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广东教育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教育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教学目标:1、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2、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3、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教学准备: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2、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3、目的:联
2、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二、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1、导入 :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 2、观察: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3、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4、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视频。 5、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6、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1、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2、讨论: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3、观察:出示一些树根1、树根2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 4、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
3、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1、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2、分组:讨论实验方案。3、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4、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5、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6、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1、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2、观察: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 3、问题: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4、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1、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2、问题: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4、3、讨论: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4、归纳: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七、小结本课内容。第二课:茎里的“运输网”教学目标:1、了解茎的形态、一般结构,探究茎的作用。2、通过观察茎的形态,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3、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 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通过了解
5、茎的形态和一般结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分析、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变色花及其制作视频、不同形态的茎的图片、有断枝的图片、有关记录树干枝条的观察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 出示课本插图。 2、问题 波波发现了什么?彬彬认为茎里流出来的汁液是根吸收来的水分,大家觉得有道理吗?二、活动一: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1、导入 出示课前老师做的“变色花”。2、猜想 花的红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3、观察 切开茎部,观察横截面。思考并记录。4、引导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色的现象上。5、交流 各组汇报自己的看法。6、媒体 播放“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视频。7、归纳 茎能运输水分。8、引
6、申 你会做一枝两色花吗?回家试做一朵两色花。三、活动二:探究茎的其他作用1、导入 出示一些不同形态茎一、二、三、四的图片。 2、讨论 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3、观察 大风吹植物不倒的图片。4、归纳 茎还有支持作用。5、问题 为什么有人说“树怕剥皮”呢?6、阅读 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7、讨论 如果有的树皮被环割了一圈,割得不太深,树皮会怎么样呢?割得不宽,又会怎么样呢?割得太宽,树皮又会怎么样呢?8、归纳 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9、引申 莲藕的茎是哪个部分?长在地下的茎有什么作用呢?四、拓展:树干和枝条记录的秘密1、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 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
7、呢?2、问题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五、小结本课教学内容。第三课:叶里的“加工厂”教学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2、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3、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叶和探究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教学准备:有关森林的照片、叶片不同排列的照片、光合作用的视频。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 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呢?2、问题 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二、活动:观察叶片的排列情况1、导入:出示课前拍摄的叶片排列照片。 2、问题:这些叶片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8、3、交流:说说寻找到的叶片排列特点。4、讨论:叶片互相不遮蔽的意义。三、拓展:绿叶的作用1、导入:植物没有叶片会怎么样呢?长期没有阳光照射,植物会怎么样?2、媒体:播放“光合作用的过程”视频。3、讨论:光合作用的水分、二氧化碳从何而来? 阳光有什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营养物质会输送到哪里?4、交流: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放出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5、思考:有了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会不会越来越多?四、小结本课内容。第四课:花里的“育婴房”教学目标:1、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了解花的其他特征。2、通过对花的结构的认识,尝试对观察和实验现象作出分析与解释。3、鼓励学生动手探究,
