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笔记.doc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笔记.doc(5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 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3、 世袭制: 1)开始:禹死后,其子启即位 2)含义: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 3)方式:商朝: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4) 评价: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4、 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地方 中央:国王统率官员治理国家。设相、卿、士 地方:封侯、伯(义务:纳贡、征伐) 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 1. 周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拱卫王室。巩固国家统治。 2)、内容:周王授土授民,诸侯尽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再分封(很大独立性)。 3)、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4)、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①分封对象多样: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②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③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④权利和义务相联系 5) 、影响: 周朝成为强国。 但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长远看不利于中央集权。 6) 、结果: 西周后期,破坏; 春秋时期,瓦解; 战国——秦朝,废除。 原因: ①本身的局限性:诸侯在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使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②王权衰弱 ③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 3、 宗法制 1)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权稳定。巩固国家统治。 2)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4)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既是兄弟,又是君臣 5) 特点: (1)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 (2) .大小宗既是宗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紧密结合 6)、作用: 加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较好地解决了各级贵族在继承上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2、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4、礼乐制度 1)、目的: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周朝还制定了礼乐制度,称为周礼。 2)、含义: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的一些规则和仪式 3)、作用: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三、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 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 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 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 统一的背景 1)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1) 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 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春秋争霸的局面形成。 (3)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加剧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纷纷改称“王”。对内为富国强兵,实行改革变法;对外发动战争,兼并其他诸侯。出现了韩、赵、魏、楚、燕、齐、秦“战国七雄”。 2、 统一的条件 客观: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各地区的联系加强;诸侯国进行改革或变法,为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基础;不断的兼并战争造成了局部的统一;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主观: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根本);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 统一的经过: 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中央机构: 1) 、首创皇帝制度 ① “皇帝”称号的确立 ② 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①概况:皇帝下设三公——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丞相(百官之首),太尉(虚设;负责军事),三公下设九卿 ②秦朝的中央机构特点、作用。 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作用:“三公九卿”分工严密,相互配合,提高了办事效率;“三公”相互牵制,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先由“三公九卿”朝议,后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2、地方政治制度的建立——郡县制 (1)行政区划:郡、县、乡、里 (2)官僚机构:郡守、县令(不满万户之县长官称县长)、三老、里正。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 (3)、推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管理与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3、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 相同:①性质: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巩固统治 ③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不同: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权力来源 世袭产生,有封地 皇帝任免,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但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 影 响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分封制:奴隶社会;特点是贵族政治。 郡县制:封建社会;特点是官僚政治。 4、 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1) 法律:颁布秦律,通行全国。 (2)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3) 文化:统一文字 (4) 交通:修建驰道,开通灵渠。 (5) 民族:修筑长城,徙民实边。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地方)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影响 积极方面:①对秦朝: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 ②对后世: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消极方面:皇帝的专权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民不堪忍受暴政而爆发起义,最终导致秦王朝土崩瓦解。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四、 怎样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有功亦有过,功大于过。 “功”:(1)结束长期分裂和混战局面,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2)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过”:(1)推行暴政,压迫人民,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埋下了秦亡的祸根。 (2)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文化发展。 五、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几个问题 1、原因: ①经济上,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思想上,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2、特点: ①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独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②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③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④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于中央集权制度。 3、 评价: 封建社会早期、中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利于大规模经济活动,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的基础;利于交流,增强凝聚力,促进民族融合。 后期消极作用增大。束缚生产力,阻碍萌芽的发展(经济);易产生腐败和暴政;人民无权,民主政治无从发展;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文化高压政策),阻碍科技文化发展,民主思想被封杀。 