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第十二章.pptx
《测树学第十二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树学第十二章.pptx(3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12章 森林生物量的测定pp基本概念pp树木生物量的测定pp林分生物量的测定第1节 概述 l l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19941994年联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合国粮农组织在“国际森林资源监测大纲国际森林资源监测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中就明确规定:森林生物量是森林资源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森林生物量是森林资源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l l森林生产力的调查是正确认识、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产力的调查是正确认识、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的前提。l l森林生物量数据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森林生物量数据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如森林碳储量计算;森林生产力的测定;研究森林物质循如森林碳储量计算;森林生产力的测定;研究森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环和能量流动。1 基本概念1.1 1.1 森林生产量和生产力森林生产量和生产力l l总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森林生态系统中所有绿色植物,由光合作:森林生态系统中所有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总第一性生产量。因绿色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总第一性生产量。因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的植物利用光能合成的 有机物质总量,是地球上最初和最基有机物质总量,是地球上最初和最基础的能量储存,故又称为总初级生产量(础的能量储存,故又称为总初级生产量(GPPGPP表示),可表示),可简称为总生产量。简称为总生产量。l l净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量中,也就是说在植物所固定:在初级生产量中,也就是说在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制造的的能量或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己的呼有机物质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己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部吸消耗掉了,剩下的部 分才以可见有机物质的形式用于植分才以可见有机物质的形式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所以我们把物的生长和生殖,所以我们把 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产量(NPPNPP表示)。表示)。l l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绿色植物积累或固定有机物质的速率。单位:绿色植物积累或固定有机物质的速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初级生产力通常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初级生产力通常是用每年每平方米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干重(是用每年每平方米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干重(gmgm-2-2aa-1-1)或)或每年每平方米所固定能量值(每年每平方米所固定能量值(JmJm-2-2aa-1-1)表示。)