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交”史的另一种面相:学科意识与议题选择.pdf
《“三交”史的另一种面相:学科意识与议题选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交”史的另一种面相:学科意识与议题选择.pdf(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学习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专题笔谈杨蕤1,张峰2,田钒平3,王冬丽4,马惠兰5(1.北方民族大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西北大学 历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3.西南民族大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225;4.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5.北方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摘要: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 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 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
2、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 概论 的理论创新。其中,杨蕤认为 概论 以史为基,主题为骨,通俗为要,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历史的维度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内聚性、国家政权的统一性、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理路。张峰认为,概论 从著史体系、编纂理念和史料开掘三个层面探索如何再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盛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原创性和前沿性价值。田钒平认为,概论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史论结合、话语阐述、理论创新,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
3、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王冬丽认为,概论 深刻、系统、精到地分析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必然性和真实性,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把握,是用新的史料体系对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学理建构。马惠兰认为,概论 课程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目的,概论 教材的出版、课程的开设也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强国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中图分类号:C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4、6627(2024)03-0005-23DOI:10.20076/ki.64-1065/G4.2024.03.001收稿日期:2024-03-14作者简介:杨蕤(1975),男,陕西横山人,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引用格式:杨蕤.“三交”史的另一种面相:学科意识与议题选择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三交”史的另一种面相:学科意识与议题选择杨蕤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2023年版,以下简称 概论)的编纂以及课程的开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目前国内外没有现成的模板和体系可借参考,因此具有原创性
5、、探索性和挑战性。正因为如此,这部教材在体系结构、主线脉络、章节内容等方面的设计就显0052024年第3期(总第177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得尤为关键。概论 文本的撰写既要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也要凸显不同于传统史学的书写。编写组最终选定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历史的维度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内聚性、国家政权的统一性、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理路,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 概论 教材。概论 的撰写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以史实为基。通过历史脉络的梳理和相关史实的挖掘来摆事实、讲道理,展现了几千年来中国“凝聚一体”的诸多表征与历史特质。二是以主题为骨。在遵循铸牢中华民族
6、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的前提下,教材每章都提炼出明确的主题,搭建起整个课程体系的“骨架”和“经络”,较为准确地总结出不同时代的共同性表征,如“华夷一体”“共奉中国”“混一南北”“中外会通”等。三是以通俗为要。无论是史实的呈现还是理论的阐释,概论 都尽量恪守了通俗化的表达方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些教材深刻不通俗,有些则通俗不深刻;既要讲出一些具有理论深度的道理来,又要表述方式通俗化、大众化,使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确有挑战。概论 的出版,不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出其指导性、科学性和方向性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重要基石和良好开端,具有教学和学科的双重价值。概论“以中华民族共同体
7、发展历程为经线,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为纬线,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重点从历史角度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经过交往交流交融,发展、团聚、统一的历史必然性”1375。在内容安排上,概论 采用了两个“三部曲”的模式,即在总体布局上采用“基础理论”“共同体脉络”“现实观照”三大板块,在主要章节设计上则遵循“政权统一经济互补、社会互嵌文化交融”编纂理路,其中,作为主干的共同体脉络历史梳理部分的不少内容直接以“三交”史的面貌呈现,其余部分叙述的理路和目标与“三交”史基本一致。2022年1月25日,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编纂工作部署会在京召开,标志着“三交”史编纂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也引发了学界对“三交”史的高
8、度关注,“三交”史业已成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部署会要求,“要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立场上,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并贯穿于整个编纂过程。要鲜明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题,通过阐释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深刻体现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以 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为引领,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2。同时,也明确了“三交”史的基本宗旨、内涵任务
9、及预期目标,由此产生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简称“三交”史)这一重要的学术概念,也触发了不少学科史视野下的问题和思考,例如,什么是学科意义上的“三交”史?“三交”史的学科属性是历史学、民族学抑或其他?“三交”史与中国民族关系史有何异同?什么可以成为“三交”史研究的资料?要解答这些问题,可以用理论预设或逻辑推理的方式,也可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理论先行和经验总结的两条道路皆可通行。不过,概论 的出版为这些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可以依托 概论 和相关民族关系史著述,审视中国民族关系史与“三交”史之异同。依照陈连开的看法,中国民族关系史不是独立的学科,是中国史和中国民族史在中华人