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 汉朝:(趋势:加强) 1、 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1) 原因: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 2) 影响:出现王国问题,分裂割据 3) 解决:①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的封地) 4)特点:①“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诸卿) ②“有所损益”:郡国并行制---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并立 (二) 唐朝:(趋势:削弱) 1、 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享有较大自主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2、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三) 北宋初年(趋势:进一步加强) 1、 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2、 措施: 1)收精兵:“杯酒释兵权”,收兵权;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2)削实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3)控财权:中央掌控地方财权(少部分归地方) 3、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②分割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4、 评价: 利:改变了唐末以来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弊:造成“三冗” “二积”后患。 (四) 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趋势:完善并发展) 1、 措施: 1) 机构设置 ①实行行省制度(河北、山东、山西);省下分设路、府、州、县 ②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 2) 行省权力: 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2、 评价: 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 演变特点 西汉 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中央集权不断发展 唐朝 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北宋 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一) 汉朝 1、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2、 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决策机构:“中朝” ,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二)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三)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1、三省职能 2、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四) 宋朝: 1、 措施: ⑴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⑵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2、 影响: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四) 元朝(相权反弹): 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特点 两汉 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国家大事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 北宋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元朝 设中书省代替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察举制度 1)概念: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2)标准:品行 3)主要科目:孝、廉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概念: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标准:门第 3)评价:不注重才能,只注重门第,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不利选官) 3、隋唐宋元:科举制 1)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唐宋元: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度 4)标准:才学 5)方法:分科考试 6)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②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的推动古代教育的发展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③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扩大了统治基础④这一制度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时间 先秦时期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方法 世袭 自下而上推荐 评定授官 分科考试 依据 血缘 品行 门第 才学 特点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高官由世家大族把持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 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 1、 原因: ①丞相胡惟庸骄横擅权(直接原因)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③中央设立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使后,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2、 宰相制度的废除: (1)中央:1380年诛杀胡惟庸,同时,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2)废除宰相制度 3、影响: (1)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表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3)内阁制应运而生。 (4)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宦官专权。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 废宰相后,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 2、 内阁的形成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不参与决策) ——奠定基础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取得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职责 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 任免 经皇帝和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3、 性质:皇权专制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三、 军机处的设立 1、 清初设内阁、六部;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结果皇权受限 2、 康熙亲政后设立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结果中枢机构一分为三(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3、 军机处 a. 设置时间、地点 人选 雍正设;隆宗门 内乾清门西侧;品级不高,皇帝钦点。 b.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c.特点:简、速、密 人员简单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d.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巩固 四、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2、 消极影响: 专制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 西方 社会状况 封建社会晚期 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政治 君主专制强化,走向腐朽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 封建思想禁锢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兴起 ·单元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 朝代 发展阶段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秦 建 立 郡县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汉 演变发展 郡国并行;推恩令 内、外朝制(任用身边人) 唐 节度使 三省六部制 宋 中央收政、财、军权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元 行省制度 中书省 明 强 化 废宰相,设内阁 清 顶 峰 南书房;军机处 趋势(特点)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 1、 海洋文明:希腊的地理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 影响 处欧亚非 文明交界处 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 海岸线曲折, 良港众多 航海业发达,工商业兴盛,为其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进而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无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山岭纵,横河流交错 1)、农耕经济不发达 2)、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家,有助于城邦的形成 ·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差异 古中国 古希腊 地形 平原多,山地少,内陆成片,人口聚集河旁 山多、岛多、港多、地区彼此独立隔绝 经济活动 便于耕作,适合农业生产为主 海外贸易、适合从事工商业活动 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城邦民主制度 民族性格 勤劳、朴实 乐观、自由 文明特征 大河文明(黄色文明) 海洋文明(蓝色文明) 2、 城邦体制 1) 兴起时间:前8-前6世纪 2) 城邦的概念: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的城市国家,是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最大的城邦:雅典 斯巴达 3) .城邦的特征: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商品经济、文艺繁荣 4) .