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五章 自认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目录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1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5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宋志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植物为例,说明一种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理解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强调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统一的演化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看书自学、讨论,教师利用语言、课件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会学生学会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中应选取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实例,使学生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可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 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有哪些? 3.描述一下你所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的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书】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活动 读图5.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具体答案详见教参)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这幅示意图说明: 【板书】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师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又如,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例如:以本市陆地环境为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于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转折】我们都知道10根筷子分开折能够折断,而放在一块却折不断的故事。这其中的道理说的就是集体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这个道理具有普遍性,同样适合我们今天所讲的陆地环境的功能性。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底具有哪些新功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启发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新功能?并对其作一阐述。 【学生回答】 1.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阐述略)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阐述略) 【板书】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教师讲解】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大气本身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能力,既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请大家阅读教材P94活动,利用平衡功能的原理,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略。 【转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我们熟知的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板书】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介绍】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其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地区。 【转折】不仅如此(其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如: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板书】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这样的例子很多,再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相反,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思考】请学生阅读课本P96案例3,思考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97活动。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以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分析土壤的成因,认识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同时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因此,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湖北省应城市教学研究室 易群进 【学习目标】 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课标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陆地自然带的含义、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班的李明同学,是一个旅游爱好者,近年来他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拍下了许多优美的自然风光照片。 [课件展示] 海南岛(热带雨林)、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京八达岭(温带落叶阔叶林)、漠河(寒温带针叶林)、锡林郭勒(温带草原)、塔里木盆地(沙漠植被)等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图片略)。 [设置问题] 从这些景观图中,你能发现各地自然景观,尤其是植被的差异吗?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展示的各幅图片,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知的地理现象,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为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唤醒知识与生活积淀。 [承转过渡] 不同地区的植被不同,说明其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事实上,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板书]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件展示] 地球自然景观差异图(见图1)。 [提出问题] 图1中的箭头所指的各是哪一种自然景观,结合李明同学拍摄的景观图,请谈一谈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 图1 [各抒己见] 学生观察各幅景观图,发表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 [师生总结] (1)自然地理环境在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及其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均存在着地域差异,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规模有大有小。全球性的地域分异为大尺度,地区性的地域分异为小尺度。 (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往往表现为呈带状分布的有序更替的自然带。 设计意图: 美丽的风光图片可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板书] 1.大尺度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2.中尺度地区性的地域差异──自然带 3.自然带的概念和命名 [课件展示] 教材91页“图5.7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略)。 [合作探究] (1)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结合我国的景观图,说一说自然带的定义。 (2)自然带主要以哪一自然地理要素命名,为什么? (3)自然带和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交流发言] 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在交流互动的基础上,求得问题的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师生总结] (1)以网络状的形式表述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见图2)。 (2)自然带一般以植被类型来命名,因为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 (3)陆地自然带是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地理环境。 图2 设计意图: 自然带的概念及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教学难点,更是这节课的关键。故充分调用相关图文信息,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构建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思维过程,得出自然带的定义、命名、自然带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承转过渡] 从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下面,我们就从自然带的分布角度探讨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设计意图: 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将其兴奋点和思维点投向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这一关键点,为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探究疏通认知路径。 [板书]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件展示]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的景观图及中国自然地理地图。 [设置问题] (1)请你将李明同学拍摄的景观图所代表的自然带按照合理的次序放置到中国自然地理分布图的相应位置上。 (2)在景观图放置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试着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主要原因。 [互助探究] (1)一位学生在屏幕前,点击鼠标,将景观图按照南北顺序放置于中国地图的相应位置上,其他学生检验和评价。 (2)在景观图放置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我国的东部地区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这些自然带沿着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呈现出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规律的主要原因是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整个地理环境大体沿纬线延伸,沿纬度变化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设计意图: 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借助直观图像,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规律,实现从“个”到“类”,再到“一般”的升华,培养学生对自然规律的发现与归纳能力。 [课件展示] 教材91页“图5.7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略)。 [观察寻找]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世界的哪些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学生回答] 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中纬度的大陆西部和东部。 [板书]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件展示] 中国陇海──兰新铁路干线沿线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图略)。 [模拟旅行] (1)我们从陇海──兰新线上作一次图上旅行。从连云港出发,向西到达乌鲁木齐,你能够看到哪些自然带?自然带沿着什么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为什么? (2)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看一看自然带的这一分布规律在世界的哪些地区表现的比较明显? [交流发言] 学生观察分布图,思考并发言。 设计意图: 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在地图上模拟旅游,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规律,实现从“个”到“类”,再到“一般”的升华,培养学生对自然规律的发现与归纳能力。 [板书]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件展示]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见下表)。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延伸方向 自然带的更替方向 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实例 由赤道向两极 由沿海向内陆 [师生总结] 填表比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设计意图: 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学习方法。在比较中,学生加深了对由赤道向两极和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提高了比较概括和归纳能力。 [学以致用] 小组讨论教材93页的“活动”题。 [各抒己见] 讨论思考后,竞相发言。 [师生总结] 造林、种草和种植灌木的主张都有其合理性,但各有其不足之处。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究竟应该种植些什么,应因地制宜地综合考虑。在广袤的大西北,有些地方如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充足,依靠生长速度优势可以造林为主;在水分缺乏的地方,如沙漠地区,依靠耗水少的优势,荒漠植被成为适应环境的生存者;在水分条件稍好的地方,草原植被的种植优势则最为明显。 设计意图: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与评价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不仅使学生领悟到地理学的实践价值,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思路,而且能提高地理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 [承转过渡] 以上我们探究的是水平方向的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在海拔差异较大的山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地理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 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探究上。 [板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课件展示] 中国奥运火炬手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线图(见图3)、中国登山队员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奥林匹克圣火图(见图4)。 图3 图4 [合作探究] 2008年5月8日上午,由中国登山队员点燃并传递的奥林匹克圣火第一次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人类征服自然、挑战极限、勇攀高峰的信念在这次巅峰之旅中得以展现。假若你是一名登山火炬手,沿着火炬手的登山路线由拉萨到达珠穆朗玛峰山顶,会见到哪些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沿什么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为什么? [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师生总结] 从拉萨攀登到珠峰,依次会见到高山草甸草原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等。这些自然带沿等高线方向呈带状,随海拔的变化作有规律的更替。之所以随着海拔升高而表现出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不同,其原因是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变化明显,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环境及各组成要素便出现随海拔逐渐更替的现象,这一现象我们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设计意图: 从奥运圣火的传递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驱使学生积极“发现”知识。 [课件展示] 教材93页“图5.12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略)。 [观察思考] (1)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多哪些自然带?为什么? (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与南坡那么多的自然带吗?为什么? (4)山地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之间的关系如何? (5)综合以上的思考,你认为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交流发言]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发言,教师可适时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 以喜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异为例,设置逻辑关联性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集中剖析了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剥茧抽丝、丝丝入扣的思维求解,理解了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联系,提高了综合分析思维的能力。 [学以致用] (1)赏析下列古诗词,分析诗词中蕴含的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①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分析资料,小组讨论。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3)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你能举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吗? [交流发言]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发言,教师可适时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 在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既检验学生对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又实现了原理知识的具体化,发展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但也具有地域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般表现为自然带的地域差异,自然带的地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表现为三大规律,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三大规律的根本因素分别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位置的差异。(课件展示图5) 图5 设计意图: 以网络图的形式,缕清知识线索,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紧扣课程标准,体现课程理念。选取材料可信、翔实、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过程设计流程承转自然,环环相扣,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发展。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彰显地理学科的实践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科价值观。但在板书设计上,如何科学、精确地体现知识结构和引领思维方向,仍显不足。-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五 单元 教学 设计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