社会和地理等因素,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学术流派,即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杲、张从正、朱震亨,并由其本人及私淑弟子,撰写了大量文献,对当代及后世影响较大,对医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人云:“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盖之此也。这批文献各具特点,各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主要医家和著作: 刘完素:《宣明方论》、《素问玄机原病式》、《运气要旨论》、《三消论》、《伤寒直格》、《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等。 张元素:《珍珠囊》、《医学启源》、《洁古本草》、《洁古家珍》、《药注难经》、《产育保生方》、《脏腑标本药式》等。 李杲:《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 罗天益:《卫生宝鉴》。 张从正:《儒门事亲》。 朱震亨:《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丹溪本草》、《丹溪脉法》、《丹溪心法》等。 王好古:《阴证略例》、《此事难知》。 3请问汉 刘歆的《七略》中提出的六略分类法是哪六略,其中医经、经方等书籍分在哪一略? 六略是指: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医经、经方属于方技略。 4请简述校勘与校雠的关系。 比较校勘与校雠二词在历史上的含义演变,既有相同,又有联系,也有区别。从成词时间上说,校雠在前,校勘在后; 从其含义上说,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但有所偏重,校雠一名,多指广义上的校勘,有时也指狭义文字上的更正。明清以后,言校勘者,主要是指对古文献文字方面的校勘,用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相互核对比较其文字的异同,以订正其错误; 从运用情况上来说,校雠多用其广义,而校勘多用其狭义,尤其是清代以后。 5请简述古籍的历代版本类别。 按载体种类分:有甲骨、金石、竹简、缣帛、纸; 以刻印时间分:有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等; 以刻印地点分:国内:浙本、建本、江西本、蜀本、平阳本;国外:日本刻本、朝鲜刻本。 以刻印单位分:官刻本:京本、监本、经厂本、殿本、藩本、书院本、太医院本、局本、布政司本、郡本、府本、州本、县本等;私刻本、坊刻本。 以装订形式分:简册装、卷子本、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以制版工艺分: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钤印本、石印本、影印本。 以写本种类分:写本、抄本、稿本、手抄彩绘本。 以活字种类分: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铅活字本、聚珍本。 以字体、行款分:大字本、小字本、中字本、软体子本、硬体字本、 以纸质分:树皮纸本、竹纸本、公文纸背本。 以颜色分:墨印本、朱印本、蓝印本。 以版式分:巾箱本、袖珍本、多层本、多层混印本、百衲本、配补本。 以刻印质量分:邋遢本、写刻本、精刻本。 以内容分:单刻本、丛书本、抽印本、增订本、增损本、增补本、删节本、足本、残本、校本注本、批点本、真本、白文本、伪本、别本、序跋本、图文本、过录本、几卷本。 以用途分:进呈本、底本、校本、定本、样本。 以流通情况和价值分:通行本、孤本、秘本、珍本、藏本、善本。 6伪书的形成主要有哪些因素?如何辨析和利用伪书? 伪书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原因。具体分析,可分为以下几类: (1)托古遵经而成伪:有两种情况,一是古人著述,后人追名于神农黄帝等;一种是后人著述,托名于古人; (2)邀赏牟利而作伪。历史上,每逢统治阶级下诏求书,并说明献书有赏时,投机取巧的士大夫们变乘机制造伪书,以行欺牟利; (3)争名斗胜而作伪。历史上,学者们有互相轻视、彼此攻击的恶习,特别是同时代而又名等才齐的人物,更是猜忌如仇雠。也有因政治斗争需要而作伪。为了制造舆论,编造伪书,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亦有批驳名著而托名名家; (4)不便署名而伪托。有些伪书的出现,是因为由于政治上的避忌或出于其他原因,不便撰署真实姓名。 辨伪的方法:胡应麟:《四部正伪》中有辨伪八法;胡适提出辨伪的五种方法;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辨伪的十二条公例。 