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u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农业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评价及其实现的经济条件,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量经济学科。 第二章 经济效果论 u 经济效果: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取得的有用效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u 生产资源:按服务能力,生产资源可分为贮藏的生产资源(种子)和流动性生产资源(土地,劳动) u 有用效果:人们在生产中所发明的所有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如产量、产值、净收入、利润等等。 u 劳动消耗:产品生产过程总实际消耗的劳动量,涉及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如成本指标,它涉及物质费用、人工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等等。 u 劳动占用:生产过程中实际占用的物化劳动量,涉及生产用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占用和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营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如种子,化肥等流动资产占用。 第四章 边际分析理论 u 边际分析:是以增量的概念来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用增量的比率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变化规律就是边际分析。 u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长,起初,增长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增长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长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这一经济现象被称作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u 平均产量:是指在各种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平均每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取得的产品数量。 u 边际产量:是指在连续向某项生产追加要素的过程中,每增长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或者说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取得的产品数量。 u 生产弹性系数:是指产品数量变动率(Δy/y)与资源数量变动率(Δx/x)之间的比率,用EPC或者EP表达。用公式表达为: EP=产品数量变动率/资源数量变动率=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u 边际平衡原理:在一项生产中,能取的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投入水平,不是得到最大总产品的水平,也不是能得到最大边际产量的水平,而是通过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对比,能得到补偿水平,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稍大于边际成本)的水平。 u 生产也许性曲线:又称作等要素线、生产机会曲线、等资源曲线和转化曲线。是将不同的产量配合绘制成一条曲线,确切的说,是既定要素用于两种产品生产的所有也许组合。 u 生产资源边际替代率:当产品的数量不变时,资源间施用量的增减比率。 u 产品边际替代率:在同一条生产也许性曲线上,若增长某一产品的产量,就必须减少另一产品的产量,通常把增长一单位的某产品所需要减少的另一产品的数量称为产品的边际替代率。 u 目的函数:是由若干变量组成的可以求得极值的线性函数,它是一次多元函数。 u 等产量曲线概念:是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u 资源边际替代率:表达同样的产品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资源配合比例来生产,当产品数量不变时,资源间施用量的增减比率称为资源边际替代率。 u 生产也许性:以一定量要素用于两种产品生产时,由于对要素进行各种不同的分派,使得两产品的产量有多种也许的配合,即为生产也许性。将不同产量的配合绘制成一条曲线,即为生产也许性曲线。 二、 简述题 1、 线性规划模型的构成? 解1:线性规划问题通常由三部分构成:①求解的目的:经常是最大收益或者最小成本,这两类问题可用数学形式表达为目的函数。目的函数是由若干变量组成的可以求得极值的线性函数。②为达成一定生产目的的所存在的各种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涉及土地、劳动、资金等客观约束条件和有决策人员规定主观提出的一些主观约束条件。③为达成一定生产目的的可供采用的种种途径或活动方式。 解2:模型的建立:根据生产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投入产出系数建立目的函数以及约束方程,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经济行为。 模型的求解: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取得在限定条件下目的函数及各项生产活动的最优值。 结果分析:对于计算得出的模型最优值,还需进行优化后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此外,为了进一步掌握投入产出系数和投入要素拥有量的变动对最优结构的影响,还需要对原模型的求解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以减少实际执行情况的风险,保证生产活动取得最大收益。 2、 生产函数三个阶段的划分和合理阶段的判别? 根据产出弹性的大小,将生产函数分为三个阶段:①生产弹性大于1的要素投入区域为生产函数的第一阶段,即从原点起到平均产量最高点止;②生产弹性大于0且小于1的要素投入区域为生产第二阶段,即从平均产量最高点起到总产量最大止;③生产弹性小于0的要素投入区域为生产函数的第三阶段,即总产量下降区域。 