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pptx
《生态学基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基础.pptx(8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第二节第二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第三节第三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第四节第四节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第五节第五节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六节第六节生态学与人类发展生态学与人类发展第一节第一节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德国生物学家德国生物学家黑格尔黑格尔(ErnstHaeckel)1869年在有机体普通形态学一书年在有机体普通形态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中首先提出。(1)定义:定义: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的科学。关系和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物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包括人类在内)环境环境:空气、阳光、水空气、阳光、水、土壤等土壤等.相互关系:作用与反作用;对立与统一;相互制约与相互依赖;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等一生态学一生态学(ecology)ecology)的含义的含义 现代生态学现代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理。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生态学生态学物理、化学、数学、地理、气象、海洋、湖泊、动植物、微生物、遗传等经济、法律、社会学、系统工程、人文科学等二、生态学二、生态学(ecology)ecology)的发展的发展(了解)(了
3、解)(一)生物学分支学科阶段(一)生物学分支学科阶段(1866-1960)1、个体生态学、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2、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以生物种群为研究对以生物种群为研究对象象。3、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4、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以以“群落群落+环境环境”为研究为研究对象。对象。不同种生物总和同种生物总和(二)综合性学科阶段(二)综合性学科阶段:(1960-至今)1.从定性探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到定量研究;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与过去相比较,现代生态学具有下列特点与过去相比较,现代生态学具有下列
4、特点2.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从个体水平转移到种群和群落,进而发展到以生态系统研究为中心。3.生态学原理与人类的各个实验领域结合得更加紧密。4.生态学与相邻学科相互交融,扩大了生态学领域:化学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重点)(重点)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周围非生物环境是指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周围非生物环境是指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周围非生物环境是指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的综合体,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的综合体,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的综合体,是
5、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个体总和不同种生物总和 一、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个体生物个体Individual种种群群Population群群落落Community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群落与环境综合二、生二、生态系态系统的统的组组成成生物成分:生物成分:生物成分:生物成分:1.生产者生产者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可利用光合作主要指绿色植物,可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用合成有机物3.3.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指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质为食的动物主要指以其他生
6、物或有机物质为食的动物2.2.分解者分解者分解者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可使生物体分解为无机物质。再细菌和真菌等,可使生物体分解为无机物质。再供给生产者供给生产者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环境各要素:非生物成分:包括环境各要素:非生物成分:包括环境各要素:非生物成分:包括环境各要素:阳光、大气、水阳光、大气、水阳光、大气、水阳光、大气、水 二氧化碳、土壤、矿物质等。供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用。二氧化碳、土壤、矿物质等。供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用。二氧化碳、土壤、矿物质等。供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用。二氧化碳、土壤、矿物质等。供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用。生产者在生
7、态系统中的作用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一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二是消费者惟一的食物来源提供者二是消费者惟一的食物来源提供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使生态系统得以循环,能量得以流动使生态系统得以循环,能量得以流动.没有分解者,则生产者缺乏养分,无法自养,不能生存没有分解者,则生产者缺乏养分,无法自养,不能生存消费者:靠生产者和有机物为生消费者:靠生产者和有机物为生(1)草食动物:)草食动物:一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2)肉食动物: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二级消费者(4)寄生动物:)寄生动物:寄生在其它动、植物体内,靠吸 取宿主营养