中医的辨伪,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辨: (1)考察史志书目著录。查考史志及历代官私书目的著录情况,对于了解一书的流传源流,辨别古书真伪具有重要的意义; (2)考察作者生平。凡是有著作传世的历代名医,在史志或地方志上多有其传记,或有碑铭。在传记或碑铭上,多提及或详列著作的名称。同时代的其他书籍中,也会对其有所记载。通过考察作者的生平传记、生卒年月、撰者书籍的名称等内容,常可为辨别医籍真伪提供重要的证据; (3)分析医书的内容。 通过阅读原书,对医书内容的学术断代水平,以及历代病名、药名、方名等使用情况来辨别伪书; (4)考诸文史知识。医书的辨伪,可借助于文史知识,通过对地名、避讳、器具名称、文字气象、历史事实等内容考辨,断其真伪。 利用伪书: (1)辨别伪书,能够提高我们鉴别历史、甄别真伪的能力,“此读书之第一要义也”。 (2)扬弃的利用伪书。有些晚出赝品,虽为伪书,但仍有其可利用之处,不应一概鄙弃。 7宋代校正医书局的主要成员有哪几位?在中医古籍整理方面有何成就?(举出5例) 主要成员:掌禹锡、林亿、张洞、苏颂、孙奇、高宝衡、孙兆。 成就:宋代对医籍的校正和刊行,对促进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朝廷的重视支持下,经过校正医书局医家的多年整理,使许多濒临亡佚的重要医书得以保存;又得力于当时的印刷术和造纸术的革新,改变了手工抄写的落后局面,使的这些古代医籍能够刊行流传至今,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经校正医书局重修、刊行的医药书籍,现存可知的有: 《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方》、《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方论》、《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脉经》、《针灸甲乙经》、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8中医文献研究中选择善本有何重要意义? 9请简述《伤寒杂病论》传本系统。 《伤寒论》定型前的研究与整理 1、王叔和对仲景著作的整理-《张仲景方》 2、六朝时著录:六朝时,在有关目录书中有载。梁《七录》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亡;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 3、隋唐著录:《隋书·经籍志》中载:“张仲景方十五卷;张仲景疗妇人方二卷”。《旧唐书·经籍志》:“张仲景药方十五卷”。《新唐书·艺文志》:“王叔和张仲景药方十五卷;又,张仲景伤寒卒病论十卷” 3、唐代流传之一-《千金要方》 孙思邈撰写《千金要方》时,叹曰“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将见到的少量条文收入《千金要方》中。 之二-《千金翼方》 • 《千金翼方》中收录整理了自已看到的一种《伤寒论》传本。其中卷九名为伤寒上,收录三阳即太阳病状、阳明病状、少阳病状,卷十名为伤寒下,收录三阴即太阴病状、少阴病状、厥阴病状及伤寒宜忌 之三-《外台秘要》 • 《外台秘要》中录有《张仲景伤寒论》佚文,共220余条著录到十八卷,是包括伤寒杂病在内的一个《伤寒杂病论》古传本。 • 之四-敦煌卷子:在敦煌卷子中也见到,两个传本的残卷。一为P.3287,一为S.202。 4、宋金时期的《伤寒论》传本 • 宋金时期有线索可查的,经翻刻至今能见到的《伤寒论》传本,有以下几种。 1、林亿校定的《伤寒论》十卷本 2、《金匮玉函经》本 3、《太平圣惠方》中的《伤寒论》内容 4、《伤寒总病论》中的《伤寒论》内容 5、《圣济总录》中的《伤寒论》内容 6、《注解伤寒论》本 7、《伤寒补亡论》中的《伤寒论》内容 5、明代的《伤寒论》传本 赵开美复宋本《伤寒论》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金匮玉函经》 《脉经》。《脉经》中的《伤寒论》内容,是编次、篇章结构上不同与宋本的《伤寒论》古传本。明代复刻《脉经》10余次,其中的《伤寒论》内容自然会随着《脉经》的流传而广传于世。从传世数量上讲,《脉经》本是仅次于成注本而流传较广的《伤寒论》传本。 • 《千金翼方》。卷9、卷10基本收录了《伤寒论》全文。明代《千金翼方》传世较多,故其中的《伤寒论》内容也为明代传本之一。 • 五、清代的《伤寒论》传本 《注解伤寒论》 • 通过对现存的数十种清代《伤寒论》研究著作的考察,发现几乎都是以成本中《伤寒论》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即使是官方组织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也只是著录了“《伤寒论》十卷,汉张机撰,晋王叔和编,金成无己注”。 