10、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得到新发展所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分化出来的一个新专业3。1981年5月在北京香山召开“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座谈会”之后,中国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工作蓬勃开展起来,成为当时民族史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关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通史性的成果如翁独健主编的 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以下简称 纲要),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民族出版社,1982年),中国民族史学会编的 中国民族关系史论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等;区域性的成果如吴永章的 中南民族关系(民族出版社,1992年),杨建006新、马曼丽的 西北民族关系史(民族出版社,19
11、90年),周伟洲的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内蒙古社科院编的 北方民族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等;断代性的成果如木芹的 两汉民族关系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杨学琛的 清代民族关系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等。这些成果集中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掀起了一股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热潮,也反映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基本概貌。今天开展“三交”史研究,回头再翻阅这批成果,不难发现中国民族关系史与“三交”史尚有不少共同或重合之处,如二者都遵循“以史为纲”的基本理念,凸显史实的基础性作用;都以中国“大一统”的政治背景为依托展开叙述,
12、例如,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直接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发展概括为五个统一,即“从远古到秦汉的统一”“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统一”“五代宋辽金西夏到元朝的统一”“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清朝的统一”“近代民族关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显示出以中国历代政治统一作为重要的靶向和目标。需要指出的是,概受到中国民族关系史这一波研究热潮及研究取向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学界开始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中华民族凝聚力”等议题进行探索,代表性成果有费孝通主编的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和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陈育宁的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探索(云南
13、人民出版社,1994年),孔庆榕、李权时的 中华民族凝聚力论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编的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马戎、周星的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等等。这些成果的部分内容已与今天所讨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十分接近。但令人遗憾的是,2000年之后,学界对这一议题的讨论渐趋沉寂。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三交”史等学术概念的产生不禁触发我们回望和重温这一短暂的学术历程。概论 的一些章节也明确使用了“大一统”的表述,在针对各自主题的历史分期上,纲要 和概论 显示出极大的一致性。例如,纲要 将中国民族关
14、系史分为“远古至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近代”八个时期;概论 则分为“史前、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前中期)、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1949年至2012年、2012年至今”十三个时期。二者在近代以前的历史分期基本遵照了王朝体系的叙事模式,除了在先秦、五代等时期的划分上略有差异外,其他时期并无大异。当然,暂且不论学科归属问题,仅就内容层面而言,“三交”史与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尚有明显不同,若将 纲要 和 概论 进行比较,可以梳理出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关注内容不同。纲要 关注的重点是在国家政权视域下中原政权与周边民族或民
15、族政权之间的关系。翁独健在该书“绪论”中明确指出:“由于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也就构成了主要内容,由于中原王朝或者中央政权统治着我国大部分或全部领域,它们与周边民族和被它们统治的民族的关系,也就成了当时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4绪论16这一政治史为主导的理念其实代表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主流看法,当时民族关系史的撰述也基本遵循这一理路,在内容上呈现虽有小异、实则大同的格局。概论 在关注国家政权及地缘关系统一性的同时,还从社会经济层面来挖掘、梳理、归析共同性的元素,注重不同时期文化交融的特质与表征,尤其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视角对共同性的梳理与传统中国民族关系
16、史的相关内容存在明显分野。二是书写方式不同。纲要 在书写方式上倾向于表达历史的线条性和连贯性,尤其注重重大历史事件的衔接与顺畅,有点像正史“本纪”的手法。概论 在书写方式上则注重“共同性”这一主题元素的挖掘、梳理和提炼,与正史“志”的书写套路颇为相似。例如,涉及秦汉时期的汉匈关系,二者就0072024年第3期(总第177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纲要 呈现了匈奴从兴起到与两汉政权几次对峙、和合的完整过程,使得汉匈关系这一重要事件首尾相连、有始有终;概论 则只是在“边疆政权演化”部分交代了汉匈关系及匈奴政权的概貌,不做详尽的历史过
17、程性叙述。显然,对汉匈关系发展演变完整历史的呈现以及详尽史实的挖掘并不是 概论 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概论 始终围绕“共同体”这一主线来选取典型史实和事件,偏离主题的史实就显得冗余烦琐。将这一个个精选的史实串联起来的,正是中国几千年来“政治一统、文化和合”这根“竹签”。三是价值阐释不同。李大钊在 史学要论 中指出,“史家的职分,不仅在考证个个特殊的史实,以求其明确”,还要“考其联络,明其因果关系,以解释史实”519,明确了发现史实和解释史实是史学研究的两大任务。王学典认为,这一论断是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路径逐渐从“乾嘉学派”中得以剥离的重要节点,中国史学从此开始注重对历史的解释,注重理论、观念、概
18、念的作用6。这一理念也渗透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以及“三交”史的撰写当中,实际上就是历史撰述中的“史”与“论”的关系问题。在这一点上,纲要 侧重于史实的呈现,而 概论 则遵循“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用常见平实的史实支撑起对主题的阐释,同时也格外注重对现实的观照。李鸿宾认为,编纂“三交”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高度的政治性自觉”和“深广厚度的学术探索”这两个方面,“既是中国历史传统的当下再现,也是对历史的超越并以新的内涵赋予进而发生了性质变化”7。四是材料使用不同。虽然今天我们业已告别了“史学只是史料学”的中国传统史学,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材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新材料的发现和延展更能引起学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另一种 面相 学科 意识 议题 选择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