城邦的公民:古希腊社会主体、城邦政治核心 构成公民的条件:①祖籍本邦;②成年男子;③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④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不包括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和外邦人) 4、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 ⑴地理条件:多山、多岛、环海、少平原 ⑵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基础) (3) 政治前提:城邦体制(主要因素) (4) 阶级条件:工商业阶级实力强大,政治家和平民的不懈努力 (5) 外部条件:吸收亚非文明的影响 (6) 社会条件:自由平等参与意识强 二、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与发展历程 (一) 棱伦改革(奠基) (1) 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斗争激烈。 ①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 ②新兴的工商业的阶层对对旧氏族贵族不满 ③普通民众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 (2)时间:公元前594年(前6世纪初) (3)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4)内容:经济:废除债务奴隶制;发展工商业 政治上:a.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4个等级;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公民 均可参加;b.建立400人议事会(行政机关;不包括第四等级)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最高法院) (5) 特点:中立(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6) 意义: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消极:但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二) 克利斯提尼的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509年(前6世纪末) (2)背景:梭伦改革未深入触动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 (3)内容:①用10个地域选区取代4个血缘部落 ②设立500人会议,向所有公民开放(采取抽签方式,各部落轮流执政) 。 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一名)。 ④扩大公民大会权力 ⑤实行陶片放逐法。 (4) 影响:改革基本上铲除了氏族贵族的政权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所有的雅典公民);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怎样评价陶片放逐法? ①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②是一种极端的民主方式,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互相倾扎的工具,容易导致庸才误国。 (三) 伯里克利改革(顶峰)——“黄金时代” 1、 时间:公元前5世纪 2、 内容: 1) 完善民主机构: 公民大会(所有公民);五百人议事会(职能扩大);十将军委员会会; 陪审法庭(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 2) 建立民主保障: 公职开放、发放工资、观剧津贴 3、 意义: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机构 机构 产生方式 组成 性质 公民大会 成年男子均可参加 每10天左右召开一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 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等重大事务,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五百人会议 抽签产生 通过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 公民大会常设机构 (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 抽签产生 由10个部落从30岁以上的男性上公民中选出。 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参加立法 十将军委员会 公民大会举手表决 每个部落选出一名将军,在公民大会通过举手表决方式选出。 统领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三、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 1、 特点:主权在民 法律至上 公民内部平等 轮番而治 权力制约 公民意识 2、 实质: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少数人)的政治制度 四、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1、 积极性 1)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其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2)民主的氛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泛滥(运作方式的随意,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3)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五、雅典的衰落 1、由于希腊民主政治本身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少数人的民主(自身局限)。 2、希腊城邦的内部混乱和城邦间的长期混战,也使城邦制度逐渐衰微。 3、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逐渐成为政治腐败动乱的隐患。 4、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迅速发展的政治经济。 BC338年为马其顿王国征服2.造成差异性原因 ·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与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差异性及造成差异性原因 1.差异性 雅典民主制 中国中央集权制 在国家管理上 人民主权 集体领导 主权在君 个人独裁 在权力运作上 轮番而治 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 皇位世袭制 终身制 在法律方面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王权凌驾法律之上 2.造成差异性原因 希腊民主制确立繁荣期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自然因素 环海、多山、少地、多岛 内陆、平原广阔、沃野千里 经济因素 以工商立国 商品经济 以农立国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政治因素 城邦体制 平民反贵族斗争 分裂割据、兼并统一、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因素 集体、自由、平等、参与意识 儒家、保守、封闭、安于现状 3. 孰优孰劣: 提示:各自有其利弊。 利:雅典:使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 中国:利于大规模工程建设组织和有效抵御外侵,维护统一。 弊:雅典:范围狭窄,具有随意性,易产生“多数暴政”. 中国: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钳制思想;阻碍新兴经济因素成长。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 什么是罗马法 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狭义指罗马公民法 罗马法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呈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 二、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完善 1. 起源:习惯法到成文法 ①存在背景:罗马共和国早期(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②含义:人们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 ③特征: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 ④弊端: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 2、 产生:《十二铜表法》 1) 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在十二块铜表上 2) 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3) 特点:内容相当广泛,法律条文比较明晰 4) 评价: 进步性:标志罗马成文法的产生;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局限性:《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根本);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同态复仇)。 3、发展:公民法到万民法 1)公民法:①含义:公元前3世纪中期以前,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②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③范围:罗马公民 ④局限性:狭隘性 2) 、万民法 1 概念:公元3世纪,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2、 罗马的扩张: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至一世纪后期,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 演变原因: 版图的拓展,扩张带来新矛盾(民族矛盾);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导致社会动荡矛盾尖锐;公民法的狭隘性;稳定和维系统治 4、 罗马法的完善:《民法大全》 1) 原因: A为统治庞大国家,帝国皇帝重视法律制定,他们颁布一系列法令,成为罗马法组成部分。 B法学家积极立法,进行法律解释。 2)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 3) 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1、含义:它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狭义的指罗马公民法 2、重要法典:《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 3、形式上:习惯法和成文法 4、结构与适用范围上:公民法和万民法 5、核心内容:保护私有财产(核心);保护奴隶制度;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四、对罗马法的评价 1.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2.作用:对当时:调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稳固帝国统治。 