赵开美复宋本 • 赵开美复宋本 在清代,诸家多以成注本为研究对象,赵开美复宋本或治平本只是散在于个别人手中。如成书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的汪琥的《伤寒论辨证广注》,虽其《伤寒论》内容与成本同,但在“纂注伤寒例”后,增加了“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内容与赵开美复宋本同。汪氏称:“愚家有宋版《伤寒论》,其例首四时八节气候决病法,此实出仲景手迹,非叔和所能道及。……”另外,王梦祖《伤寒撮要》“引用书目”项下同时载有“张仲景《伤寒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说明其中也当有赵开美复宋本。 《金匮玉函经》 在清代存在着《金匮玉函经》与《金匮要略》两书名混用的情况 《脉经》 • 《脉经》卷七、卷八、卷九较集中地收录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大部分内容,其它卷还散有《伤寒论》“辨脉法”、“平脉法”的少数内容。清初到道光年间为止的不同刊本,现存有九种,但研究其中《伤寒论》内容的也极少,多只是作一些参考。 • 《千金翼方》 10试述中医文献研究对于当代中医临床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在大量的中医文献中,除基础理论性著作外,有相当一部分是临床医学文献。它包括临床各科的理法方药,和历代医家临床验案与经验体会的实录。此类文献,不仅是临床医学两千年实际经验的全面记录,而且对当前和今后的临床医学,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与启迪,故为历代学者多注目,且为文献整理研究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在明清医学文献中,有许多这方面很有成就的著作,颇受临床医家重视。 (1)文献研究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现代临床不光要重视经验的总结,更应该重视历代文献中医案,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资料,指导临床; (3)文献研究能够好服务于临床实践。 2006年 1何谓文献?简述我国古代文献载体。 文献: 古代定义:“文”即典籍,指一切书本上的记载;“献”即贤士大夫的言论。 现代定义: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的载体有: 以甲骨文为载体: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是殷周时期的主要文献载体。 以金石为载体:金文是指在青铜器上铸字,始于殷商,延续到汉代。石文是指以玉石料制成的碑碣或刻板为载体的文献。两汉时期盛行。 以竹木为载体:古人将字写在狭长的竹片上,称为简牍。体积大、分量重,不便携带、阅读、收藏。 以缣帛为载体:写在缣帛上的文字称为帛书。质量轻便,便于阅读,但不易保存。故此类文献保留至今的极少。 以纸为载体:魏晋三国时期即有纸质文献。造纸术发明后,纸质文献开始流行。 新型载体:包括塑料、胶片、磁带、等载体。以声音、图像、声像等作为记录符号,采用机械记录、磁性记录和光学记录等方法和制作工艺制作文献。 2类书与丛书有何区别?各举出三部较著名的中医类书和丛书。 类书是指采辑或杂抄各种古籍中的有关资料,把它们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编次排比于从属目录之下,供人们检索的工具书。内容广博,以杂见称。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外台秘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幼幼新书》、《普济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心方》、《医方类聚》。 丛书将原属单本流行的多种书籍汇编在一起,题以概括各书总名出版的书。不打乱原书的内容。子目保留原书名。《儒门事亲》、《河间伤寒三书》、《济生拔萃》、《汪石山医书八种》、《万密斋医学全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张氏医通》、《医宗金鉴》、《陈修园医书》、《三三医书》、《中国医书大成》 3简述六朝至隋唐时期医药文献发展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简述避讳的概念、避讳方法并举例说明研究避讳对中医古籍的校勘与利用的意义。 指古时遇君父之名,在言语或书写时皆避之。 常用的避讳方法有三:改字、空字、缺笔。 