表示。l l生产量与生产力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生产量与生产力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所表示的是别在于,前者所表示的是“量量”的大小,后者所表示的是的大小,后者所表示的是速率,是一个速率,是一个“速度速度”的概念;二者的联系是,当用单位的概念;二者的联系是,当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来表示生产量时,生产量与生产力是一致时间和单位面积来表示生产量时,生产量与生产力是一致的。的。1.2 1.2 生物量和现存量生物量和现存量l l生物量生物量:指任一时间区间(可以是:指任一时间区间(可以是1 1年、年、1010年或年或100100年)某年)某一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净第一性生产量的累积一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净第一性生产量的累积量量(即即NPP)NPP);即某一时刻的生物量也就是在此时刻以前生;即某一时刻的生物量也就是在此时刻以前生态系统所累积下来的活有机质量的总和。通常是用平均每态系统所累积下来的活有机质量的总和。通常是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 kg/hmkg/hm2 2、g/mg/m2 2,或能量,或能量kJ/mkJ/m2 2表示。表示。l l现存量现存量:指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指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上所积存的有机质的重量。现存量的变化不等于净第一积上所积存的有机质的重量。现存量的变化不等于净第一性生产量,必须加上各种损失量后才能算作净第一性生产性生产量,必须加上各种损失量后才能算作净第一性生产量。量。1.3 1.3 净生产力和连年生产力净生产力和连年生产力l l平均净生产力:是森林植物群落生物量(平均净生产力:是森林植物群落生物量(WW)被年龄)被年龄(a a)所除之商,一般用)所除之商,一般用Q QWW表示。表示。l l连年净生产力是森林群落某年(连年净生产力是森林群落某年(a a)的生物量()的生物量(WWa a),与),与其上一年(其上一年(a-1a-1)生物量()生物量(WWa a-1-1)之差,以表示具体某一)之差,以表示具体某一年的净生产力,一般用年的净生产力,一般用Z ZWW表示。表示。1.4 1.4 次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l l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的生产量称为次级生产量或第二性生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的生产量称为次级生产量或第二性生产量,其生产力也相应地称为次级生产力或第二性生产力。产量,其生产力也相应地称为次级生产力或第二性生产力。l l一般来讲,我们所谈及的森林生产力就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一般来讲,我们所谈及的森林生产力就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中的初级生产力。2 森林生产力的组成与结构2.1 2.1 森林不同组分的生物量森林不同组分的生物量l l森林构成的主要生物组分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森林构成的主要生物组分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植物、藤本植物以及凋落物层等。乔木层的生物量是苔藓植物、藤本植物以及凋落物层等。乔木层的生物量是森林生物量的主体,一般大约占森林总生物量的森林生物量的主体,一般大约占森林总生物量的90%90%以上。以上。在人工林中乔木生物量占在人工林中乔木生物量占99%99%,灌木和草本植物所占的比,灌木和草本植物所占的比例很少。例很少。2.2 2.2 森林植物不同组成分量的生物量结构森林植物不同组成分量的生物量结构l l植物体各部分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是很不相同的。根据对植物体各部分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是很不相同的。根据对一一 个栎林幼年期的研究,树干约占生物量的个栎林幼年期的研究,树干约占生物量的25%25%,树根占,树根占40%40%,树枝和树叶占,树枝和树叶占33%33%,而花和种子只占,而花和种子只占2%2%。