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106页)集体备课.doc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106页)集体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106页)集体备课.doc(10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课时 课时 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小学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情感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 2、 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3) 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 练习:“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五、作业设计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得数 3043-2468= 3043-575= 六、板书设计: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板书定义 小组活动,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课时 课时 二.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小学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能力目标 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 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 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3、 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练习:“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得数 504÷14= 504÷36=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教师板书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课时 课时三:有关0的计算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小学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 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五、作业设计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请学生回答 学生完成,教师指导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课时 课时四:括号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小学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 复习引入: 1、 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 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3、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 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 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 说说运算顺序。 2、 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 ,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 96÷16×2 = 6 ×2 = 12 3、 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 巩固练习: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 (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六、板书设计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课时 课时五:解决问题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小学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 巩固练习:P12第5题 四、 课堂总结: 五、 作业设计: 春游 我校共有老师14人,学生326人,大车可坐40人,租金900元;小车可坐20人,租金5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 六、板书设计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学生观察并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尝试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自由交流 教学反思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课时 课时一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小学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能力目标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目标 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认识“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 自主学习、质疑释疑。 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三、 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学习例1。 1. 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四、课堂达标,基础过关 P13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设计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板书定义 小组活动,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课时 课时二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小学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2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 二、 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2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完成P14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教师板书 教学反思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 课时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小学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第一课时: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 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18/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设计: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 307+348 123+2847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板书定义 小组活动,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 课时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使用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小学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3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计算下面各题 60+255+40 135+39+65+11 282+41+159 13+46+55+54+87 548+52+468 55+137+63+45+50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回顾旧知 学生自由 发言 认真思考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动手完成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 课时三:连减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小学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能力目标 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课本、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 第一组 第二组 72-6-4 72-(6+4) 85-8-2 85-(8+2) 126-70-30 126-(70+30)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 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 出示情境图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尝试各种算法 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 方法三 234—66—34 234—34—66 =168—34 =200—66 =134 =134 方法二 234—(66+34) =234—100 =134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234-66-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 4、 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将例4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5、 ⑴独立列式计算; ⑵指名板演 6、 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 巩固练习:P21做一做 四、 小结 :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简便计算。 178—59—41 168—53—68 451—(51+79) 357—64—57—36 875—44—56 427—126—74 六、板书设计 方法一 方法三 234—66—34 234—34—66 =168—34 =200—66 =134 =134 方法二 234—(66+34) =234—100 =134 学生独立解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解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解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时 课时四: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小学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表格 106 集体 备课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