意义:避讳字给后人学习古代中医文献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若能掌握其常识和规律,反能对古籍版本的断代鉴别提供某些线索,从而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工作带来帮助。 举例:汉文帝刘恒、恒作常,如中药“恒山”改为“常山”。 玄胡索、玄参,清代为避玄烨之讳,改为延胡索、元参。 5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几种?请简述之。 对校法:广备众本,用同一部书的各种版本相互参校的方法。主治在校异同,不校是非。前提和关键是考察版本的源流和优劣,鉴别、确定底本和校本。底本一般选择善本。优点在于“最简便,最稳当”,“不参己见”,免去妄改之弊。其缺点是“不负责任”,“不校是非”。 本校法: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书中的错误。其中有用本书文句订正错讹者,有参照注文勘正正文者,有根据文义、文例订正谬误者,有根据文辞韵律进行考订者。但若古籍非出自一人之手或来源不同时,不能用本校。 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可用前人之书,后人之书以及同时之书校本书。 理校法:就是根据推理推测正误。此法最为高妙,但又最危险。要摆事实,不能凭空臆断。要求之于训诂之相通、他书之所引、文势之衔接和义理之相通。 6请简述点校说明与校勘记的概念,并说明两者的区别? 校勘记:古籍的校勘,在完成误、脱、衍、倒等异文分析和审定正误后,需要系统、扼要、准确的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一些文字称之为校勘记。 点校说明:在这一项工作完成后,一般还应该将该书校勘中的各种情况,在书前或书后,以文字的形式,向读者作一说明。放在书前的也称为“叙例”、“前言”,放在书后的一般称为“校后记”。 区别:校勘记点校说明是对误、脱、衍、倒等异文分析、记录,而点校说明是对校勘过程、方法、注意事项的说明。 7请简述训诂(注释)的基本方法。 (1)因形求义:通过字形的分析来解释词义。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文字的特点而产生的一种注释方法。其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2)因声求义:又称声训或音训,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的词解释词义的方法。是建立在词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其方式有: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同声符的形声字相训释;利用其他音同音近的字相训释。 (3)比较互证:又称义训。是不借助于字形或字音,而用一个词或一串词来解释词义的一种释义方法。其方式有直训、义界、描写譬况。 8请简述古代书目的基本结构。 古代书目的结构包括:前言、目次、正文、辅助资料。 前言:又称序言、引言、凡例等。是对一部书目编制大纲的文字说明。 目次:是介绍书目结构的,是一部书目内容的大纲,是了解书目内容结构及其体例的纲要。有利于读者了解书目和查阅。 正文:是一部书目的主体,包括著录、内容提要、类序三个组成部分。 辅助资料:是附在书目正文之后的各种资料。一般包括辅助索引、作者生平、著译年表、等等。易于检索。 9请简述四部分类法,其中“医学类”书籍分在哪一部? 四部分类法包括经、史、子、集四部。 经部:是被统治阶级推崇为典范,认为应该经常诵读的书籍。包括: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凡记载和说明国家、地方、人物、事件等的变迁与始终过程的文献,都称之为史。有正史、编年史、别史、杂史、传记、政书等。 子部:收录内容最为广泛。早期指先秦时代思想家的著作,多属政治、哲学方面的。后期收录范围逐渐扩大,凡属政治、哲学、宗教、军事、天文、农学医学等等,皆入子部。 集部:凡个人诗文汇而辑之者曰集。所收录的内容,都是古典文学作品。有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和词曲类。 医学类书籍分在子部。 10请结合您所从事的研究,谈谈对中医文献学的认识。 2007年 1简述胡适提出辨别伪书的五种方法。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对于如何辨别伪书,提出五种方法:、 史事:书中的史事,是否与作书的人的年代相符,如不相符,即可证那一书或一篇是假的; 文字: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字,不致乱用。做伪书的人多不懂这个道理,故往往露出做伪的行迹来; 文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体,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文体,后人尽管仿古,古认绝不仿今; 思想:凡能著书立说成一家言的人,他的思想总有一个系统可寻,绝不致有大相矛盾冲突之处。