对后世:影响深远。 对近现代欧美国家乃至世界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力武器;是现代许多法律制度的蓝本;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宝贵遗产 3.局限性:①维护奴隶制度,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条件的(奴隶、妇女地位低下)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1、 经济基础:17C资本主义的发展 2、 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日益增强且联合起来。 3、 历史传统:13C以来与君主的斗争。结果:迫使英国约翰王签署《大宪章》;形成议会传统。作用: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贵族(议会)的权利。 4、 社会思潮: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宣传 5、 政治斗争: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光荣革命) 二、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 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2、 目的: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 3、 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还可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4、 结果: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5、 实质: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的妥协 三、 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1、 选举权的扩大:1832年议会改革 1)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2) 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 含义:内阁由议会产生,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且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2) 责任内阁的由来 3) 形成标志: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上台,标志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4) 内阁的构成及运行机制: ① 构成:由首相及其提名的内阁成员组成责任制内阁。 ②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a、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可被国王任命为首相,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b、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相互调节) 5) 影响和作用:促进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英国君主立宪制结构 构成部分 地位 作用 英王 “虚位元首” 形式上的权力 礼仪上的职能 议会 最高权力机关 立法者 监督者 内阁 最高行政机关 从议会产生 对议会负责 四.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政体三位一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②权力中心在议会(下院);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③君主“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是民族团结的心理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④首相三重身份:政府首脑、政党首领和多数党领袖。 ⑤议会可间接控制部分行政权,首相也可间接控制部分立法权;三权未彻底分立。 五、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 政治方面 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推进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社会稳定(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利益之争,在议会中以和平有序的方式实现),是历史的进步 2. 经济方面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世界影响 是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其他国家建立新制度提供政治模式。 ·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比较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 君主立宪制 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与政协制度 两党制 立法机关 全国人大 议会 司法机关 法院 法院 行政机关 国务院 内阁 国家元首 国家主席 国王 政府首脑 总理 首相 第八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 1、 必要性: 1)美国建国之初面临严峻形势,阻碍了美国社会发展。 ①.政治:邦联政府几乎无权,各州权力很大;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②.经济:各州之间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由于没有统一的关税,美国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完善资产阶级统治制度。 2、 可能性: 1)政治前提:独立战争胜利,美国独立 2)理论来源: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学说。 3)历史借鉴:18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二、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依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 1、召开制宪会议 1787年,各州代表齐集费城召开会议,这个会议被称为制宪会议。 2. 宪法的内容 1) 政体:确立总统共和政体。 2) 国家结构: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3) 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相互牵制。 权力机构 产生方法 任期 权力 国会(立法) 参议院 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每州选两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其中1/3 1、 通过法律(总统批准) 2、征税及调整国内外贸易 3、宣战权 4、 参议院审批总统任命的官员缔结的条约 5、众议院可弹劾所有文官 众议院 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 众议员人数与各州人口成正比,任期2年 总统(行政) 选民间接选出 4年 1、战时行使独裁大权 2、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3、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4、外交权 5、军事权 6、赦免权 内阁 其它机构 联邦法院(司法)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同意 终身任职 1、最高审判权 2、解释一切法律和条约 最高法院 巡回上诉法院 区法院 3. 原则: 1) 联邦制原则 实行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 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等。 3) 民主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选举产生 4、 如何认识1787年宪法 1)积极: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法律基础;确立了联邦制,有利于巩固统一,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防止了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以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2)局限性: 没有写入人民的民主权利;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种族歧视)具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三、 联邦政府的建立 1、1789年,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久国会也选举产生。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起来。 2、华盛顿两届任满后,坚持不再参选,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四、美国联邦政府的发展和完善 1、宪法修正案 2、驴象之争(两党制) 1)两党制形成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1860年以后,两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 2) 特点: 依照联邦宪法,轮流执掌国家政权;与总统制相结合,是否当选总统为是否执政的标志;两党组织松散,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 3) 影响: (1) 作用:两党制互相监督,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两党对垒,交替执政,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人民可利用两党,实现自己的某些要求;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 实质:虽然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执政期间的政策也有差异,但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第9课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 背景 1)18世纪时,法国是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十分强大。 2) 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2、 过程: 自大革命爆发以来,法国的政体一直不稳,先后出现了君主立宪制(1789~1792年)、 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第一帝国(1804~1814年,1815年)、波旁复辟王朝(1814~1830年)、七月王朝(1830~1848年)、-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 笔记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