在林下灌。在林下灌木的生物量中,根占木的生物量中,根占 54%54%、茎占、茎占21%21%、叶占、叶占23%23%。l l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有时差异也很大。地下生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有时差异也很大。地下生 物量(根)和地上生物量(茎、叶、花等)的比值(简称物量(根)和地上生物量(茎、叶、花等)的比值(简称R/SR/S)如果很高,就表明植物对于水分和营养物质具有比如果很高,就表明植物对于水分和营养物质具有比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生活在比较贫瘠恶劣的环境中,因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生活在比较贫瘠恶劣的环境中,因为它们把大部分净生产量都用于发展根系了。如果为它们把大部分净生产量都用于发展根系了。如果/S/S比值比值很低,说明植物能够利用较多的日光能,具有比较高的生很低,说明植物能够利用较多的日光能,具有比较高的生产能力。产能力。l l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森林生态系统中,R/SR/S比值比值 一般都很低,从森林的树冠一般都很低,从森林的树冠层到底层,各层植物的层到底层,各层植物的R/SR/S比值是逐比值是逐 渐增加的。渐增加的。l l乔木层中的生物量以树干部分所占比例最高,约占全层生乔木层中的生物量以树干部分所占比例最高,约占全层生物量的物量的65-75%65-75%、枝量、枝量7-13%7-13%,叶量,叶量2-ll%2-ll%、根量、根量ll-20%ll-20%,各,各部分器官所占比例依各种条件不同而异。每年生物量存贮部分器官所占比例依各种条件不同而异。每年生物量存贮于干的比例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相反,枝、叶和根的于干的比例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相反,枝、叶和根的生物量比例比随年龄增加而减小。立地条件愈好、立木密生物量比例比随年龄增加而减小。立地条件愈好、立木密度愈高、干的比例也愈度愈高、干的比例也愈 高,而枝、叶和根的比例则愈低。高,而枝、叶和根的比例则愈低。果实生物量的估算值常在果实生物量的估算值常在1%-5%1%-5%之间,花和芽鳞的生物量之间,花和芽鳞的生物量较小,大约为较小,大约为0.2-0.8%0.2-0.8%。第2节 树木生物量的测定1 树木生物量的组成l l树木的生物量可以分为地下及地上两部分,地下部分是指树木的生物量可以分为地下及地上两部分,地下部分是指树树 根系的生物量(根系的生物量(WWR R);地上部分主要包括树干生物量);地上部分主要包括树干生物量(WWS S)、枝生物量()、枝生物量(WWB B)和叶生物量()和叶生物量(WWL L)。在生物量)。在生物量的测定中,除称量各的测定中,除称量各 部分生物量的干重量外,有时还要计部分生物量的干重量外,有时还要计算它们占全树总生物量干重算它们占全树总生物量干重 的百分数,此百分数称为分配的百分数,此百分数称为分配比。树干占地上部分的分配比最大(一般为比。树干占地上部分的分配比最大(一般为656570%70%),),而枝叶部分的分配比约各占而枝叶部分的分配比约各占15%15%左右。左右。l l树木生物量与树木胸径、树高等测树因子之间也有着密切树木生物量与树木胸径、树高等测树因子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也为树木生物量测定提供了依据。在树的关系,这些关系也为树木生物量测定提供了依据。在树木生物量测定中,树冠量的大小与形状对枝、叶量的多少木生物量测定中,树冠量的大小与形状对枝、叶量的多少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研究反映冠形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研究反映冠形和冠量的因子。和冠量的因子。l l描述因子:树高(描述因子:树高(h h)、枝下高()、枝下高(h hb b)、冠长()、冠长(CLCL)、冠)、冠幅(幅(CWCW)、)、冠长率(冠长率(CRCR)、树冠圆满度()、树冠圆满度(CW/CL CW/CL)、树冠投影比()、树冠投影比(CW/DCW/D)2 鲜重与干重l l鲜重鲜重:树体在自然状态下含水时的重量:树体在自然状态下含水时的重量 l l气干重气干重:树木伐倒后,在自然大气状态下经过相当期间失:树木伐倒后,在自然大气状态下经过相当期间失去树体内大部分水时的重量。去树体内大部分水时的重量。l l干重干重 (绝干重)(绝干重):树木干燥后去掉结晶水的重量:树木干燥后去掉结晶水的重量 。测定。