故看一本书里的学说是否能够联络贯穿,也可帮助证明那书是否真的。大凡思想进化,有一定的次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即那个时代的思想。大凡一种重要的新学说发生以后,绝不会完全没有影响。 旁证:还有一些证据是从别书里面寻出的,故名为旁证。 2我国古代解题可分为几类,请分别进行简述。 我国古代解题,大体可概括为三类: 叙录体:叙录体提要首创于刘向,是解题目录中最早的体例。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审定和鉴别图书的版本;评价作者生平及其学术思想;评价书的内容。 传录体:是比叙录体内容简略的一种体例。始创于南北朝王俭的《七录》。传录体的特点是在著录图书之后,不述作者著作旨意,仅在书名之下,每立一传,介绍作者生平事迹,简要介绍图书内容。比起叙录体来说,不够完善,故影响不大。 辑录体:是广泛辑录与一书有关的资料,来揭示图书内容和评价图书的一种体例。初创于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其取材范围很广,着重史志目录、官修目录和私人藏书目录,还有著者传记、原书序跋、笔记、语录、诗话、文集内的议论等,凡与一书有关的资料,统统汇集在一起。用以“纪其著作之本末,考其流传之真伪、订其文理之纯驳“。 3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版本鉴别,请试述之。 (1)注意牌记:古书扉页常有发行者刊刻辑录,包括年代、地点、刊刻者姓氏、堂号、官衔、刊行方式。是我们鉴定版本的重要依据。 (2)根据题跋识语、名家藏书章:有些古书缺牌记,或记录不足凭,可根据本书藏书印章、及题跋、识语,来决定书之来源,考查其刊年下限。 (3)避讳字:民国以前古书中多存在对帝王名号避讳的现象,往往为我们考察此书成书、刊刻年代提供线索。 (4)刻工姓名:明以前的刻书,多在版心刻有刻工的名字。其中宋版最多,明版次之,清版鲜见。 (5)注意历代行款特点,以确定本子之大致年代。北宋多白口、字大、双边、纸洁白而韧,多为经折装或蝴蝶装;南宋为黑口或小黑口、单边、字细行密,纸黄色;元刊多黑口,赵体字;明初沿元刊风格、黑口、软体字,用包背装;万历后,风气改变,多白口,字体转向欧、颜派仿宋软体字,多为线装;清代白口和黑口均有,乾隆以前白口占多数,嘉庆以后多为黑口或白口。 (6)名家著录所提供的线索,为鉴定提供依据。 (7)本身版刻特点。此条与5条相参照,纸质、墨色等特点,加以鉴别。 4请简述校勘的方式。 由于校勘的目的不同,其方式也有不同。主要有三种方式: (1)存真法:包括求古本之真和求事实之真。 求古本之真:校勘家得到某一善本或古本,便把它和较晚的刻本进行一番校勘,不仅记载其文字的差异,而且记录该书的行款、版式、字画的不同和纸质,甚至连古本上的圈点、收藏图章也要记录。目的在于提高自己藏本的价值,并使读者知道曾有过这样一个善本或古本。 求事实之真:指作者对原书的校勘,“断其立说之是非”。 我们做校勘的工作,既要保持古本之真,又要保持事实之真,所以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有两种方式:对误字不改,只在校勘记中指出;改正误字,并在校勘记中注明。 (2)校异法:把一部著作中的不同版本中的歧异之处罗列出来,而不评断其是非,让读者自己抉择。 (3)订讹法:根据不同版本或别的方法,发现书中的歧异之处,然后判别是非,并把书中的错误改正过来。这是校勘工作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步骤。 5什么是因声求意。请试述之。 根据词与词之间的声音关系来推求词义的方法,又称声训、音训。 (1)声训的根据:因声求义是建立在词的声音和意义有着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的。其原因在于音义的关系比形义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于语言中的词而言,义是词的内容,音是词的内在形式,形式词的外在形式。 (2)声训的方式:利用音同音近的同声符的形声字相训释;利用其他音同或音近的字相训释。 (3)声训的作用:推求语源,从声音上推求词语音义的来源,阐明事物命名之义;通转语,是指因古今与方域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说明假借,以声音为线索,推求假借字的本字。 6以《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为例,分析中医类书的常见体例。 中医类书是专门收录中医文献的专科性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是综合性的中医类书,内容广泛,隶属于“博物汇编·艺术典”之下。