9、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通过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推理能力。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视频、桃花模型、“花的构造”视频、鲜花、镊子、“花的档案”样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出示一些花的图片一、二、三、四 。说说花的名称。 2、问题:这些美丽的花藏有什么秘密呢?不同植物种类的花,结构是否相同呢?二、活动一:解剖花1、导入:要更完整地认识植物的花,我们可以用解剖的方法去观察花的内部。怎样解剖一朵花呢?2、演示:出示一朵桃花模型。介绍解剖桃花的方法,提示要点,出示记录表格。在解剖前,教师应示范怎样使用镊子,怎样解剖白菜花(可在实物投影
10、仪上演示)。3、实验:按要求解剖白菜花和其他23种花,把花朵由外向内一层层解剖,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观察各部分的形态和数量,做好记录。4、交流:对花的解剖结果进行归纳,了解花的结构。5、媒体:播放“画的结构”的视频。6、思考:认识什么是完全花,什么是不完全花。找出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区别。7、拓展:分辨常见的花,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三、活动二:寻找花里的“育婴房”1、导入 出示几种不同的花的实物。2、问题 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让学生指出来)3、交流 在解剖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雄蕊和雌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4、媒体 出示有关雄蕊、雌蕊的图片。 5、实验 剥开雄蕊的花药,剖
11、开雌蕊的子房,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6、媒体 播放“开花的过程”视频。7、归纳 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婴房。植物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发育成长的。四、拓展:给花建档案1、导入 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几种“花的档案”。2、问题 你喜欢哪份“花的档案”呢?为什么?3、交流 “ 花的档案”一般应有哪些内容?4、制作 每组设计一份“花的档案卡”,并制作出来。5、展示 出示做好的“花的档案卡”,生生与师生之间相互点评。五、小结本课内容。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教学目标:1、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2、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3、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
12、趣与欲望。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和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教学准备:一些常见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果实是怎样形成”的视频、苹果等一些有代表性的果实、小刀、“寻找果实”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 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小丝瓜是由花变成的吗?2、问题:植物的果实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活动一:观察结果的过程1、导入:出示一些植物由开花到结果的图片(图片已排好序)。 2、问题:能说说这些植物的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3、猜测:猜测雌蕊、子房的作用。4、交流:
13、说出植物的花在结果过程中的变化。 5、归纳: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三、活动二:果实里藏着什么?1、导入:出示桃、姜、萝卜的实物。它们都是植物的果实吗?外形相似吗?内部构造一样吗?2、指导:介绍解剖桃的方法(横切、纵切)。在演示解剖方法时,要强调用刀安全。3、实验:学生按要求解剖桃、姜、萝卜,并观察内部构造。4、交流: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桃、姜、萝卜哪个是植物的果实,哪个不是?说说你的依据。5、归纳:果实是由种皮和种子构成的。6、资料:有关香蕉和无籽西瓜的资料。7、思考:荸荠、萝卜、甘薯是植物的果实吗?四、活动三:寻找植物的果实1、导入: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2、活动:到社区或郊外寻找
14、植物的果实。3、指导:当校园中植物果实较多时,本活动可在校园内进行。4、计划:分组制定一个简单的“寻找果实”计划。提示学生计划应包括准备什么(如观察记录表、笔、工具);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如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纪律要求)。活动前要提醒学生不能随意品尝果实,以免中毒。5、调查: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要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6、交流 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五、小结本课内容。第六课:酸奶的秘密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的形态和主要特点,认识细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通过制作酸奶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猜