测定方法:把试样放入烘箱干燥,一般在方法:把试样放入烘箱干燥,一般在1032 1032 ,经,经6 6小小时左右,取出称重,如二次重量有不等,再放人烘箱烘,时左右,取出称重,如二次重量有不等,再放人烘箱烘,经经6 6小时后取出称重,直到绝干状态(恒重)。小时后取出称重,直到绝干状态(恒重)。l l在外业中只能测得树木的鲜重,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将鲜重在外业中只能测得树木的鲜重,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将鲜重换算为干重,最常用的换算方法是计算树木的干重比换算为干重,最常用的换算方法是计算树木的干重比(P(Pw w)。l l树体含水率树体含水率树木含水率的变化树木含水率的变化:l l干重比(干重比(P PWW)与含水率成反比关系)与含水率成反比关系l l纵向:树干不同部位含水率并部均匀,梢部和胸高以下含纵向:树干不同部位含水率并部均匀,梢部和胸高以下含水率最大,胸高以上逐渐减少,再向上又增多。水率最大,胸高以上逐渐减少,再向上又增多。l l横向:边材和心材因树种不同含水率也不同。横向:边材和心材因树种不同含水率也不同。l l在取样时要分别树干的不同部位取样来测定干重比(在取样时要分别树干的不同部位取样来测定干重比(P PWW)或含水率。或含水率。3 叶面积 1)1)阔叶树:叶片大、形状不规则。可采用激光(或光电)阔叶树:叶片大、形状不规则。可采用激光(或光电)叶面积测定仪或将叶片轮廓绘在坐标纸上,用求积仪测定叶面积测定仪或将叶片轮廓绘在坐标纸上,用求积仪测定其面积。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分别各冠层(上、中、下)其面积。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分别各冠层(上、中、下)取取100100枚样叶,测其鲜重,用直径为枚样叶,测其鲜重,用直径为a cma cm的打孔器测的打孔器测100100个个a cma cm直径园孔的面积和鲜重。直径园孔的面积和鲜重。100100个样叶的面积个样叶的面积100100个叶鲜重个叶鲜重100100小园片的面积小园片的面积/试样重试样重 标准木的叶面积标准木的叶面积 标准木的叶鲜重标准木的叶鲜重 样叶面积样叶面积/样叶鲜重样叶鲜重 2)2)针叶树:其形状比较规整,接近某种几何体,按相应的针叶树:其形状比较规整,接近某种几何体,按相应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其叶面积。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其叶面积。例如:樟子松、赤松和黒松等针叶例如:樟子松、赤松和黒松等针叶2 2针近似圆柱体,一个针近似圆柱体,一个针叶为半圆柱体,其表面积公式为:针叶为半圆柱体,其表面积公式为:红松每个针叶近似三棱形:红松每个针叶近似三棱形:S S3al3al4 树木生物量的测定全部称重法:全部称重法:l l这种方法是测定树木生物量最精确的方法,获得的数据可这种方法是测定树木生物量最精确的方法,获得的数据可靠,但费时、费工,工作量极大,很少采用。靠,但费时、费工,工作量极大,很少采用。l l具体方法:将树木伐倒,摘除全部枝、叶,分别称其树干、具体方法:将树木伐倒,摘除全部枝、叶,分别称其树干、枝、叶、根的鲜重,采样烘干得到样品干重与鲜重之比,枝、叶、根的鲜重,采样烘干得到样品干重与鲜重之比,从而计算样木各组分的干重。从而计算样木各组分的干重。4.1 4.1 树干重量的测定树干重量的测定l l树干鲜重在野外采用全部称重法树干鲜重在野外采用全部称重法l l对选出的标准木对选出的标准木(用径级标准木法用径级标准木法)或样木伐倒,按区分求或样木伐倒,按区分求积法(树干解析)把树干分成若干段,并截取圆盘。测定积法(树干解析)把树干分成若干段,并截取圆盘。测定各区分段和每个圆盘的鲜重。各区分段和每个圆盘的鲜重。树干鲜重各区分段重园盘梢头树干鲜重各区分段重园盘梢头l l将所有圆盘装入塑料袋取回,在室内从各圆盘再取样,测将所有圆盘装入塑料袋取回,在室内从各圆盘再取样,测定试样鲜重后,把试样放入烘箱干燥,测得各园盘的干重,定试样鲜重后,把试样放入烘箱干燥,测得各园盘的干重,并计算各园盘的干重比(并计算各园盘的干重比(P Pw w),利用),利用P Pw w推算各区分段绝干推算各区分段绝干重重 ,合计得到全树干的干重。,合计得到全树干的干重。4.2 4.2 枝、叶生物量的测定枝、叶生物量的测定l l树木的枝条分树木的枝条分1 1年生和多年生枝。年生和多年生枝。l l树叶因所在树冠部位(上、中、下)不同,其含水率不同;树叶因所在树冠部位(上、中、下)不同,其含水率不同;落叶树的叶龄为落叶树的叶龄为1 1年,但常绿树的叶龄不同,其含水率不年,但常绿树的叶龄不同,其含水率不同。同。l l树木枝与叶生物量的测定方法:全数调查法、标准枝法树木枝与叶生物量的测定方法:全数调查法、标准枝法4.2.1 4.2.1 全数调查法全数调查法l l将树冠中每个枝条砍下,先测定每个枝条的带叶枝鲜重将树冠中每个枝条砍下,先测定每个枝条的带叶枝鲜重(WBL)WBL),再把全部叶摘掉分别测定叶量(,再把全部叶摘掉分别测定叶量(WL WL)和枝量)和枝量(WB WB)。