8、为生。(5)腐食动物:)腐食动物:以腐烂的动、植物残体为食(6)杂食动物:)杂食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如麻雀、熊等(3)食肉动物:三级消费者)食肉动物:三级消费者一一是实现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传递;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如草兔子狼 二是实现二是实现物质的再生产;物质的再生产;如植物通过食草 动物转变为动物蛋白三是对三是对整个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整个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的能力,尤其的能力,尤其是对生产者过度生长、繁殖起控制作用。是对生产者过度生长、繁殖起控制作用。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三、生态系统的类型三、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了解)1 1、按环境性质划分:、按环境性质划分
9、: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湖泊、河流湖泊、河流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岸、河口、大洋、海底)(海岸、河口、大洋、海底)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大小不一,多种多样。2 2、按形成的原动力和影响力划分:、按形成的原动力和影响力划分:自然生态系统(原始森林、未经放牧的草原)半自然生态系统(农田、养殖湖泊、人工森林等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矿区、工厂、宇宙飞船)3 3、按生态系统的大小划分:、按生态系统的大小划分: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的组的组成成示示例例鱼塘:鱼塘:水、阳光、底泥、温度等非生
10、物环境水生植物、浮游植物等生产者草鱼、鲤鱼、鲫鱼水生动物等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第三节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结构与与功能功能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了解)(一)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了解)1.数量关系结构数量关系结构2.平面结构平面结构3.垂直结构垂直结构4.时间结构时间结构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通过营养联系构成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通过营养联系构成营养结构(二)生态系统的(二)生态系统的营养营养结构结构()1、食物链、食物链(1)定义: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2)食物链的类型(了解)碎食碎食性性食物链食
11、物链-以碎食物为基础。以碎食物为基础。如:如:树叶碎片及藻类树叶碎片及藻类虾虾鱼鱼食鱼的鸟类食鱼的鸟类捕食性食物链捕食性食物链(草牧链)(草牧链)-以生产者为基础以生产者为基础。植物植物食草食草动物动物(兔子)(兔子)食肉食肉动物动物(狐狸)(狐狸)腐腐生生性食物链性食物链(腐解链)(腐解链)-以以腐烂的腐烂的动植物动植物尸体为基础尸体为基础。如:。如:植物残体植物残体蚯蚓蚯蚓动物动物 寄生性食物链寄生性食物链-以大动物为基础,由小动物以大动物为基础,由小动物寄生在大动物寄生在大动物身身上上构成。如:老鼠构成。如:老鼠跳蚤跳蚤细菌细菌病毒病毒 2、食物网:各种食物链互相交错形成食物网、食物网:
12、各种食物链互相交错形成食物网一是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一是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二是推动着有机界的进化。二是推动着有机界的进化。三是对某些元素或稳定难分解物质有三是对某些元素或稳定难分解物质有“生物生物放大放大作用作用”(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见图)(见图)食食物物网网的的作作用:用:Predator:食肉动物食肉动物Omnivore:杂食动物杂食动物herbivore:草食动物草食动物Algae:藻类藻类DDT浓度10-610-120.04ppm0.5ppm3ppt3、营养级(营养层次)、营养级(营养
13、层次)(1 1)营养级:食物链上各个环节上的物种的总和)营养级:食物链上各个环节上的物种的总和)营养级:食物链上各个环节上的物种的总和)营养级:食物链上各个环节上的物种的总和 食物链的长度不是限制的,营养级一般只有4-5级 低位营养级是高位营养级的营养及能量供应者,但低位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左右能被上一级营养级利用。(2 2)生态能量金字塔(见图)生态能量金字塔(见图)生态能量金字塔(见图)生态能量金字塔(见图)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500公斤浮游植物50公斤浮游动物5公斤鱼0.5公斤10%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途径:
14、途径:途径:途径:1 1、光合作用和有机成分的输入、光合作用和有机成分的输入、光合作用和有机成分的输入、光合作用和有机成分的输入22、呼吸的热消耗和有机物的输出呼吸的热消耗和有机物的输出呼吸的热消耗和有机物的输出呼吸的热消耗和有机物的输出定义:定义:定义:定义: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统内统内统内 传递和耗散的过程。传递和耗散的过程。传递和耗散的过程。传递和耗散的过程。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仅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仅1.2%能量只朝单一方向不可逆流动。能量
15、只朝单一方向不可逆流动。流动中能量因热散失逐渐减少。流动中能量因热散失逐渐减少。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也不高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也不高,平均约平均约10%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时,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保持动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保持动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土壤养分库)(土壤养分库)生物有机体生物有机体生物有机体生物有机体(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残体分解残体分解残体
16、分解残体分解(分解者)(分解者)物质循环: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1、水循环:、水循环:地球总水量.海洋(97%)淡水(3%)冰山(2%)可利用淡水(1%)总蒸发量和总降水量相对平衡。陆地上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上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陆地上径流量则弥补了海洋上的蒸发量 植物在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从环境中摄取的物质中数量最大的是水分,而只有5%的水分用于维持其生物功能和光合作用,其余95%通过气孔蒸腾成为水蒸气,又返回到大气中。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离不开水,水循环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提供了基础,同时,水还起着调节气候、清洗空气和净化环境的作用2、碳碳循循环环与与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学 基础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