辑录了从《黄帝内经》到清初历代文献一百二十余种,分类编纂而成,是我国历代以来最大、最为完整的一部医学类书。包括医经注释、诊断、各种疾病的辩证论治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医家传记等。 其编辑体例独具一格,在纵的方面,是从基础理论到分科治疗,在横的方面,是以各科疾病为主,引列有关疾病的历代医学文献,前为医论,后为方药,条理清晰,便于阅读。 其他中医类书常见体例有:按科分类,类下又按病名分,如《证治准绳》;主要收录某一科的内容的专科性类书,如《幼幼新书》; 7《黄帝内经》有哪几个主要传本系统、请简述之。 根据《内径》发展源流及学术内容直接继承关系上,可分为两条渠道: 直接传本:《素问》、《灵枢》 派生著作:《黄帝内经太素》、《针灸甲乙经》 (1)《素问》:①二十四卷本系统:现存有金刊残本,元代读书堂本、明代顾从德影宋刊本、清代守山阁本; ②十二卷本:是从二十四卷本衍化而来,有元刊胡氏古林堂本、《黄帝内经》济南田经校本、赵府居敬堂本、朝鲜内医院活字本; ③五十卷本:有《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正统道藏本; ④明以后其他注本如吴昆、马莳、张志聪等注本。 (2)《灵枢》:①二十四卷白文本:有公元1584年周曰刊本、日本宽文三年刊本、清代守山阁校本; ②十二卷白文本:胡氏古林堂本、明代熊宗立种德堂本、嘉靖吴悌氏刊本、赵府居敬堂本、医统本、《四部备要》本; ③二十三卷本:涵芬楼影印《道藏》本; ④一卷本:《道藏》所收《黄帝内经灵枢略》,是《灵枢经》的早期节录本;⑤全注文本:明以后各家注本,如马莳、张介宾、张志聪等家注本。 (3)《太素》:唐初杨上善撰著《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传于世。 ①仁和寺藏丹波赖基写本残卷,共三十卷,内容完整; ②福井刊印《太素》二十七卷本; ③小岛抄录二十三卷本; ④民国初存古书局刊《隋·杨上善奉敕撰太素足本》 ⑤肖延平二十三卷本 (4)《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集,梁代曾做过整理。 ①《医统》本为主要流通依据; ②明代蓝格抄本系统; ③正统本之重刊、重抄流传系统。 以上三个系统,均为十二卷本。 8陈垣先生总结古籍校勘“四校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校法:广备众本,用同一部书的各种版本相互参校的方法。主治在校异同,不校是非。前提和关键是考察版本的源流和优劣,鉴别、确定底本和校本。底本一般选择善本。优点在于“最简便,最稳当”,“不参己见”,免去妄改之弊。其缺点是“不负责任”,“不校是非”。 本校法: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书中的错误。其中有用本书文句订正错讹者,有参照注文勘正正文者,有根据文义、文例订正谬误者,有根据文辞韵律进行考订者。但若古籍非出自一人之手或来源不同时,不能用本校。 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可用前人之书,后人之书以及同时之书校本书。 理校法:就是根据推理推测正误。此法最为高妙,但又最危险。要摆事实,不能凭空臆断。要求之于训诂之相通、他书之所引、文势之衔接和义理之相通。 9六朝至隋唐时期医药文献发展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作品? 10中国古代书目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是什么? 古代书目的结构包括:前言、目次、正文、辅助资料。 前言:又称序言、引言、凡例等。是对一部书目编制大纲的文字说明。 目次:是介绍书目结构的,是一部书目内容的大纲,是了解书目内容结构及其体例的纲要。有利于读者了解书目和查阅。 正文:是一部书目的主体,包括著录、内容提要、类序三个组成部分。 辅助资料:是附在书目正文之后的各种资料。一般包括辅助索引、作者生平、著译年表、等等。易于检索。 2010 1.古代医书致伪的原因 2.医话的特点 3.梁启超辨伪的方法 4.注释的内容 5.因形索义应注意的问题 6.四校法 7.以《医部全录》为例说明古代类书的编辑体例 8.书目的基本结构 2011年文献试题 1.辨伪12法 2.五本最早的临床专科书籍及作者 3、综合性本草著作的主要内容及各自特点 4、温热学派代表医家、著作及贡献 5、宋朝为校勘黄金时期,清朝为校勘全盛时期,论述之 6、叙录体及辑录体的特点及区别 7、为何要考证名物,意义 8、为何要选择善本 9、以《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总录》为例,说明中医类书常见体例 10、《黄帝内经》传本系统-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献 历年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