但)。但WBL WLWBL WLWBWB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测定迅速,防止枝、叶水分蒸发;)测定迅速,防止枝、叶水分蒸发;2 2)测定时间:叶伸展落叶期间测定,不同季节叶量)测定时间:叶伸展落叶期间测定,不同季节叶量(鲜重)变化比较大;(鲜重)变化比较大;3 3)区分当年生和多年生枝、叶测定生物量;)区分当年生和多年生枝、叶测定生物量;4 4)不要与其他树木的枝叶相混;)不要与其他树木的枝叶相混;5 5)测定工具、精度和计量单位要一致。)测定工具、精度和计量单位要一致。4.2.1 4.2.1 标准枝法标准枝法 (1)(1)以重量为基准的分级标准枝法以重量为基准的分级标准枝法l l标准枝标准枝具有平均带叶枝鲜重,叶量中等的枝条。具有平均带叶枝鲜重,叶量中等的枝条。测定方法:测定方法:1 1)将树冠分上、中、下三层,按顺序测定每个枝条带叶)将树冠分上、中、下三层,按顺序测定每个枝条带叶的枝鲜重,并计算出平均带叶枝鲜重,按平均重量选取抽的枝鲜重,并计算出平均带叶枝鲜重,按平均重量选取抽取取3 35 5个标准枝。个标准枝。2 2)对标准枝摘叶,分别测定枝量和叶量,并在每一层取)对标准枝摘叶,分别测定枝量和叶量,并在每一层取烘干样品(叶:烘干样品(叶:50g50g;枝;枝100g100g)。)。3 3)根据每层标准枝推算出各层枝、叶的鲜重和干重,然)根据每层标准枝推算出各层枝、叶的鲜重和干重,然后将各层枝、叶重量相加,得到树木的枝重与叶重。后将各层枝、叶重量相加,得到树木的枝重与叶重。(2)(2)以基径和枝长为基准的分级标准枝法以基径和枝长为基准的分级标准枝法 标准枝标准枝具有平均基径具有平均基径(d(d0 0)和平均枝长和平均枝长(l)(l),且叶量中庸的,且叶量中庸的树枝树枝 。测定方法:测定方法:1 1)将树冠分上、中、下三层,按顺序测定每个枝条基径)将树冠分上、中、下三层,按顺序测定每个枝条基径(d(d0 0)和枝长和枝长(l),(l),,并计算出各层平均基径和枝长,并计算出各层平均基径和枝长,2 2)选取标准枝:各层按平均基径和枝长,选取抽取)选取标准枝:各层按平均基径和枝长,选取抽取3 35 5个标准枝。个标准枝。3 3)标准枝摘叶,分别测定枝量和叶量,并在每一层取烘)标准枝摘叶,分别测定枝量和叶量,并在每一层取烘干样品(叶:干样品(叶:50g50g;枝;枝100g100g)。)。4 4)根据每层标准枝推算出各层枝、叶的鲜重和干重,然)根据每层标准枝推算出各层枝、叶的鲜重和干重,然后将各层枝、叶重量相加,得到树木的枝重与叶重。后将各层枝、叶重量相加,得到树木的枝重与叶重。枝重枝重 叶重叶重 式中式中 NN全树的枝数全树的枝数 nn标准枝数标准枝数4.3 4.3 树根生物量测定树根生物量测定l l以标准木或样木之伐根为中心,将全部树根挖出。以标准木或样木之伐根为中心,将全部树根挖出。l l分层分层(0-30-50-100cm)(0-30-50-100cm),边挖边拣出全部根系,不要草根。,边挖边拣出全部根系,不要草根。l l按粗度分级按粗度分级(0.2cm(5cm5cm为粗根为粗根),分别称其鲜重,并,分别称其鲜重,并取样供烘干用。根桩部分单独称重并取样。取样供烘干用。根桩部分单独称重并取样。l l根量测定费时又费工,且不易取得精确结果。经常采用比根量测定费时又费工,且不易取得精确结果。经常采用比值(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方法估计。值(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方法估计。第2节 林分生物量的测定1 皆伐实测法l l为较准确地测定林分生物量,或者为检验其他测定方法的为较准确地测定林分生物量,或者为检验其他测定方法的精精 度,往往采用小面积皆伐实测法,即在林分内选择适当度,往往采用小面积皆伐实测法,即在林分内选择适当面积的林地,将该林地内所有乔、灌、草等皆伐,测定所面积的林地,将该林地内所有乔、灌、草等皆伐,测定所有植物的生物量有植物的生物量 (WWi i),它们生物量之和(),它们生物量之和(WWi i)即为皆)即为皆伐林地生物量,并接下式计算全林分生长量(伐林地生物量,并接下式计算全林分生长量(WW):):该方法适合测定林分中的灌木、草本等植物生物量。该方法适合测定林分中的灌木、草本等植物生物量。A全林分面积 S皆伐林地面积2 标准木法2.12.1平均标准木平均标准木l l以每木调查结果计算出全部立木的平均胸高直径为选择标以每木调查结果计算出全部立木的平均胸高直径为选择标准木的依据,选择标准木,伐倒称重。然后,用标准木的准木的依据,选择标准木,伐倒称重。