合理阶段的判别:产出弹性Eo>1,意味产出增长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量增长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量增长的比例,说明要素投入有利可图,要素转化率高,应尽也许增长要素投入,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但生产要素投入量停留在此阶段,便会使固定要素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足发挥导致相对浪费,因此这是不合理阶段;产出弹性Eo<0,这一阶段随着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总产量不断下降,说明变动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了固定要素所需要的比例量,因此这也是不合理阶段;产出弹性0<Eo<1,随着变动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总产量不断上升,说明变动要素的增长对生产起着积极作用。这阶段总产量上升幅度在不断下降,直至上升幅度为零,达成最大产量。这一阶段对于变动要素而言是合理阶段。 3、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体系重要由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这三部分构成。其中,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是主体指标,涉及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利润等;农业技术经济分析指标是辅助指标,涉及经济分析指标、技术效果分析指标(生产产值、劳动消耗)和生态效果分析指标;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有产量、产值、利润构成情况、农产品商品率等。 4、 经济效果指标和经济分析指标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都是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经济效果指标是主体指标,经济分析指标是辅助指标。 区别:经济效果指标同时反映经济效果两方面(投入与产出)的内容,而经济分析指标只反映一方面的内容。 5、 讲求经济效果的客观必然性 ①讲求经济效果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②讲求经济效果是价值规律的规定;③讲求经济效果是公司节约原则的规定;④讲求经济效果是公司利润原则的规定。 6、 投入与产出生产函数变动趋势 投入与产出生产函数的四个变动趋势: ① 固定生产力(固定报酬):增长每一单位产品所需成本完全相同,故总成本成一直线。 ② 递增生产力:在资源与产品生产函数中,单位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随资源施用量增长而递增,而产品的单位成本则随产品数量的增长而递减,因此,总成本曲线呈递减趋势。 ③ 递减生产力:当资源生产力递减,单位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随着资源施用量增长而以递减的比率上升,但随产品数量的增长,每单位产品所需成本不断递增,总成本曲线向下凸出而上升。 ④ 负数生产力 7、 生产函数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反映资源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的数量变化关系,直接称为投入与产出关系或资源与产品的关系,或者称为“X-Y”型生产函数。 第二种类型:反映生产一定量产品时,资源间配合的数量关系,称为资源与资源关系,也称这种生产函数为“X-X”型生产函数。 第三种类型:反映运用一定量的生产资源时,各种产品间的数量配合关系,称为产品与产品关系,也称为“Y-Y”型生产函数。 第四种类型:反映产品与成本的关系,产品为自变量,成本为因变量,严格讲这称为成本函数。 8、 等成本线的性质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具有以下三个性质:①若生产成本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等成本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成本水平越高。②同一条等成本线上的不同点表达两种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但每一种组合所花费掉的成本额是相同的。③等成本线斜率等于生产要素价格之比,其值为负值,即K=-P1/P2。 9、 等收益线的性质 等收益线是指在产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带来同等收益的两种产品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它表达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带来的收益都是相等的。等收益曲线具有以下特点:①等收益线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②等收益线的位置越高,收益水平也越高;③等收益线是互相平行的。等收益线的构成方式与等成本线同样;④等收益线的斜率是两种产品价格的比率(PX /PY)。在一组等收益线中,每条线表达的收益大小,与该线离原点的距离成正比。 10、 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等产量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具有以下特点:①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②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远,表达产量越高;③任意两条等产量线是不会相交的;④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11、 生产也许性曲线的性质 生产也许性曲线也称为生产也许性边界,用来表达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性。生产也许性曲线具有以下特性:①生产也许性曲线凸向原点且斜率为负 ②在生产也许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说明生产尚有潜力,即生产资源未得到充足运用,存在闲置;在生产也许性外的点表达现有的生产资源和农业技术条件还打不到,;再生产也许性线上的点,说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③假如投入的生产要素x总量增大,生产也许性曲线离原点越远;④假如要素可用量减少,生产也许性曲线会远离原点; 12、 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的关系 技术效果是经济效果的基础或者组成因素;经济效果是技术效果的归宿或者综合概括。 13、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影响因素 ① 生产条件与资源的运用 ② 农业公司的经营管理 ③ 农业公司的经营方针 ④ 国家的技术和经济政策 三、 计算题-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技术 经济学 复习资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