15、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3、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难点:根据现象推理判断,设计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理解酸奶的秘密是细菌(乳酸菌)的作用。教学准备:1、鲜奶,酸奶,清洁的容器、温度计、时钟、保温瓶、糖、锅及汤匙、冷藏设施。2、细菌、病毒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出示课本图片。讲述故事情景(一天,波波和琪琪来到妍妍家坐客。) 妍妍从冰箱里取出了酸奶来招待同学。她告诉同学,这些酸奶是她自己制作的。2、问题:大家是否知道,酸奶是怎样制成的呢?3、目的: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二、活动一:动手制酸奶1、导入:出示酸奶的制作材料。2
16、、问题:酸奶是怎样做的呢?3、演示:向学生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制作过程。4、媒体:出示课本图。5、观察:注意观察鲜奶与酸奶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方面的不同。6、讨论:酸奶是用鲜奶制成的。鲜奶是如何变成酸奶的呢?在制作过程中,你认为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7、猜测:把自已的猜测写下来,并汇报交流。8、小结:酸奶中有一种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这种微生物会使鲜奶变成酸奶。9、交流:各小组互相品尝课后自制的酸奶,说说与买来的酸奶相比有什么不同?10、讨论:是哪些条件影响了酸奶的味道呢?(鲜牛奶温度,加入酸奶的量,保温时间,其他添加物等。)11、设计: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表,课
17、后研究每个条件对酸奶味道的影响。12、交流:针对课后对比实验结果,交流心得。13、目的: 通过初步实验了解牛奶变成酸奶的过程,探究酸奶的成因。再次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认识到酸奶制作过程(乳酸菌繁殖)需要适宜的条件。三、拓展:细菌的模样1、媒体:出示细菌示意图。 2、指导: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里、水中、空气中、家里、食物中。3、介绍::简要介绍细菌的特点。(如分布广泛,体积微小,身体结构简单,但繁殖很快。对人类来说有些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是有害的。)4、目的:了解细菌的特点。四、活动二:观察细菌的外形1、媒体:出示乳酸菌等多幅典型细菌 一、二、三 的图片。 2、指导:小小的细菌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
18、是在电子显微镜下,它们的样子就能清晰地看到了。3、观察:引导学生边观察边用自已的语言描述每种细菌的形态。4、讨论:从形态上看,可以把这些细菌进行分类吗?5、交流:小组汇报自已如何分类,说明分类的理由。6、归纳:按基本形态分,细菌大致分为杆菌、螺旋菌和球菌3种。7、媒体:播放“细菌和病毒” 视频。8、讨论:细菌的样子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五、小结本课教学内容。第七课:发面的学问教学目标:1、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2、调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生长环境。3、 通过发面团实验,学习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重点难点:通过发面团实验,学习提出问题、猜测、设计
19、对比实验的方法。教学准备:1、面粉,酵母菌,碗,筷子,尺子等发面团材料及工具;2、酵母菌、霉菌、真菌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2、问题 你见过发酵后的面团吗?(引导学生描述事实)什么使面团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3、目的: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二、活动一:发面团1、导入:出示发面团的制作材料。2、问题:怎样发面团呢?3、演示:向学生演示发面团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制作过程。4、观察:观察面团发酵前后在颜色、大小、气味等方面有哪些不同。5、讨论:制作过程中,你认为使面团发大的最关键一个步骤是什么?把自已的猜测写下来,并汇报交流。6、小结:原来
20、是酵母菌的使面团发了起来。三、拓展:认识酵母菌1、媒体:出示酵母菌实物(酵母粉)。 2、指导:这是发面时添加在面粉里的酵母菌,仔细观察,并描述。 3、观察:分小组观察酵母菌的外形特征(形状、大小、颜色、气味)。 4、汇报:学生汇报观察结果。5、引导:引导学生留意发酵后的面团有酵母菌的气味。6、讲述:酵母菌是怎样使面团发起来的呢?出示酵母菌放大图。它是真菌的一种,和细菌一样,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发酵现象。 7、问题: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请根据发面团实验及酵母菌的作用进行分析。 8、讨论
21、: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将结果填写在课本中。 9、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交流。 10、目的: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发面现象的产生原因。四、霉菌生长的环境1、导入:出示课本图片。这些橘子和柿子发霉了。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说说看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发霉?这些 “霉”是什么样子的?2、讲述:出示一组霉菌的放大图片,简要介绍霉菌的特点。 3、问题:通常在什么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4、讨论:分小组设计调查报告,设计实验。课后展开调查。5、交流:各小组展示调查报告。6、小结:在高温、潮湿、阴暗的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7、问题:关于真菌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8、媒体:播放“真菌”视频。9、上网:登陆“小学
22、科学网”或其他可信度较高的网站,搜集有关资料,并整理信息。10、交流:把自已整理好的图文资料传送到“小学科学网”上,与其他同学交流。五、小结本课的教学内容。第八课:电路的研究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电路,知道开关的作用。2、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3、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课时安排:3 课时重点难点:经历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比较等的研究,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和开关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教学准备:小开关,电池盒, 大号电池, 小灯泡,灯座,导线,PP胶片,不干胶,铜销钉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图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教育 小学 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