然后,用标准木的平均值平均值 WW乘单位面积上的立木株数乘单位面积上的立木株数N N,或用标准木生物量,或用标准木生物量WWi i的总和的总和()()乘单位面积上胸高总断面积乘单位面积上胸高总断面积G G与标准木胸高与标准木胸高断面积断面积g g总和总和()()之比,求出单位面积上的林分生物量之比,求出单位面积上的林分生物量WW,即,即2.2 2.2 分层标准木法分层标准木法l l依据胸径级或树高级将林分或标准地林木分成几个层,然依据胸径级或树高级将林分或标准地林木分成几个层,然后在各层内选测平均标准木,并伐倒称重,得到各层的平后在各层内选测平均标准木,并伐倒称重,得到各层的平均生物量测定值均生物量测定值WWi i,乘以单位面积各层的立木株数,乘以单位面积各层的立木株数N Ni i,即,即得到各层生物量得到各层生物量WWi i,各层生物量之和,即为单位面积林分,各层生物量之和,即为单位面积林分生物量总值生物量总值WW。2.3 2.3 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l l林木生物量回归估计法是以模拟林分内每株树木各分量林木生物量回归估计法是以模拟林分内每株树木各分量 (干、枝、叶、皮、根等)干物质重量为基础的一种估计(干、枝、叶、皮、根等)干物质重量为基础的一种估计方法。它是通过样本观测值建立树木各分量干重与树木其方法。它是通过样本观测值建立树木各分量干重与树木其它测树因子之间的一个或一组数学表达式,该数学表达式它测树因子之间的一个或一组数学表达式,该数学表达式也称林木生物量模也称林木生物量模 型。型。l l林木生物量模型的方程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种基本类型:林木生物量模型的方程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种基本类型: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多项式模型。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多项式模型。2.3.1 2.3.1 相对生长模型(非线性模型)相对生长模型(非线性模型)l l非线性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其中相对生长模型最具有代表非线性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其中相对生长模型最具有代表性,是所有模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类模型。性,是所有模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类模型。l l相对生长模型相对生长模型:指用指数或对数关系反映林木维量之间按:指用指数或对数关系反映林木维量之间按比例协调增长的模型。作为比例变化协调增长的这些指数比例协调增长的模型。作为比例变化协调增长的这些指数或对数关系被称为相对生长。或对数关系被称为相对生长。l l在林分生物量估测中,经常采用林木胸径(在林分生物量估测中,经常采用林木胸径(D D)、树高)、树高 (H H)等测树因子建立林木生物量回归估计方程。)等测树因子建立林木生物量回归估计方程。式中式中 WW林木生物量林木生物量 DD林木胸径林木胸径 HH林木树高林木树高 a a、bb回归常数回归常数2.3.1 2.3.1 多项式模型多项式模型 式中式中 WW林木生物量林木生物量 DD林木胸径林木胸径 HH林木树高林木树高 a a、bb回归常数回归常数l l在实践工作中,为了简便和提高估计精度,经常分别林木在实践工作中,为了简便和提高估计精度,经常分别林木 组成的分量与测树因子的关系,建立各分量的回归估计模组成的分量与测树因子的关系,建立各分量的回归估计模型。型。建立树干生物量估计模型时,常选用的林木胸径建立树干生物量估计模型时,常选用的林木胸径(D D)、树高)、树高 (H H)及()及(D D2 2H H)为自变量。建立树冠生物)为自变量。建立树冠生物量估计模型时,常选用林木胸径、树高、冠幅、冠长率、量估计模型时,常选用林木胸径、树高、冠幅、冠长率、冠下径(即树冠基径)等因子为自变量。建立树根生物量冠下径(即树冠基径)等因子为自变量。建立树根生物量估计模型时,常选用林木胸径及根径等因子为自变量。估计模型时,常选用林木胸径及根径等因子为自变量。l l回归估计法是林分生物量测定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此回归估计法是林分生物量测定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此 外,往往还采用光合作用测定法及外,往往还采用光合作用测定法及COCO2 2测定法。另外,对测定法。另外,对于大面于大面 积森林的生物量测定,可采用以遥感技术为基础的积森林的生物量测定,可采用以遥感技术为基础的估计方法。估计方法。-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树学 第十二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